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矛盾的普遍性告诉我们,没有矛盾就没有宇宙。上下四方谓之宇,往古来今谓之宙。从空间讲,矛盾无处不在,从时间讲,矛盾无时不在;宇宙间万事万物,无事不有矛盾,无物不有矛盾。只要承认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就得承认矛盾,因为矛盾即是运动,即是变化,即是过程,也即是思想。辩证逻辑所说的矛盾(不是形式逻辑所说的矛盾),是指客观事物本身(内在的)以及客观事物之间(相互的)都客观地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种情况。事物具有的这两种情况,正确反映到我们头脑中来,这就是所谓的矛盾。  相似文献   

2.
三、空间和时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物质不能离开空间和时间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空间和时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正如运动与物质不可分离一样,空间和时间也是与运动着的物质不可分离的。无论什么形态的物质客体,只要它存在着,就不能不具有一定的广延性(用通俗的说法,就是一定的体积,占居一定的位置)。即使小到象电子那样,直径只有十万亿分之一厘米(10~(-13)厘米),也还是有它的广延性。大的客体当然更不用说了。而这种广延性也就是空间。所以说,物质的存在是不能离开空间的。(数学上的没有大小的点,没有宽度的线,没有厚度的面等等,只是人们从现实的事物中得出来的抽象,  相似文献   

3.
如何理解时空是物质运动存在的形式孙海义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存在的形式,这是辩证唯物主义时空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命题。这个命题深刻地揭示和准确地概括了时间和空间同物质及其运动之间的内在联系,既坚持了时空观上的唯物论,也坚持了时空观上的辩证法。时间和空间既然...  相似文献   

4.
三、空间和时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空间和时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正如运动与物质不可分离一样,空间和时间也是与运动着的物质不可分离的。无论什么形态的物质客体,只要它存在着,就不能不具有一定的广延性(用通俗的说法,就是一定的体积,占居一定的位置)。即使小到象电子那样,直径只有十万亿分之一厘米(10~(-13)厘米),也还是有它的广延性。大的客体当然更不用说了。而这种广延性也就是空间。所以说,物质的存在是不能离开空间的。(数学上的没有大小的点,投有宽度的线,没有厚度的面等等,只是人们从现实的事物中得出来的抽象,并不是现实事物本身)。同样,任何物质客体只要存在着,就不能不具有一定的持续性。许多“基本粒子”的  相似文献   

5.
时间     
通常认为,运动可以用地点和时间来确定。例如罗素说:“我们必须彻底抛弃运动状态的观点。运动仅仅是以连续性为条件,在不同时间、对不同地点的占有”。 (《哲学原理”第447节)。在这种观点看来,时间和地点是比运动更为重要的概念。那么,它们到底是什么呢?如果运动就是物体在不同的时间、位于不同的地点,那么地点和时间又有什么区别呢?如果地点是指空间,时间就是时间,那么空间和时间又有什么区别呢?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的时空观念(续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时间空间是不是客观实在的?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存在与运动的形式,当然两者谁也不能离开物质。但是,时间空间既离不开物质,却又不等于物质。人们在实践中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物质现象,无不具有时间空间的特性,可是,谁也不能直接看到,听到时间,谁也不能直接嗅到、尝到空间。要认识时间和空间,单凭感觉的直观不行,还必须在感觉的基础上进行思维的抽象,暂时撇开时间空间赖以存在的物质主体。这种抽象,如果沿着唯物主义的路线,它将推动人们更深刻地认识时间空间的本质及其规律。可是,如果把这种抽象看作是意识的自由创造,把抽象的结果当作一种独立的存在,似乎时空形式可以脱离其物质主体,那就要陷入形而上  相似文献   

7.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时间和空间同运动着的物质不可分。一方面,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空间,物质运动总要经历时间,占有空间。另一方面,时间空间也离不开物质运动,时空的量度同物质运动紧密相关。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理论进一步证明了时空对运动着的物质的依赖性。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揭示了时空的具体特性和物质的运动速度之间的关系;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揭示了时空的具体特性和物质的引力场及物质的质量分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人类初期用开天辟地的故事讲述自然时间。牛顿物理学首先实现了用动力学方程表达物质系统的结构和运动,而后相对论物理学将时间要素加入动力学方程,时间成为自然界的一个动力量,与空间、物质、能量等动力量一起决定系统的性质。面对无法写出动力学模式的复杂系统(如生命),人类还得用经验方法和传统概念记述系统的时间运动和自己的时间体验,这就是时间性的视角。它从现象学的层面接触事物,发现系统的时间性特点,是我们认识各种不同的时间系统的一种意识活动。  相似文献   

9.
1 目前在空间问题的研究上有两种值得注意的倾向:(1)对恩格斯“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间和时间”的观点,主要还停留在诸如时空和运动着的物质不可分割之类的理解上,因此对  相似文献   

10.
在时间和空间同物质运动的关系问题上,一直存在着一种误解:把时间和空间离不开物质运动理解为时间和空间的度量离不开物质运动。这不仅说明不了时间和空间何以离不开物质运动,反而会由此得出时间和空间同物质运动可以分割的结论,这就潜伏着滑向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时空观的危险。  相似文献   

11.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亦即没有不在时间和空间中运动着的物质。做为叙事文学的小说艺术,它所叙述描写的人物行为、人物关系(亦即  相似文献   

12.
许斌 《中南论坛》2007,2(3):94-95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连续的,即物质存在在时间上没有中断,在空间上没有空白。物质的普遍联系、变化、发展,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及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时间和空间都体现着物质世界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13.
广义相对论否定了空间与时间是外在于物质的特别的实体,而是物质的相互作用与运动的显现的现象;同时,运动的定义不是相对作为背景的空间和时间,而是运动系统自身的运动关系的界定。作为显现的关系现象的时空不存在客观的时间。在此基础上的量子引力改变了物理学的认识论基础。量子引力中的各种问题带来了一系列意义深远的本体论与认识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 “物质”范畴是否完全等同于“存在范畴”?“社会物质”范畴是否完全等同于“社会存在”范畴?近几年来,有些同志提出并讨论了这个问题。我也想谈点自己的看法,以就教于同志们。首先,我们来讨论:“物质”范畴是否完全等同于“存在”范畴? 什么是“物质”呢?列宁定义说:“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选集》第2卷第128页)这就是说,物质即是客观实在。物质即是对于一切形态的客观实在物的总和的科学抽象。什么是“存在”呢?人民出版社1980年再版的《哲学名词解释》(上册第25页)说:“存在作为唯物主义的一个哲学范畴,指的是人的意识、思维、感觉以外的客观实在,也就是物质。”照这么说来,“存在”和“物质”就是完全等同的了。  相似文献   

15.
客观现实的世界具有二重化的特征,因为它同时包含着物理现实和理想现实,并且,在这两种现实之间具有相互反映的性质。我们把这一现象称为信息。在最广泛意义上,信息是现实世界的客观属性,它是物质和能量在空间和时间中分布的差异性(不对称)的表现,这些表现存在于所有自然发生的生命界、无生命界,以及人类社会和意识活动的非平衡过程之中。信息贯穿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有组织的物质和能量的各个层次,它是物质和能量运动的首要的原因,并决定着它们在空间和时间中运动的方向。信息是进化的决定性因素,它决定着自然和社会进化过程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 《太阳石》既作为一种时间性的存在,又作为一种空间性的存在。通过分析帕斯抒情诗中对时空艺术的处理技巧来进一 步探讨帕斯的时空诗学。在时间方面,他认为时间的运动是无限循环的,而且诗人的时间是具有双重的意义:一种是可看得见 的和普通的意义,另一种是不寻常的深奥的意义。在空间问题上,他认为人类和宇宙之间是可以互相感应的。为了突破时空 的限制,诗人在诗歌中对时空关系的处理采取了时间的空间化与空间的时间化的策略,即诗中的时空之间存在着相互转化、相 互表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以实践为基础,把时空问题纳入到社会生活领域。马克思认为,时间和空间与社会运动密切相关并在社会运动中互相转化,时间是人的积极存在,是人的发展的空间。自由时间的增加既与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相关,也与生产关系相联。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更重要的是为劳动者提供更多的自由时间,以促进劳动者的自由发展、全面发展。在当代社会,提高劳动者的幸福感既要增加劳动者的经济收入,又要增加劳动者的自由时间。  相似文献   

18.
在时间和空间这个问题上,历来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斗争的焦点是:时间、空间是客观存在还是主观意识的产物;时间、空间是相对的还是绝对的;时、空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时、空是和物质联系在一起的还是脱离物质而独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9.
二、判断方面的逻辑错误 (一)判断歧义。 判断歧义是指在一个句中包含着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不同的判断。句中出现判断歧义,就会使读者对同一语句作了不同的解释,必然影响对句义的理解及正常的思想交流。例如: 最近我们学校召集了高二八个班干部开会,研究如何全面贯彻“三好”的问题。 该句既可以理解为学校召集“高二的八名班干部”开会,也可理解为学校召集“高二八个班的全体干部”开会。这种判断歧义一般是由于句中某个概念的内涵不确定而使其外延不明确造成的。又如: 赵师傅一个班就修好了两辆“桑塔那”和摩托。 句中“一个班”既可指赵师傅用了一个整班的时间,也可指赵师傅所带的一个班的人。其中的“两辆‘桑塔那’和摩托”,既可理解为“两辆‘桑塔那”和“摩托”,也可理解为“桑塔那”和“摩托”各一辆。可改为“赵师傅用了一个班的时间就修好了两辆‘桑塔那’和一辆摩托”。 (二)主谓失合。 主谓失合是指在一个肯定判断中的主项与谓项在外延上没有相容关系,或在一个否定判断中的主项与谓项在外延上没有不相容关系。在表达中常见前种错误。例如:  相似文献   

20.
列宁的物质定义明确地把客观实在性作为物质的唯一特征,作为物质概念的内涵。理解列宁的这一定义时,很早就提出了两个难点: 其一,运动、时间和空间等等,不也是物质的普遍属性吗?为什么称客观实在性为物质的唯一属性呢?通常在世界的物质性这一章的第一节里讲物质,断定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但翻几页,讲第二节运动时,马上又说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这不是有点矛盾么? 其二,根据形式逻辑下定义的规则,定义项与被定义项外延上应当相等。既然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既然运动、时间和空间、规律等等,也是客观的,列宁甚至明确说时间和空间具有“客观实在性”,那末按照定义,应当认定运动、时空、规律等等也是物质。但是这同哲学常识有所抵触。辩证唯物主义其他原理告诉我们: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