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宋元 《社区》2008,(23):4-5
一个人一生读什么书,往往是他生命轨迹和思想轨迹的反映。作家巴金的读书生活更是如此。巴金一生著书,一生读书,著与读,几乎融为一体。而读先于著,大致可以从他读书的过程看出他思想演变的过程,著作则是其丰硕的结果。对于巴金来说,读书的过程就是思索的过程,思索生活和认识生活的过程。读与思,让巴金的思想得以发展,情感得以升华。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读书成就了巴金。  相似文献   

2.
巴金曾说他解放前创作的全部作品里,唯一的英雄人物就是高觉慧。这段话表明了高觉慧在巴金解放前全部作品中的地位以及他对这个人物的态度。巴金在《家》的创作过程中,是满怀着希望和理想的。“无论在什么地方,总看见那一股生活的激流在动荡,在创作自己的道路。”这种理想和希望的寄托就是作品里以高觉慧为代表的新生的民主主义的力量。  相似文献   

3.
缅怀巴金     
2005年10月17日,文学巨匠巴金老人走了,带着他那慈祥的微笑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我不了解巴金,但却喜欢他的文字,没有华丽的词藻,有的是朴实无华、平易近人,字里行间总透着亲切与自然。他的文字那样透明,总是直指人心。巴金喜欢写生活的事,他的文字是那样简单、朴素,可当你细细品味时,蓦然间,你会从文字中猛悟:那些人、那些事不是书中的,是在我们身边的。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深深刻下了时代的烙印,写出了他对社会对人生的独到理解,留下了许多值得我们思索的东西。这就是我看懂的巴金的文字:朴素中不乏华丽,低调中不缺高亢…  相似文献   

4.
巴金作品中的女性美丽、善良、多情、勇敢,而男性则摆脱不了委琐、莽撞、虚伪、病态等性格缺陷,其性别世界是严重失衡的。这种无法平衡的审美心理,源于他无意识中的一种恋母情结。这种恋母情结与巴金的家庭环境、成长经历和生活遭遇有很大的关联。这种情结体现在文化上为泛女性心理,表现在具体的创作中,巴金为读者奉献出圣母型和弱母型两类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5.
我们应该意识到,写作是什么。它是一种艺术创作,它含着虚构性乃至作家的臆想。以巴金的作品对比现实生活,我们发现他的写作中存在着对理想自我的乌托邦幻念。巴金早期和晚年靠坚强意志支撑着的写作生活和作品中的宏大誓愿,多多少少都会在现实中趋于瓦解。首先是巴金《激流三部曲》中觉慧精神与党新性格所代表的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如我们在《家》中所感受的那样,巴金体现在作品中的认识既有时代的深刻处,又是以其年轻难以真正体察现实人生的全部含义作为代价的。巴金在1957年7月《谈〈家〉》中说:“然而幼稚和大胆救了我。在这一…  相似文献   

6.
巴金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又是一个历来就有很大争论的作家.自从他的处女作《灭亡》问世以来,许多文章对他小说的评价差异颇大,但有一点却是大致相同的:那就是都指出了巴金小说中存在的忧郁性问题.我以为,比较全面地考察和探讨巴金小说中的忧郁性问题,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巴金本身的独特性和复杂性,以及他创作的价值和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新文学的百花苑里,巴金的家庭题材小说是一朵耀眼的奇葩。它不仅艺术地再现了从“五四”到抗战胜利二十多年间的社会生活,揭示出时代本质规律的某些方面,而且也显示出巴金作为一代文学巨匠的卓越才能。巴金不止一次地说过,在他所有的作品中,最喜欢的是《激流三部曲》、《憩园》和《寒夜》。而这几部作品又都是家庭题材小说,代表了巴金小说创作的主要成就。因此,探讨巴金的家庭题材小说的独创特色和艺术成就,对研究和评价巴金的创作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有的评论家曾指出巴金的作品“没有一本是平静的、和悦的,他不曾有过灵魂的宁静,他的拿手文章是悲哀,“他是人类苦难的歌人”。事实上,巴金几乎所有的小说都包含有悲剧性的故事,笔下人物也大都有悲剧性的命运。他给自己那些心爱的人物常常安排了不幸的结局,即使杨木华大夫,作品最后也暗示了她的死亡。在这些悲剧人物中,作家尤其喜欢写优美的女性,写各方面都超过男性的女性。李静淑与杜大心、张文珠与李冷、李佩珠与吴仁民、鸣凤与觉意、瑞江与觉新……直至《纪念萧册》一文中的萧珊与巴金,他们都生活在痛苦之中,生活在毁灭和希望…  相似文献   

9.
巴金爱书,在文化圈内是出了名的。他的藏书之多,在当代文人中,恐怕无人可比。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巴金一家生活已很拮据,只剩下57元钱买来廉价的小黄鱼和青菜,用盐腌起来,晾干。每天取出一点,就算是全家的菜了。这两种菜,竟然支撑了全家半年的伙食。一天傍晚,楼梯传来巴金沉重的脚步。只见他提着两大包刚刚买来的书,;萧珊问道:“又买书了?”“嗯,当然要买书了。”巴金回答道。什么都依着巴金的萧珊,这时说了一句:“家里已经没有什么钱了。”巴金不知道到底还有多少钱,日子能不能过下去,就说道:“钱,就是用来买书的,没有书人怎么活?”第二天…  相似文献   

10.
巴金情感论     
巴金是青春热血型的颇具个性的艺术家。他在作品中灌注了真挚的情感,他的情感与世界上被压迫者的情感能够相通,表现了人类中的不幸者和被压迫者的悲哀与痛苦、愤怒与反抗的情绪,所以,他的作品引起了广泛的审美共呜,感动了几代青年人。巴金感情火热而强烈的独特性,其感染力的广泛性和持久性,特别是他在新文学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使得对巴金情感的研究也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巴金对五四时期"爱罗先珂热"的介入,是个值得探討的文学现象。爱罗先珂(Vasil Eroshenko,1889-1952)是俄国盲眼诗人、童话作家和世界语者。他在俄国并非著名作家,唯于中国却获得五四文人的热情译介。巴金对爱罗先珂的译介和接受,有助我们理解中国五四作家的"爱罗先珂"情结与投射。本文把巴金理解为一位"文化翻译者",讨论他如何为中国现代文学引入俄国的资源,并以《长生塔》为切入点,重新考察巴金在中国儿童文学上的位置。本文题目中的"童話""梦话""真话",转化自巴金的引文和书名。巴金曾把其"童话"称为"梦话",而"真话"则来自巴金《随想录》的"真话集"。本文认为,巴金的"童话"是个"梦话",表达了对理想新社会的向往,同时也是回应时代的"真话"。  相似文献   

12.
巴金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创作,始终贯穿着一个鲜明的主题:无情地揭露中国封建制度的黑暗、残暴,抨击反动统治者对人民的非人剥削,热情地呼唤人民群众为争取自身的解放而起来反抗。围绕这一主题,他在小说创作中反映了各种各样的生活侧面。其中反映现代工人生活和斗争题材的中篇小说《砂丁》和《雪》,在他创作中占着令人注目的地位。巴金早年是个社会活动家。1923年离开成都后,他在上海、南京等地从事过安那其活  相似文献   

13.
血风腥雨的年代,走出了一代呼风唤雨的时代巨人;苦难深重的民族,孕育出璀灿夺目的文学明珠。巴金就是带着赤诚与执着,从30年代走到今天。他蘸着自己的血和泪写作,把切骨的痛苦溶进自已的作品中,向不平的世界叫出灵魂的呼号。 在巴金的每一部作品中,我们都会感到那血的奔腾、泪的流淌、心的颤动。巴金在《灵魂的呼号》中写道,“我的生活是一个苦痛的挣扎,我的作品也是的。” 多少年来,巴金一直被痛苦所围困,这痛苦是时代的苦难,是民族的悲哀,巴金的创作深深  相似文献   

14.
试论巴金的家园文化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巴金百余年的生命历程中,家园文化意识始终是他进入现实生活和文学生活的精神源泉,也是他从事文化创造的生命支点。“家园”不仅仅是一种精神的指归,还是一种相当重要的文化现象;“家园”所指不仅仅是“小家”———家庭,还是“大家”———国家。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家国一体,这一文化观念经由置换再造而灌注于巴金生命外化的文本世界。本文以巴金对于“家”、“国”及其内在关系的认识历程为行文线索,探究巴金在现代文学史上对于家园文化现象的深刻认识和思想变迁。“家园”文化意识的探讨和反思将有助于促进新世纪文化建设的积极重建。  相似文献   

15.
巴金通过自己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探索和创作实践,逐渐品味和把握了艺术美的真蒂。他不是用严谨缜密的理论体系,而是用极其朴实的语言描绘出了他对艺术美感的领悟与感受,由于这些语言发自一个“说真话”的、有良心的艺术家的心灵深处,由于这是他五十多年艺术实践经验的总结,因而显得极其精辟、独特。“图画”和“朋友”——美的形象可感性巴金用自己独特的语言来表达艺术美感的形象可感性特征。谈到《激流三部曲》时,他说这三部书里他“所展开给读者看的乃是过去十多年生活的一幅图画”(巴金:《关于(激  相似文献   

16.
巴金非常重视情感在审美活动中的作用,认为艺术就是表现情感;他还认为典型是小说美的核心,“比较象活人”即典型、即美;他前期崇尚崇高美,后期一变而为对素朴美的执着追求。我们就遵照如上的思路来考察一下巴金的小说审美观。 一、情感是艺术美的生命,艺术就是表现情感  相似文献   

17.
《寒夜》是巴金先生迄今为止创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曾树生也是巴金笔下女性形象系列中的最后一位。她以矛盾、复杂的个性特称日渐凸现出来,为人们所重视,成为一个富有争议的女性形象。她生活在恶劣的社会环境和矛盾重重的家庭环境中,身上残留着“五四”文化精神,具有反抗意识。她担当着知识女性、妻子、儿媳等不同的社会角色,从婆媳矛盾到夫妻分手的各个生活侧面展示出其矛盾、复杂的性格特征。他在生活中的苦苦挣扎、离家出走正体现了一个女性的自我抉择过程。  相似文献   

18.
巴金是蜚声中外文坛的老作家,他的近六百万字的创作,不仅是中国现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在世界文学宝库中也熠熠闪光。巴金的建国前创作的二十余部长、中篇小说,真实地反映了自五四运动到建国前的中国社会现实,其中尤以小资产阶  相似文献   

19.
刘勇 《南都学坛》2014,34(6):42-47
巴金的小说创作与他的自我矛盾密切相关,这种矛盾包括无政府主义思想的"极性"特征与现实的矛盾,以及巴金的生命体验与无政府主义信仰本身的矛盾。以某种形式解决这些矛盾,不仅是巴金接受世界、认同自我的前提,也是贯穿他创作过程的一个最核心的个人化课题。巴金通过小说艺术处理其自我矛盾的方式变化,对他小说的创作类型及风格变迁有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真实是巴金艺术观的基础和生命,是他的小说美学观的核心。半个多世纪以来巴金一再重伸艺术要“说真话”。所谓“说真话”,就是作家真情实感的艺术化,包含两层意思:从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层面上说,必须具备客观的实在性,真实性;从艺术家主观情感的层面上说,必须是真挚的,从艺术家的心灵中倾吐出来的真情实感,而绝不能是虚情假意。也就是说,在巴金看来所谓艺术真实,应该是艺术内容的客观实在性和艺术情感的主观真挚性的有机结合。下面我们结合巴金一生创作和言论,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个课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