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住区邻里交往日趋弱化已经成为危及我国城市建设和谐社区、和谐城市的主要的障碍之一。分析我国城市住区邻里交往弱化的历史和现实的缘由,讨论邻里交往是社会、历史和规划建设的综合产物,客观的交往刺激和主观的交往意愿才是解决邻里交往弱化的根本所在,并以理性思辨的角度考察我国城市住区邻里交往弱化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张红霞 《创新》2014,(3):71-73,77
邻里互动是社区共同体存在的基础。在当前城市新建社区中,邻里交往存在不同的类型。文章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邻里交往的现状及邻里交往的动力机制。现代城市社会应以扩大邻里交往为基础构建城市社区生活共同体。  相似文献   

3.
本调查报告主要是在同煤集团两区建设的背景下,探讨以矿山为基础的不同地缘群体迁移到一起后,两区邻里关系的问题。结果表明:两区绝大部分居民缺乏对邻居的了解,基本处在识而不熟的阶段;邻里矛盾并不激化但确实存在,主要体现在施工问题上;对于已出现的矛盾,绝大部分居民选择自行解决;虽然存在困难,但两区居民对于发展邻里关系持积极的态度。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现代住宅区邻里交往冷漠的现状,分析现代邻里交往冷漠的原因,同时根据现代城市住宅区居民邻里交往的行为模式,探索适宜于居民行为模式的邻里交往空间设计,并提出在社区的管理上,组织多种居民共同参与的活动,引导居民交往,从而使现代住宅区的邻里交往朝着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的社会福利政策发生重大变化,在住房领域的"混合居住"模式被提出,并逐渐上升为一种发展策略,这种模式将收入不同的阶层结为邻里关系,从而形成邻里之间相互利益互补的一种居住方式和住房保障模式,以此增加中低收入群体的社会资本,同时使其不至于远离主流社会,从而促进社会融合。该政策取得很好的政策效果,而我国社会福利事业方兴未艾,需要加大投入,美国经验提供非常好的吸纳民间资本、公民个人参与进社会福利事业的微观路径。  相似文献   

6.
人际关系,即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从组成人际关系的纽带来看,人际关系可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从一定意义上讲,虽然业缘交往是部队中人际交往的主要部分,但也不可忽视地缘关系的人际交往。因此,研究部队内部的地缘关系,探讨地缘关系对军人交往的影响,对加强部队的政治思想工作,提高部队的凝聚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地缘关系在部队交往中的地位及成因所谓地缘关系就是由于居住在同一地域而形成的人际关系。如邻里关系,同乡关系、街坊关系等等。人们所形成的街坊观念乡亲观念就是这种关系的反映。以地缘为基础而建立的人际交往,在部队内部具有本身特殊的成因和地位,它是服役战士因入伍地点相同、文化背景相同和价值观念相近等精神上相趋一致的因素而建立起来的个人交往和非组织群体交往。一般说来它具有以下几个主要成因: 1、情感交流的需要。部队战士来自祖国各地,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城市中,社区基本为纯居住功能的社区,由行政区划分割而成,或因城市改造或城乡一体化而新建的,社区人口素质的差异很大,价值取向也很不一致,彼此交往很少,缺少邻里亲情和友情,缺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  相似文献   

8.
乡镇邻里是乡镇的重要初级群体,也是乡镇社区结构的重要层次。正确认识我国乡镇邻里的现状,充分发挥邻里的功能。指导邻里结构有计划的变迁,是我国的城市化过程不可忽视的问题。一、乡镇邻里与乡镇社区  相似文献   

9.
1987年初,我有幸由柏林市政厅卫生与福利事业处安排去柏林地区考察社会福利事业,为期一个月。使我了解了柏林市很多社会福利机构,尤其是几处社会服务中心——“邻里之家”。“邻里之家”类似我国城市里的居民委员会。但居委会是社会控制性较强的半官方的基层组织,而“邻里之家”主要是为当地居民解决衣食住行日常生活问题和丰富业余文化生活的社区服务中心,属福利事业机构。这类机构,受当地居民欢迎和赞扬,也受到政府的肯定。我国正处于改革浪潮之中,随着经济体制和政  相似文献   

10.
论邻里互助     
人生活在社会中,必然同其他人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而邻里关系就是其中的一种。这种关系是以居民为身份,以地缘为依据产生于人们之间的,它时常也以家庭之间的联系为表现形式。《周礼·地官·遂人》谓:“五家为邻,五邻为里”,说明在作为古代国家的基层行政区划和居民组织的“邻”、“里”中,各家各户及其成员在住地上相互是很接近的。共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公共生活条件构成邻里关系的客观基础,而在劳动群众之间,由于经济和政治利益的根本一致,阶级的友爱又成为维系这种关系的感情道义的纽带。从古至今,城乡居民组织的名称尽管时有不同,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随之而来的,邻里关系也不断  相似文献   

11.
肖峰 《创新》2017,11(6):61-69
网络时代人和人之间的社会交往可以在虚拟空间中进行,由此形成了虚拟社会化或虚拟交往的人际新关系。虚拟社会化对于现实交往既具有积极意义,也形成了消极影响,主要表现为在扩展交往的广度时影响了交往的深度,形成了浅交往、弱连接的泛化,甚至导致了"群体极化""信息茧房"和"5A"等负面效应,构成为互联网对人和人之间既连接又隔离的交往悖论。认真看待和解决这一悖论,是信息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周宁  刘将 《唐都学刊》2008,24(4):54-56
与主体性相对,主体间性是20世纪以来西方哲学中凸现的一个范畴.主体间性概念的提出,给心理学研究带来了新的转变.心理学研究是一种交往行为,所以其中必然存在主体间的问题.心理学的主体间性存在于交往之中,它表现为主体间的双向度的关系.心理学主体间性的转向就是按照交往理性的要求寻求一种交往关系,要求建立在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研究者之间以及被研究者之间开展的交往关系.  相似文献   

13.
邵敏 《社会工作》2009,(9):33-34
在现代城市中,社区基本为纯居住功能的社区,由行政区划分割而成,或因城市改造或城乡一体化而新建的,社区人口素质的差异很大,价值取向也很不一致,彼此交往很少,缺少邻里亲情和友情,缺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为了培育社区居民的家园意识,提高居民对社区事务的参与程度,近年来,  相似文献   

14.
桂勇 《社会》2007,27(6):102-102
在社会转型期国家对城市邻里社会的动员控制能力这一问题上存在着“断裂”论与“嵌入”论两种对立的观点。本文提出了一种介于两者之间的“粘连”理论,即国家对城市邻里仍旧拥有一定的动员控制能力,但这种能力受到各种社会政治因素相当大的限制。本文通过对相关经验资料的分析,指出国家与城市邻里社会间的这种粘连状态是由邻里中具有非制度化特征的权力操作模式及其背后的社会结构、动力机制等因素决定的。  相似文献   

15.
城镇社区和谐邻里关系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邢晓明 《学术交流》2007,(12):163-16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建设和谐社区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础。邻里关系是社区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反映社区居民的精神面貌及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它从微观角度反映整个社区的管理和发展状况。城市空间住宅结构的转变、社会条件的变化和初级群体衰落使传统邻里关系功能弱化,而社会控制与社会整合则是新型和谐邻里关系的重要社会功能。加强社区环境建设、文化建设,完善社区制度是构建新型和谐邻里关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一、开展邻里互助之必要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民间一直有着守望相助的习惯和传统。正是这种邻里互助,及时地有效地排除了许多家庭的困难,分担了许多家庭的忧愁,化解了许多家庭的矛盾,使许多家庭得以正常生活、安居乐业,进而促进基层社区的稳定、和谐和繁荣。当前我国正从计划  相似文献   

17.
《社科纵横》2015,(2):61-65
生态移民在保护生态环境、改善贫困人口和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积极效应。但随生态移民的推进,政府与移民之间、移民与移民之间、移民与原住居民之间难免会发生涉及安置补偿、就业教育和邻里关系等方面的纠纷。在生态移民中,存在权属确定、管理协调、救助保障等诸多法治需求,为保障生态移民工程的顺利进行,化解移民安置中的社会矛盾,实现政府与移民的双赢效应,有必要将法院的司法服务工作与之有效结合,充分发挥法院的司法协同和司法救助职能。  相似文献   

18.
最近我们对南京市部分住宅小区的治安情况作了调查,深感小区治安既是社会治安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又是综合治理中一个较为薄弱的环节,很有研究的必要。一、小区治安应放在整个城市治安的突出位置上。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高层住宅区的治安管理。在我国,随着这几年城市开发建设步伐的加快,大批新型住宅小区相继落成,居民住宅的高层化、密集化,给社会治安带来了新的难题。封闭式的住宅环境,使人们交往减少,关系淡化,视野受阻,给犯罪行为的实施和犯罪分子隐匿提供了机会和场所;以家庭、邻里、居住社区为代表的传统社会控制力大大削弱,不适应新的住宅小区治安要求,从而使  相似文献   

19.
张希玲 《学术交流》2007,(2):141-143
在中国人的日常交往中,人们往往比照亲属之间的年龄、辈分的特点,借用亲属称谓语来称呼对方,这种模拟亲属关系来称呼非亲属人员的称谓语就是拟亲属称谓语。它被普遍应用于邻里、同事、同学、官民、主仆、师徒、干亲、结义、朋友等各种关系的人群中。这种在中国社会各类群体中无所不在的拟亲属称谓现象,其深层结构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意识,它是家族意识的扩大和延伸,是宗子意识的泛化,是传统礼俗意识对人的交际行为规范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姚大志 《求是学刊》2013,40(1):47-55
虽然麦金太尔被视为当代社群主义的一个主要代表,但他本人却极力否认自己是社群主义者。这种否认源于他与其他社群主义者之间的根本区别,为了标示这种区别,我们不妨把麦金太尔的政治哲学称为"小社群主义"。首先,这种"小社群主义"建立在小共同体的基础之上,而小共同体(邻里、村镇或农场)区别于大共同体(现代的都市和国家);其次,这种小共同体既是实践共同体,也是道德共同体和政治共同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