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是制造业大国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郎咸平 《经理人》2008,(9):70-70
你认为今天的中国是制造业大国么?我的研究结论是:中国根本不是制造业大国,真正的制造业大国是美国!大家可能觉得我这个结论很荒谬。因为很明显,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和环渤海经济圈在制造业的各层次上表现好像很是欣欣向荣,另外,在诸多产品产量方面中国在世界市场上都是首屈一指。  相似文献   

2.
7月,有关GDP的几则新闻再一次引发了人们对GDP的反思。背景是:在"保八"的名义下,各地政府又开始了新一轮盲目与疯狂的GDP追逐,因此掩盖的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及社会隐忧逐步暴露。  相似文献   

3.
4.
翁仕友 《决策》2014,(1):12-12
外界对地方政府的“GDP崇拜”诟病已久。但GDP在官员升迁中到底起多大作用,怎么起作用,确实值得探讨:早在几年前,各地就说要摆脱GDP至上的考核方式,而且也出台了不少的措施,广东还曾规定经济增长的指标不能超过整个考核指标的30%。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混频模型(GARCH-MIDAS)分析了经济不确定性对中国股市波动率的影响。经济不确定性包括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两方面。总体来说,经济不确定性会影响中国股市的波动,但强度有限,且A股、B股间表现出差异。经济运行(IP)和消费(inf)中的不确定性是A股、B股共同的波动因子,且IP的贡献度最高;货币政策(IR)、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CEPU)对A股无显著影响,但会显著影响B股的长期波动趋势;美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AEPU)的影响则不显著。加入显著性指标有助于提高波动率的预测精度,混频模型为分析股市波动中的长期趋势和短期波动提供了一个新视角,有助于识别股市波动中的经济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林铉 《领导文萃》2011,(24):28-30
国际评级公司惠誉近日警告称.如果未来12—24个月中国银行资产品质出现转差可能调降中国评级。尽管这是一种较为正常的市场风险警示.而且基于现有的事实和预测.但在中国某些人看来,或许是不可告人的阴谋。  相似文献   

7.
陈树 《领导文萃》2008,(6):45-45
“中国经济正处于跨越德国的坦途中”。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GDP达到1660万亿元,同比增长11.5%,年内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大国可能性极大。  相似文献   

8.
今年初公布的2004年度经济数据.似乎可以让管理层长长地松一口气:9.5%的GDP增长率、3.9%的通货膨胀率。中国去年以来的宏观调控效果似乎不错。低通胀、高增长的兆头好像再度光临中国。然而。“两会”期间有代表毫不客气地指出。中国的实际通胀率不仅严重。且局部通缩的矛盾也会随时显化。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还潜伏着另类通胀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领导文萃》2010,(18):10-11
不否认中国正在排出大量污染物,但它正处在让民众摆脱贫困的进程中.而其采取的发展方式也许是目前条件下最环保的。在1995至2005年的10年间,纵观全球94个国家,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即总产量与全部要素投入量之比)增长率排在第五位。如果不算那些在共产主义倒台后经济复苏的东欧国家,  相似文献   

10.
闾丘露薇 《领导文萃》2008,(20):137-139
最近到中东走了一圈,因为油价的上升,中东大部分国家,越来越富有了。比如卡塔尔的多哈,7年前去的时候,虽然也明白这是一个依靠石油的国家,但是只不过因为亚运会,才有了一些建筑群,当时要承担一个世贸部长级会议,都没有足够的酒店,像我们这些记者,只能够住在亚运村里面,交通更不用提了,根本没有出租车,要靠大会提供的穿梭巴士,而这些穿梭巴士的司机们,经常连亚运村都找不到。  相似文献   

11.
2008年我国经济在发展中调整,基本保持了GDP平稳较快的发展。2009年,国际经济环境更加复杂严峻,我们应该认清中国目前的经济形势,抓住机会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2009年一季度,中国部分经济指标出现回升迹象,发电量、房地产与汽车销售量、新开工项目计划投资均呈现反弹,CPI也可能止跌回升。与此同时外部环境也有所改善,如美国房市新屋开工数、房屋销售大幅上涨,消费市场改善,核心零售连续好于预期,消费者预期指数回升,费城制造业指数和耐用品订单回升,通缩压力减轻:而德国IFo及ZEW预期指数回升,汽车销量强劲反弹;欧洲制造业与非制造业PMI趋稳。  相似文献   

13.
中国财政政策的转型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至2003年.扩张性的“积极财政政策”成为中国财经领域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对于抵御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化解国民经济运行周期低迷阶段的种种压力.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发展,作用显著,功不可没。但扩张政策毕竟是宏观“反周期”操作适用于经济低迷阶段的政策类型。随着2003年中国国民经济终于走过由相对低迷向稳定高涨的拐点.GDP增长速度跨入9%以上的区间。并在2004年-季度继续高攀9.7%。人们对于投资过旺、经济偏热的关注迅速上升.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变化便成为必然。财政政策的转型也就是十分必要的事情了。  相似文献   

14.
薛涌 《领导文萃》2008,(8):40-42
最近世界银行公布新数据,承认中国的GDP被高估了40%。按购买力平价指数(ppp)估算,中国的经济规模应该是六万亿美元,而非过去估算的十万亿美元。  相似文献   

15.
高巍  高亳洲 《决策》2004,(4):9-11
近一段时间来,人们对GDP的作用产生了疑问,特别是中国在经济保持高速度发展的同时,而资源环境不断恶化,对GDP作用的责难声四起,似乎是GDP导致了环境与经济的不协调。诚然,对GDP本身的缺陷的批评是必要的,但现在一些对GDP的批评存在着一种矫枉过正的倾向。问题不在于GDP本身,最主要是人们把它当成经济生活中惟一的、至上的指标。作为一个数字、一种统计方法,GDP本身没有错,错就锚在一种片面的政绩观、不正确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16.
趋势     
《领导文萃》2006,(4):8-9
中国的宏观经济调控将趋于更加稳健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指出:“十一五”规划提出的目标是:到2010年,人均国民收入将在2000年的水平上翻番。实际上,在2000年到2005年,人均国民收入已经增长了47%。这就意味着2010年的实际目标相对G D P增长目标的幅度已经含蓄地降低。在确定一个更保守的经济增长目标之前,需要做出一个重要的考虑,那就是在过去几十年的城市高增长中,已经使收入差距和社会压力大大增加并为之付出代价。“十一五”规划中,我们期待政府能保持7%的增长目标,并且事实上政策制定者中继续坚持9%经济增长率目标的人已经越…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受到了重重阻碍,如何有效调节经济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宏观经济统计的指标,直观地反映出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是调节我国经济的关键。笔者就从GDP出发,围绕这一宏观经济统计的指标对如何正确理解中国经济统计进行了分析探究。  相似文献   

18.
趋势     
《领导文萃》2006,(1):8-9
今年我国经济运行呈现三大特点国资委研究中心宏观战略部部长赵晓表示,2005年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呈现三大特点。首先,物价水平指数增长平稳,物价压力有限,通货膨胀的危险已经不是主要危险。其次,经常账户盈余预计达到G D P的6%。最后,投资和消费增强,国内需求加速增长。(《半月谈》2005年第22期)2007年我国宏观经济有可能再次全面过剩2007年我国宏观经济有可能再次出现全面过剩局面,届时将不可避免地造成巨大浪费。生产过剩可能会来得很猛烈。过去投资是以国有单位为主体,本轮投资却出现了非国有为主体的情况。由于非国有部门的投入产出比在…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发展前景是好的。20年之后,中国GDP可以赶上美国的GDP,再过25年,中国人均GDP将赶上美国。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经济转型:成乎?未成乎?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一.中国经济发展与转型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曾经出现过一场关于改革成败的大论战[1],问题源于改革过程中出现经济过热、经济秩序混乱等计划经济时代所未曾有过的现象,尤其是80年代末期,一些人重新挑起了关于计划与市场的争论,认为改革的市场取向削弱了计划经济,犯了“方向性”错误,甚至把它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存废直接联系起来。这些争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改革的进程,使中国经济的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事情的进展后来随着邓小平南巡讲话和十四大的召开而告一段落,中国经济改革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90年代后期开始至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