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广东的关键,而加强大学生科学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科学素质水平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础性社会工程。各级政府、高校和社会都应该从建设创新型广东的战略高度,承担起各自的责任,形成推动大学生科学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合力。  相似文献   

2.
旨在探索建立一套适合我国高校大学生第二课堂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该模式一改我国目前高等教育知识面窄、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迅速向增强能力、提高素质、培养创新、发展个性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新模式转变,完善和规范大学生课外创新活动,使高校第二课堂创新素质教育更加规范和富有成效。在这一新的模式培养下,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并取得了一大批课外创新成果,大大提高了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从而为大学生今后自主创业和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研究型大学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摇篮,而培养基础厚实、知识广博、学问精深、思维创新的人才,必须建立科学有效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平台和机制.本文结合研究生创新实验中心的实践,对如何建立培养创新人才的平台和机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汤凌云 《云梦学刊》2015,(1):128-131
在地方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过程中,"美学概论"课程教学担负着重要的责任。这门课程应该充分考虑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良好的专业基础。这就要求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采用问题研讨式的教学方法,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同时,还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的关系,处理好美学原理教学与中西方美学史及艺术史教学的关系,处理好影像教学与理论阐述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长三角:在创新一体化中建设创新型区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突破口是推进创新一体化,建设长三角创新型区域.对创新型区域的评价涉及到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制度等方面.与国家创新体系一致,区域创新体系涉及相互衔接的知识创新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和高新技术产业体系.进入新时代,长三角区域要形成一体化的区域创新体系需要进行制度和组织的创新,包括:区域内形成合作创新的机制,壮大核心区的科创内核,科创中心和其外围有效对接,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创新型城市是区域创新极.依托创新型城市辐射的创新成果,带动创新型区域的建设.创新型城市创新的动力来自高水平的研究大学、科技创新平台和各类创新型人才高度集聚.创新型区域尺度范围包含多个创新型城市及其辐射的外围地区.目前的一市三省只是长三角的行政范围,不能接受到科创中心创新要素辐射的区域实际上没有进入长三角经济区域.外围与创新中心对接的核心要素是科技创新成果.创新型城市的创新成果辐射的范围越大,中心地位就越突出.外围要成为创新型区域的一部分,更需要接受中心扩散的高新技术,主要措施包括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和科技创新园区,建全科技服务体系.其基础性条件包含三点:一是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二是加强人力资本投入;三是建设创新型政府.  相似文献   

6.
张华 《理论界》2008,(1):196-197
本文主要从历史的视角分析论证了大学精神的内涵、本质,指出创新精神是大学精神内涵的根本,剖析了大学精神的价值所归在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创新知识,从而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7.
为融合我国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提出创新人才培养方式,以多种教学组织模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CDIO的教育理念同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一致,基于CDIO理念,通过调查研究探讨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依此重塑土木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及目标,构建创新型专业课程框架体系,重布课程和实践教学内容,灵活调整学时及课程在学期的布置。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创业心理胜任力的特征与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业心理胜任力对大学生个人就业发展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行为事件访谈等方法构建了大学生创业心理胜任力模型。在模型基础上,通过文献分析、专家评价和深度访谈,构建了大学生创业心理胜任力培养模式,并探讨了该培养模式的运行方式。培养模式主要由三部分内容组成,即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创业教育与训练等。其中教学、实践与心理训练是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培养的主渠道。大学可以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创业教育与训练等实践过程确定对大学生创业心理胜任力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9.
哈佛大学培养创造创新型人才的成功经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现代大学教育及信息知识经济的视角 ,对哈佛大学培养创造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经验进行分析 ,为我国实施大学素质教育 ,培养具有高创造能力的大学生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为融合我国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提出创新人才培养方式,以多种教学组织模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OBE与CDIO的教育理念同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一致,基于CDIO理念,通过调查研究探讨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依此重塑土木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及目标。构建创新型专业课程框架体系,重布课程和实践教学内容,灵活调整学时及课程所在学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