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关税水平的降幅空间式微,贸易便利化将在降低贸易成本、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各成员方经济发展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根据RCEP协定,将货物通关时间作为衡量贸易便利化水平的指标,基于GTAP模型对跨境货物通关时间成本进行量化研究,通过调整模型的进口需求使其能够反映代理商自国外进口商品或购买国内商品的选择,模拟RCEP成员国降低货物通关时间的相关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降低跨境货物通关时间将使得中国农产品出口量增长16.33%,而消减关税和降低非关税贸易壁垒的方式分别只能带来1.41%和1.46%的增长量;除农业部门之外,降低跨境货物通关时间还将促进中国纺织服装等特色优势产业的出口;对车辆及运输设备的进口来说,降低跨境货物通关时间将使得进口量大幅增长,比仅降低关税高出七倍;跨境货物通关时间的降低对RCEP缔约方的影响呈差异化特征。总之,降低跨境货物通关时间对提高RECP缔约方福利水平、扩大进出口、促进劳动力就业、提高资本净回报率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拉动作用,各方应以降低跨境货物通关时间为着力点,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2.
该文在分析了进口贸易发展缓慢、进口地区集中度较高、新疆进口贸易方式单一等问题基础上,从扩大与周边国家的进口贸易是改善和优化我国与中亚及周边国家的贸易环境的现实需要、扩大先进技术设备进口是新疆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客观需要、扩大能源资源进口是满足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等方面,分析了新疆进口贸易发展的必要性,提出投资与进口互动,政府为主、市场为辅的发展模式,最后提出了优化进口国别和地区结构、优化进口贸易结构等发展新疆进口贸易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3.
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新疆,主动扩大进口贸易一方面有利于减少核心区巨额的贸易顺差,促使"隐形贸易成本"的下降;另一方面有利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加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经贸往来。该文运用VAR模型分析不同进口贸易方式、不同进口贸易商品、不同进口贸易主体对新疆产业结构的影响,得出结论:从进口贸易方式来看,相较于一般贸易、边境小额贸易方式,加工贸易进口方式更能促进新疆产业结构的升级;从进口贸易产品来看,制成品的进口能够对新疆产业结构起到正向的促进作用;从进口贸易主体来看,相较于集体经济与私营经济,三资企业的进口对新疆产业结构的促进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4.
多年来,宁波依托港口优势,积极推进对外贸易,但是始终没有摆脱“以出口为主”的传统观念,离实现对外贸易的平衡发展还有较大的距离。文章结合2005年至2012年进口贸易发展数据,分析了宁波进口贸易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且提出了深化进口贸易战略、优化进口商品结构、推动进口渠道的多样化、进口贸易方式多元化等促进进口贸易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我国1982—2012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为基础,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得出协整方程,运用向量误差修正(VEC)模型、格兰杰(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对中国出口贸易、进口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最后得出:中国出口贸易、进口贸易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在当前全球经济复苏缓慢的形势下,我国出口贸易的增加将抑制国内经济增长,长期进口贸易的扩大对经济增长产生正向拉动作用;中国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存在单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冲击会对经济增长产生重要影响。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本文结合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提出促进我国出口与进口协调发展和经济稳定增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当前"逆全球化"思潮涌动,如何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有效提高石油进口贸易效率及潜力是新时期保障中国能源和经济安全的重要议题。文章利用1998-2016年中国对42个主要石油进口来源国家和地区的跨国面板数据,构建异质性随机前沿模型,有效识别中国石油进口贸易的非效率因素,并测算中国石油进口贸易效率及潜力。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石油进口贸易存在一定的效率损失,且中国与不同国家和区域之间的贸易效率呈现差异化特征,其中中国与沙特阿拉伯和蒙俄哈区域的贸易效率最高;石油进口来源地的政府治理和区域性组织OPEC有助于减少中国石油进口贸易效率损失,而区域政策安排如"一带一路"倡议和WTO则会降低贸易效率损失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7.
进口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中国出口导向型战略使国内很多学者低估了进口贸易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对我国1978~2006年的进口贸易与国内生产总值两个时间序列进行协整分析表明,二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动态均衡关系;并基于误差修正模型的因果关系检验得出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其促进作用体现在缓解资源约束、弥补国内供给、刺激技术创新、诱导国内需求、完善市场机制及扩大出口规模六个方面.为此,中国应尽快调整外贸发展战略,积极扩大进口规模,优化进口结构,促进国民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为促进河南省进出口贸易的协调发展,需重视需求和进口的相互促进作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引入出口对外依存度指标作为解释变量,讨论出口和GDP对进口贸易的影响,分析影响河南省进口贸易的因子并对数据进行ADF检验。基于河南省1999—2016年数据,利用最小二乘法研究影响因子的长期效应,建立ECM模型分析其短期影响效应,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对河南省进口贸易发展产生替代效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未能支撑起进口贸易的发展,外汇波动、消费水平、出口对外依存度是影响进口贸易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运用因子分析法结合我国各省份实际情况构建了投资便利化水平测度体系。该投资便利化测度体系包含基础设施、制度环境、市场准入、营商环境4个一级指标,客运周转量、互联网客户端数量、知识产权保护、政府行政效率、融资便利度、法治水平、对外开放度等12个二级指标,对我国29个省份2010—2016年的投资便利化水平进行了测评。结合影响投资便利化水平的不同指标,从基础设施建设、法治水平、营商环境、降低投资壁垒、加强国际合作进程5个方面为提高我国投资便利化水平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可计算局部均衡模型,计量研究日本食品进口贸易保护的经济影响.在分析了食品进口贸易保护程度后,选取保护程度高及贸易摩擦大的商品为代表,着重从贸易自由化后对日本食品进口、国内生产、利益各方的福利及就业等几方面的影响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受单边主义与保护主义的冲击,当前全球贸易大幅放缓,贸易便利化成为各国政府和国际经济组织探寻贸易持续平稳增长的新途径。基于2010—2014年世界银行的跨国企业调研数据,运用泊松伪最大似然估计法(PPML),从理论与实证两个方面考察贸易便利化对出口的影响。研究表明:出口国和目的国贸易便利化水平的提高对一国出口增长、出口结构优化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并且出口国贸易便利化的效果比目的国的更大; 分组回归的结果证实了上述影响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发展中国家贸易便利化水平的提高能更显著地促进出口增长; 出口国和目的国的贸易便利化水平是影响双边出口扩展边际和集约边际的关键因素,尤其是在外部融资依赖度高或者合约密集度大的行业,出口国、目的国贸易便利化水平的提高都将直接或者间接地促进高外部融资依赖、合约密集型行业的出口增长。贸易便利化水平对出口的直接影响能降低贸易成本、提高过境效率等,间接影响通过促进整体经济活动能带动出口,该影响在外部融资依赖度高或者合约密集度大的行业中更加显著。中国加入CPTPP将有利于进一步加强贸易便利化软环境建设、优化制度环境,能对CPTPP成员国基础设施建设、电子商务发展提供积极助益。  相似文献   

12.
2005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带动了木材进口贸易的快速发展。本文首先以联合国粮农组织对主要木材产品的分类为依据,分别就其在2005年的进口情况作了具体分析;然后,通过对2005年我国木材进口贸易发展的回顾,分别从进口依存度、进口秩序以及进口方式三个方面总结了木材贸易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金砖国家国别贸易便利化发展的现状。从金砖国家合作的角度,分析目前金砖国家贸易便利化合作的发展现状。金砖国家国别贸易发展水平有待提高,在合作方面已经有越来越多正式协议签署,合作处于不断深化的进程中。实证分析金砖国家贸易便利化指标对金砖国家贸易流量的影响。回归分析显示,金砖国家贸易便利化的各项指标对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贸易流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提高金砖国家贸易便利化水平,将有助于增加金砖国家间的贸易流量,从而深化金砖国家间的经贸合作,推进正式合作机制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采用剩余需求弹性模型,分析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大麦在我国大麦进口市场上的市场势力,以检验我国大麦进口贸易是否具有“大国效应”。结果表明:在我国大麦进口市场上,澳大利亚大麦和法国大麦都具有微弱的卖方市场势力,加拿大大麦则不具有卖方市场势力;我国大麦需求显著影响各国大麦进口价格,即我国大麦进口贸易具有“大国效应”;加拿大大麦和法国大麦进口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我国大麦贸易政策调整对各国大麦进口价格影响存在差异。因此,建议加强对国内外大麦市场形势的跟踪研究,建立健全大麦贸易调控政策体系,优化大麦进口来源市场结构,提高我国大麦进口的买方市场势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以往文献的梳理,进口博览会将带来消费者福利效应、技术溢出效应、产业结构优化效应、经济增长效应以及经贸关系促进等叠加效应。根据新古典增长理论,以柯布道格拉斯函数测算出全要素生产率,通过协整分析的验证,进口贸易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了促进作用。从进口贸易结构分类更细微的视角探讨不同种类的商品对经济增长影响,实证检验得出初级品、中间品、资本品和消费品都对国内生产总值皆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其中中间品的进口对国内生产总值的作用最大,其次是资本品、消费品和初级品。我国对初级品和消费品的进口并未引起重视。基于以上分析,进博会效应可以影响道义导向、瓶颈产业、贸易结构、技术吸收以及放大博览会本身效应等衍生领域。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东道国贸易便利化是促进还是抑制中国双向FDI协调发展,利用“一带一路”沿线38个国家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借助引力模型和中介模型,分析东道国贸易便利化是如何通过贸易成本渠道、市场规模渠道影响中国双向FDI协调发展,以及引入交互项分析投资便利化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一国的双向FDI具有协调发展性,东道国的IFDI流量的增加促进其OFDI的增加,东道国贸易便利化水平提高有利于中国OFDI和IFDI的增加和双向FDI的协调发展,且具有国家收入和基础设施的异质性;主要通过降低东道国的贸易成本和扩大当地的市场规模来促进中国双向FDI流量的增加,进而促进中国双向FDI的协调发展;东道国投资便利化水平上升增大了贸易便利化对中国双向FDI协调发展的正向促进作用。研究表明,加强与“一带一路”成员国之间的合作和贸易往来,增加与成员国之间基础设施、海关环境、金融市场、电子商务和规章制度环境等方面条例的签订;要加强本国基础设施、规章制度环境等建设,提高本国贸易便利化水平,促进双向FDI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对贸易流转加速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首先从降低贸易运输成本、管理成本,实现数据共享和推动跨境支付等方面,阐释了数字经济促进贸易便利化的作用机理,然后利用2013-2019年我国30个省域经验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对贸易便利化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且这一结果在改变样本量、滞后控制变量及替换核心解释变量后依然成立;在较高人力资本水平和科技创新水平以及中部地区数字经济对贸易便利化的促进作用更强;信息透明度在数字经济促进贸易便利化的过程中存在着显著的中介效应。文章针对性地提出了大力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水平和科技创新投入水平,提高市场信息透明度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巩固发展同欧亚经济联盟经贸合作关系对于促进"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建立了比较全面的贸易便利化三级指标体系,贴近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的实际情况;采用CEPII-BACI数据库2007—2016年HS6分位产品层面数据,首先运用生存分析方法估计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及成员国出口贸易关系持续时间,其次运用Cloglog模型着重考察贸易便利化对双边出口贸易持续时间的影响;进一步引入贸易便利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交互项,考察欧亚经济联盟启动后贸易便利化对出口持续时间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出口持续时间普遍较短,中位数只有3年,贸易关系持续时间段超过1年占比为63.7%,超过2年占比为50.5%,下降幅度为13.2%,第9年时仅剩29.6%,不足三分之一,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的贸易关系持续时间较短且失败概率具有负时间依赖性;贸易便利化会显著降低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出口贸易关系失败的风险,提高双边贸易关系的生存率,在微观层面上说明贸易便利化水平提高,跨国企业在国际贸易活动中所支付的交易成本降低,提升利润空间从而延长企业出口持续时间;贸易便利化对不同类型产品出口持续时间的影响程度具有异质性,从回归系数大小来看,从重到轻依次为劳动密集型产品、资本密集型产品和初级产品。当贸易便利化水平变化,价值链较长、国内附加值较高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本密集型产品更易受到贸易便利化引致的"技术外溢"效应影响,而对于初级产品来说,农业政策的影响效果大于贸易便利化水平,因此相对于资本密集型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贸易便利化水平对初级产品的影响相对较低;进一步通过交互项模型发现,欧亚经济联盟启动后产生关税同盟效应,成员国间形成零关税五国区域大市场,促进内部企业生产要素和资源配置的优化,内部要素流动更加自由便捷高效,成员国可以获取更多的规模经济效益,同时促使中国出口商品更加快捷高效地向欧亚经济联盟内其他成员国转移,增加了中国企业出口意愿进而提升了贸易便利化对出口持续时间的促进作用。文章的研究凸显了贸易便利化提升出口持续时间的关键作用,对于"一带一路"背景下提升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经贸合作水平具有一定的实践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以小麦、大麦、玉米、稻米和大豆为例,在分析1995-2014年中国粮食进口贸易概况的基础上,利用多种计量分析方法,对近年来中国粮食进口贸易是否存在“大国效应”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近年来,中国小麦、大麦、玉米、稻米和大豆的进口量均保持在高位且分别自2009年、1995年、2010年、2011年和1996年以来表现为持续净进口;样本期内,五种主要粮食的中国进口量、国内价格与国际价格之间均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中国小麦和稻米进口都不存在“大国效应”,大麦、玉米和大豆进口则在短期内均存在一定的“大国效应”。  相似文献   

20.
对于同为世界上重要的石油消费国和进口国的中国和日本两国而言,获得稳定的石油进口保障对于国家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两国在石油进口来源上大部分重叠,并存在类似的石油安全战略.获得地缘上临近的俄罗斯所拥有的丰富油气资源是中日两国获得石油供给的最佳选择.文章在进行相关分析与博弈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中日石油进口贸易之间的博弈并非一个静态的零和博弈,而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变化发展的博弈过程,同时提出中国石油进口贸易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