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官方正史中第一个为高句丽作传的是陈寿的《三国志》,它是我们研究高句丽前期历史不可替代的文献。《后汉书·高句骊传》(以下骊简作丽)基本上是在《三国志·高句丽传》基础上,结合《后汉书》记史范围,稍加增减而写成的。 将《后汉书·高句丽传》与《三国志·高句丽传》进行认真对比研究后,笔者发现《后汉书·高句丽传》增减之处多有不当。笔者认为找出问题之所在,并对其进行整理分析,这对于高句丽史的研究工作肯定是有益的。由于笔者才疏学浅,不妥之处在所难免,仅以此文求正于专家。一、后汉时高句丽都于何处 《三国志·…  相似文献   

2.
靺鞨是我国东北边疆地区的重要古民族之一。南北朝时期发展演变为七个大的部落,白山靺鞨即为七部之一。与其他六部相区别的是,白山靺鞨一向臣属于高句丽,是高句丽对外扩张战争机器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高句丽灭亡后,白山靺鞨又帮助粟末靺鞨建立了渤海王国。因此,研究白山靺鞨的形成、发展、演变史,及其与中央王朝关系,与高句丽关系,与渤海王国关系,无疑是东北民族史研究领域里的一个重要课题。它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靺鞨民族与中央王朝的关系,也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靺鞨民族与高句丽民族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关于高句丽史这一学科的研究史 ,这些年写了不少文章 ,据初步统计对高句丽各专题进行总结、概述的文章已有十多篇 ,分别对民族源流、民族和政权归属、经济社会性质、历史地理、考古文化许多方面进行了专题性总结。但由于受研究功力和篇幅所决定 ,内容有详有略。但大体上都或多或少起了一个提供信息 ,初步导向的作用。对今后高句丽的研究都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只有个别文章失之主观、失之偏颇 ,有重大遗漏甚或错误。但目前看来 ,研究者对这些总结各领域研究史的文章 ,似乎重视利用不够 ,甚至连回顾百余年高句丽研究史的文章 ,也并未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4.
对于渤海与高句丽的相互关系,中外学者观点分歧很大。根据中外史书的记载,渤海的建国者与渤海国的统治民族为粟末,属于肃慎族系,而高句丽则属于秽貊族系。渤海族与高句丽族属不同。同时,渤海族在生产方式上亦与高句丽不同,前者以农为主,兼营家畜饲养、渔猎,后者则农业与渔猎并重。这进一步导致二者在饮食、服饰、居室与城池建造、婚丧、习俗方面具有显著的差异,并无沿袭之处。这些再次证明渤海国并非高句丽的继承国。  相似文献   

5.
《高句丽简史》,韩国三省出版社出版,反映最近中国史学界的研究成果。该书是朝文汉文两种文字合刊本。在中朝文化交流史上增添了新的一页。“高句丽”和“高丽”不能混为一谈。高句丽原是中国东北境内古老民族貊族的一支。高句丽的历史是中国东北史以及朝鲜半岛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句丽简史》填补了史学领域的一个空白。尽管《高句丽简史》中立场、观点不同,但是作为学术问题,做到了各抒已见,求同存异。  相似文献   

6.
根据《高句丽渤海国史研究文献目录》著录的国内外高句丽渤海研究文献目录信息,依托统计数据介绍了韩国高校在培养高句丽渤海研究方向高端人才方面所具有的优势,结合学术命题分析了我国学术界应该给予关注的韩国学术界开展高句丽渤海研究的诸多选项.在此基础上,透过统计数据的表象,围绕语言能力、专业素养、研究理念、话语主张等具体问题,针对新时期的高句丽渤海研究,提出了全新的学术思考.  相似文献   

7.
关于渤海是否是高句丽的继承国、渤海王室是否存在高句丽意识问题是渤海史研究的重点问题,也是国际学界争论的焦点与热点,因为它是关乎渤海主体民族的归属与政权的性质的大问题.日本与朝鲜半岛学界认定渤海为高句丽的继承国、渤海王室存在高句丽意识的观点,正是由于日本皇室以大国自居,故而认定渤海乃高句丽的继承国,并认定渤海为日本的朝贡国,并认定渤海为日本的朝贡国.朝鲜半岛学界继日本之后,重复日本的老调,制造了渤海史研究的误区,把学术研究政治化.那么,对上述诸方面作实事求是的考辨,则是一个涉及史学研究的历史观与方法论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高句丽的族源过去一般都仅从高句丽王室的起源去考查,因而大都认为出自夫余或 貊。近年始注意从高句丽全族人民的来源去考查其族源。但由于以往文献仅载王室起源,而不载 人民起源,因此给考查其真正族源带来巨大困难。近年随着对高句丽兴起前该地区考古文化研究 的发展,提供了从考古文化考查高句丽族源的可能。本文全面综合了高句丽兴起前该地区的各种 文化遗存的族属,得出结论认为前高句丽文化是由夫余文化、夷文化、汉文化三种文化组成。因 此,提出高句丽的族源为夫余、夷、汉。并指出以后随着高句丽族的发展、汉人融入高句丽族者日益 增多。高句丽族最终成为以汉族为主源形成的一个民族。这是对高句丽族源的一个全新的答案。  相似文献   

9.
处理和确定高句丽的历史定位,应该在实事求是、尊重现实、尊重历史的原则指导下,采取两步走的方法:第一步是确定高句丽在现在国别史中的位置,即以现今国界为基本框架,在中国历史和朝鲜半岛国家历史中都要写入高句丽史,但所写地区各有侧重,时间长短也有区别。以此定位,就中国而言,高句丽族是中国东北地区的古老民族,高句丽政权是中国古代边疆政权;就朝鲜半岛而言,高句丽族又是半岛民族的重要来源和组成之一,高句丽政权是半岛北部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政权。第二步是确定高句丽在当时历史环境中的位置。汉唐时期历代中原政权对高句丽的管辖、册封,所包含的主要是政治地位的主从关系和心理方面的相互认同,体现的则是历史上的羁縻、藩属体制。以此定位,高句丽政权则是中原政权的属国,因此在将高句丽历史分别写入中国历史和朝鲜半岛国家历史中时,都应该把这种羁縻、藩属体制和属国地位如实地写进去。  相似文献   

10.
一、序 本文之目的在于探讨高句丽建国神话中柳花的特点。作为河伯的女儿,从其与天帝的儿子解慕漱结为神圣婚姻而生下朱蒙,直至朱蒙建国高句丽为止,柳花一直是高句丽建国神话前半部的核心人物。柳花不仅是朱蒙诞生的母太,而且也可以说是建国之母。我想,对于柳花意义的探索,将会扩大东明王所象征的高句丽建国神话的意义。 本文的出发点是以柳花曾是扎根于高句丽疆域,即中国东北或东北亚文化圈的神圣存在为前提的。由此,我们假定柳花可能不是高句丽神话中的化石,而是仍然生息于这片土地上的神母,并可以确认其实体。高句丽神话在我们…  相似文献   

11.
高句丽是中国东北能歌擅舞的古老民族。作为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的舞乐,时至今日还有深远影响,并且在中国舞乐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一、高句丽舞乐的历史地位 熟悉高句丽历史的人,都知道高句丽民族喜歌擅舞,高句丽舞乐已经成为其民族性格的代表。之所以这样说,原因有三: 其一:作为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字作为民族文化的标志。犹如汉民族使用汉文字,蒙古族使用蒙文一样,都是以语言文字为核心,形成本民族特定的文化。但是高句丽民族却使用汉字。据考古资料证明,高句丽民族通行汉文,它的一些重要活动和历史典籍都是用汉文记叙的。…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史家们对高句丽灭亡的原因众说纷纭,其探讨面不可谓不广,但有一个问题却被他们忽视了,那就是唐朝的开明政策对这一事件的影响。事实上,正是这种开明政策赢得了高句丽的民心,瓦解了高句丽军民的斗志,从而奠定了唐朝彻底征服高句丽的精神基础。可以说,高句丽统治者的长期暴政统治与唐朝开明政策的影响相互作用,乃是导致高句丽灭亡的重要原因。一、唐朝的开明政策及其融合力唐朝自贞观以来,便长期实行一种较为开明的政策。这种政策不仅促进了唐朝社会的飞速发展,而且对相邻各民族也产生了巨大的感召力和融合力。唐朝的开明…  相似文献   

13.
试论盖苏文     
泉盖苏文是高句丽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怎样评价他 ,对于高句丽史的研究具有重要影响。长期以来 ,史家对此人一直褒贬不一 ,有人视之为高句丽灭亡的罪魁祸首 ,有人称他为高句丽的民族英雄。那么 ,究竟该如何评价此人呢 ?笔者以为 ,要想给盖苏文这样的领袖人物一个准确的评价 ,就必须对他的政治、军事、外交诸方面的才智和业绩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一政治是盖苏文唯一真正取得成就的领域。因为盖苏文不仅以非正当手段夺取了政权 ,而且迅速地巩固了政权。盖苏文巩固政权的手段主要有二 :其一 ,是大权独揽。盖苏文发动政变后 ,立高臧为傀儡…  相似文献   

14.
当前研究高句丽归属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高句丽归属问题 ,其理论原则必须放之四海而皆准。确定历史上一些国家的归属 ,主要应依据两点 :一是看它主要分布在哪一个国家的传统疆界之内 ;一是看它主要隶属于哪一国家的中央政权。据此应该肯定 ,高句丽长期以来主要是中国的少数民族 ,是中国的地方政权。应当承认中朝两国人民对高句丽双向继承的事实 ,但高句丽主要由中国所继承 ,不容否认。“一史两用”不可避免 ,但前提是必须辨明历史上归属的真相 ,而不应因此就把在别国疆域内本属别国的民族和政权说成是原属本国。如果再据此提出今天的领土要求 ,当属严重的政治问题 ,中朝两国人民都应坚决加以制止  相似文献   

15.
韩国学者李钟周先生借鉴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分析高句丽始祖起源传说,得出令人耳目一新的结论。①但是,由于李钟周先生没有将高句丽始祖起源传说放入历史的框架中考察,没有注意到此传说产生及演变的历史背景,使其立论建立于错误的前提之上,因而其文章得出的结论也是不能令人信服的。本文试结合高句丽史事谈谈个人对此问题的看法,求正于李钟周先生及东北史界先达。一中国史书所载高句丽始祖起源传说与朝鲜古籍基本相同,只是未提到河伯女与天帝子解慕漱私通一事。最早记载此传说的中国史书是《魏书·高句丽传》:“高句丽者,出于夫余…  相似文献   

16.
对古朝鲜文化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三个问题进行思考:第一个问题是关于高句丽族源神话与所谓檀君神话作比较研究。高句丽始祖朱蒙感日卵生,为河伯外孙,属中华文化系统,而檀君乃神人与熊女交合而生。它们是两种不同系别的族源神话。高句丽后代诸王只祀其始祖朱蒙,朱蒙之上再无祀。文章批驳了把高句丽纳入朝鲜史体系的错误观点,认为朱蒙出于檀君没有历史根据。第二个问题是关于所谓檀君神话研究。《三国遗事》所记不是史实,而属神话传说。文章对檀君陵的发掘提出质疑。第三个问题是探讨朝鲜一词的由来。文章认为朝鲜最初名谷,或曰汤谷,九夷中的夷集居地,日出于谷而天下明,日出处海波如沸。在《周易》中的“箕子之明夷”卦,汤谷之后又称明夷,指东方日出之国。朝鲜一词是继汤谷、明夷之后于商周之际出现的地名,均属汉语言文化,来于海上日出之象。朝鲜一词综合了汤谷、明夷的文化内涵,更为鲜明地概括了朝鲜半岛的自然、人文地理与历史文化的特点,更符合汉语言文化以及文字构成诸特点而易为人们所接受  相似文献   

17.
集安是高句丽民族早期的重要活动地区之一,是高句丽王族桂娄部的中心所在。高句丽政权于公元3年自桓仁迁都至此,历425年,这个时期是高句丽政权的大发展时期。之后高句丽政权虽然迁都到平壤,集安作为"别都",仍列高句丽"三京"之一。因此,分布于集安的高句丽文化遗产也就最为集中、齐全和典型。  相似文献   

18.
渤日关系史是渤海史和中日关系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中、朝、韩、日、俄等国学者围绕渤日关系性质、条件、"国书事件"以及与之相关的渤新关系、高句丽意识等问题著书立说,莫衷一是。文章以中国学者著述为主,参照韩日等国学者主流观点,较系统地勾勒近年来渤日关系史研究的主要走向。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高句丽早期王系的再整理,指出高句丽早期王系是经过人为炮制后的产物,从而肯定新朝诱斩的"高句丽侯驺",就是高句丽高氏政权承认的始祖朱蒙。  相似文献   

20.
高句丽族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句丽的族源是多元的 ,其最早的源头应是青铜时代的高夷 ,而高夷既不是秽 ,也不是貊。作为以秽人为主源的夫余人以及青铜时代延续下来的貊人残部 (小水貊、“貊国”遗裔、梁貊 )也是高句丽早期的重要族源 ,但最早演变为高句丽族的应是分布于今富尔江流域的古高夷人。至于汉族 ,自高句丽开始形成时就是其来源之一 ,在高句丽长期的发展过程中 ,越来越多的汉人融入到了高句丽族之中 ,从而汉族成为高句丽的最大族源。此外 ,融入高句丽的还有沃沮、肃慎 (挹娄 )、鲜卑、契丹、百济、新罗等族。值得强调的是 ,高句丽族的形成同古朝鲜并无多少联系 ;无论是箕氏朝鲜还是卫氏朝鲜 ,在地域上同高夷以及后来的高句丽五部皆不相重合 ,古朝鲜的先人良夷在青铜时代同高夷和貊人存在的空间皆无相同之处 ,而当高句丽族形成之时 ,卫氏朝鲜已为汉武帝所灭 ,古朝鲜族大都融入汉族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