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相对化视角:木山英雄的鲁迅、周作人并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学者木山英雄是鲁迅、周作人研究专家。为了避免将鲁迅绝对化和主观化,他从相对化视角对鲁迅、周作人、章太炎等人以及现代中国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和场景作了并行研究,由此进入中国近现代思想与文学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位杰出的文学理论家,金圣叹在其以评《西厢记》、《水浒传》为代表的戏曲小说评点中阐发了许多重要的文学接受理论。首先,金圣叹对文学接受活动中接受者的接受主体地位、接受能力和接受条件相当重视。其次,金圣叹对文学接受的导向性特征有自觉追求,对文学接受在文学的审美教育作用实现过程中的重要性有深入阐发。第三,金圣叹的戏曲小说评点将批评和鉴赏结合在一起,是一种独特的批评形式和鉴赏形式,也是一种独特的文学接受理论形式。  相似文献   

3.
肖向明 《天府新论》2008,(4):138-144
透过鲁迅和周作人对"鬼文化"的不同文化心态和文学写作,用一种独特的文化视角去"重读"鲁迅和周作人的人与"鬼"纠葛的复杂形态.可以发现,鲁迅始终坚持着民间信仰的"启蒙"价值,而周作人则在"启蒙"之余退守着"自己的园地",孜孜于"生活之艺术"的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4.
韩梅 《东岳论丛》2004,25(3):114-117
明末清初著名文学评论家金圣叹通过对《水浒传》、《西厢记》的评点 ,完善了小说、戏剧评点的内容和形式 ,将中国古代叙事文学批评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的文学评点还在朝鲜半岛得到广泛传播 ,文章介绍了金圣叹文学评点在朝鲜半岛传播的具体情况并分析其原因 ,阐明了中韩两国古代文学的密切关系 ,揭示了中国文学对朝鲜半岛文学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金圣叹评点的《第六才子书西厢记》为例,通过和西方结构主义叙事理论进行比较,概括了金圣叹的戏剧叙事理论的民族特色:金圣叹的戏剧叙事理论受到儒佛之学、史传文学和八股文的影响。金圣叹从作家创作时谋篇布局的技巧和作品内部结构的“势能”两方面剖析了戏剧发展的动力。金圣叹将作品的形式和内容相结合,独具个性的分析了戏剧的各种结构关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金圣叹评点的<第六才子书西厢记>为例,通过和西方结构主义叙事理论进行比较,概括了金圣叹的戏剧叙事理论的民族特色:金圣叹的戏剧叙事理论受到儒佛之学、史传文学和八股文的影响.金圣叹从作家创作时谋篇布局的技巧和作品内部结构的"势能"两方面剖析了戏剧发展的动力.金圣叹将作品的形式和内容相结合.独具个性的分析了戏剧的各种结构关系.  相似文献   

7.
<正> 鲁迅与周作人的关系以及他们所走的不同道路,早就成为许多研究者所关注的课题。本文力图提供一点有关史料,以便从中寻找他们关系的发展脉络以及不同道路形成的原因一、少年时期鲁迅与周作人,同出身于从小康而坠入困顿的封建官僚士大夫家庭,虽然相差三、四岁,但他们自幼的生活状况、接触的环境、所受的教育与熏陶,基本上是相同的。当鲁迅十三岁、周作人十岁时,他们因祖父入狱而一起到舅父家避难;半年后一起回到家里;他们先后进三  相似文献   

8.
金圣叹的文学批评与日本江户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圣叹的文学批评 ,对日本的江户文学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1 6 3 9年日本的锁国政策不但没有中断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 ,反而比以往更加密切。江户时代 ,随着中国商船运往日本的图书贸易 ,金圣叹批评《第五才子书水浒传》、《第六才子书西厢记》先后批量运往日本。至于金圣叹的文学批评被日本认识和接受 ,前期主要通过以清田儋叟为代表的儒者群 ,后期则主要以泷泽马琴为代表的作家群  相似文献   

9.
八股文作为明清两代科举取士的主要工具,其章法理论、写作技巧在数百年间历代士子的总结钻研之下已臻完备,且为其他文学领域的批评创作所借鉴。作为明清两代最杰出的文学批评家,金圣叹也多处借用或改造八股文的章法理论,来沟通点评各类文体。本文谨从作题这一角度出发,来探究八股文与金圣叹的作题论之间的关系,以见八股文对金圣叹文学思想的影响之一斑。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金圣叹小说戏曲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圣叹是明清时期著名的小说戏曲理论家.本文在对20世纪金圣叹的小说戏曲理论研究回顾的基础上,就金圣叹的思想和他腰斩<水浒>以及金圣叹小说理论中的人物论、创作论、欣赏论和戏曲理论等热点问题的研究分别进行了评述,兼及20世纪金圣叹研究中的不足以及对金圣叹研究的前瞻.  相似文献   

11.
王吉鹏  王敏 《殷都学刊》2007,9(4):154-156
《尚书》一直被奉为中国文化的元典。深受古典文学浸润的鲁迅与《尚书》存在着难以割裂的或直接或隐晦的联系。首先,在《汉文学史纲要》中,鲁迅从文学史学的角度对《尚书》进行了客观的考察和知识性的介绍;其次,鲁迅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为其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作为"六经"之一的儒家经典《尚书》自然被鲁迅信手拈来地用于多处作品之中;第三,《尚书》作为一部文化元典性著作,其中也包含了朴素的文艺观,它所提出的"诗言志"一说,对后代文艺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鲁迅对该文艺观也是充分肯定的。  相似文献   

12.
崔文恒 《阴山学刊》2003,16(6):5-12
鲁迅先生首先提出了魏晋为“文学的自觉时代”,后来的文学史界采信并发展之。考查中外各种文学史著。“文学的自觉”都是经过许多次。中国文学史在魏晋前后,至少还有四次“文学的自觉时代”,即先秦“摆脱巫文化束缚的时代”,中唐至宋金“摆脱文人垄断的时代”,明清之际“注入市民意识和市民精神的时代”,“五四”运动开启的“新文学时代”。中国古代文学据此可以划分为四个时期。  相似文献   

13.
鲁迅的遗产与胡风的悲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新宇 《齐鲁学刊》2008,6(3):136-143
作为20世纪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事件,胡风的悲剧与鲁迅的遗产密切相关:鲁迅生前结怨甚多,胡风承载了许多恩怨;在鲁迅精神已经不合时宜的时候,胡风执著地继承着鲁迅精神;在文学的发展日益远离鲁迅的时候,胡风执意坚持鲁迅的方向;在知识分子独立人格日益失去生存空间的时候,胡风仍然试图像鲁迅那样立足于文坛。这一切构成了胡风与时代环境的矛盾,从根本上决定了他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4.
重写现代文学史有五大问题:一是作家在现代史中的政治表现与其作品的文学价值的关系问题;二是现代文学中的救亡与启蒙问题;三是“左翼文学”、“抗战文学”、解放区文学、新民主主义文学与自由主义文学的关系问题;四是对鲁迅与胡适的评价问题;五是现代文艺思想论争问题。应辩证地、妥善地看待和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陈方竞 《齐鲁学刊》2007,1(4):84-88
对左翼文学批评的价值和意义认识不足,主要缘于对鲁迅1930年代的文学批评缺乏认识,同时与左翼文学和左翼文学批评的"芜杂性"直接相关。鲁迅注重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的文学批评是在与这种"芜杂性"的对立中发展起来的,鲁迅1930年代的文学批评直接推动了左翼文学和左翼文学批评的发展,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精神资源和文学资源,体现了左翼文学批评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金圣叹评点的<西厢记>、<水浒传>18世纪传到朝鲜,到19世纪已非常流行.朝鲜文人以极大兴趣介绍金氏的生平行迹,评论他的著作和文学批评思想.尽管文人们对金圣叹其人褒贬不一,有的视金批之书为祸害,有人将金氏文学与周礼、汉赋、唐诗、宋文相比肩.但朝鲜文人一致认为金圣叹是奇人,金氏文章为奇文.因此,金批小说曾影响朝鲜文人的文体和文风.金圣叹的文学批评思想对朝鲜的文学批评也产生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朝鲜著名小说<广寒楼记>的批语中,从体例、内容到方法都参考了金批.  相似文献   

17.
陈志刚 《学术探索》2014,(8):104-109
本文讨论西晋文学的三个问题:一,西晋文学以"绮靡"为主潮,但也曾有明显的转变,主要体现在左思、刘琨对愤懑和灾难的抒写。二,不能简单地从西晋短暂安定繁荣的社会中去寻找"绮靡"文学观的形成原因,西晋"清议"的颓弛、玄学思潮的兴起和士人卑俗的人生旨趣等方面更重要。三,西晋文学大力吸收了前代文学的华美特征,同时遗落、摒弃了前代文学中"情"这一文学创作的核心要素,偏执地走向重精致、细腻、工巧等文学形式美的西晋式的华美。曹旭、王灃华二位先生认为:"自公元420年至唐开元、天宝时期,中国诗学基本上走的是西晋张华、陆机、潘岳、张协等人开辟的缘情绮靡、华美亮丽的道路",本文所论有与这种看法进行商榷的意思。  相似文献   

18.
刘增杰 《文史哲》2013,(1):125-136,167,168
现代作家日记,数量大,内容丰富,是一个尚待开发的现代学术领域。日记是作家情感世界真实的投影。"五四"前夕,胡适在日记里发出了"造新文学,此业吾曹欲让谁"的呐喊,鲁迅日记记录了划时代的短篇小说《狂人日记》的诞生历程。身在海外的吴宓,对五四文学革命的到来却毫不理解,不知所措。当时的吴宓日记就表现了他那忧心如焚、痛不欲生的郁闷心境。1940年代后期发生的闻一多遇刺事件,在叶圣陶、朱自清等一批作家思想上引起了强烈的震撼,日记集中地展示了他们精神上的焦虑、愤懑。焦虑和愤懑化为行动,促使一批作家集体乘船北上投奔解放区,完成了历史性的转向。20世纪后期,杨沫、巴金、俞平伯、陈白尘等几代作家的日记,更从不同侧面,逼真地呈现了作家在无法抗拒的暴力面前的愤慨与无奈,具有历史深度地揭露了"文化大革命"的荒唐与罪恶。百年作家日记也是一座无所不包的现代文学史料库,举凡作家早年出国考察的发现与惊喜,现代文学学科建设具体史料的搜集与整理,乃至在公开发表的文字中较少见到的作家出言无忌的创作评论,在日记里都表现出了特有的个性与精彩。现代作家日记研究面临两个紧迫任务:一是开展对日记的抢救与整理;二是在整理过程中加强对日记的辨伪与阐释。文学史研究与日记研究的融汇,将可能接近研究对象的本真,带来已有研究结论的丰富与改写。  相似文献   

19.
吴钧 《齐鲁学刊》2008,(2):144-146
鲁迅是新文化运动中的"叛逆的勇士",但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无疑对鲁迅的精神世界和文学创作及翻译活动产生了最为直接和重要的影响。鲁迅的"中间物"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鲁迅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文化,开拓出一条使中国文化走向现代化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