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庆轨道交通的建设与发展对城市经济增长产生诸多积极推动作用.从直接带动效应来看,轨道交通建设提高了地区生产总值(GDP),促进了城市就业水平,优化了城市空间结构;从间接带动效应来看,大规模的轨道交通建设拉动了相关产业链发展,形成旺盛的投资与消费需求,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其经济辐射效应促进了城市商贸业、餐饮业及旅游业的发展,这些产业的发展通过投资乘数效应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经济增长水平.  相似文献   

2.
重庆轨道交通的建设与发展对城市经济增长产生诸多积极推动作用.从直接带动效应来看,轨道交通建设提高了地区生产总值(GDP),促进了城市就业水平,优化了城市空间结构;从间接带动效应来看,大规模的轨道交通建设拉动了相关产业链发展,形成旺盛的投资与消费需求,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其经济辐射效应促进了城市商贸业、餐饮业及旅游业的发展,这些产业的发展通过投资乘数效应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经济增长水平.  相似文献   

3.
物流业的发展有助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采用投入产出法分析辽宁省物流业的产业关联效应和产业波及效应,指出物流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既是主导产业,也是基础产业和瓶颈产业,将物流业作为优先发展的产业予以重点扶持的产业政策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为应对日益严峻的能源与环境危机,我国也着力发展新能源汽车,这为纯电动汽车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目前,有关新能源汽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技术、产业发展趋势及市场化等方面,多采用定性方法研究。本研究通过国内典型的纯电动汽车技术与数据调研,首次编制纯电动汽车投入产出结构,并基于2010年全国投入产出延长表,分析了纯电动汽车制造业的经济关联效应和产业波及效应。研究表明,纯电动汽车制造业发展对其上游产业拉动能力极强,而对其下游产业的推动作用相对较小;整体而言,纯电动汽车制造业对国民经济发展有较强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会展业与相关产业存在着较强的互动发展关系,对其他产业和经济的发展有着较大的拉动作用。运用投入产出模型和灰色关联分析法,本文考察了湖南省会展业的产业关联效应。结果表明:1)湖南会展业推动了前向关联产业的发展,同时也拉动了后向关联产业的发展,其前向的经济推动作用明显强于后向的经济拉动效应;2)湖南会展业与地区生产总值和三次产业均存在较强的关联效应,其中,与第一产业关联度最大,其次为第二产业和地区生产总值;3)湖南会展业与第三产业总体关联性相对较弱,但与内部批发零售、交通运输和住宿餐饮等产业关联效应显著。为此,政府部门应积极发挥会展引导功能,加强会展配套设施的建设,促进会展业与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通过投入产出法,分析远洋渔船制造业的产业特点、以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波及效应,探讨我国远洋渔船的更新对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影响,提出远洋渔船建造对我国国民经济不仅具有支撑作用和拉动作用,而且还具有较大的波及效应,以及对劳动力的吸纳效应;并且根据远洋渔船建造是投资依赖型产业的分析,提出促进该产业的发展国家应采取有效措施增加对其的投资。  相似文献   

7.
论文从产业集聚、产业结构优化等角度着手,应用投入产出分析法测算出四川省38个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与完全消化系数,并通过分类解析与影响排序从中选取与石油产业关联最为密切的11个行业,再针对12项石油关联产业进行影响力、感应度及波及效应分析,最终形成以产业聚集、产业融合为关键路径的四川省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8.
测算产业产值变动对碳强度的作用,可以为碳减排目标下产业结构调整方案的制定提供指导。基于投入产出理论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以此为基础,分析中国主要产业部门产值变动对碳强度的动态作用过程,并从投资结构和消费结构两个方面探讨实现中国主要产业部门碳减排目标的有效途径。研究结果表明:从即期效应来看,制造业,电力、热力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采矿业,其产值增加会使碳强度提高;从动态变化过程来看,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批发零售贸易、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其产值增加1%后碳强度呈现逐年降低的趋势;从碳强度的变化趋势来看,各产业部门产值增加对碳强度的作用力逐渐趋于稳定;产业产值变动碳减排效力的提高要依靠投资政策。  相似文献   

9.
运用2007年福建省投入产出表,采用投入产出法,从产业关联、产业波及、产业结构三个层面,揭示福建省体育产业的关联效应。结果表明: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关联广泛,且第二产业关联较为紧密;体育产业属于服务性产业,影响力系数明显高于感应度系数;体育产业属于最终需求基础型和最终产品主导型产业,其发展需要众多产业的投入支持;体育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劳动力有较大需求;传统投入产出模型难以准确地反映体育产业的关联效应。  相似文献   

10.
首都住宿餐饮业发展的“四驱”动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经济发展和首都国际化地位的确立与提升,拉动了北京第三产业和商业服务业的发展。住宿餐饮业作为社会经济中的"民生"行业,直接服务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升级,服务于快速发展的现代服务业,服务于越来越国际化的商务活动及旅游会展活动。本文在对首都住宿餐饮业与北京经济发展、国内外大城市住宿餐饮业发展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首都住宿餐饮业发展的四大内外源驱动力。  相似文献   

11.
汽车经济是一种典型的社会性增长经济,它具有加速度发展的特性。湖南汽车业占GDP的比重逐年上升,但是,以湖南省2002年和2007年的投入产出分析表为基础,进行的汽车产业经济关联效应和产业波及效应的测算结果表明,对比2002年,湖南汽车产业2007年的完全消耗系数和影响力系数均有所下降,说明汽车产业对经济的带动作用呈减弱趋势,配套行业没能跟上汽车行业的发展,汽车产业对经济带动能力的提升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02、2007及2012年辽宁省投入产出表,就辽宁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关联及波及效应问题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分析,研究发现辽宁地区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关联度高于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关联度且生产性服务业及装备制造业与自身关联效应更强,应优先发展装备制造业中的金属制品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及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中的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及金融业,在“两化融合”的背景下重点发展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加强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3.
我国船舶工业产业波及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船舶工业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不仅体现在其自身发展产生的推动力,还体现在船舶工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通过与上下游产业的广泛联系所产生的产业波及效应.运用投入产出法,根据我国投入产出表,通过我国船舶工业产业关联面、产业关联度、影响力系数、感应度以及生产诱发系数等指标,系统分析船舶工业的产业波及效应,结果表明:船舶工业与其他产业具有广泛而紧密的关联,对相关产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笔者基于投入产出模型,利用《2007年吉林省投入产出表》数据,对吉林省文化产业中的"文化制造"和"文化服务"两大类细分行业的产业关联、波及效应与拉动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吉林省各产业对文化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都非常低,但文化产业内部的直接消耗相对较高,文化服务对文化制造的直接消耗系数最大;文化制造业中,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对第一产业的直接消耗较大,家用视听设备制造业和陶瓷制品制造业对剔除文化制造的第二产业直接消耗最大,广播电视电影和音像业和文化艺术业对剔除文化服务的第三产业直接消耗最大;从完全消耗系数看,文化制造业对剔除文化制造的第二产业的完全消耗系数要高于其他产业,文化制造业对剔除文化服务的第三产业的完全消耗系数是直接消耗系数的2.7倍,文化制造业的影响力系数达到1.220 5大于1,说明文化制造业通过产业链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增强;但是文化制造业和文化服务业的感应度系数都小于1,低于全产业平均水平,说明文化产业受其他产业发展的带动或者说对其他产业发展的制约不大,还没有成为国民经济的关键部门。因此吉林省要发展文化产业,必须率先发展文化制造业,通过产业关联带动其他产业发展,从而促进全省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5.
在内外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秉承高质量发展理念,构建了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以物流相关统计数据为依据,采用熵权-TOPSIS法、耦合协调模型、障碍度模型、灰色关联分析法对京津冀13个城市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京津冀各城市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程度不同,河北各城市在物流产业供需方面和物流产业效率方面,与北京和天津有较大差距。北京和天津处于高水平耦合协调,其他区域有待进一步增强耦合协调性。障碍度模型分析发现产业效率支撑、科技教育支撑和产业供需支撑是排在前三位的制约因素。灰色关联分析发现制造业是影响物流产业发展的最大影响产业,其次是住宿餐饮业。提升京津冀城市群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需要重点从物流产业供需、产业创新、产业效率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6.
上海市与天津市工业聚集经济效应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工业聚集经济指数是衡量城市聚集经济效应的重要尺度。对上海市和天津市的工业聚集经济效应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两市第二产业的整体聚集经济效应都不甚明显,上海市甚至为负值。但从具体行业和特定地区来看,上海市和天津市呈现了各自的聚集经济优势。这一结论及由此而来的对策措施对于其他城市的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也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我国产业间波及效应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理论上来说,某一产业的变化会引起其它产业间的连锁反映。产业间的波及效应可以通过投入系数表来加以分析。通过实证分析,研究我国产业间波及效应的强弱,可以为国家制定产业政策、优化产业结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产业之间存在着关联效应,中国产业体系的竞争力有赖于内生性产业关联效应下各个产业的协同共进。基于中国装备制造业之一的通信电子制造业的增长数据,构建动态模型,实证分析该产业与其他工业行业、整个工业体系及国民经济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通信电子制造业与其他产业之间存在产业关联效应弱化的问题。建议关注中国产业体系内生性关联效应的缺漏。  相似文献   

19.
乌鲁木齐市旅游产业关联和产业波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乌鲁木齐市为例,利用投入产出表对旅游业的产业关联和产业波及效应作系统的定量分析,通过揭示旅游业的投入结构、中间需求率、中间投入率、旅游业的波及线路、影响力及影响力系数、感应度与感应度系数等重要指标,旨在为乌鲁木齐市的旅游经济研究提供有益的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0.
运用投入产出法对陕西省三次产业和物流业做投入产出、产业关联、产业波及效应等进行分析,计算出各产业部门的直接消耗系数、列昂惕夫逆矩阵、直接前向关联指数和直接后向关联指数、影响力和感应度系数。得出陕西省物流业与其他三次产业的技术经济关系,最后根据陕西省物流业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促进陕西物流业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