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重庆社会科学》2011,(3):16-16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这一刻,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转折点。从此,中国工农红军破天荒形成一个拳头,开创历史新纪元。红军会宁会师旧址管理委员会作为记录这一历史事件的重要载体,在进行党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基于此,本刊对红军会宁会师旧址管理委员会进行函访,以纪念馆为轴重温这段光辉历史,展现纪念馆的风貌及其发挥的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2.
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朱昌平,巴岱今年10月,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60年前,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在甘肃会宁和宁夏西吉将台堡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的会师,是长征胜利的标志。长征所表现出的不畏艰难险阻的革命英雄主义,已经突...  相似文献   

3.
一九三六年十月,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于甘肃会宁,伟大的长征宣告胜利结束。五十年前红军勇士们用智慧、鲜血和生命所创造的丰功伟绩,将永载史册。他们留给当代中国人民的珍贵礼物——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坚持党内斗争的策略原则、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对祖国的无比热爱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等等,无疑的是我们应当研究探索和发扬光大的瑰宝。本文所要探讨的,仅是长征中创建革命根据地的战略计划问题。  相似文献   

4.
一九三六年十月,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地区胜利会师了。从此以后,中国工农红军就团结在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正确的领导之下,为争取实现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迎接抗日高潮而奋斗。会宁会师在我党我军的历史上是具有  相似文献   

5.
红军长征精神及其现实意义范书林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了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举世无双的英雄壮举的胜利完成。它为中国革命写下了一部激动人心的史诗。今天,长征已经过去了60年。但长征留给了我们巨大的精神财富,它的宝贵价...  相似文献   

6.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经过艰苦转战,于1936年10月在甘肃会宁、静宁地区胜利会师.红军长征的胜利,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使中国革命从此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长征一结束,新局面就开始.”这个新局面,就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开创.一、红军长征的胜利,促进了全党团结、统一,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奠定了稳固的政治基础.“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随着中日矛盾的激化,中国国内各阶级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不仅工人、农民强烈要求抗击日本侵略者,而且民族资产阶级和  相似文献   

7.
会宁是一片红色的热土,红军从这里走过,三军在这里会师。会宁,是中华民族长久聚集起的精神力量喷薄而出的爆发之地;会宁,是中国工农红军破天荒地形成一个拳头,开创历史新纪元的发祥之地;  相似文献   

8.
一九三六年十月到一九三七年五月,在张国焘、陈昌浩的错误路线领导下,红军西路军两万多英雄儿女在河西走廊浴血苦战和最后失败,是中国现代革命史上最悲壮的一页,是红军在甘肃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林彪、“四人帮”错误路线的干扰破坏和左倾思潮的影响,这段历史竞无人研究。有关这段历史的革命回忆录仅一两本,并且非常简略,有些问题回避掉了,有些地方不准确,就是这样的回忆录也被封存。西路军幸存的  相似文献   

9.
一九三六年十月,各路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后,张国焘为了继续推行右倾逃跑主义路线,搞阴谋诡计,假借中央的名义,欺编红四方面军所属五军、九军、三十军的广大指战员,组成西路军西进,妄图分裂红军,与党中央分庭抗礼。张国焘反党反中央的罪恶活动,以河西战役的失败而最后破产。他的反党行为给西路军带来了严重损失,成千上万的红军指战员战死沙场,数千人被俘后押往青海,受尽了敌人的残害和折磨。在凶恶而狡猾的敌人面前,红军广大指战员针锋相对,不怕牺牲,采取多种方式,坚持斗争,表现了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青海民院政治系党史教研组的同志,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结合党史教学,对西路军部分指战员在青海遇难的情况,可歌可泣的斗争事迹,以及党营救的过程等,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并且对史料作了整理,现予登载,供进一步研究这段历史时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一九三四年十月至一九三六年十月,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率领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长征,为人类谱写了千古不朽的壮丽史诗。学习这段历史,使我们能进一步缅怀伟大领油毛主席、敬爱的周总理和朱委员长以及其他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继承和发扬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在英明领袖华主席的领导下,继续新的长征。  相似文献   

11.
<正>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长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这固然是由于长征本身的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同时也是因为长征折射出来的精神力量,已经融于中华民族精神之中,成为巨大的精神动力.长征对当时和今天的青海,同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长征的胜利对三、四十年代青海局势产生的影响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长征到达甘肃北部,与先期到达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实现了红军历史上空前规模的战略转移.这个战略目标的实现,不仅对红军的生存和发展,对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有着决定性的意义,而且影响了西北乃至青海的政治走向.第一,三大主力会师后,5万多红军驰聘于南自陇南、北至宁夏,东起陕西、西迄河西  相似文献   

12.
甘肃是中国革命史上有重要地位的省份之一,特别是在红军长征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在从1935年8月到1936年10月的一年两个月内,红军指战员的足迹踏遍从陇南山区到陇东高原的广大地区,在这里召开了重要会议,进行了重要战役,实现了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甘肃人民对红军长征在入力、物力、财力上给予了巨大支持。所以,红军长征的胜利是同甘肃这块地方分不开的。本文就甘肃在红军长征中的地位与作用问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3.
<正> 十月八日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先头部队同聂荣臻、左权同志率领的红一方面军接应部队会师于甘肃省会宁县城以东的青江驿、界石铺。 十月九日 红四方面军指挥部到达会宁县城。  相似文献   

14.
论将台堡会师的历史地位─—兼论完整准确地宣传红军三大主力长征会师的史实问题邵予奋今年10月,是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暨长征胜利60周年。为纪念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经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报请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将在宁夏西吉县将台堡修建“中国工农红军...  相似文献   

15.
张学良将军与西路军西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红军一部西渡黄河。红军西渡的战略目标是“打通国际路线”,夺取宁夏,接通苏联,并从绥远方向挺进抗日前方。后来因战局变化,党的夺取宁夏的战略计划未能实现,而西路军挺进甘西进军新疆,依然是“打通国际...  相似文献   

16.
《重庆社会科学》2011,(3):20-21
会宁会师是长征胜利的标志,是革命力量大团结的典范,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转折点,为开展抗日战争的新局面创造了重要条件。正因如此,会宁三大主力会师一直是学术界研讨的热点,其主要围绕会宁会师经过及其意义、会宁会师与长征、会宁会师与抗日战争、重要人物与会宁会师等问题而展开。在此,梳理关于会宁三大主力会师的研究文献,摘编权威期刊、图书关于会宁会师的评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已整整60年了.60年风雨沧桑,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现在回顾人类历史上这一无与伦比的壮举,仍能深切感受到它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的深远影响.红军长征胜利在中国革命历史中的地位可以归结为:红军长征胜利是中国革命历史的转折点,开创了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新局面,奠定了中国革命走向不断胜利的基础.一、红军长征胜利,彻底结束了中国革命长期在胜利和失败相互交织中发展的徘徊局面,开创了中国革命进入不断胜利的新起点.在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过程中,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再接再励的英勇斗争.从鸦片战争、义和团运动,到辛亥革命这些中国人民的民族革命斗争,虽然都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势力,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于帝国主  相似文献   

18.
长征到达陕北后,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在什么地方会师?至今说法不一。其中以1935年10月19日在陕北吴起镇(今吴旗县)之说较为流行。但这个看法值得商榷。 中央红军(当时叫陕甘支队,亦叫一方面军或一、三军团)和陕北红军(由徐海东、程子华率领的红二十五军和刘志丹领导的红二十六、二十七军刚合编的红十五军团,亦叫西北红军)的会师,应是两  相似文献   

19.
一九三五年三月,红四方面军在总指挥徐向前、政治委员陈昌浩等指挥下胜利地突破了嘉陵江,向西挺进,开始了长征。五月初,为了策应党中央和一方面军长征,全军向川西北地区转移,中旬进入茂县、理番(今理县)一带少数民族地区。随后,红四方面军的广大指战员又三过草地,四越雪山,往返转战于阿坝、马尔康、大小金川和甘孜等地,在藏、回、羌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先后停留达一年零四个月之久,直到一九三六年十月,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师陕甘,胜利地结束长征。  相似文献   

20.
从一九三四年十月开始,中国工农红军的各路军队为冲破敌人“围剿”,自长江南北各根据地先后向陕北革命根据地实行战略大转移,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曾任美国《纽约时报》副总编辑,现为全美作家协会主席的索尔兹伯里在考察了红军长征史实之后,说长征“是考验中国红军男女战士意志、勇气和力量的人类伟大史诗”,“从红军一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