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庭科技》2009,(1):37-37
一位中年女性对医生说,自己每到冬天就感到情绪沮丧,疲乏无力,这样的状态会持续2~3个月,时好时坏,反复波动,直到初春情绪才趋向正常.  相似文献   

2.
石太明 《家庭科技》2010,(10):36-36
情绪可分两大类:一类是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愉快情绪.如希望、快乐、恬静等:另一类是有损于身心健康的不愉快情绪,如焦急、抑郁、愤怒、恐惧、沮丧、悲伤、痛苦、紧张等。我们把后者叫做负性情绪。愉快情绪是“美容师”、“保鲜激素”。而负性情绪则容易损害容颜。  相似文献   

3.
有位朋友的丈夫脾气很古怪,她做的一些平常小事都会令他突然不高兴;阿良,一个乐观积极的人,但只要接到她妹妹的电话,斤她抱怨生活,就会跟着变得沮丧;而陈然最近也受到了打击有点一蹶不振:当她正在做演讲、自我感觉很好时,突然一个参会者站起来质疑和讽刺她所讲内容. 我们暂且将它称之为情绪杀手:你正在享受当下的状态,突然你最不想看到的事却发生了,情绪备受打击——伤害通常都是无形的,并且很多人都没有学过如何在这方面自我保护,这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就像亚洲武术善于利用灵巧地接近对方的方式去控制局势,从而避免身体上的伤害,我们也可以通过预防而不被别人的情绪影响.  相似文献   

4.
正昨天跟闺蜜一起吃饭,聊到在一段关系里什么是重要的。看得顺眼、三观一致、能彼此欣赏,除了这些比较常见的诉求,我们同时提到了一点:情绪稳定。在一个情绪稳定的人身边,你会感到安全,他的稳定会激起你情绪里特别美好的地方。并不是说不会生气、难过、沮丧,而是当这些让你感受不好的情绪出现时,你也可以很好地处理。然而,安静地说话、好好地说话其实并不容易。  相似文献   

5.
苏联的解体,东欧各国的剧变,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了二次大战以来的最低潮,如何看待低潮,怎样才能走出低潮?无疑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一、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长期性、曲折性决定了出现低潮的必然性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充分证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当代世  相似文献   

6.
正很多老年人在年轻人的眼中,做事情总是慢悠悠的。小到出门前带什么东西,大到要不要去跟儿子一起住,不论是干什么,都会纠结半天,迟迟做不了决定。让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每每忍不住催促,效果却不见得理想,即使匆忙做了决定,过后也会出现懊悔、沮丧等情绪。一年未决是否与儿子同住湖南的张奶奶60多岁,膝下有一儿一女,女  相似文献   

7.
英语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会影响他们的学业情绪,他们对自己将来所要从事职业的认知、评价和态度对他们目前的专业学习有重要影响。如果他们不认同、不喜爱自己将来要从事的职业,就会对现在的专业学习失去热情,感到厌倦、沮丧和心烦。因此,有必要探讨英语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对其学业情绪的影响,为英语专业院校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英语专业人才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8.
曾经有一位北大学生对成功充满渴望和幢憬,可在生活中他却屡屡碰壁,少有收获。沮丧的他便给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先生写了一封信,希望能够得到指点。蔡元培先生在百忙中回了信,并约了一个时间让那位学生到他办公室面谈。  相似文献   

9.
正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遇到烦心事,我们内心充满疲倦、内疚、无奈……其实,生活中的不良情绪多是由我们错误、偏执的信念引起的,想要改变负面情绪,必须先改变这些信念。心理学中的"换框疗法"值得一试,它很像我们常说的"阿Q精神",通过改变思维、"精神胜利法"换取正面认知和情绪。例如,工作中出现错误,受到领导批评,心情沮丧,于是得出结论"因为领导批评了我,所以我很不开心"。针对这种情况,可以把句  相似文献   

10.
正我有个朋友,他是个小时候不哭、长大后连苦都不会说的人。他很优秀、很有责任感、很会逗人笑,我见他时总是欢乐的。如果你心情不好,他就变得很别扭了,不知如何跟你说话,因为他不擅长面对别人的坏情绪。坚强、勇敢、快乐、乐观……这些都是很美好的特质,我很喜欢,也认同应该学习培养这些正面的品质;但是,学习适时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哀伤、愤怒、沮丧、悲观……接受这些负面情绪也是人性的一  相似文献   

11.
纵观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斗争,社会主义建设的事业以及社会主义改革的实践,都是波浪式的前进与发展的。有时掀起高潮,有时落于低潮,不断地出现高低潮之间的转变。笔者认为,这种现象就是社会主义的潮流涨落。当前,研究、揭示和掌握社会主义潮流涨落的理论,具有极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什么是社会主义高潮?什么是社会主义低潮研究、揭示和掌握社会主义潮流涨落的理论,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高潮,什么是社会主义低潮。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的状况,宏观上表现为两大方面,一是因苏东剧变而身处低潮境遇,二是于低潮境遇中闪烁着若干生长点。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若干生长点的闪烁,使我们坚信: 21世纪将迎来社会主义的复兴,社会主义的旗帜,最终必将插遍世界的每个角落。  相似文献   

13.
一项研究显示,不论是短暂的或长期的运动,都会产生显著的心理效果。常运动的人看起来精神比较好,不容易生气、沮丧,也较不容易觉得有压力;不运动的人则容易感到疲劳及情绪低落。多项医学研究也指出,年龄与沮丧有密切的关系。年纪越大,身体状况越差,人的心情越容易沮丧。但是若能有规律  相似文献   

14.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民族解放的时代使命与爱国主义情绪相互激荡,掀起全民族全面抗战的热潮。其时,有关女学生爱国形象的宣传成为全民抗战动员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广大妇女参加抗战事业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和鼓舞作用。但与此同时,由于国统区国民党政府执行片面的抗战路线,女子爱国教育流于形式,动员活动未能发挥应有效用而很快陷入低潮。这一情形与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战区域在女子教育及参战动员上取得的效应形成了直观的比照。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是在成功与挫折,胜利与失败、前进与后退、涨潮与落潮、高潮与低潮的相互交织、不断更替中向前发展的,这已成人们的共识。但是,一个半世纪的社会主义发展究竟经历了几次大的低潮?起止时间如何界定?学术界却众说纷云。笔者拟就这一问题,略作新的探讨,不足之处,祈望专家们予以教正!(一)学术界几种观点的简要述评目前,学术界对远今为止的社会主义发展历程,出现过几次大的低潮,尚未取得一致意见,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苏东剧变至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总体上仍然处于低潮,并列举了其表现。重点分析了处于低潮的现实原因。点明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希望所在。  相似文献   

17.
焦虑作为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是指个体由于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而产生的不愉快、紧张乃至沮丧的情绪状态。元认知是调节认知过程的认知活动,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心理状态、能力、认知策略等方面的认识,元认知策略是指学习者有意识地使用元认知知识对学习任务进行合理的计划、安排、监控、调节和评价。对焦虑产生原因和元认知策略内涵的分析表明,元认知策略具有培养外语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降低外语学习焦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所谓社会主义低潮是对于高潮而言的,一般是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共产主义为目标的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其发展过程中的受挫时期。目前国际社会主义连遭重大挫折,正处于低潮之中。邓小平同志  相似文献   

19.
周思来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是我党我军的卓越领导人之一。周恩来同志一生艰苦奋斗,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革命精神时时鞭策着我们这些后来人。周恩来同志不但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实践家,而且也是一位通晓马列主义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应用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理论家。第一次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革命处于低潮。中国革命道路怎么走的问题,摆在了全党同志的面前。毛泽东同志首先在实践上和理论上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的问题,周恩来同志在革命实践中…  相似文献   

20.
“百年人生,逆境十之八九”。诸如考试落榜、工作解聘、官职被免、疾病缠身、情场失意等,常常会使人愤愤不平、叹息不止,有的人甚至一蹶不振、精神反常,心理上长期处于沮丧、懊悔、消沉、苦闷、忧伤的状态,不但影响工作、情绪和生活质量,更有害于身心健康。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面对现实,及时调整好心态,就能化解矛盾,使自己从苦闷、烦恼、消沉的泥潭中解脱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