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独立核算的社会经济组织。企业的营利性促使一些企业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让自己的职工加班加点。不当的加班加点很容易导致劳动纠纷的发生。这就要求企业了解《劳动法》中关于工时制度的规定。 工时制度包括工作时间制度、休息时间制度和加班加点制度。这些制度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非常关心的问题,对于加强劳动管  相似文献   

2.
颜梅生 《职业》2012,(7):40-41
在笔者所办理的案件中,一些劳动者往往认为8小时以外或节假日上班、完不成工作而自愿延时、在途或工作准备时间,甚至超过上班时间后在上班地点逗留都属于加班。其实并非如此。8小时以外、双休日及节假日上班不等于加班【案例】魏强于2010年1月1日与一家公司签订了一份为期6个月的劳动合同,约定魏  相似文献   

3.
贾文婷  刘建明 《职业》2011,(20):104-105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下简称《劳动法》)第二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第二条亦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  相似文献   

4.
邢新民 《职业》2002,(3):35
《劳动法》第21条规定,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试用期最长不超过6个月。对于这一规定,不少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并不完全理解,因而在约定试用期时违反有关规定。那么,什么是试用期,它有什么作用,劳动合同中如何才能正确约定试用期呢?所谓试用期,又叫适应期,是指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为相互了解、选择而在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不超过6个月的考察期。目的是让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相互考察,以决定是否建立劳动关系。《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可以”二字表明,劳动合同中约定试用期不是必备条款,而是协商条款,是否约定由劳…  相似文献   

5.
张阳 《职业》2010,(29)
2008年1月1日实施的新<劳动合同法>强制劳资双方必须签署劳动合同,同时劳动主管部门再次重申1995年1月1日起施行的<劳动法>第三十六条、四十一条的规定,要求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每月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67小时,加班不得超过36小时,充分显示了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和尊重.新法实施后,由驾驶服务人员(司机)提起的仲裁和诉讼请求较此前同期成倍增长,本文试图通过对一些问题的分析揭示其中原因,并提醒劳资双方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前提下,合理运作,规避风险.  相似文献   

6.
《职业》2009,(8):37-37
【案例】 2008年10月20日,张胜力与北京某股份公司所签订的劳动合同中对其工资约定为:实行计件工资制,每完成一个标准件30元,目标准工作量为8件(按每天8小时确定的劳动定额)。公司因对外业务激增,为能按时完成,遂安排员工加班加点工作。在三个多月时间内,张胜力超额完成正常工作定额一半以上的工作量,但公司只按正常计件工资标准支付工资。为此,张胜力到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中请仲裁,要求该公司支付其加班完成定额工作量以外工作的加班工资。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劳动争议案件大量增加。究其原因,大都与当事人未能签订规范的劳动合同有关。根据《劳动法》第三章十六条规定,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只有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才算确立了劳动关系,才能享有《劳动法》规定的各项权利。因此,劳动者要想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就必须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而要使所签合同能够确保不侵犯劳动者权益,劳动者就必须了解劳动合同的相关内容及订立劳动合同时应注意的问题,提高订立劳动合同的技巧。  相似文献   

8.
鲁志峰 《职业》2005,(11):31
Q.我的一位朋友因与领导关系不合,向公司递交了辞职信。但尚未来得及办理完相关工作的交接手续,就忙着找工作了,他在离职的时候要求公司支付当月工资,公司以尚未办理完交接为由,拒绝支付当月工资,请问公司的理由是否有法律依据?广州JasonA.《劳动法》第31条规定,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你朋友递交了辞职信后,未过30天就忙着找工作,这显然不符合法律规定,单位有权不办理劳动合同解除手续。《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9条规定:劳动关系双方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性付清劳动者工资。由于你朋友在递交辞职信后并未办理相关工作的交接手续,因此单位有权拒绝支付当月工资。  相似文献   

9.
《职业》2000,(5)
本刊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张左己3月16日签署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第6号令,发布《招用技术工种从业人员规定》,并自2000年7月1日起施行。《规定》全文如下:第一条为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劳动者就业,加强就业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和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第二条国家实行先培训后上岗的就业制度。用人单位招用从事技术复杂以及涉及到国家财产、人民生命安全和消费者利益工种(职业)(以下简称技术工种)的劳动者,必须从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中录用。技术工种范围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确…  相似文献   

10.
王晓望 《职业》2008,(23):17-19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于2007年6月29日公布,并于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劳动合同法》较之《劳动法》具有两个明显特征:第一,对劳动者带有倾斜保护;第二,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的交易成本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11.
《职业时空》2005,(7):58-58
新《劳动合同》的八大提醒提醒一:劳动者随意跳槽不行了《劳动法》中规定,劳动者跳槽前30天应告知企业,但现在仍存在着员工想走就走,以致给企业经营造成被动的现象。新出台的《劳动合同》中规定:“劳动者违反提前30日或者约定的提前通知期要求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可以不予办理解除劳动合同手续。”也就是说单位可以不给违反规定的个人转档案,不给转走保险关系,不给新单位出具证明等,这就对随意跳槽行为带来了约束。  相似文献   

12.
《职业》2009,(22)
案例 2008年10月20日,张胜力与北京某股份公司所签订的劳动合同中对其工资约定为:实行计件工资制,每完成一个标准件30元,日标准工作量为8件(按每天8小时确定的劳动定额).公司因对外业务激增,为能按时完成,遂安排员工加班加点工作.在三个多月时间内,张胜力超额完成正常工作定额一半以上的工作量,但公司只按正常计件工资标准支付工资.为此,张胜力到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该公司支付其加班完成定额工作量以外工作的加班工资.  相似文献   

13.
高温津贴     
《职业》2010,(8):62-62
2007年,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案例监管总局、全国总工会联合发出通知,要求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露天工作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33℃以下的(不含33℃),应当向劳动者支付高温津贴。高温津贴的具体标准由省级政府或省级劳动保障部门制定。  相似文献   

14.
编辑同志:退休后我被某单位返聘,并签订了5年合同。日前该单位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在裁员时把我减了下来。请问我可否按《劳动法》向返聘单位提出经济补偿?云来云来同志:《劳动法》第二十七、二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确需裁减人员的,应当提前30日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后,可以裁减人员。”用人单位依法解除劳动合同,“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经济补偿”。其适用对象,是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签订了劳动合…  相似文献   

15.
葛玮 《职业》2001,(2):47
《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在全社会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2000年劳动保障部颁布了《招用技术工种从业人员的规定》,明确对90个技术工种(职业)实行持职业资格证书就业的就业准入制度,要求凡初次就业的劳动者,只要从事国家规定的技术工种职业,必须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方可就业上岗;用人单位招用技术工种从业人员,必须从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中录用。 就业准入制度的实行,使职业资格证书成为劳动者就业上岗的必备的前提。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不但是广大从业人员、待岗人员、转岗人员的迫切…  相似文献   

16.
双证书教育是指受教育者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是国家证书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劳动者求职、任职、开业的资格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的主要依据。为加强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设,推行劳动就业准入制度,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199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明确提出:“国家确定职业分类,对规定的职业制定职业技能标准,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同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等级标准相  相似文献   

17.
律师援助     
政策法规:企业不得单方更改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只要内容没有违反法律规定,一经签订,该合同对双方均具有法律约束力,双方均应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双方的权利义务。对劳动合同的任何变更,均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但根据《劳动法》有关规定: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用人单位仍然必须履行与劳动者协商变更劳动合同的法定程序,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是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的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  相似文献   

18.
关于终止劳动合同支付经济补偿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颖 《职业》2001,(5):36-37
为适应改革开放和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我国加入WTO新形势的需要,国务院对2000年底以前现行的行政法规进行了清理,公布了《国务院关于废止2000年底以前发布的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在公布废止的行政法规中包括《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这一规定的废止对终止劳动合同支付经济补偿金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一、经济补偿的有关法律规定经济补偿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后,用人单位依法一次性支付给劳动者的经济上的补助。国家要求用人单位在非劳动者主观过错情况下与其解除劳动合同时,必须…  相似文献   

19.
《现代交际》2009,(6):34-39
劳动标准有多种不同的形成方式:国家和政府通过制定劳动法律,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来规定劳动标准,这样的标准具有强制性和普遍适用性;政府通过发布关于劳动标准的政策性文件,在本行政区域内起到一定的指导性作用;而在企业中,劳动者可以通过集体协商和签订集体合同与用人单位进一步协商适合本企业的劳动标准,用人单位自身通过内部规章制度在法定标准的基础上来规定本企业的劳动标准叠适用于特定企业及其劳动者。  相似文献   

20.
《现代交际》2005,(1):56-56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只要内容没有违反法律规定。一经签订。该合同对双方均具有法律约束力.双方均应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双方的权利义务。对劳动合同的任何变更,均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但根据《劳动法》有关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