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葛粉情     
黄国成 《老友》2014,(8):21-21
正中午下班回家,妻子告诉我,葛源的亲戚给我们捎来几斤葛粉,我们全家人都十分高兴。虽然物品并不贵重,但因为它来自故乡,来自葛源……葛源人生产葛粉的历史悠久。据说横峰葛源是祖先从葛藤遍野的地方开发出来的,有《横峰县志》为证:"隋末唐初,苏冯二姓定居于盛产野葛的溪水源头,故名。"至今,每年立冬过后,便是葛源人挖葛的日子。身强力壮的男子扛着锄头,踩着冰霜向山上攀爬。那伸向四面八方的葛藤有一个集合点,这集合点便是葛蔸,顺  相似文献   

2.
红土新貌     
黄国城 《老友》2008,(7):20-22
磨盘山脚下有个镇子,叫葛源,她地处上饶、弋阳、德兴、横峰四县的交汇处。这里四周群山环抱,中间似一块盆地,物产丰富,民风淳朴。在旧社会,由于受三座大山压迫,葛源的广大贫苦农民过着"镰刀挂上壁,饭就没得吃"的苦日子。1927年冬,方志敏、邵式平、  相似文献   

3.
黄国成 《老友》2013,(12):19-19
1985年.横峰县被列为江西省老区贫困县。横峰县葛源乡是当年省苏维埃政府的所在地.也是后来的老区贫困乡之一.1986年初.我被中共横峰县委选为扶贫工作组组长.带领两名工作组成员.代表县民政局进驻葛源乡枫林村.开始了一年的扶贫工作、  相似文献   

4.
“1957年3月下旬,邓小平同志对我们晋南地区工作进行过视察。”这是“文革”前我在晋南地委书记赵雨亭同志身边工作时,多次听到的一句话。今年,是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于是趁在太原开会之便,我就小平同志视察晋南,访问了赵雨亭同志。赵雨亭同志回忆说:小平同志那次视察,给我们留下了永恒的记忆和深切的怀念。当时,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刚刚闭幕半年,即1957年3月下旬,时任党中央总书记的小平同志亲临山西,传达毛泽东同志《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重要讲话精神,同时对我们晋南地区的工作进行视察。当时我担任晋南地委书记,得知…  相似文献   

5.
从报纸上看到人民作家马烽先生病逝的消息,心中万分悲痛。30年来与马老的两次交往顿时浮现在眼前,历历在目,就好像昨天的事情。那是1974年8月中旬的一天,我当时任汾阳团县委书记,正在省城太原参加团省委六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同行的还有当时任团省委委员的我县贾家庄村团支部书记邢利民同志。当时我们住在山西省第一招待所,会址也在那里,会议期间,马老的儿子马小林邀请我们去他家做客。当时,小林同志是在贾家庄村插队锻炼的知识青年,而我正在贾家庄村蹲点。小林同志经常在参加劳动之余出板报、搞宣传。他非常谦虚,宣传内容往往要征求我的意见…  相似文献   

6.
“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这句名言是毛泽东同志总结我们党领导土地改革的经验时说的。在一九四八年的晋绥干部会议上,毛泽东同志针对当时土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指出:“我们所犯的错误,研究其发生的原因,都是由于我们离开了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主观地决定自己的工作方针。这一点,应当引为全体同志的教训”,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应当成为“一切共产党员所必须牢牢记住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回顾土改的历史发展,不能不使人感到,毛泽东同志的这一总结,确是党领导土地改革取得彻底胜利的基本经验。学习这一经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党最基本的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7.
1949年7月25日,我们山西晋中区盂县、五台县组建的南下工作队在赵冰岩同志带领下到达湖南岳阳。次日,我们即成立了县人民政府。当时,摆在新政权面前的首要任务是筹集粮食,支援源源不断过境的南下部队。  相似文献   

8.
整个普及哲学的过程,实际上是我们向农民群众学习哲学的过程。王任重同志来红安视察时,曾教导我们说:“花生地里有哲学,炼铁炉旁有哲学,”要我们好好向工人农民学习哲学。在当时,还有一些同志感到惶惑不解。经过这次普及哲学的实践,这种惶惑不解的情绪,得到了彻底的清除。在普及哲学中,使我们感受最深的是农民群众不但能够学哲学,而且学的好得很。农民  相似文献   

9.
王愿坚同志匆匆离开我们整整三年了,他的音容笑貌却不时地浮现在我的眼前,他塑造的英雄人物形象一直在鼓舞着我们前进。 1965年8月,王愿坚随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的同志到达山西沁县,参加农村社教工作。翌年六月离沁回京,在沁县松村住了将近一年。当时,我在县委四史办公室工作,经常下乡到松村去。  相似文献   

10.
一九二七年“马日事变”后,长沙处在残酷的白色恐怖笼罩下,我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当年十月,党中央派罗亦农、王一飞同志来长沙巡视湖南工作。他们到长沙后,住在省委秘书处机关里,当时我正在那里工作。我们见到中央派来的同志,都很高兴。他们到达后,立即了解工作  相似文献   

11.
我与何俊才同志相识于1940年,当时我们一起在莫雄任司令官的第七战区北江挺进纵队(后改为第二挺进纵队,简称挺二)从事地下党工作。1944年秋,日寇侵占清远县  相似文献   

12.
编辑同志: 我和爱人婚后一直没有生育,1970年收养了黄某为养子,在当时生活很困难的情况下,我们省吃俭用,供养他上完了高中,又参加了工作,现在他突然离去,不和我们来往,也不管我们的生活,请问,我们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3.
一九六四年,在我国曾开始了一场关于“一分为二”与“台二而一”的“论战”。由于林彪、“四人帮”的那个“顾问”干扰破坏,同时也由于我们的一些同志未能准确全面地领会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哲学思想体系,因而当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一分为二”就是对立统一规律,主张用“合二而一”来补充“一分为二”的砚点都是“矛盾调合论”和形而上学。坚持后一种观点的同志,当时和后来大都在政治上因此而  相似文献   

14.
安源是我党领导的工人运动发祥地之一。由于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和刘少奇、李立三等同志的努力工作,安源很快就成为我国早期工人运动中一个中心。当时安源曾被称为“小莫斯科”。这个光荣的称号,是与当时参加和领导安源工人运动的刘少奇同志分不开的。这  相似文献   

15.
1996年金秋 ,有幸认识了黄正泉同志。他是从湖南长沙来北京大学作访问学者 ,师从汤一介先生。由于汤先生当时短期出国讲学 ,就委托我担任他的指导教师。在听课之余 ,他多次谈到来北大当访问学者 ,有一个重要的任务 ,就是研究文化怎样构成了人的存在 ,完成《心理文化现象学》一书的写作。我当时主要是鼓励他 ,也提出一些问题让他思考。我们的讨论主要是集中在人学与文化方面。在我当时的印象中 ,黄正泉同志不仅为人忠诚 ,尊师重道 ,更重要的是他独立思考能力很强 ,且与常人的思维不同 ,加之非常勤奋。我相信他能写出一本重要的学术著作。最近…  相似文献   

16.
余齐昭同志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若干史实考》(载《中山大学学报》一九八四年第一期)中说有二十三名共产党员被选为国民党“一大”代表。笔者认为,国民党“一大”代表中共产党员除余齐昭同志所指出的二十三人外,还有李永声。李永声是国民党“一大”的直隶省指派代表。周恩来同志在《关于一九二四至二六年党对国民党的关系》一文中说:国共合作时期,“国民党不但思想上依靠我们,复活和发展他的三民主义,而且组织上也依靠我们,在各省普遍建立党部,发展组织。……当时各省国民党的主要负责人大都是我们的同志,如……北方的李大钊同志、于树德(那时是共产党员)和李永声、于方舟同志等。”(《周恩来选集》上卷,第112页)  相似文献   

17.
艾芜谈他的创作——访问纪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八二年一月十日下午和十五日下午,我们为编撰艾芜年谱事,在成都两次拜访艾芜同志,就有关问题向他请教。艾老在繁忙中抽出宝贵的时间接待了我们,并作了五个多小时的长谈。现在,根据当时的记录,把有关艾芜同志述及自己创作的部分摘要整理如下。在谈到艾老作品的浪漫主义特色时,艾老说,浪漫主义,根据我的分析,有三种。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同志的光辉著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四十年了。经过长时间的历史检验,其根本精神和基本思想,不仅在当时,就是在今天对社会主义文艺发展仍有重要指导作用。它象一座光芒四射的灯塔,照耀我们继续前进。《讲话》以马克思列宁主义观点为指导,总结了无产阶级文艺运动的经验教训,从当时的实际出发,提出并  相似文献   

19.
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也是我们党的根本的组织路线。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湘赣边界的“工农武装割据”处在四周白色政权包围中间,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和残暴,而革命力量却比较弱小。在这敌我力量对比十分悬殊的情况下,湘赣边界的党组织及其领导下的军队,更需要扎根于群众之中。因此,当时毛泽东同志和他的战友们特别强调党和群众的密切联系。在党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当时红军的官兵关系很亲密,就象长兄幼弟。军民也很团结,就象鱼水相依。干部的模范作用亦很好,就连毛泽东、朱德同志也和大家一起挑粮背米。那么,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党是怎样搞好同群众关系的呢?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0.
军人在战争环境里建立的生死患难之情,是一生中最珍贵的友情。我和朱柏彬同志的友情,就是生死与共的战友情。我们两人相识于1949年夏秋之交,广东战役开始之际。当时,我是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