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在全国上下基本达成共识。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人,又似乎各有所见:有的认为素质教育不必重视文化成绩;有的仍然把课外活动作为课堂教学时间的延伸;有的认为“减负”就是减少学生在校时间,因而学生的课外活动放任自流;有的认为素质教育就是搞活动,于是每学期整齐划一的集体活动接踵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农民的皇权主义?皇权主义的要害和实质是什么?这是当前史学界讨论农民战争皇权主义的一个中心议题。一切分歧意见,几乎都同对皇权主义的理解有关。皇权主义一词是斯大林在《和德国作家艾米尔·路德维希的谈话》一文中,评论俄国农民战争领袖拉辛和普加乔夫时提出来的。据此,有的同志认为:皇权主义就是反对地主,拥护“好皇帝”;也有的同志认为:皇权主义就是“帝王思想”。的确,几乎历史上所有的农民起义,都要打出“好皇帝”的旗号。有的拥护现存的“好皇帝”;有的愿意别人当“好皇帝”,自己来拥护;有的希望自己当“好皇帝”,要别人来  相似文献   

3.
“一分为三”论者已经形成一个学派。不过他们的观点又是大同小异的 :有的只承认事物可以“一分为三”,有的则认为矛盾也可以“一分为三”。有的认为“一分为三”的表现形式可以多样 ,有的只承认一种形式即对立中介。有的认为“一分为三”只处于补充地位 ,有的却认为“一分为三”是最基本的。大家都赞成在实践中应该广泛地运用“一分为三”、“三分法”、立体思维  相似文献   

4.
何谓“节奏”?《辞源》说:“音乐的高下缓急。”其它辞书也大致类此。至少在中国,节奏一词源出于音乐,其它地方的运用则是它的引申。本来意义上的节奏具有什么特征呢?首先所有的“高下缓急”必须是“音乐”的。——这是我们对节奏“艺术”品质的规定。其次,这些高、下、缓、急其实就是不同乐音的彼此相对和联系。——这是我们下面的抽象和展开的基本出发点。再其次,音乐是在时间过程中实现的,它的高下缓急的节奏表现便带上了浓烈的时间性。本义的被引申一般通过抽象的手段,节奏一旦被引申被抽象,我们便可作如下的表述:节奏表达的是整个事件过程中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关系,是整体事物中单元与单元之间的秩  相似文献   

5.
理论界曾谈到过产生体我国僵化经济体制的原因,有的认为是“产品经济”思想作怪;有的认为是极“左”思想捣乱;有的认为是照搬苏联模式的结果。我认为,小生产思想是酿成我国僵化经济体制的主要原因。本文就此谈点肤浅的看法,以就教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6.
关于畲族来源与迁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畲族的来源问题,众说纷坛,莫衷一是,基本上有三种说法:(一)越人后裔说①。持此说者,有的认为畲族是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或范蠡的子孙;有的则认为是战国、秦、汉时期百越的后代;也有的认为是汉、晋时代山越的后裔②。(二)畲、瑶同源于汉晋时代的“武陵蛮”说③。(三)“南蛮”说。持此说者仅仅根据盘瓠传说这一孤证材料,认为畲族源自古代“蛮”或“南蛮”,是广东的土著居民④,而这与畲族自称“山哈”(意即居住在山  相似文献   

7.
要研究家庭的未来,首先必须明确一个前提,即什么是家庭。在一些报刊杂志及有关论著中,对“家庭”一词使用得比较混乱,各执其不同的含义:有的指的是具有婚姻关系和血缘关系的群婚家庭和个体家庭;有的认为只有一夫一妻制的个体家庭才是家庭;有的把没有婚姻关系、血缘关系的同性恋结合也叫“家庭”;有的把居住的户看做“家庭”。看来,对“家庭”的科学内含很有弄清的必要。我们认为,家庭是在婚姻和血缘关系的基础上,以人口生产为特征的反映一定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8.
一、关于鲁迅前期思想估价问题有的同志认为鲁迅前期的主导思想是“进化论”;有的同志认为是“社会革命论”;有的同志认为是“新民主主义的革命民主主义”,不同意说是“进化论”。二、关于“国民性”问题 (1)国民性与民族性的关系。不少同志认为鲁迅所谓国民性就是民族性,就是斯大林所说的一定历史时期内民族的心理素质或精神状态。也有同志认为鲁迅的国民性并非民族性,鲁迅在不同文章中谈到国民性  相似文献   

9.
<正> 艺术生产同物质生产的发展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争论。有的认为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以下简称《导言》中提出的“不平衡”是普遍规律。有的认为“不平衡”不是普遍规律,而是特殊规律。认为“不平衡”是特殊规律的又有两说:一说“不平衡”是阶级社会的特殊规律,一说“不平衡”是剥削阶级社会的特殊规律,在社会主义社会已经过时。有的认为“不平衡”根本就不是一个规律,而只是一种“现象”,或一种“关系”。后来,又有人持折衷看法,说“既平衡而又不平衡”是规律。我以为,这些意见都难以反映人类社会艺术生产同物质生产发展关系的  相似文献   

10.
关于人称问题,长期以来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写作中的人称问题,实质上是作者的立足点问题”,只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写法,第二人称是不存在的;有的认为“文章写作中的人称问题,是一种表达、叙述方法”;有的认为“文章写作中的人称只是  相似文献   

11.
方块汉字究竟有无优越性,有多大的优越性?这是前人议论过今人还在议论着的问题。很多人不喜欢方块汉字,说它“难”。有的说是二“难”:难学、难用;有的说是三“难”:难认、难记、难写;还有的说到七“难”、八“难”。既然“难”,人们也就产生一个理想:废除它,代之以不“难”的拼音文字。当然,也有持相反意见的。我们也认为,方块  相似文献   

12.
锡伯族源考     
锡伯族源问题,至今仍是民族史研究中的疑案。有的研究者认为,锡伯族与满洲同源;有的认为,“锡伯族与鄂伦春族同祖”;也有的则认为,锡伯是鲜卑的后裔,(即东胡的一支),笔者同意后一种说法,并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作进一步论证。一众所周知,鲜卑是东胡的一支。东胡并非单一民族,是华夏人对蒙古东部地区各族的总称。服虔说:东胡“在匈奴东,故曰东胡”。东汉来年,东胡为新兴的匈奴族所  相似文献   

13.
<正> 对于促成重庆谈判的因素及国共双方谈判的动机,史学界表述了不同的观点。有的认为蒋介石邀请毛泽东谈判“意图是在政治上争取主动,同时利用时间,作发动全国内战的准备。”这也是传统的,已为人们所接受的观点。有的则认为“蒋介石谈判的动机主要是为了诱使中共交出政权和军队。”对于中共赴重庆谈判的原因和动机,认为一方面在于争取时间,加紧准备自卫战争;另一方面是为了在谈判中揭露美蒋反动派教育人民。  相似文献   

14.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群众爱国运动,它包含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政治运动和反对封建主义、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思想)运动两个方面的内容。政治上五四反帝运动的爱国主义性质,众论一致。而对于思想上的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爱同主义性质,则往往被忽视或不承认。例如有论者说:“五四运动,既是爱国运动,又是文化运动,两者相辅相成。文化运动为爱国运动准备了思想条件,爱国运动又推动了文化运动的发展。”作者在此至少是忽视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爱国主义性质。又如,去年纪念五四运动70周年,在关于“五·四”精神(实际上是专指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精神)的讨论中,有的同志认为“五·四”精神是“民主”与“科学”,有的认为是“批判”;也有的认为是  相似文献   

15.
<正>《荀子·劝学篇》里有这么一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对其中“参”字的解释,向来是见仁见智,争论不一.有的人认为是“参验”之意;有的人认为“参”同“叁”,也就是“三”,有的地方干脆两种解释都采纳,如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古诗文译注》就这样讲:参:检验.一说解作“叁”,读“san”,与“三”同,泛指多次,亦可通.那么,苟子用“参”的本意何在呢?作为语文教师,是否能把这两种解释都教给学生呢?大凡人们写文章,遣词造句,总要准确地表达某一确定的意思,绝不会模棱两可.因此,“参”在这儿,或者解作“参验”,或者解作“三”,二者只能取其一.笔者认为,此处只有“参验、检验”才是正确的解释,把“参”解作“三”就不符合当时“参”“叁”假借的一般规律和作者的初衷.  相似文献   

16.
对于《老子》,学术界的意见并不一致。有的认为《老子》就是一部哲学书;有的认为《老子》是治世的书,是君人南面之术;有的认为《老子》是言兵事、言诡计的书。以上看法各有自己的根据和道理。整个一部《老子》,一言以蔽之,言“道”与“德”。道为“本”,德为“用”。“道”就是永远具有“虚”、“无”性,故恒、常;“德”就是循“道”(循着道的法则)而发“用”。道的法则就是自然、无为,故老子追求自然与无为。  相似文献   

17.
论金子     
《原野》中的金子,历来是人们关注的形象。近几年,这方面的评论更是日见热烈,但由于这一人物本身的复杂性,一些评论者尚未把握住这个文学形象的内核。比如,有的人认为“金子是一个贫农的女儿”,“时代叛逆的形象”;有的人却认为金子“绝非民国初年普通农家妇女的形象”,只不过是个靠“大肆调情”、“卖弄色相”、“用性引诱的方法来制服仇虎”的放荡女人;有的人甚至对金子形象的真实性表示怀疑,认为她的性格是“非现  相似文献   

18.
汉语的名词能不能重叠?对这一问题,语言学界的看法是不一致的,各高等院校在教学中的讲解和处理也是不一致的。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 有的认为名词可以重叠,以表示“每”或“小”等意思,或调节语气。 较多的认为名词“一般不能重叠”,说 名词重叠“不很发达”、“极其有限”。 有的认为名词“不能重叠”。  相似文献   

19.
集体主义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集中反映,是同个人主义相对立的思想体系和道德原则。当前,准确的掌握其精神实质,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有着重大的现实主义。 一、究竟应该怎样来认识集体主义原则的实质? 对于这个问题,我国伦理学界看法不尽一致。有的认为:“这个原则的精神实质是讲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一致性,从而正确地把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结合起来”。有的认为:“无产阶级的集体主义实质是集体利益高于一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有的认为:“集体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价值”范畴研究的深入,“真理”与“价值”的关系问题又一次成为争论的热点。有的认为两者是主客关系的两个方面;有的认为两者没有关系;也有的认为两者有时有关系有时没有关系,故没有必然联系。众说纷纭。笔者认为两者在实践活动中有关系,但不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李德顺同志的《价值论》在我国是很有影响和代表性的价值学专著,因而本文和他讨论容易把问题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