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影响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若干维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成果融入到人民群众的思想认识中,使不同社会阶层人员理解、接受、信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并内化为人们的价值理念、思维方式,转化为个人实践。但是,由于存在科学理性思维缺失、社会多元文化消解、部分社会阶层认同感弱化、理论本身吸引力不足等因素,影响了人们理解、接受、信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因此,对这些因素必须进行深入分析,为寻找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对策提供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2.
“诠释学”包含理解、解释和应用三大要素,从诠释学视角去思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也就是从这三个要素出发去解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全面、准确而科学的理解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首要问题;合理而恰当的解释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问题;在实践和应用中实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可忽视的问题。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解、解释和应用的过程。即理解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文本视域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及中国具体实际视域的双向视域融合;解释马克思主义是使对象走向大众化;马克思主义最终要走向实践和应用,在实践和应用中真正实现和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3.
以人为本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对辨证的统一体,二者之间相互融入、相互需要、相互促进。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中,只有把握好以人为本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双向互动的内在逻辑联系,才能使大众更好更快地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而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凝聚大众的力量,在共同的思想认识基础上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定同时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大众化,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语言的大众化,使之为大众所理解和接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目标的大众化,使之成为大众的自觉追求和理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主体的大众化,使之成为大众自觉参与和实践的运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大众化的分离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片面理解造成的;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误解是马克主义中国化与大众化无法统一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中国社会的先进分子或政治精英阶层对自身精英身份的执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大众化不能统一的基本原因。  相似文献   

5.
王静 《理论界》2012,(10):184-186
大学生信仰教育是教育的主旨,其核心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由于教育的缺失和社会大形势的变化而出现相应危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普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大学生信仰危机的存在对高校乃至社会范围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巨大的冲击,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与大众化的内在统一性要求两者的推进彼此不能缺失。  相似文献   

6.
再论影响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若干维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成果融入到人民群众的思想认识中,使不同社会阶层人员信仰、接受、理解、知晓或不背离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但理论形态的非彻底性、部分党员干部行为的失范性、宣传教育工作的低效性、西方社会思潮的渗透性等因素影响了人们信仰、接受、理解、知晓或不背离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此,必须深入剖析这些因素,为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7.
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涵的理解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在实践中能否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重大战略任务.全面、准确地理解“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内涵,要着力把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大众化”两个方面.“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包括理论的通俗化、宣传普及化、内化、转化.通俗化是前提,宣传普及化是中心内容,内化、转化是目的,其中,内化是解决信仰问题,转化是改造客观世界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刘勇 《社会科学》2012,(5):13-24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当下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建设和政治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作为“改变世界”的实践主体,现实的个体的人的生存与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一个不容忽视的传统和题中应有之义.正是基于对民生的高度关切,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得以形成;也正是基于对民生的高度关注,马克思主义得以在中国成功传播.当下的中国,民生问题已成为人民大众最关心的现实矛盾,民生矛盾的解决程度已经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程度密切相关.人民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推动者和受众,更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创新发展的主体.马克思主义只有回归到人民大众的生活世界,充分尊重人民大众作为历史主体的出场者地位,理性面对差异性社会的特征,不断满足人民大众的利益需要,高度重视对人民大众的人文关怀,才能在不断撞击人民群众心灵的过程中,获得广大人民群众内心深处基于自觉自愿的接受和认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和要求。马克思主义只有被人民群众所掌握,才能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应该是人民群众主动接受而不是被动或强制信仰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相一致。只有这样,人民群众才会自觉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新时期,多元文化和社会思潮对马克思主义形成严重挑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需要。只有认清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范畴、动因以及指导思想地位的确立,才能增强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合理性认同,使人们自觉地学习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从而有效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理解与误解并存于诠释活动中.在现代诠释学的三个向度中,由于本体论诠释学将理解本体论化,对于理解与误解之判已无关宏旨.而追寻方法论诠释学之鹄的是正确理解,就必然涉及误解问题,所以,施莱尔马赫又将诠释学规定为"消除误解"的艺术.但是,我们不能将误解视为纯粹的消极因素,从根本上说,只有阐明了误解的性质及其形成的原因,才能更深刻地理解被理解对象以及理解主体之本身.  相似文献   

11.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经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进步的必要途径和重要手段。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具有三个鲜明特色,这就决定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呈现出实践特征、民族特征和时代特征。基于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本质属性的理解,总结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经验可知: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实践是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途径;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实践是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政治保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是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在科学理性和方法论意识的时代,哲学诠释学坚持对方法论合理性的遗弃。它反对哈贝马斯所宣称的要求,即诠释学要为社会科学的方法论服务。伽达默尔坚持认为,诠释学超越于所有来自方法的异化。能被理解的存在就是语言。事实上,社会现实发生在那些认为自己已理解了世界的主观意识者的背后。  相似文献   

13.
诠释学的起源受到两类因素的决定性影响,一是神话,二是科学.神话思维作为人类诞生初期的基本思维模式,以其非概念化和互渗性的特征在西方诠释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早期圣经诠释学把领悟神和上帝的旨意作为自身的基本任务,强调信仰在理解和解释中的必要性和不可或缺性,但伴随着人类理性思维的发展,西方诠释学的发展也经历着一种去神话化和科学化的过程.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开启了科学思维向诠释学渗透的道路,并为诠释学的发展奠定了语文学的根基,文艺复兴时期和宗教改革运动中历史一语文学方法的兴起及其对寓言式解释方法的消解,还有施莱尔马赫一般诠释学对心理学方法的引入,都表明了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向诠释学的渗透;而狄尔泰的生命诠释学则通过神意诠释学向精神诠释学的转向,完成了诠释学的去神话化过程,并以把诠释学奠立为精神科学方法论基础的特殊方式,将诠释学整体移入大科学体系之中,实现了诠释学与科学的合流.  相似文献   

14.
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对山东财政学院大学生的5000份问卷调查和座谈交流,对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掌握和实际运用情况、信仰情况以及马克思主义被弱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为高校推进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传播主体、传播对象、传播内容、传播方式以及传播环境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克尔凯郭尔对理性与信仰关系的处理集中表现了他对启蒙理性的反思和批判。克尔凯郭尔一方面批判理性对信仰的僭越和冒犯,认为信仰的悖论是一种为个体内在激情所保证的真理;另一方面则从哲学激情与信仰激情的差别和联系中找到理性与信仰的融合与汇通之路。克尔凯郭尔以信仰统合理性批判了黑格尔将信仰理性化的思路,指出了黑格尔哲学在理性思辨至上、忽略个体生存等方面的问题,这些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对黑格尔的批判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克尔凯郭尔从内在激情视角对理性和信仰的统合对于克服价值虚无主义、反抗忽略现实生存的抽象思辨具有重要的启示。由于他主要是通过个体内在激情的迸发来实现理性与信仰的融合,因而与黑格尔一样陷入唯心主义,从而未能找到理性与信仰得以统一的现实基石。因此克尔凯郭尔的启示必须在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视角下进行批判性汲取。  相似文献   

16.
极具辩证性的马克思主义理性思想,根源于西方悠久的理性主义传统,理解马克思主义理性思想须以准确把握其思想的历史来源为前提.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理性归属于上帝,而中世纪神学家悄悄地将理性从上帝转移给人,启蒙运动颠覆了理性的信仰范畴,而将理性彻底交给了人类,同时也催生了建构理性思想,法律亦被认为可由人之理性建构而成.建构理性思想夸大了理性的限度,遭到了后世的广泛批判,但这并不应该削弱理性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正是在西方理性主义思想的基础上,创立了辩证理性观.  相似文献   

17.
作为想象艺术的诠释学(下)--伽达默尔思想晚年定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汉鼎 《河北学刊》2006,26(2):24-29
作为理解和解释的学问以及作为实践哲学的诠释学的理论定位,曾被认为是伽达默尔诠释学的基本观点与重要理论贡献。而根据伽氏后期的有关著作和对话,作为想象力或想象艺术的诠释学应是伽达默尔思想又一继续发展的晚年定论。当然.这一发展仍然是基于他对非科学方法论控制的真理经验之一贯主张及其探索之上的。  相似文献   

18.
作为想象艺术的诠释学(上)--伽达默尔思想晚年定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洪汉鼎 《河北学刊》2006,26(1):17-23
作为理解和解释的学问以及作为实践哲学的诠释学的理论定位,曾被认为是伽达默尔诠释学的基本观点与重要理论贡献。而根据伽氏后期的有关著作和对话,作为想象力或想象艺术的诠释学应是伽达默尔思想又一继续发展的晚年定论。当然,这一发展仍然是基于他对非科学方法论控制的真理经验之一贯主张及其探索之上的。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和本质要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由抽象到具体、由深奥到通俗、由被少数人理解到被广大群众理解掌握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是: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克服宣传教育过程中的娱乐化和庸俗伦倾向;构建通俗化的话语体系,提升理论通俗读物的数量和质量;建设立体化的宣教平台和多样化的宣教载体,提高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广度和深度;创新多元化的教育方法,强化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效性;建立科学的宣教工作机制,确保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长效性。  相似文献   

20.
倪红燕 《理论界》2013,(6):56-58
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是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的主体和核心,应充分认清自身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肩负的社会责任,在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推进马克思主义实践创新中奠定坚实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思想基础;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现象,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努力塑造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信仰者的人格形象;通过工作实践特别是制度建设维护人民大众利益、弘扬共产主义精神、夯实党的组织基础,脚踏实地筑牢全党及全社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