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我校哲学系叶汝贤副教授撰写的《唯物史观发展史》最近已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展史》是一部系统地阐述唯物史观的孕育、产生和发展历史的专著。它的出版,是我国近年来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发展史》全书共三十八万字。它以《唯物史观的创立是历史观的伟大革命》、《唯物史观发展的列宁阶段》和《唯物史观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等三篇为基本线索,向读者完整地展示了唯物史观从创立到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将近一个半世纪的发展历史。这本专著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2.
《新青年》是我国五四时期传播唯物史观的主渠道之一,《新青年》对唯物史观的传播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唯物史观的内涵;二是唯物史观的价值;三是唯物史观的运用。《新青年》对唯物史观的传播,对于我国近现代历史观的革命以及对于中国革命实践的指导,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妇女研究的学科化发展和女性问题纳入主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研究,中国女性主义研究学者对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经典《第二性》的解读逐渐转向学术化。这一时期,对《第二性》的讨论较80年代更加全面,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女性主义哲学两个视阈呈现出来,拓展了中国女性主义的理论研究,促进了中国女性主义的主体成长。  相似文献   

4.
<正> 唯物史观的创立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次光辉的日出。虽然恩格斯谦逊地把这一伟大发现归功于马克思,但是恩格斯对唯物史观的创立与发展同样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恩格斯和马克思一起合著了《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次全面地制定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1859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对唯物史观的实质作了经典性的表述。这个《序言》的思想,后来在《资本论》中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唯物史观的发展与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实践也是紧密相联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总结了1848年革命和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的经验教训,并在反对机会主义思潮的斗争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完全有理由说,唯物史观的这些理论成果,在《反杜林论》中都得到了详尽的阐述。《反杜林论》是对唯物史观发展三十年来(1846年—1876年)所取得的一切成果的一个卓越的总结。正如恩格斯说的,唯物史观的“大  相似文献   

5.
唯物史观和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的关系,是国内外哲学界都在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对这个问题的阐述,不仅关系到对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的内容和它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的理解,而且关系到对唯物史观的实质和基本内容的理解。《中国社会科学》1982年第2期发表的《马克思异化理论的两次转折》和《学习与探索》1982年第1期发  相似文献   

6.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创立新的世界观前夜的关键性的著作。在近几年哲学界所掀起的"回到马克思"、"走进马克思"等思潮的影响下。《手稿》的重要性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手稿》对唯物史观的形成的影响、作用的问题成了学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手稿》与唯物史观的形成之间到底存在着怎样的联系,联系有多大这些都是我们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唯物史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如同一切科学理论体系都有一个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一样,唯物史观亦经历了一个酝酿、准备、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如果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5—1846年合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科学巨著正式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创立,那末,唯物史观中的许多思想萌芽,许多重要原理则在本书之前的诸如《黑格尔法哲学批判》、《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神圣家族》等著作中已经有了零星的乃至相对完整、系统的论述.在《神圣家族》中,针对鲍威尔一伙以“自我意识”与“实体”的对立为哲学根据,把精神与群  相似文献   

8.
里格比在《马克思主义和历史学》中对唯物史观进行了批判性评估,通过解构马克思的生产力决定论,建构了一种"生产关系具有首要性"的替代性理论。从学术上看,里格比对唯物史观的误读,主要是由于他在唯物史观研究方法上的失足和在唯物史观内涵的理解上的缺失。里格比采用了与唯物辩证法相对立的形而上学研究法和目的分析法对唯物史观进行解读;对唯物史观内涵的理解亦存在明显的学术盲点。深入剖析里格比的学术上的错误和意识形态倾向性,利于消除其在学术界的负面影响和维护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理论地位。  相似文献   

9.
李锐 《延边大学学报》2010,43(3):31-35,79
人们对《共产党宣言》的"真正创作者"历来众说纷纭:一是"马恩合作"说;二是"马克思独创"论;三是"恩格斯主导"说。其实《共产党宣言》同其"前身"《共产主义原理》最根本的差别是前者娴熟应用和阐述了唯物史观,据此唯物史观的创立者便是《共产党宣言》的真正作者,即马克思恩格斯合著。可以通过解析首次公开论述唯物史观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来回答《共产党宣言》创作史中的"创作者问题"。  相似文献   

10.
由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的《现代唯物史观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是山东社科院孟庆仁研究员潜心研究唯物史观二十余载,所形成的一大阶段性理论成果。该书的最大创新之处就在于它提出了“现代唯物史观”的设想,并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充分发掘经典作家(主要是唯物史观创始人)提出、但没有来得及整理和概括以纳入唯物史观理论体系、又被后人忽视或抛弃了的那些重要思想;纠正在唯物史观的发展中被片面理解、曲解和误解了的基本原理和被强加进去的错误内容;批判现当代在唯物史观基本原理方面出现的各种错误观点;总结当代实践的丰富经验,…  相似文献   

11.
文献学研究成果表明,《詹姆斯·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摘要》(又称《穆勒评注》)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下称《手稿》)的《第一手稿》之后,这为我们正确梳理唯物史观的形成过程创造了条件.基于文献学成果,我们从三个方面考察《穆勒评注》在唯物史观形成中的作用:《穆勒评注》是唯心史观到唯物史观的转折点;《穆勒评注》中的交往异化思想完善了《手稿》中的异化理论;《穆勒评注》蕴含着历史唯物主义新世界观的思想萌芽.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新生命》杂志作者群体围绕着中国社会结构进行过一场讨论,可以视之为其后中国社会史论战的先导。这次讨论最大的特点,是关注中国社会及其社会史的特殊性,而不是共同性;所用的方法是社会学的方法,包括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学。在探讨中国社会结构问题时,《新生命》杂志是一份既非反对唯物史观,也不是完全意义上坚持唯物史观的刊物。  相似文献   

13.
唯物史观与史学创新的结合是当今学术界非常关心的一个热点话题.在此方面,白寿彝先生大加提倡并身体力行,比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具体来讲,主要表现在他对历史学理论的研究、对中国史学史的研究、对“史家三长”论的全新诠释以及对多卷本《中国通史》的编撰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1868年恩格斯在为《资本论》第一卷撰写书评时指出:“欧文、圣西门、傅立叶的著作现在和将来都是有价值的,可是只有一个德国人才能攀登最高点,把现代社会关系的全部领域看得明白而且一览无余,就像一个观察者站在最高的山巅观赏下面的山景那样。”[1]589马克思的《资本论》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出发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规律,为我们树立了“运用和发展唯物史观的光辉典范”。[2]322面对当代中国社会纷繁复杂的历史与现实问题,我们唯有站在唯物史观的“山巅”,才有可能洞察历史与现实的本质。罗恢远与刘歌德合著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社会主义历史命运》书(下简称《命运》),[3]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对中国社会主义历史命运进行了哲学反思,是一部有深度、有新意的学术著作。  相似文献   

15.
拉法格在《宗教和资本》、《思想起源论》和《财产及其起源》等著作中撰写了与神话有关的系列论文,并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通过对母权制家庭、母权制家庭向父权制家庭的过渡、史前社会的土地和食物的平等分配等三个方面的研究对古代神话作了马克思主义的阐释、分析,从而揭示了隐藏在神话背后的真实的社会内容,成功地再现了史前社会发展图景,丰富了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16.
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形成的内在逻辑进程中,主要是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贯穿于唯物史观的形成过程始终。通过对青年黑格尔和青年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比较分析可知: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对象化劳动概念到《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物质生产概念,唯物史观的形成就是一场围绕《精神现象学》中的劳动概念所展开的争论,作为这场争论的积极成果,马克思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实现了对《精神现象学》中的唯心主义历史话语的批判、吸纳和超越。  相似文献   

17.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首次科学地阐发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最基本规律,标志着唯物史观的诞生。唯物史观的基本特征是把物质生产看成是历史的前提和基础,认为物质生产的运动规律最终决定着历史的发展,对物质生产的运动规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的揭示是唯物史观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由恩格斯的论战性学术著作《反杜林论》修改整理而来的,是一部宣传、普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著作。从《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的出场来看,它是为世界无产阶级认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辨别其他社会主义思想而作,既是一本改编的论战类学术性著作,又是一本面向群众宣传的通俗性著作。该书引入中国虽具有引入主体成员复杂、译介目的各异、引入内容对错夹杂以及不完整等问题,但其在中国的传播符合中国面临救亡图存的现实困境和知识分子渴望了解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时代需求,其所阐释的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使中国人初步认识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让更多人了解了马克思主义,进而找到了救国救民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19.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恩格斯首次系统阐述唯物史观的重要著作,对其文本命运的考究和辨析是我们进一步准确理解与把握其思想的重要方面,由此可以翻开我们全面系统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恩格斯所阐述的唯物史观的新一页。回到文本,回到马克思、恩格斯,不仅能够取得丰盛的研究成果,而且重温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唯物史观的经典阐述,对指导我们今天进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着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十月革命后,社会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的传播。《民国日报》副刊《觉悟》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邵力子、李达、李汉俊、施存统等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以《觉悟》为阵地介绍、研究社会主义思想,他们集中传播了唯物史观,阐述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以及社会主义实现的途径,在"问题与主义"之争、基尔特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等各种思潮的斗争中对社会主义进行了批判传播。从《觉悟》梳理社会主义的传播路径,对推动当代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大众化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