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有的子女要求老人立遗嘱必须征得他们的同意。并要求把遗嘱的内容公开。这种做法是与有关法律相悖的。《老年人权利保障法》第十九条明确规定:“老年人有权依法处分个人的财产,子女或其他亲属不得干涉.不得强行索取老年人的财物。”可见,老年人依法处分自己的财产,是法律赋予的权利。只要遗嘱内容未取消未成年人和无劳动能力的继承人继承权,所立遗嘱即具备法律效力,将受到法律保护。其次,遗嘱与合同和协议等文书不同,遗嘱是单方的法律行为,遗嘱人立遗嘱不需与任何人协商,也无须征得任何组织和个人的同意。  相似文献   

2.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老年人追求晚年幸福生活的意识逐步增强,由于担心财产被分割、与子女的关系难以处理或者对再婚的质量没有信心和把握,“搭伴养老”正成为越来越多无偶老年人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指标,因此合情合理合法地解决单身老人的伴侣问题就成为现实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3.
在人类社会生活中,财产构成了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财产观念影响着人类的法律制度设计。在一些时候,财产和人格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虽然物被视为财产中的重要部分,但是物权的概念却是近世才有。在此,考察财产观念的形成和物权观念的演变。  相似文献   

4.
我与妻结婚后有一些财产争议,打算作一个夫妻财产约定协议的公证,协议具体内容该怎么写?黄悦中国公证协会《办理夫妻财产约定协议公证的指导意见》规定,夫妻财产约定协议可以就协议所  相似文献   

5.
未成年子女财产权是亲权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与国外一些国家和地区未成年子女财产制度相比较,我国的相关法律制度存在不足。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建议完善我国未成年子女财产制度立法,明确规定未成年子女的财产范围和父母财产亲权的权利、义务及责任,以便使未成年子女的财产得到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6.
抗战胜利后的一定时期内,制定和实施遣返日侨在华财产处置政策成为中国政府面临的一项紧迫而重要任务。国民政府不仅对遣返日侨所带财物数量、遣返日侨财物的接受和管理等作出了一系列明确的规定,而且对如何落实这些处置办法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从遣返日侨财产的流向来看,除了将战争期间在华日侨非法侵占的财产发还原主外,大部分遣返日侨财产均由中国当局接收机关直接拍卖或分配使用。此外,也有一些遣返日侨的财产被业主私自处理,有的甚至被不法之徒所抢夺或窃取。  相似文献   

7.
老年人格健康问题是研究老年人健康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老年阶段,由于诸多内外因素的影响,老年人的人格处于一个重要的发展变化时期。处于这一阶段的老年人会出现一些特殊的心理问题,如果解决不好,会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其中还会有一些人出现不同类型的人格健康问题。因此,对老年人格健康规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论仲裁财产保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承铭 《学术研究》2002,(10):76-78
仲裁财产保全是一种比较严厉的强制性措施 ,从各国的仲裁立法来看 ,决定和实施财产保全的机构大致有三种模式 :仲裁庭和法院都有权作出财产保全的决定 ;由法院作出财产保全的决定 ;当事人可以选择由仲裁庭或法院来决定保全问题。三种模式各有优劣 ,笔者赞同第一种模式。综观各国仲裁立法以及有关仲裁机构之仲裁规则的规定实施财产保全的条件包括 :由当事人向有权的机构提出财产保全的书面申请 ;当事人必须在法律规定的时间内提出财产保全申请 ;申请财产保全要有正当理由 ;申请人应当提供担保。文章还对完善我国的仲裁财产保全制度提出了一些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程昌言 《学术界》2012,(4):66-73,284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出现了一种产生并存在于网络的新生事物——虚拟财产。由于这种虚拟财产正处于从出现到被社会逐渐关注的阶段,但其法律概念和法律属性尚不明确,导致对有关虚拟财产的案件判处时缺乏相对统一的标准,存在着争议和分歧。本文意在对虚拟财产的法律研究和具体问题的处理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中国老年人的就业状况及其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人继续就业和多种形式的社会参与,有利于增加社会的人力资源,增加老年人的收入,提高他们的自身价值和获得更多的自信.目前我国城乡仍有一些老年人在继续工作,还有很多老年人有继续参与社会的愿望.但是,我国社会政策在老年人参与社会方面存在着一些政策空白和不完善的地方.因此,提出相应的发展和完善政策的思路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我国老年人的社会保障体系面临着沉重的经济压力。与此同时,住房改革的深入已使越来越多的城市家庭拥有了自己的房产,住房已经成为大多数家庭私人财产的主要组成部分。有了这一物质基础,就有可能将健全老年社会保障体系与居民已经取得的住房产权很好地结合起来,解除老年人养老的忧虑,“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正是由此而生的一个有价值的创新性设想。本文就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在我国的推行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夫妻财产关系虽然是夫妻人身关系的派生物,但也是社会微观的最基层的财产关系和家庭职能得以实现的物质基础,其构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不容忽视。本文主要围绕现阶段我国实行的夫妻法定财产制度、夫妻约定财产制度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就修订后的婚姻法在实际运用中仍存在的一些法律问题进行了探讨和思考,提出要加强立法保护及完善,以维护婚姻的巩固和家庭的和睦。  相似文献   

13.
财产申报制度作为防治腐败的科学机制之一,为世界大多数国家所借鉴。跟进性制度创新其实就是一种制度移植,基于此,以政策移植理论为研究工具,结合我国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化面临的一些困境与难题,对官员财产申报制度构建进行前瞻性审视与思考,并提出相关对策以期带来制度绩效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4.
从“婚前财产公证”说到中国古代吏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些时候从电视上收看到关于“婚前该不该进行财产公证”的讨论,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讨论中否定性意见似乎更得人心,更能引起讨论者情感的共鸣。理由是,婚前进行财产公证,意味着从婚姻一开始就对夫妻感情持有怀疑态度,有损于对爱情的信心和忠诚;婚前财产公证是西方人的东西,西方人的个人财产观念重于感情观念,所以才有婚前财产公证的举动和法律,我们中国人一向重视家庭和个人感情,不应有此一举。一言以蔽之,以中国人的道德观念,“婚前进行财产公证”之举不符合中国的国情。对于这种观点,我不禁生出一些遐想来。西方人进行婚前财产公证是否…  相似文献   

15.
美国老年人长期照护法律体系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65年美国老年人法案(the Old Americans Act)及之后的一系列修正案和相关法律法规为主要素材,着重从政府角度介绍美国老年人长期照护法律体系的建立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政府职能的相应转变。本文介绍了老年人长期照护的含义,归纳了美国老年人长期照护法律体系建立的意义,指明了老年人长期照护法律关系中政府的特殊地位,并结合中国目前老年人长期照护的现状对我国老年人法律体系的完善提出了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6.
公务员财产与有关事项申报公开制度作为反腐败的重要举措,被证明是有效规范公务员行为的一项基本制度和国际惯例.近年,我国公务员财产申报公开制度在各地方纷纷实验.《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全国统一的公务员财产和有关事项报告制度,但此制度与人们期待的还有一些差距;财产公开与有关事项报告是公务员作为公权力掌握者应尽的义务,因而,须进一步通过制定法律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7.
前些时候从电视上收看到关于"婚前该不该进行财产公证"的讨论,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讨论中否定性意见似乎更得人心,更能引起讨论者情感的共鸣.理由是,婚前进行财产公证,意味着从婚姻一开始就对夫妻感情持有怀疑态度,有损于对爱情的信心和忠诚;婚前财产公证是西方人的东西,西方人的个人财产观念重于感情观念,所以才有婚前财产公证的举动和法律,我们中国人一向重视家庭和个人感情,不应有此一举.一言以蔽之,以中国人的道德观念,"婚前进行财产公证"之举不符合中国的国情.对于这种观点,我不禁生出一些遐想来.  相似文献   

18.
世纪之交 ,中国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随着老年人占总人口比例的逐年提高 ,会出现前所未有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一些正面和负面的影响。本文对老龄化与城市社区服务方面提出一些建议 ,供有关领导参考。我国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 ,中央成立了老龄工作委员会 ,制定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许多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都建立了老干部管理机构 ,管理和服务于离退休职工 ,组织和开展有益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各种活动 ,使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但也应该看到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许多青年人尊…  相似文献   

19.
不少老年人羞于言“性”。他们遇到性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皆羞于启齿。那么,老年人需不需要性呢?答案是肯定的。针对老年人的生理特点,此时性爱需要把握三大原则,即“慢、稳、侧”。  相似文献   

20.
传统家庭养老模式解析及其现实适用性质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史料考证解析了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历史状态,分析了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得以运行所需要的社会条件,指出在一些研究中被反复提及的“传统社会中老年人因其拥有知识和财产而被赡养”的说法带有一定的虚构性,处于传统家庭养老模式下的老年人实际上生活在自然状态,而维持这一状态所需要的三大条件——以生子为目的的婚姻、以多子为内容的生育行为和以父母在不远游为原则的家庭规范在现代社会已经不复存在。因此,传统家庭养老模式不再具有现实适应性,哪怕是暂时的过渡性的。我国养老必须从现在起就走社会化道路,由政府、个人和集体三者共同承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