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是制造业大国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你认为今天的中国是制造业大国么?我的研究结论是:中国根本不是制造业大国,真正的制造业大国是美国!大家可能觉得我这个结论很荒谬。因为很明显,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和环渤海经济圈在制造业的各层次上表现好像很是欣欣向荣,另外,在诸多产品产量方面中国在世界市场上都是首屈一指。 相似文献
2.
7月,有关GDP的几则新闻再一次引发了人们对GDP的反思。背景是:在"保八"的名义下,各地政府又开始了新一轮盲目与疯狂的GDP追逐,因此掩盖的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及社会隐忧逐步暴露。 相似文献
3.
.农业和农民收入问题。由于农业结构的调整 粮食产量有所下降 同时受农产品价格普遍下降的影响 农民的粮食生产积极性受到挫折 造成农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进一步降低。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连续年不断下降 其中农民来自种植业的收入的数量已经大幅度下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不仅是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且长期发展下去将会形成社会不稳定因素。 解决农业和农民收入增长相对缓慢的问题 不能只局限于农业和农村本身。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 工农业之间城乡经济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解决农业和 《决策咨询通讯》2001,12(3):1-1
<正> 1.农业和农民收入问题。由于农业结构的调整,粮食产量有所下降,同时受农产品价格普遍下降的影响,农民的粮食生产积极性受到挫折,造成农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进一步降低。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连续4年不断下降,其中农民来自种植业的收入的数量已经大幅度下 相似文献
4.
外界对地方政府的“GDP崇拜”诟病已久。但GDP在官员升迁中到底起多大作用,怎么起作用,确实值得探讨:早在几年前,各地就说要摆脱GDP至上的考核方式,而且也出台了不少的措施,广东还曾规定经济增长的指标不能超过整个考核指标的30%。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混频模型(GARCH-MIDAS)分析了经济不确定性对中国股市波动率的影响。经济不确定性包括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两方面。总体来说,经济不确定性会影响中国股市的波动,但强度有限,且A股、B股间表现出差异。经济运行(IP)和消费(inf)中的不确定性是A股、B股共同的波动因子,且IP的贡献度最高;货币政策(IR)、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CEPU)对A股无显著影响,但会显著影响B股的长期波动趋势;美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AEPU)的影响则不显著。加入显著性指标有助于提高波动率的预测精度,混频模型为分析股市波动中的长期趋势和短期波动提供了一个新视角,有助于识别股市波动中的经济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国际评级公司惠誉近日警告称.如果未来12—24个月中国银行资产品质出现转差可能调降中国评级。尽管这是一种较为正常的市场风险警示.而且基于现有的事实和预测.但在中国某些人看来,或许是不可告人的阴谋。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正处于跨越德国的坦途中”。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GDP达到1660万亿元,同比增长11.5%,年内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大国可能性极大。 相似文献
8.
今年初公布的2004年度经济数据.似乎可以让管理层长长地松一口气:9.5%的GDP增长率、3.9%的通货膨胀率。中国去年以来的宏观调控效果似乎不错。低通胀、高增长的兆头好像再度光临中国。然而。“两会”期间有代表毫不客气地指出。中国的实际通胀率不仅严重。且局部通缩的矛盾也会随时显化。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还潜伏着另类通胀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10.
11.
2008年我国经济在发展中调整,基本保持了GDP平稳较快的发展。2009年,国际经济环境更加复杂严峻,我们应该认清中国目前的经济形势,抓住机会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13.
中国财政政策的转型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至2003年.扩张性的“积极财政政策”成为中国财经领域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对于抵御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化解国民经济运行周期低迷阶段的种种压力.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发展,作用显著,功不可没。但扩张政策毕竟是宏观“反周期”操作适用于经济低迷阶段的政策类型。随着2003年中国国民经济终于走过由相对低迷向稳定高涨的拐点.GDP增长速度跨入9%以上的区间。并在2004年-季度继续高攀9.7%。人们对于投资过旺、经济偏热的关注迅速上升.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变化便成为必然。财政政策的转型也就是十分必要的事情了。 相似文献
14.
最近世界银行公布新数据,承认中国的GDP被高估了40%。按购买力平价指数(ppp)估算,中国的经济规模应该是六万亿美元,而非过去估算的十万亿美元。 相似文献
15.
近一段时间来,人们对GDP的作用产生了疑问,特别是中国在经济保持高速度发展的同时,而资源环境不断恶化,对GDP作用的责难声四起,似乎是GDP导致了环境与经济的不协调。诚然,对GDP本身的缺陷的批评是必要的,但现在一些对GDP的批评存在着一种矫枉过正的倾向。问题不在于GDP本身,最主要是人们把它当成经济生活中惟一的、至上的指标。作为一个数字、一种统计方法,GDP本身没有错,错就锚在一种片面的政绩观、不正确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16.
17.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受到了重重阻碍,如何有效调节经济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宏观经济统计的指标,直观地反映出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是调节我国经济的关键。笔者就从GDP出发,围绕这一宏观经济统计的指标对如何正确理解中国经济统计进行了分析探究。 相似文献
18.
19.
20.
中国的经济转型:成乎?未成乎?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一.中国经济发展与转型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曾经出现过一场关于改革成败的大论战[1],问题源于改革过程中出现经济过热、经济秩序混乱等计划经济时代所未曾有过的现象,尤其是80年代末期,一些人重新挑起了关于计划与市场的争论,认为改革的市场取向削弱了计划经济,犯了“方向性”错误,甚至把它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存废直接联系起来。这些争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改革的进程,使中国经济的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事情的进展后来随着邓小平南巡讲话和十四大的召开而告一段落,中国经济改革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90年代后期开始至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