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哲学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创新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未来蓬勃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生长点。新世纪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为蓬勃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有利的国内外文化环境与契机。新世纪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将会呈现以下基本趋势与特征:即具体形态的丰富多样性、强烈的理论实践性、在新基础上的高度综合性和中国化的民族性。我们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应该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不断总结发展着的实践经验;坚持开放性发展原则,以开放性态势吸取国内外优秀文化成果;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的主体性原则,构建新时代的哲学形态。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是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在我国的传播过程中不断与我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 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历程可以分为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革命时期、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以及新时代五个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使马克思主义得到了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是指导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主流思想.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加强传播主体和传播受众两支队伍建设、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传播方式,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  相似文献   

3.
仇小敏 《兰州学刊》2010,(10):28-3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在实践发展的基础上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在内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又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的新特征,与时俱进地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更好地发挥对中国实践的指导作用,解决中国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最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不断地推进到新的理论境界,这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绝不停顿,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永无止境。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它是对党的思想路线的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新概括、人类文明进步成果的新提炼、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经验教训的新总结、社会主义发展问题的新回答、马克思主义发展境界的新开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好坚持和最好实践。  相似文献   

5.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马克思主义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主义金融危机理论表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经济制度必定导致金融危机.这是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必然产物,也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不治之症.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在宣告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失败的同时,验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有鉴于此,除了必须确立我国高效安全的现代金融体系外,还必须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30年的改革开放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重要动力,而发展中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又指导着我国新的改革开放实践。  相似文献   

7.
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是逻辑与历史的统一。30年来中国的改革开放与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运动中相互促进。中国改革开放的推进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是领袖与群众的合力结出的丰硕果实。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即: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代发展同进步;坚持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相结合;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关注民生问题相结合;等等.  相似文献   

9.
陈立媛 《理论界》2007,1(5):19-20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只有立足时代特征和实践需求不断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才能推进时代与实践的新发展。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解放思想是前提基础,立足实践是根本要求,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是重要条件,深化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是当前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新世纪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的时代背景下提出来的,是在中国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展开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形成和发展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时俱进,才具有生命力,才能推进社会主义向前发展。实践证明,在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之时,党要领导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胜利,必须顺应新的历史条件,提出科学的正确的理论。在当前世界经济政治形势发生了许多新变化、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遇到了许多新问题的形势下,与时俱进地对这些新变化新问题做出正确的科学的回答,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  相似文献   

12.
胡锦涛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和发展,针对这一问题多次作出重要论述。正确理解和把握胡锦涛关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论述,对于我们在深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征程中继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客观需要,又是马克思主义在发展中走向未来的内在要求。正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在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展现中国共产党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的深层逻辑。结合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实现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在新征程上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形成的重要思想,是时代发展向马克思主义提出的新要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南。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主要是指其理论内容的当代化,这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社会主义理论创新、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鲜明时代特色的重要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时代特色主要表现为,它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实行对外开放,借鉴和利用人类文明成果,创造了当代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道路、新理论和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国人学研究的兴起既有深刻的世界哲学与文化背景,也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客观吁求相契合,更是我国理论研究发展的逻辑要求。对马克思主义人学的研究,可以从广义和狭义的双重维度展开。广义理解,可以说整个马克思哲学都是马克思人学;狭义的马克思人学主要涉及人的本质问题、人的存在问题和人的发展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学研究紧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发展,取得了突出成效。我们应当继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为指导,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丰富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为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繁荣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位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他一生都十分注重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研究和运用,他不仅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哲学著作和深刻的哲学思想,也给我们开辟了一条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道路。探析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程,对于我们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更好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深入回答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这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又一个纲领性文件.马克思主义当代发展的关键是马克思主义能否且如何与现实相联系,马克思主义能否面对21世纪世界外部环境的变化、中国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所出现的问题而作出自己的回答.作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西方最新发展理论形态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在对当代资本主义生态危机展开批判的同时也为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发展提供了一种理论借鉴和素材.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须臾也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实践发展的客观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逻辑前提和基础。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在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中、在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19.
1978年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都历经三个阶段,二者具有同步性和一致性。改革开放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存在着鲜明的互动关系:改革开放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巨大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正确指导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改革开放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互动,是以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围绕探索和回答"四大问题"、以循环和接力的方式、在党的主导下进行的。  相似文献   

20.
阎树群 《人文杂志》2007,1(1):51-59
马克思主义关于学风的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应取的科学态度的理论概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创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形成和丰富着他们关于学风的思想。马克思主义学风思想和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一样,都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弘扬优良学风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和活力、从而不断推进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