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奥地利医生——神经病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1939)创立了精神分析学。精神分析作为治疗精神病的一种独特方法,在精神病学领域产生以后,起初并没有去追求哲学学说的作用,哲学学说在揭示和解释人的心理功能机制的同时,还揭示和解释社会发展的  相似文献   

2.
自我作为主体精神现象,一直是西方哲学和精神分析学说关注的重心.哲学重在对自我存在状态的关怀,精神分析学重在对自我心理机能的分析.在现代语境中,无论是哲学还是精神分析学.都在对自我概念的反思中发现了自我的分裂境况,揭示了现代自我存在的矛盾情形和疏离境况.  相似文献   

3.
拉康的精神分析学说并不是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简单继承或局部修正,而是基于继承的全面颠覆。拉康以哲学加语言学的方式改写了弗洛伊德理论中的一些主要概念,如无意识、自我、欲望以及主体等,从而在真正的意义上完成了弗氏未竟的关于人类主体问题的哥白尼式革命。同时,拉康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更广及人文、社会以及文学批评领域,对当代许多重要理论的形成产生了不可替代的影响,因而成为了后现代主义的先声。  相似文献   

4.
循着古今中外文化学研究的逻辑与路径,指出粮食文化学是研究粮食文化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人文社会学科,阐释了粮食文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范畴;着眼于粮食文化学与以"文化"为共同属性的学科和以"粮食"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的联系与区别,阐述了粮食文化学在科学体系中的位置;针对粮食文化学的特殊矛盾性,从哲学方法、一般方法、特殊方法三个认识论层面提出了粮食文化学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5.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是当代西方理论界争议较大的学说之一。争议的主要分歧在于精神分析学说的臆测性和科学性。作者认为精神分析学说的科学性和弗洛伊德积累材料、解释材料的方式有关,深入分析弗洛伊德积累材料、解释材料的方式有助于科学地评价精神分析学说。因此,本文试图论述弗洛伊德解释癔病、梦与日常生活失误行为、文学艺术的三种不同方式,从而对精神分析学说这三个领域的内容的科学性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6.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之所以对张爱玲的创作产生影响,主要原因是与张爱玲的期待视野相契舍,这种契合表现在三方面:首先,张爱玲早年生活体验不啻为一桩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典型案例;其次,张爱玲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接受是受时代思潮的影响;第三,张爱玲对精神分析学说理论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存在主义精神分析”学派是在综合弗洛伊德学说和海德格尔学说的基础上形成的现代资产阶级哲学流派,兴起于本世纪60年代,虽然在西方已颇为流行,但在我国却鲜为人知。这篇书评将有助于读者了解当代西方资产阶级哲学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通常被学界称为经典的精神分析学.但是,弗洛伊德和他的著作并未被他的后继者当作不可怀疑的偶像和一成不变的经典.弗氏的得意弟子荣格首先提出"集体无意识"向其发难,将无意识研究从单纯的医学实践转向考古学、神话学和人类学,由此开创了分析心理学派.继荣格后,社会精神分析学的主将霍妮又对弗氏理论对文化的轻视提出质疑,从社会文化角度考察女性心理,同时在亲子关系的界定上广泛吸收文化人类学、社会学的研究成果,对俄狄浦斯情结进行了社会性解读.1960年代随着结构主义的兴起,拉康开始将目光投向结构主义,架起了精神分析学与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桥梁,在对词语给予特殊重视的同时,通过"镜像阶段"和主体心理三层结构论重新唤起了人们对精神分析的兴趣,从哲学的高度构建起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使其在后现代语境中不断生成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林坚先生长期从事文化学和科技哲学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其新作《文化学研究引论》以其宏阔的学术视野和深厚的哲学素养,从文化学的学科建构的角度,提出了关于文化学学科建设的重大理论问题,明确了学科建设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与其他相邻学科的关系。林先生的这部新著在文化学学科构建方面不仅具有理论的前瞻性,而且还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本书的特色在导言中已有明确概括。即"理论的前瞻性:着眼未来,整体透视,具有明确的未来导向;视野开  相似文献   

10.
文化哲学转向是当代西方国家在文化深层次结构的一场革命。文化哲学的重要使命是探索哲学的文化属性,并利用人类文化学理论成果的哲学概括对当代人文科学进行普遍性解释。而哲学对隐喻的研究则成为文化哲学现实转向的风向标。隐喻不仅是一个语言学和修辞学问题,还是一个哲学和文化学问题。从文化哲学的视角来看,隐喻研究揭示了时代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1.
哈贝马斯通过对哲学诠释学关于理解的历史性的考察,发现了哲学诠释学非批判的局限性。在此基础上,哈贝马斯以精神分析学为范例,提出了以反思和批判为特征的深层诠释学。深层诠释学从揭示系统地被扭曲的交往方式出发,批判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压制机制。尽管以精神分析为范例的深层诠释学的合法性没有得到充分的论证,但它确实拓展了传统诠释学的研究领域,丰富了传统诠释学研究的内容,深化了以实践为指向的批判理论。  相似文献   

12.
法兰克福学派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包括文化心理批判、技术理性批判和大众文化批判三个维度。文化心理批判维度主要是在坚持唯物史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原理的基础上,援引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对极权人格、法西斯主义兴起的文化心理根源展开分析,探索了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中介机制;技术理性批判维度主要揭示了启蒙理性和工具理性的本质与缺陷,探讨了科学技术在当代西方社会异化使用的哲学世界观基础与现实根源,强调科学技术已经沦为一种控制和支配人的意识形态工具;大众文化批判维度主要揭示了以科学技术进步为基础的“文化工业”和大众文化的意识形态功能。法兰克福学派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不仅揭示了当代西方社会统治方式的变化,而且反驳了资产阶级学者所宣称的西方社会是一个物质丰裕、无矛盾的理想社会的观点,认为当代西方社会基本矛盾依然存在,不过其危机的表现形式已经从古典资本主义时期的经济危机或者转化为社会发展日益总体化和个人自由发展要求之间的矛盾,或者转化为合法性危机,因而西方社会仍然存在着革命的可能性。革命的前提就是通过对当代西方社会采取“大拒绝”的革命方略,并通过文化意识形态批判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的政治意识和革命意识...  相似文献   

13.
面对复杂的媒体现象,凯尔纳倡导多元的文化观念,考察有关阶级、性别、性、族群等现象,审视荧幕形象如何建立、主流群体如何操控媒体、亚文化群体如何抵制主导意识形态等。凯尔纳将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结构主义、精神分析、阐释学等批评角度结合起来,对具体的媒体文化文本采取多重视角的研究。媒体文化处于政治、经济、社会的广阔构架中,凯尔纳采取政治经济学、文本分析、受众分析三种角度的分析模式对媒体文化加以解析。凯尔纳的文化研究摆脱了单一的专制做法,适应了后现代的差异性,为我们审视当代媒体文化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目前很多学者比较关注从物质文化层面切入文学的研究,它可以反映特定历史时期的历史文化风貌、宗教信仰和哲学倾向,本文试图从文本及文本潜结构理论入手,对苗族古歌潜文本的历史文化、哲学层面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5.
本文按照翻译理论发展脉络,分别对我国的语文学翻译理论、语言学翻译理论和文化翻译理论作了梳理,阐述了各理论的不同特点。指出在具体翻译问题和方法论上出现分歧的根源是对翻译的本质认识不同;翻译研究若能突破自身所属发展脉络的樊篱,将语文、语言和文化的视域结合起来,则能更好的推动翻译研究的发展;语料库翻译研究将成为未来翻译研究的一个新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文学理论建设吸取了精神分析文论资源,对以机械反映论为哲学基础和庸俗社会学为内容核心的传统反映论文学观进行了批判和改造,提出了主体论文艺观和审美意识形态论文艺观等新的文学观念,促进了文学观念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7.
剧情片《马背上的法庭》运用纪录式叙述风格与唯美式的镜头语言.讲述了中国边远乡村一个司法实践故事。在“父子”形象的建构、冲突和潜在的主题逻辑运作中,影片既完成了一段有头有尾的影像叙事,又放大了边远乡村“朝圣”司法的现代主流意识。整部影像创造了一个独特的叙事时空和人物关系,在南国的山路绵延中,传统的西方俄狄浦斯情结也发生了一次悄然移位。“父子”叙事模式力图通过父子间的默契或对抗来进行影片情节安排、表现人物性格和提升审美特质,这种以“父子”为核心的家庭谱系也可以作为一种镜像来安置多种文本秩序,创造一种隐喻效果。  相似文献   

18.
自利玛窦将西方文化传入中国,又将中国文化传送西方,进行了文化的双向交流以来,西学东渐与东学西传就成为了两种并行不悖的方式,而东学西传又谈之甚少。本文主要谈东学西传中的哲学思想,就17-18世纪儒学西传的历史,以莱布尼兹为例,展开论述儒学西传的过程和影响,随之进行反思,对其文化意义、历史意义及现实意义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19.
文化哲学作为研究文化的哲学理论萌芽于古代社会,形成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人本主义的产生,标志着西方文化哲学的形成;十九世纪四十年代,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产生。二十世纪初以后,在第二、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下,文化哲学得到了迅速发展;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文化哲学成为世界性的哲学倾向。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已经显示出强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