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托马斯·哈代在其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书名下另加上了副标题,称谓“一个纯洁的女人”,由此可见作者对苔丝的立场观点。在哈代描绘的女性画廊里,苔丝是塑造得最优秀的女性形象。她不象朵荪·姚伯、伊丽莎白——杰恩,玛蒂·索斯那样甘受寂寞、安于环境、不与命运抗争,而是敢于自我牺牲,勇于自我反抗,对生活抱有美好的愿望。她的短短一生都是压迫和暴力的牺牲品。社会和法律当时却认为那些侮辱和迫害她的人是正当的,因为她不能自卫。而当她有生以来第一次进行自卫的时候,刚刚二十一岁的苔丝却被资产阶级法律推上了断头台。作者称苔丝为“一个纯洁的女人”,是对  相似文献   

2.
从托马斯·哈代的代表性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主要人物苔丝的悲剧人生 ,进而可以认识哈代小说中强烈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3.
《德伯家的苔丝》是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之一,苔丝也是哈代在人物塑造上的顶峰。苔丝的悲剧命运让整部作品笼罩着浓厚的悲观主义气氛。本文试图从不同角度,对苔丝命运的悲剧的起源、性质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德伯家的苔丝》是小说家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之一,主人公苔丝是个心地淳朴但是富于悲剧性的人物.苔丝悲剧的原因易多方面的:一,维多利亚时代虚伪的道德价值观;二,苔丝生命中两个重要的男人;三,她那冷漠的父母;四,苔丝自己的性格缺陷.  相似文献   

5.
<正> 绞索下,一具女尸在雾气朦胧的空中忽儿朝前忽儿向后地摆动着。被晨露渍浸了的黑丝长袍紧紧地裹着那惹人注目的,依然线条优美的躯体。她那天生的丽质,赋性灵敏的躯壳自此算永远摆脱了尘世间的凌辱和苦难。当时虽然没有凄风苦雨伴随她飞上天国,却真有愁雾浓云,痛杀作者的深情。按作者的回忆,当时围观人群达三、四千人。谁会想到如此一位纯朴善良的农村姑娘,竟会遭到这样悲惨的杀戮呢她名叫马撒·布朗,就是哈代的名著《德伯家的苔丝》中的女主人公苔丝。汤玛斯·哈代于一八九一年完成了这部名著,这是他的一部代表作。哈代运用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成功地塑造了一位被侮辱、被欺压和被残杀的农村姑娘苔丝。她虽然  相似文献   

6.
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中的同名主人公苔丝,是一个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女子,她单纯善良.同时天勇敢坚强.她曾经被亚雷诱编,失去贞操,但是并没有丧失重新生活的勇气和追求美好的愿望.虽然当时的社会道德与舆论给了她极大的压力,但是,导致她最终走向毁灭的命运,并不是由这种贞节观造成的.苔丝是死于对安玑·克莱的完美的爱情幻想中,是死于爱的激情与冲动.《德伯家的苔丝》其实是一出性格悲剧.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哈代<德伯家的苔丝>(下文称<苔丝>)中主人公之一安吉尔·克菜性格的深刻剖析,并将他与<圣经>中的天使以及希腊神话中的太阳神原型作类比,揭示安吉尔复杂的内心世界和双重人格特征,指出其抛弃苔丝的"可理解性".  相似文献   

8.
幻灭是哈代作品的重要主题之一.《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最成功的小说,其主人公苔丝也是一个最能体现哈代幻灭主题的女性人物形象.哈代的幻灭主题主要体现在他对苔丝被人诱奸、遭人抛弃和最后又被人勒死等方面的详细刻画上.在哈代看来,苔丝的毁灭既是她自己的悲剧,同时也是社会和时代的悲剧.  相似文献   

9.
托马斯&#183;哈代在《德伯家的苔丝》中为苔丝的悲惨命运和遭遇的不公而大声疾呼。哈代把当时舆论界称之为“淫荡的杀人犯”的苔丝歌颂为“一个纯洁的女人”。小说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哈代能够成功地复制出现实的丑恶.而且在于作为一个男性作家能够超越传统的男性视野,为女性伸张正义,把自己的犀利笔触直指维多利亚时代的性道德标准。哈代的妇女观迥异于当时那个时代.当我们运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从不同角度揭示苔丝悲剧产生的原因时,发现像苔丝这样一个纯洁的女人的毁灭并非命运的捉弄。而是有其深刻的社会道德根源。苔丝是维多利亚时代性道德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10.
在《德伯家的苔丝》中,哈代以自然之女——苔丝的悲剧命运为主线,阐释了苔丝与自然的关系。自然母亲与苔丝的命运息息相关,她以各种方式参与到自然之女——苔丝的生命变化中,形成了自然母亲与自然之女之间相互指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电影《苔丝》改编自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以19世纪末工业革命席卷农村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苔丝短暂的悲剧人生。电影中充斥着的黑色浪漫情调及死亡元素增添了电影的神秘阴郁效果,渲染了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烘托出主人公不断抗争却总以惨败告终的悲剧命运,引发观影者对人物命运感同身受的观影效果及对人物的悲剧予以深切地同情。  相似文献   

12.
《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悲剧小说的巅峰之作,主人公苔丝悲惨多舛的命运以及她对命运的英勇抗争展现出震撼人心的悲剧美。对苔丝悲剧命运的描绘,集中反映了哈代对古希腊悲剧命运观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小说家兼诗人托马斯·哈代(1840-1928)是促进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卓越大师之一。他在维多利亚时代创作的一系列小说《还乡》、《卡斯特桥市长》、《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等构成了他的“性格和环境小说”悲剧系列。在这个悲剧系列中所展示出的悲剧性形象长廊中,《还乡》中的游苔莎与《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苔丝是哈代着墨最多,刻意塑造的两个女性形象。哈代通过她们的遭遇充分揭示出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人物性格对人物命运的深刻影响,从而对资产阶级的宗教、法律和道德对劳动妇女的身心桎梏与残害作了深刻的揭…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象征主义和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角度分析诠释了《德伯家的苔丝》的各次重要旅程的含义,揭示了苔丝的行走和运动的深层意味。苔丝的行走和运动在整篇小说的结构安排和情节发展上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贯穿了她的一生,象征着她各个时期人生经历,也反映了她性格和心理成熟的过程,她怎样从一个天真无瑕的少女演变成一位历经人世沧桑的成熟少妇。随着苔丝在不同时期行走到不同地方,她遭遇了不同的命运,这样苔丝的一生交织着悲伤、痛苦、绝望并掺杂有少许欢乐。  相似文献   

15.
哈代的小说中存在浓厚的宿命论和命运观,《德伯家的苔丝》充分体现其悲剧般的命运观。通过对意象及其特征的描述,解读哈代在《德伯家的苔丝》中如何运用不同意象更加真切、形象地表现苔丝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6.
从阿历克和安琪儿看《德伯家的苔丝》的悲剧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伯家的苔丝》被誉为是哈代悲剧小说中的经典之作。从毁灭苔丝的两个主要人物阿历克.杜伯维尔和安琪儿.克莱尔入手,我们从中探究造成苔丝悲剧一生的原因,进而挖潜小说《德伯家的苔丝》的悲剧实质。  相似文献   

17.
托马斯·哈代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和诗人,他在其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中对主人公苔丝的悲剧命运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述。一定程度上而言,苔丝的悲剧命运根源于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但就主观而言,却更多的归因于苔丝自身,或者说归因于她可怜背后的可恨个性。  相似文献   

18.
《德伯家的苔丝》中的女主人公苔丝生活在维多利亚时期的威塞克斯地区,苔丝的悲剧具有时代的典型性,导致她悲剧的原因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本文主要从这两个角度对她的悲剧进行了探讨。她的失贞,被克莱抛弃又落入亚雷的手中导致了她的悲剧,看起来是偶然的,但是在这种偶然性背后,苔丝的经济状况,资本主义道德标准,宗教,以及她自身的性格弱点等诸多因素使她的悲剧具有必然性。  相似文献   

19.
从英雄主义的定义和标准着手 ,结合对金的批评 ,探讨了哈代的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人物形象分析的一个重要方面 ,即苔丝的英雄主义形象。通过对苔丝不同阶段的英雄主义行为的实证分析 ,探讨了苔丝的英雄主义行为和其悲剧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英国著名作家托马斯.哈代的不朽佳作之一《德伯家的苔丝》描写了一位纯洁美丽的农村姑娘苔丝的短暂的悲剧性的一生。本文认为社会环境、宗教道德、个人性格等各种因素造成了她必然性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