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政务诚信是政府加强自身建设和赢得公共信任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一个社会公平和公正的最基本保障。在对我国目前政务失信的表现和原因进行了分析的基础上,从转变政府职能、健全制度、加强监督、转变观念四个方面对政务诚信的构建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2.
当中国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阶段,政务诚信建设成为提升政府信任、解决社会信任问题的共识性路径。但在寻求解决信任问题、提出建设政务诚信的方案时,必须意识到的是,西方学术界以社会资本视角理解信任,是资本精神、交换经营意识浸淫到西方社会文化层面、日常生活领域和人的行为模式的结果,极具工具理性特征,不能以拿来主义的做法,直接服务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目标。因此,中国信任问题的解决和政务诚信的提升,应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避免资本原则和资本精神在政治、文化和日常社会领域的转移,摒弃社会资本视角下的信任理解,以资源而非资本为视角理解信任、解析中国政府信任问题,并以此为基础,突破运动式、口号化的政务诚信建设窠臼,在多元社会治理主体的结构化互动关系中开发、培育中国特色的社会治理资源。  相似文献   

3.
诚信从本质上来讲属于道德范畴,主要应当靠道德教化的方式来解决。但在现代社会,诚信还应当是一种法律范畴,必须将其纳入法治化的轨道。从法治的视域看,重建政务诚信,必须充分发挥法治在政务诚信构建中的作用,深入推进政务诚信的法治化构建。政务诚信作为诚信原则在行政管理活动中的体现,具体包含行政目的正当、信息真实可靠和信赖保护等基本要求。政务诚信的法治化构建,必须将这些基本要求贯彻于行政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并加以法治化的制度支持和保障。为此,必须建立和完善民意沟通机制、诚信责任追究机制和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等法治化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4.
政务诚信不同于政府公信力以及社会信任度,政务诚信是中观或微观层次涉及政府部门行政行为以及工作人员施政行为中的诚信问题.政务活动中的决策思维方式对政务诚信影响深刻,应特别重视决策思维方式所依据的价值观对政务诚信建设的影响.功利主义决策思维模式是导致政务诚信缺失的肇源之一,克服功利主义的思维模式偏向,建立道德价值导向的决策模式,是政务诚信建设以及提升政府公信力的合理决策思维路向.  相似文献   

5.
政务失信现象在当下中国已经到了较为严重的地步。因为它涉及到中共执政合法性的巩固,涉及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等重大问题,因此诚信建设尤其是政务诚信建设,已经成为作为执政党的中共急需破解的难题。而要加强政务诚信建设,一个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弄清楚政务失信现象产生的原因。从政治学的角度看,造成政务失信现象的原因主要有:民众怀疑政府是现代政治的一个定律,当代中国政治主体存在的政治行为的偏差,当代中国政治客体存在的政治参与之不足,当代中国政治过程存在的政务公开、公正与透明的程度不够以及经济发展之下存在的政治隐忧。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视域中的诚信政府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诚信是社会信用体系结构的基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灵魂。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和要求下,建立制度化的普遍信任是建构诚信政府的基本价值取向,推行法治行政、依法行政是建构诚信政府的根本保障,推行行政问责制为基础的责任行政是建设诚信政府的核心内容,实行政务公开制度,打造"阳光政府"是建设诚信政府的基本要义。  相似文献   

7.
政务诚信有其内向方面和外向方面。然而,一般人对政务诚信的理解,却往往仅涉及政务诚信的外向方面,即政府对公民的诚信。政务诚信之内向方面即政务系统内部的诚信问题,应当引起人们的充分重视。与政务诚信的外向方面相比较,政务诚信之内向方面似乎更为基本,政务诚信之内向方面的建设也因此而似乎应当先于或重于其外向方面的建设。政务诚信之内向方面的基本要求,是根据政务系统之内部运作的特点而具体化的诚信要求,包括政务系统内部的上向诚信、下向诚信及同级诚信。  相似文献   

8.
政务诚信可以从公仆理论、社会契约理论、政治德性理论和政治合法性理论中找到根据。公仆理论揭示了政务人员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状态,内在要求作为公仆的政务人员要积极履行政务诚信的天然职责。社会契约理论的逻辑前提、逻辑中介和逻辑归宿都确证着政务诚信。政治德性理论表明政治与道德不能无涉,它折射出作为政治德性之重要内容的政务诚信在政治生活中的无法回避性和不可割舍性。按照政治合法性理论的内在逻辑,政务诚信是政治合法性的可靠基础和重要来源,任何执政者若想具有坚实的政治合法性根基和避免政治合法性危机,就要做到政务诚信。  相似文献   

9.
阮博 《重庆社会科学》2013,(12):109-115
政务诚信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目前,学术界围绕政务诚信的内涵界定、价值维度、现状分析、缺失根源、建设思路等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今后学术界应强化问题意识、对话意识、开放意识和实践意识,深化对政务诚信基本理论问题研究,并注重跨学科研究、比较研究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0.
推行政务公开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高政府行政行为透明度,建设阳光政府的重要举措。搞好政务公开工作,对于保障人民群众民主权利,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密切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提高政府公信力,构建和谐社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基层政府推行政务公开的工作中仍然存在着观念、形式、内容、机制等方面的问题。本文就完善基层政府政务公开的观念更新机制、运行机制、救济机制和评价监督机制作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对构建诚信社会的路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建华 《理论界》2006,(3):41-43
诚信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构建诚信社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笔者认为国家诚信法制体系、社会诚信伦理规范和个人诚信道德是支撑诚信社会体系的三大要件,只有从这三方面入手,才能构建我国的诚信社会。  相似文献   

12.
政务诚信作为实施国家治理必须遵循的政治伦理规则,反映了政府的内在道德属性,具有深厚的伦理意蕴。然而,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政务诚信缺失现象时有发生,由政策失信、权力失信、规则失信、政绩失信等引发的病症有所显现。因此,有必要从依法限权、政务公开、监督整合、信用评估、行政问责、行政伦理培训等方面入手,探索加强政务诚信的理想路径。  相似文献   

13.
公民国家认同是公民道德的基本规范,也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公民国家认同需要一定文化条件的支持, 政府的公共信任奠定公民认同国家的道德基础,政务诚信作为政府信任的核心价值是公民国家认同的重要伦理条件,而政务失信则是公民国家认同危机形成的文化原因之一。政治制度的改革创新是政府诚信形象重塑的第一步,也是公民国家认同信念增强的重要一步。促进公民国家认同,政府还要在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方面坚持诚信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构建和谐社会视域下,探讨了当代大学生公民道德诚信的内涵、社会功能。首先,通过对传统诚信思想的现代转型思考,指出现代公民社会所要求的诚信应该是普遍信任、契约信用和理性诚信的统一。其次,分析了诚信作为构建和谐社会道德基础的社会功能,指出和谐社会公民道德内涵中的诚信规范既是对做人的一种德性要求,又是对社会各种利益关系的机制保证。  相似文献   

15.
和谐社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协调和配合,其中,实现社会诚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之一,而会计诚信则是社会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协调和配合,其中,实现社会诚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之一,而会计诚信则是社会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社会诚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现实生活中,诚信的普遍缺失是一个重大社会问题,成因悠久危害深远。分析表明,社会诚信的缺失源于政府公信的丧失,社会诚信的重建必先以恢复政府公信为前提。新的历史时期在倡导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蓝图中,公信作为社会诚信的前提,理应得到求真务实的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诚信政府建构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是社会的诚信文化,要有一个使社会的诸多矛盾和冲突能够得以及时、妥善的疏导和调处的制度。政府诚信是“立国之本”,对社会诚信文化建设具有决定性、关键性的导向作用,构建诚信政府是“人民主权”宪政原则的必然要求和市场经济有序发展的保障,是构筑和谐社会的基石。应以建章立制强化行政公务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建立符合现代行政要求的行为模式,使之能以自己的内在的德性来履行自己的行政职责,这是维护政府公信力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周兴福 《兰州学刊》2005,(3):4-7,12
"和谐社会"是人类自古以来孜孜以求的一种理想社会状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历史的、综合的、动态的概念,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解决"转型期"中国社会出现的诸多矛盾和问题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20.
乔法容 《中州学刊》2005,(4):128-13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道德是重要的精神支撑和规范保证.诚信是社会主义市场道德的核心范畴,对和谐社会构建具有多维意义.诚信是市场经济的重要道德准则,诚信是建立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道德纽带,诚信是政府行为的基本道德规范.加强以诚信为重点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建立适宜诚信道德养成的人文生态环境和实现机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