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功利主义的张扬与批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功利主义是资本主义的主要意识形态之一 ,是欧洲思想发展史的重要环节 ,特别是英国走向现代化的精神支柱 ,代表了道德哲学的一个基本方向 ,至今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资本主义社会 ,特别是英美 ,功利主义在道德、经济和政治领域得以全面张扬。今天 ,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 ,人们追求功利和利益的意识日益增强 ,功利主义在诸多方面得到张扬 ,如何科学认识和批判这一现实 ,是伦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一  功利主义常被人们庸俗地理解为追求个人功利和幸福的个人主义 ,这是功利主义在生产生活中的最初萌芽。但功利主…  相似文献   

2.
崔红 《理论界》2005,(1):84-84
1942年5月,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阐了他成熟的革命功利主义思想:唯物主义并不一般地反对利主义,但是反对封建阶级的、资产阶级的、小资产阶级的利主义,反对那种口头上反对功利主义,实际抱着最自私最视的功利主义的伪善者,世界上没有什么超功利主义。在阶社会里,不是这一阶级的功利主义,就是那一阶级的功利义。我们是无产阶级的革命功利主义者,我们是以占全人口分之九十以上的广大群众的目前利益和将来利益的统一为发点的,所以我们是以最广和最远为目标的革命的功利主者,而不是只看到局部和目前的狭隘的功利主义者。”这是…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功利思想是历史上功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功利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坚持社会主义、人民利益至上的功利观,它坚持物质利益与精神利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当代功利主义分为两派,一派是“行为功利主义”,另外一派是“规则功利主义”。行为功利主义能够给道德提供功利主义的解释,但是它不符合人们的道德直觉;规则功利主义符合人们的道德直觉,但是它不能给道德提供功利主义的解释。为了克服这种困境,黑尔提出了“双层功利主义”。双层功利主义把道德哲学分为两个层面,即直觉的和批判的。在直觉的层面,人们可以像规则功利主义者一样思考,并且按照初级道德原则行事。在批判的层面,人们可以像行为功利主义者一样思考,并且基于功利最大化来选择初级道德原则。虽然黑尔认为这种双层功利主义是一种合理的道德理论,但是它仍然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基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们的道德意识构成具有多元功利性这一特点,与发展商品经济这一根本任务相适应,在多元道德意识中,应把功利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伦理建设的基础,把功利主义道德观作为初级阶段多元道德意识构成的主干,把职业道德作为初级阶段道德生活的核心,这是建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新秩序所应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6.
历史上的功利主义以资产阶级功利主义与共产主义道德的革命功利主义最为典型。功利理论的历史发展长河中的这两种典型形态之间存在着批判继承的关系。由于二者运用不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产生于不同的时代背景、立足于不同的理论高度与社会基础,因而有很大差异。下面从理论基础、道德原则、道德评价三个方面剖析其区别,采取的大致是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糜海波 《学术论坛》2006,2(10):32-35
文章认为中西传统功利主义思想的理论共性是主张以利来规定义,德行为功利服务,把增进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视为道德的最高理想,肯定了个体追求功利的合理性;它们的学术分歧是前者主张人我两利、社会功利本位,强调志功合一、义利并重以及节约论的功利主义思想;后者主张合理利己主义、个人功利本位,强调效果论、重利轻义以及幸福主义的功利主义思想。它给我们的启迪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以马克思主义的功利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的义利观为价值导向,确立人本理念,弘扬人本精神。  相似文献   

8.
功利主义因以功利最大化为道德评判的标准,被指责可能会为了追求功利的最大化而导致对个人权利的侵犯。密尔通过把人类关键性利益设定为个人的基础权利、把功利原则设定为价值论原则两种方法,使功利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容纳了个人权利,并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应该如何设定权利的说明,也为我们分析特定情形中的权利的权限范围提供了基础。但是,密尔的方法仍然面临着"幸福"概念无法达成共识所导致的难题。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同志一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他提出和阐述了许多重要观点,形成了一个比较系统的思想.他在斗争实践中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胆略和智慧,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在当前贯彻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精神中,我们都要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的重要思想,以邓小平同志为榜样,毫不动摇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一、邓小平同志关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的基本点.从1979年春天到现在,在10年多的时间中,邓小平同志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讲得最多、最深刻,形成了一些基本的思想观点.我们学习和领会邓小平同志的重要思想,要注重把握这些基本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边沁与李觏的功利主义思想都以自然主义人性论为基础,具有一定的相近性.但他们在对功利原则、功利目标及其实现途径的分析方面,在对行为动机与效果的侧重方面却又有其各自不同的特点,表现出东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想特质.对他们功利主义思想进行比较,剔除其糟粕,吸收其精华,发挥其积极因素,更好地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思想研究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1.
一、合理功利意识与功利主义1.功利主义的基本内容功利主义思想的主要代表人是英国的边沁和约翰·穆勒。边沁在1768年对牛津大学的访问中首次提出功利原则,即“每个人的行为所遵循的道德规则应该为每一个有关者带来最大的好处或幸福。”后来又在其著作《道德与立法原理绪论》一书中提出“当我们对于一个行为予以赞成或不赞成的时候,我们看该行为增多还是减少当事者幸福。”而所谓幸福就是获得利益和快乐,这条功利原则也被称为最大幸福原则或最大福利原则。简单地说,边沁的功利主义是“从人性出发,凡是能减轻痛苦,增加快乐的,在道德上就是善,…  相似文献   

12.
现阶段功利主义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功利主义是一种把利益看作判断人类行为判断道德和政治等问题的标准的伦理学说。它把道德生活与社会经济结构联系起来,改变了以往的伦理学说单纯从人性、人的需要来讲道德,从而使其学说更趋于完整,更有深度。正如马克思所言:“功利主义至少有一个优点,即表明了社会的一切现存关系和经济基础之间的联系。” 多年来,我国理论界对历史上出现的功利主义思潮,简单地归结为个人主义甚至利已主义,又与资产阶级道德划上等号,进行过火的批判。确实,就功利主义目的论而言是提倡利已主义的,但是行为目的和行为方式在许多伦理学家看来并不是一  相似文献   

13.
穆勒以归纳法完善了功利主义体系,从感觉的恒久可能性出发,把正义看作心理情感中的正面的、积极的体验.正义源于法律,对正义的明辨和执行就是对法的审判和执行,其基础在于功利,功利原理是社会制度的第一原则.马克思对功利主义的正义观进行了批判,认为功利主义所完成的任务是对资产阶级剥削关系的确认,正义实质上是生产方式中占支配地位阶级利益的体现,具有历史性和阶级性.  相似文献   

14.
功利主义以功利原则为道德的基本原则,遭到了忽视人的分离性的指责。如果基于批评者的逻辑,密尔的功利主义在逻辑上可能容纳人的分离性;而密尔通过把不伤害他人划定为是完全强制性的义务;把积极援助他人划定为不完全强制的义务;把自愿的自我牺牲划定为人类最高的美德等三方面对道德责任领域进行限定,避免了功利最大化成为个人的道德责任,使得其理论平等地关照了每个人的利益、幸福与基础权利,从而使得密尔的功利主义在理论上得以容纳人的分离性。  相似文献   

15.
邵风 《天府新论》2021,(1):72-82
在当代政治哲学研究中,功利主义通常被认为在正义这一领域内遭遇了困境。随着关于约翰·密尔修正解释的兴起,密尔的正义理论被认为可以走出这一困境。在密尔那里,功利原理并不是一种狭隘的道德原理,而是作为整体生活技艺的第一原理。与生活技艺相对应,密尔提出了生活技艺得以实现之基础的性格学。性格学主要关心如何培育人的自主性,自主性成为密尔规定功利这一概念的核心要义。同时,密尔将权利视为正义区别于其他道德技艺的关键要素。权利被密尔重新定义为对人而言最为重要的功利,而自主性就是作为人之为人的本质性功利。结合密尔对功利原理和正义的讨论,自主性成了搭建功利与权利之间的概念桥梁,一种功利主义的正义理论得以可能。  相似文献   

16.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社会主义道德的发展和进步并不是沿着直线上升的,还会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伴随着消极道德现象。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仅从三个方面加以分析。 一、资产阶级和其他剥削阶级腐朽道德思想的影响。当前出现的一些消极道德现象,从本质上看,都是资产阶级和其他剥削阶级腐朽道德思想的反映。在我国的对外开放的情况下,西方资产阶级腐朽道德思想乘虚而  相似文献   

17.
任丑 《理论与现代化》2007,3(4):100-105
中国传统功利思想历来是个聚讼纷纭的话题。如果以西方经典功利主义为参照,我们就会看到,中国传统功利思想追求“我们”的而非“我”的功利,它是自然的而非自由的功利思想,是“同”的而非“和”的功利思想。在功利主义已成为一种强大思潮的今天,我们要以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和谐自我为目标,以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为指导,大胆吸取西方功利主义的合理要素,彻底改造传统功利思想,构建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自我否定因素的新功利思想。  相似文献   

18.
功利主义作为一种关于道德标准的伦理学说,在西方学术界占有相当的地位.它主张人类的一切事情都起源于人性,人性的规律就是趋乐避苦.它支配着人的一切行为,成为人生的目的,法律、伦理道德都以功利为原则.该思想对后世著名的法学流派,如分析实证主义法学、利益法学、目的法学、社会法学、实用主义法学、新自由主义法学等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它们均从功利主义法学那里不同程度地吸取了营养.当然,如同思想一样,它也有着自身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姚云 《理论界》2013,(1):96-99
边沁以功利原理作为社会政治制度和立法体系的道德基础。功利主义在他这里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个人道德和社会道德。功利原理应用在社会政策方面产生了正义问题。功利主义由后果论、福利论、加总、最大化和普遍化这几个方面构成,它们与正义有着密切的联系。边沁作为古典功利主义学说的开创者,他的功利论符合这五个方面的内容,与正义内涵同样具有相合性。边沁的功利论正义观的实质:功利即正义,正义的实质并不是什么公平或权利等抽象物,而是实在的功利或苦乐感。  相似文献   

20.
一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 ,对“功利”向来持贬抑态度 ,最为极端的表现便是董仲舒的那句名言 :“正其义不谋其利 ,明其道不计其功”。虽也有事功派的反动 ,但终未成为主流 ,扬义抑利一直是占统治地位或主导的思想。这套理论的社会历史渊源 ,是农耕社会重农抑商的普遍心态 ,其阶级内容 ,说到底就是一种“统治术”,是愚民政策的体现 ,而它的理论实质 ,用毛泽东的话讲 ,则是一种“口头上反对功利主义 ,实际上抱着最自私最短视的功利主义的伪善者”1。然而 ,经过上千年的反复宣讲和价值诱导 ,这种东西便深深地植入到人们的意识之中 ,成为一种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