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疆自古就是多民族、多元文化交汇共存的地区,这些特点对新疆各民族交往心理产生深刻的影响,使其族际交往表现出复杂性的特点。对影响新疆族际交往的民族心理因素进行研究,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促进新疆各民族间交往的顺利进行,维护我国民族团结、稳定发展的局面。 相似文献
2.
作者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运用汉、维吾尔、哈萨克三种文字的态度量表,就当前新疆各族干部的民族认同状况及族际交往态度进行测度并做了相关分析.调查表明:当前,心理情感因素是影响新疆各族干部正向族际交往态度发展的突出障碍,加强心理和情感力量建设是新疆推进民族团结事业发展需要重视的方面和领域.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青海省西宁市不同民族交往的频率与深度、民族居住意愿(居住格局)、族际通婚、民族之间发生冲突的频率及原因等方面的实地调查,分析影响多民族共居城市和谐民族关系的主要因素,进一步加强政府在民族工作中的调控力度、提高新进入城市的少数民族群体主动适应都市生活的能力和水平,并合理利用多元文化并存中形成的文化张力,构建城市和谐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4.
5.
人口的空间分异是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从空间分异的原因出发,社会学者反思了城市空间的社会属性,即空间的隔离与社会的距离相符;空间分异不仅反映了现有的族际关系,也会导致相应的社会后果。在社会学者看来,城市的空间规划包含一定的社会政治意义:一方面,城市的"空间格局"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族际关系;另一方面,族际交往的空间障碍可以通过政府的介入予以调节。在西方国家,城市空间的重构主要体现在住宅规划和住房政策的制定上。这些理论探讨和实践经验也为中国调控空间分异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6.
青海地区的"花儿"不但有丰富的文学内容,也有深刻的文化内涵。青海地区的多民族文化背景既造就了不同民族"花儿"的风格差异,也为"花儿"吸收和融合不同民族文化养分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7.
8.
全国大样本分层抽样和深度访谈的调查显示,社会转型时期,中国社会处于低信任水平,并且对未来社会信任的预期比较悲观。信任在社会生活的各领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民众对政府信任程度最高,对消费信任和符号与专家系统信任程度最低;人际信任依然以关系为纽带;制度信任尚未完善,还不能替代人际信任成为社会信任的基石;消费信任是社会信任最敏感的传感器,消费信任危机是导致社会信任崩塌的直接原因;政府信任是重树社会信任的关键;符号与专家体系的信任是建立现代社会信任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回族的视角审视了回族与维吾尔(以下简称维)、汉两民族的民族关系,并对回族之所以能与维、汉均建立较为和谐的民族关系的原因做了探讨,作者认为是由于回族在与维、汉的互动过程中,构建了第三文化,从而使回族可以在协调维汉民族关系中充当中介身份、发挥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跨文化敏感反映的是交际者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的情感情况,对于了解交际者面对文化差异时的交际态度有重要作用。国外众多研究也证明,群际接触会对交际者的态度和行为产生影响。本文在我国民族院校的汉族、少数民族学生与一所非民族院校的汉族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探讨群际接触分别对他们的跨文化敏感产生的影响。希望通过此项实证研究,为民族教育和民族关系方面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12.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近年来一直成为社会各界热议和关注的焦点。当前关于新生代农民工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权益保护、市民化、城市融入等一些宏观层面,而对于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状况和城市基层社区文化建设的关系等微观层面研究较少。下面主要是从精神文化层面入手,结合Q地区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调研数据,运用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得出了初步结论。认为文化认同、社区融入和市民化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渐深入的过程,分别为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提供价值认同和心灵归属。同时社会支持网络和全方位身份转变,制约着他们城市融入的进程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江西社会科学》2014,(7):58-63
2010年,我国人均国民收入达到4260美元,步入世界银行"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进入一个只有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新阶段。我国长期粗放型发展,造成需求结构、城乡结构、产业结构和收入分配结构失衡。矫正结构失衡是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突破口和关键点。对我国经济增长与经济转型升级关系的实证研究发现,提高居民消费率、城镇化率和现代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能够拉动经济增长,而基尼系数则与经济增长呈负相关关系。因此,必须通过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深化收入分配改革来推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最终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相似文献
14.
收入不平等与公平分配:对转型时期中国城镇居民公平观的一项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2005年中国城镇居民的调查数据发现,教育的启蒙性质能够使人超越狭隘的利己主义,从而对不平等持更加批判的态度;国有部门就业者和老年人所认可的不平等程度较低,体现了平均主义价值观的影响;地区实际的不平等程度越大,人们对不平等的认可程度越低。本研究既指出人们在减少收入不平等程度方面的普遍共识,又分析了人们认可的收入不平等程度的差异模式,从而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民众如何感知和评价当前中国社会面临的日益严峻的收入不平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16.
利用CGSS2010的环境项目调查数据,借助结构方程模型对社会经济地位、环境意识以及环境保护行为之间的关系强度以及影响路径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童年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行为的直接影响较弱,其通过影响个人成年期社会经济地位而产生的间接影响比较显著;个人社会经济地位对环境意识具有非常显著的影响,而对环境保护意愿和环境保护行为既有显著的直接影响也有显著的间接影响;环境意识显著影响了环境保护意愿和环境保护行为,但是他们之间的关系强度受到客观情境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