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要去创业     
《经理人》2000,(12)
弹指间,“中国概念”已在美国那斯达克股市翻云覆雨。国内“二板”也已然争论热烈,呼之欲出。新世纪,新经济,新一轮创业潮汹涌而来。生存在这样的时代,你应该有所梦想。想不想做个 e 世代的创业者?什么时候?做什么?白手起家,暂无资金支持,怎样才能启动自己的事业,面对种种不确定性,如何度过最艰难期,你的忍耐力有多高?成功的方式千差万别,你是种子选手吗?  相似文献   

2.
如果我们强调女性适合做秘书的话,是否意味着男人也适合另外一些职业和分工,比如“经理”、“主任”、“科学家”、“时装设计师”?尽管这并非是一个非此即彼的问题,但是男人就是在不断用这种声音来迷惑、强迫女性接受此类理论、状况,接下来,我们不难看清楚谁在最后受益。“秘书是女人的职业吗?”“秘书为什么要让男人走开?”“秘书是女的,干吗还要未婚?”“是谁设置了这样的圈套?”保兰·德·拉·贝利说:“男人所写的关于妇女的一切,都是可疑的。因为男人的身份,如同在诉讼案中,既是诉讼的一方,又是法官。”  相似文献   

3.
如果能够成功回答第五个问题“我的职业规划是什么?”您就有了最后答案了。在许多机构和专家那里,职业生涯规划似乎非得借助他们。不可否认,这方面的研究必须有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训练;而一个有基本人文素养的人,做职业生涯的规划,则可使用一些简便易行的方法,包括五步法。用五个问题归零思考这种笔者在工作实践中设计的、被许多人士成功应用的方法,依托的是归零思考的模式从问自己是谁开始。然后一路问下去,共有五个问题——1 我是谁?2 我想做什么?3 我会做什么?4 环境支持或允许我做什么?5 我的职业与生活规划是什么?  相似文献   

4.
过客     
世界著名的电影导演希区柯克,年轻时,有一次在苏格兰山区迷路了,他拖着疲惫的身体往灯光处前进。希区柯克敲开门向屋主人说明情况,希望能够借住一晚。谁知屋主竟然对他说:“我这儿又不是旅店,为什么要让你住一晚?”希区柯克微笑着说:“我只要问你三个问题,就可以证明这里是旅店。”屋主不相信:“只要你能让我心服口服,我就让你免费住一晚。”希区柯克提出他的第一个问题:“在你之前住在这里的是谁?”屋主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我的父亲。”希区柯克继续第二个问题:“在你父亲之前,住在这里的又是谁呢?”屋主同样马上回答道:“当然是我的祖父!…  相似文献   

5.
生命潜能专家在演讲前掏出钱包, 取出一张崭新的20美元,“我打算把这张20美元送给你们中的一位,谁要呢?" 话音刚落,一只只手举了起来。演说家微微一笑,“在送出以前,我会做一件事。”说着,他把钞票揉成一团,用力捏了几捏,“谁还要呢?”有小部分的手犹豫着放下了。" “那么,假如我这样做又会怎么样呢?”演说家把钞票扔在地上,又踏上一只脚,用力踩上几脚。他捡起钞票,全场人都看到钞票变得又脏又皱了。“现在谁还要呢?"又有部分的手放下,但还是有数只手顽强地坚持着。" 演说家请一直举着手的观众起立,“请接受我对你…  相似文献   

6.
对自身成长、对事业有作用的,是树立形象;若对自己完全没用处,只是做给别人看的,是形式。临近春节了,师老板还电话约我:“想不想到北方走走?“ “到哪儿去?做什么?“  相似文献   

7.
最近在很多场合流行一句话:“你以为你是谁。”这句话实际上就是告诉你,你不是谁,你只不过是一个平平常常的自己。 那么这个“谁”到底又该是谁呢?这就要看说话的背景了,比如,你想给某个亲友弄个一官半职,有人说“你以为你是谁啊”。这个谁恐怕得是县长市长,或主管部门的某要员。又如,你没钱,但又想拥有一辆别克轿车或一套宽敞的住房,有人说“你以为你是谁啊”。这  相似文献   

8.
河之洲     
纸篓该由谁倒空一只纸篓摆在教室门口,里面装满了各类零食的包装袋。我自己去倒了两次,第三次还打算那么去做,有一名同学替我去做了。他回到教室后对我说:“老师,校工应该做这件事,下次告诉她就行。”我说:“有那种必要吗?”立刻有同学回答:“有。如果我们总是替她做,她自己的责任心不是会慢慢松懈了吗?”我又反问:“是不是有一条纪律规定,不允许带吃的东西进入教室啊?”答:“有。但那纸篓不就成了多余之物?”于是,第三种看法产生了:“其实那一条纪律也应该改变一下,改成允许带吃的东西进入教室,但不允许在老师开始讲课的时候还继续吃。这样…  相似文献   

9.
三问"以人为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是与以神为本相对立,与以物为本相区别,与以官为本相背离,与以钱为本相矛盾的。近年来,“以人为本”逐渐成了众多企业和企业家的口头禅。但到底谁以人为本,以什么样的人为本,以及以人的哪些方面为本,并不是每个企业都能明确认识的。一问:“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这4个字缺少主语,它并没有明确说明,是谁以人为本。因为既可以说企业以人为本,也可以说管理者以人为本,还可以说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以人为本。在当今不断创新的时代,企业都会在企业文化或价值观宣言中,提到甚至强调“以人为本”。但是,又有多少管理者能够正确回答这个问…  相似文献   

10.
做事不坐牢     
某银行发生巨款冒领案,经理和承办人员都去坐牢。承办人员很不服气,认为“这种事情根本是我违背本意去做的,我并不想这样做,而是经理指使我去做的。我如果有罪,那也是罪在我的服从。” 大家不能够接受他的辩解,因为“你如果不做,难道经理会牵着你的手去做?”  相似文献   

11.
领导干什么?     
记得儿时,我们常常围成一圈,然后根据某人的指挥做不同的动作,由被围在圈内的孩子找出那个带头变化动作的“孩子头儿”。开始他可以凭据大家的眼色来观察动作的变换始自何人,但几轮下来后,大家已无需再去盯着那个“头人”也可以及时地变化出新的动作。看着被困在中央的孩童捉摸不定的神情,谁能想到他所对抗的是领导的力量呢?  相似文献   

12.
博文集萃     
<正>正确地"逼自己"一下"逼自己"其实是一种挑战,只有当这个挑战符合几个条件时,才可以逼自己。1.明晰"不敢做"和"不想做"。你要先问自己想不想做,而不是敢不敢做。2.你是否有"够一够"的能力?我们要逼自己的,只是比那个限度高一点点,够一够那个目标。这样就不会因太过焦虑而放弃。  相似文献   

13.
一张纸制度     
《管理与财富》2006,(7):7-8
“在白沙集团,一张纸就代表一种思想、一种管理。”【案例链接】细腻一不小心就会滑向琐碎,浪漫过了头则会变成虚无,而白沙集团的总裁卢平则恰恰是一位在细腻中追求“简单”,在浪漫中讲求“实效”的女性,并在企业管理上充分展现了她干练务实的风格。简单;似乎是这位女性企业家从来不否认的管理境界。事实上,走进保持了20年高速成长的湖南白沙集团就会发现,“简单管理”这四个字现在很流行。谈及简单管理,白沙人一般会给体讲的第一个故事便是“一张纸制度”。一张纸可用来做什么?可以写一封信、可以打印一份文件、可以做一个纸飞机。在白沙集…  相似文献   

14.
一吴悠在回县城的高速公路上接到黄必寿的电话。“吴悠,你现在过来!”口气很硬,“马上!”吴悠说:“你谁啊?”“你耳朵坏啦?我黄必寿!”“黄什么?”“你装什么傻!”黄必寿开骂,“都他妈什么时候了……”吴悠把手机翻盖一合,拒绝理会。几分钟后,吴悠的手机铃声再响。“吴县长,是我。”这一次口气好多了,“黄必寿。”黄必寿说现在有一件事比较急,要吴悠立刻掉头回来一起处理。吴悠说:“黄县长忘性太大了,昨天谁让我马上回县里?谁骂的人?”“你是副县长,又不是小姑娘,一两句话计较什么?”黄必寿说,“现在该你,该你的时候你还往哪儿跑。快回来!”…  相似文献   

15.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仅投入12万作战兵力,用21天就“攻下”了号称“斯大林格勒第二”的伊拉克首府巴格达,着实让不少军事专家看走了眼。但其中,有一个人可以坦然地说:“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他就是美国“四朝元老”、惟一任两届国防部长的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在这位“鹰派”老将看来,伊拉克战场是其“拉氏战法”的最佳演练场。人们不禁要问,伊拉克战争真的成就了“拉氏战法”吗?这种战法真的有那么神奇吗?  相似文献   

16.
用贤之道     
齐桓公问管仲说:“我想使酒在酒杯中变坏,牛羊肉坏在祭器中,这样做是否有害于霸业呢?”管仲回答说:“这当然是很不好的行为,然而并不影响霸业。” 齐桓公说:“怎样会影响霸业呢?”管仲回答说:“不知道谁是贤才,就会有  相似文献   

17.
说长道短     
■尹卫国“驴拉宝马”,谁的尴尬?上海的林先生花200多万元买了一辆宝马760i高档轿车,可用了不到半年宝马出现“安全系统报警失灵、刹车间接性失灵”等11项故障,经销商既无力维修车辆,又不肯退货。情急之下,林先生雇用农民的3头毛驴,拉着宝马从北京向杭州进发找销售商“讨说法”,让宝马一路“游街示众”,“丢人现眼”。“驴拉宝马”的“闹剧”是让人笑不出声的“幽默”。究竟是谁的尴尬呢?首先当然是消费者的尴尬。人们会思考,消费者的权益谁来保障?今后谁还敢买“宝马”?其次是经售商的尴尬。京城到杭州,“病马”一路“招摇过市”,无疑是对…  相似文献   

18.
用钱谁不会?还需要学?其实不然。目前,国人特别是企业真正“会”用钱的不多。君不见初中生过年得了几个压岁钱就呼朋唤友泡桑拿要小姐?君不见一些人手中有了几个钱就大手大脚、花光为止最后忍饥受寒?君不见那些大大小小、或公或私的“老板”日日莺歌、夜夜燕舞、一餐吃掉几十万、家外有家、小秘成群?君不见有的“公仆”公款豪赌一次输掉几十万、几百万?  相似文献   

19.
亚太经合组织在上海开会,媒体做了大量的报道。我想说的是让我记忆很深的一句话:“我们美国人吃香蕉从尾巴上剥,中国人总是从尖头上剥。差别很大。但没有谁一定要改变谁的必要吧?”  相似文献   

20.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每到一年的六月, 就会开始新一轮的大学毕业潮,随之而来的大学生就业问题也会像往常一样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我们可以听到学生们的抱怨、老板们的不满、社会的议论,然后,这一切又会随着其他新问题的出现而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好像谁都有道理,谁又都没有道理,最后的结果是这样的场景年年上演,愈演愈烈。年复一年之后,沉淀下来的是什么呢?大学生们成了“愤青”,老板们把自己叫做受害者, 而社会舆论似乎在助长双方的这种情绪。有谁在关心问题的根结呢,大学生的“愤青情结”根源在哪里?又要如何把这个“结”打开?这个问题看起来简单,其实不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