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霸占辽东半岛,是日本侵略者发动甲午战争的主要目的之一,他们击败了清军,迫使腐朽的清政府屈膝求和,并不得不按日本之意任命李鸿章为头等全权媾和大臣,前赴日本马关议和。1895年4月17日,中日签订了《马关条约》。其中有中国将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之规定,日本侵略者通过这一条约,实现了它霸占辽东半岛的阴谋。正当日本得意忘形庆幸囊括辽东半岛之时,俄、德、法三国从各自的利益出发,暂时联合起来,共同干涉日本放弃占有辽东半岛。日本在强援断绝,无力对付三国的情况下,为确保《马关条约》中其它利益,而被迫接受三国之“友谊忠告”,五月五日,声明“抛弃奉天半岛之永久领有”。日本虽对三国表示全然让步,但对中国却一步不让。首先日本坚持必须按时批准互换《马关条约》。三国发起“劝告”日本归还辽东半岛后,沙俄曾告诫清政府切勿过急批准换约。清政府亦恐正式换约后,日本“还辽”问题将化  相似文献   

2.
辽东半岛战役的历史启示杨翕一百年前,日本悍然发动了侵华战争.从1894年7月25日丰岛海战至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订,历时8个半月,先后经历了平壤战役、大东沟海战、辽东半岛战役和威海卫战役.其中辽东半岛战役是在辽宁大地进行的.由于诸多原因...  相似文献   

3.
古代胶东半岛与辽东半岛文化往来是由其特殊的地理条件所决定的。两个半岛之间的文化往来至迟发生在距今7000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从最早的辽东半岛文化向胶东半岛微弱的输出,转变为距今6000年以降的胶东半岛文化向辽东半岛的输出,胶东半岛文化最终取代了辽东半岛的土著文化。汉武帝时期郡县制在辽东真正确立以后,地近胶东半岛的辽东半岛地区最早接受了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文化,从而使辽东半岛经济、文化在东北地区处于领先的地位。两汉之际和东汉后期,儒家等思想和文化在辽东半岛得以进一步传播,辽东半岛与中原地区文化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4.
张学良与八道壕煤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后,日本取代了俄国,获得了辽东半岛的特权,并霸占了从长春到旅顺口的铁路,还强行在中国修建了安奉铁路和其它铁路支线。共霸占铁路线总长度为120o公里。成立了“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日本帝国主义名义上是经营铁路,实际上是以铁路矿山为中心,对中国的林产、农产、土特产和其它矿藏进行掠夺。更主要的是对中国东北进行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方面的侵略。同时满铁还与关东军勾结在一起,设立了关东军统治部(即特务部)派出大批特务,刺探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情报。1914年,日本特务土居秀男窜到阜新刺探情…  相似文献   

5.
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的对外开放正进入一个向纵深发展的新阶段,开放重心由南向北转移这一态势,对辽东半岛的对外开放工作既是一种挑战,又是一种转机。有鉴于此,笔者愿对我省辽东半岛的对外开放工作提出若干意见与建议。1.辽东半岛对外开放区的特点和优势辽东半岛对外开放区以大连为窗口,以沈大高速公路为大动脉,以沈阳为核心的中部城市群为腹地展开,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优势:(1)这个开放区背靠东北经济区,有二千多公里的海岸线,北邻苏联、蒙古,东接南北朝鲜,隔海与日本相望,同这些国家和地区有悠久的历史联系和紧密的经济文化关系,这是它与南方各开放区的不同之点,也是它的优势所在。(2)东北经济区面积150万平方公里,人口1.5亿,是我国最早建立的工业基地,是我国工业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这一自然地理状况表明辽东半岛开放区具有坚实而牢固的经  相似文献   

6.
海城地处辽东半岛北端,居辽南城市群之中,素有“辽左重地,渤海奥区”之称。全境总面积2732.1平方公里,辖27个镇、4个管理区、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人口109万。作为全国综合体制改革试点单位、辽东半岛对外开放县和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示范市的海城,善于把握机遇,加速发展自己,并凭借敢为人先的胆识和气魄,谱写了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的新篇章。被誉为“关东第一县”和“辽东半岛上的明珠”的海城,今天的辉煌,正是对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成功实践,更是中国县域经济旺盛发展的真实缩影。业绩突出 成就辉煌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曾于198…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关于中日甲午战争与俄国的关系,先后发表了米庆余同志的《沙俄在甲午战争中充当了什么角色》(以下简称米文)、王少普同志的《沙俄与中日甲午战争》(以下简称王文)。这两篇文章有一个共同之处,即都认为沙俄在一定时期支持日本侵略朝鲜和中国。米文说“沙皇俄国把日本作为工具,暗中赞助日本对华发动侵略战争”。王文说:“从十九世纪八十——九十年代起,直到日本侵略军在东北辽东半岛登陆,沙俄对日本向朝鲜扩张和出兵持“表示支持”和“纵容态度”。战争爆发后,俄国  相似文献   

8.
1912至1936年间,尤其是1920年代,中国现代留日作家小说中塑造了大量个性复杂多样的日本女性形象。在中国文学史上这是第一次大规模地塑造以日本现实为基础的日本人形象.并占据了日本题材小说创作的主流地位,具有重要的开拓意义。  相似文献   

9.
辽东半岛的新石器文化无论从调查、发掘和研究的历史都比较早,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不断的发现,对该地区的发掘报告和材料比较等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果。本文将通过对辽东半岛的地质地貌和新石器文化发现的综述,尝试对辽东半岛的新石器文化及其特征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殖民者在台湾强行推行臭名昭著的“皇民化”运动,妄图使广大台湾同胞“日本化”,使台湾成为支撑其侵略战争的殖民地。台湾同胞强烈地抵制和唾弃“皇民化”运动,努力维护并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但是,“皇民化”运动也造就了一批殖民地“顺民”和“御用绅士”,这些人形成一种依附于日本的“皇民化”心态。抗战胜利后,台湾光复,个别抱有“皇民化”心态的民族败类在美国和日本的支持下搞起“台独”来。时至今日。岛内极少数顽固“台独”分子的“皇民情结”仍然挥之不去,其“亲日媚日”行径的根源乃出自于此。  相似文献   

11.
东北亚因为海权国家和陆权国家的交汇而赋予了它特殊的地缘战略地位,成为二者争夺的对象和对抗的一个主要战场。依据海陆对抗参与者的不同,海陆势力在东北亚的对抗大致可以分为中日对抗、日英与俄对抗、苏中与日本对抗、中苏与美日对抗以及冷战后美日中俄围绕朝鲜半岛的较量等几个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12.
朝鲜半岛是北太平洋最有战略价值的地区之一,美国在该地区拥有地缘政治利益,同时,朝鲜半岛介于中、俄、日三大国之间,由于朝鲜半岛所显现出的独特地缘政治属性,便成为东北亚国际政治斗争的焦点.从地缘价值取向因素来看朝鲜半岛问题,主要表现在:大国争夺战略生存空间的"冷战"因素,意识形态因素,大国因素和国家安全战略需要等.  相似文献   

13.
历史上,由于特殊的地缘因素,辽东与山东一直保持着相当密切的联系,明代更是如此,以致于某些著述得出山东与辽东本为一省的结论。通过对辽东与山东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行政结构的分析,可得出明代辽东和山东之间根本没有行政隶属关系,辽东都司是个独立的行政实体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辽阳稿》是明代著名政治家李化龙万历年间担任辽东巡抚时所作诗集。诗集虽然只保留数十篇诗稿.却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辽东的社会面貌,见证日益严重的边疆危机,允称诗史。本文寻绎李化龙在辽东的活动轨迹,试图解读《辽阳稿》在东北古代文学史上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朝核问题是当下国际政治,尤其是东北亚地区地缘政治中牵涉地区和全球国际安全走势的焦点、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许多政治力量在这一地区的交织,特别是中、美、俄、日四大国利益交汇使朝鲜半岛问题日益错综复杂,其中占据主导因素的是美国残余的现实主义的冷战思维和对外战略、美国实用主义的国际法观及实践。笔者基于解铃还须系铃人的思考方法,以现代国际法为评析视角,深入探究了朝核问题形成中的美国因素,以期为朝核问题相关各方最终解决方策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16.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克敌致胜的成功经验之一,在恢复和发展中日友好关系的实践中,廖承志作为中国政府对日工作最高负责人,成功的运用了这一经验。他大力发展民间外交,使更多的日本人了解中国,造就了民间交往的潮流,为中日邦交正常化奠定了基础。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廖承志广交朋友,通过与日本各界的广泛接触,建立了中日友好事业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不断推动着中日友好事业之车向邦交正常化前行。  相似文献   

17.
1968-1972年的国际大环境依然是美苏冷战在继续。在远东,1968年1月,苏联坦克部队进驻蒙古。1969年3月,苏军入侵中国珍宝岛。苏、日继续为“北方领土”问题争执,苏联称日、苏“领土问题已经解决”,但日本的当权者一再要求苏联归还“北方领土”。影响日苏关系的因素错综复杂,1972年1月,苏联外长访日表现出的对日友善是为了在外交上牵制中国,但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访华(1972.2)与日中关系正常化(1972.9)表明苏联未达到联日孤立中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日俄战争时期,西奥多·罗斯福在日本与俄国之间推行"均势"政策,以期打破俄国对中国东北利权的垄断,让美国"利益均沾".为把日本势力引进中国东北制衡俄国,罗斯福没有咨商清政府就私自将俄国在中国东北南部的一切侵略权益转让给日本,主动抛弃了美国对华"门户开放"政策两项原则之一的"中国完整"原则.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恢复和发展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事业,中国政府极为重视中日关系。廖承志作为中国政府对日工作的最高负责人,坚持“两个区分”(即把帝国主义的政府和这些国家的人民区别开来;把政府中决定政策的人和一般官员区别开来)的方针,把协助日侨回归作为突破口,开启了中日友好之门,为恢复、改善和发展中日友好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1900年,俄国利用中国爆发义和团运动之机出兵,全面入侵东北,激化了与日本的矛盾,从而引发了1904年的日俄战争。为了维护东北主权,清政府利用日俄矛盾,进行中俄交涉,使俄国承诺撤军。在日俄战争爆发后,清政府鉴于未来形势发展的不确定性,采取了中立的外交政策。随着战争的发展,当出现日俄两国分割东北势力范围的倾向时,清政府的外交政策未能做出及时调整。战争结束后的日俄和谈中,中国作为战争的最大受害国,却被排斥于和谈之外,最终无奈地接受日俄重新划分东北势力范围的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