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叙述了雷达的数字多波束形成技术。对排列在三角形栅格图上的天线阵元导出了一个有效的数字波束形成算法。先将元分解成两个交叠的矩形栅格,可以实现三角形栅格的多波束相控扫描。然后,将相应的波束在一个类似于快速傅立叶变换(FFT)中蝶形运算的相位合成网络中合成。举例推导了栅瓣,并将它与离散傅立叶变换(DFT)相联系,还阐述了对有限角度范围可能达到的硬件功效。比较了几种数字波束形成变换。最后,介绍了一种混合波束形成器。其中一维为脉冲内模拟扫描(SWAP)波束形成,另一维为数字波束形成。  相似文献   

2.
在雷达的接收状态下、天线波束形成的数字法的发展,在赋予系统及电子对抗(e.c.m.)的‘波束图形处理中,以高度灵活性,并且有效地提供多种功能可能是有利的。本文首先讨论引入数字法的合理性和各种可能的方案。着重回顾数字域中运算的数学基础和包括误差的主要原因的分析,以便在与比较一般的和较好地备有证明文件的形式比较时,可以对该方法的准确性作出广泛的评价。还讨论实现的复杂性与信号带宽,单元数目和同时波束数目之间的关系。从这种意义上讲,对器件工艺方面的预期进展作了简要的评论。按照允许对实时加权值作出校正以补偿天线、馈源和多路接收通道的误差观点对控制波束形成过程的作用进行总结,同时提供波束方向图的自适应控制来得到最佳的反干扰特性。本文最后叙述一个小型实验数字波束形成器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本文描述一个八元数字波束形成阵。该阵具有形成多个同时波束的能力,它是将每个单元的射频幅度和相位转换成数字形式。在通用计算机上完成波束形成的。对每一单元用于下变频和放大的部件进行了测量,测量结果是用单元间相位和幅度的匹配来表示的。收集了天线方向图数据,并给出了各种各样的天线方向图。为了对误差定量,对方向图进行了分析。为了检查误差的影响,将这些误差同根据组件测得的误差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在阵列雷达空间波束的控制和形成中,利用数字技术可能对发射和接收任务都是有益的.然而,阵列雷达的接收部分采用这种技术通常可得到更为可观的处理能力.优点和灵活性包括诸如同时搜索和跟踪功能的可行性,多波束输出,反多个干扰的自适应调零,超低旁  相似文献   

5.
为了充分地提高波束形成器的分辨率和改进其波束图,通常需要大的阵列尺寸。由于物理限制,常常不能满足这个要求。本文给出了一种利用信号外推法来提高小尺寸阵列波束形成器分辨率的解析和实验研究结果,提出了一种实时实现方案,证明了波束图和波束形成器的分辨率可以得到改进并给出了在各种情况的例子。  相似文献   

6.
数字波束形成代表天线特性和复杂性的一个量子飞跃。这种方法保存了口径上可利用的全部信息。它与数字处理相结合,提供了巨大的适应性。简要地评述了这种新技术。  相似文献   

7.
本文讨论工作在雷达系统的三个主要频段的波束形成网络的特性及其实现一整套波束形成功能的合理性。研究影响选择总的波束形成结构的因素。最后,指出了将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一种窄带和宽带多波束形成的算法,这种算法所依据的准则是在波束满足指向和振幅要求的约束条件下使阵列输出功率最小。对于 N 元阵列,可同时形成 N-1个独立波束。根据对约束条件的不同控制,利用这种算法可实现波束扫描,形成宽波束、实现干扰对消或旁瓣对消等。同时还给出了所述算法的计算机模拟结果,结果表明所述算法是很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该课题研究数字波束形成技术在雷达中的应用及实现方案、算法和通道校正等关键技术;研究自适应超分辨测向天线阵在电子对抗中的应用及实现方案,以及天线单元和阵的设计;研究自适应天线用于抑制雷达、通信系统中的强干扰和用在直播卫星电视接收系统中抑制弱干扰的实施方案、优化算法、信号处理结构、阵元和阵列设计以及对系统性能限制的因素。信号处理天线及其应用研究@科卞  相似文献   

10.
数字波束形成技术(DBF)在雷达中的应用(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波束形成(DBF)是在原来天线波束形成原理的基础上,引入先进的数字信号处理方法后建立起来的一门新技术.DBF之所以能在雷达中获得应用是由于现代战争的要求.它能使雷达在恶劣的电子对抗(ECM)环境中更有效.  相似文献   

11.
LFMCW雷达的距离/多普勒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线性调频连续波雷达可提取目标的距离信息和多普勒频率,分析了线性调频连续波在高频雷达中的应用,推导出差频信号的表达式和利用二维快速傅里叶变换进行距离/多普勒处理的理论。提出了将距离/多普勒处理技术与自适应数字波束形成技术相结合,对杂波和干扰进行抑制的同时提取回波目标信息的方法。经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其方法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2.
生研人员:杨万麟王正常窦衡熊红王忠仁刘劲刘晓峰冯健等该课题采用大天线陈列成像雷达(又称无线电摄像机原理,运用自适应波束形成(ABF)和宽带技术,完成了大阵列成像雷达的实验系统及体制的实验。大天线阵列成像雷达系统发展了自适应数字相位校正技术,更有效地消除了由系统及复杂环境引起的各通道随机相位差异与慢变化的影响,具有更大视角范围的成像能力。系统具有对高速运动的多目标成橡测量的能力;通过少D场实验获得了飞行中的民航客机高质量的二维雷达图像,有效地实现了复杂目标和多目标情况下的自聚焦和成像。该系统达到了1m…  相似文献   

13.
具有电子波束扫控和形成的雷达天线对系统的战略要求,提供了天线图几乎瞬时自适应的优点.目前,几乎所有这种类型的天线都作为相控阵来实现,阵中,各个天线单元通过移相器与发射机或接收机相连.为了恰当地引导发射或接收平面波所必需的相位移用计算机计算.单元的幅度具有固定的值(图1).波束形成可以在一定的限制内,用附加的波前曲率(破坏波束)来实现,分配网络中的相位误差以及在破坏情况下,甚至幅度误差,可由适当控制移相器来补偿.  相似文献   

14.
在宽带自适应波束形成中,若干扰信号从主瓣进入,往往引起主瓣畸变且副瓣电平增高,波束性能严重恶化。随着圆型阵列的广泛应用,该文针对均匀圆阵的宽带波束形成,合理地构造出阻塞矩阵,对主瓣干扰进行干扰相消预处理,再进行自适应波束形成,解决了主瓣畸变问题,提高了自适应波束的性能。结合均匀分布圆阵所作的计算机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主研人员 杨万麟 王正常 窦 衡 熊 红 王忠仁 刘 劲 刘晓峰 冯 健等采用大天线阵列成像雷达(又称无线电摄像机)原理,应用自适应波束形成(ABF)和宽带技术,在我国首次完成了大阵列成像雷达的试验系统及体制试验。该系统研制技术难度大,涉及面宽,在研制过程中发展了自适应数字相位校正技术,更有效地消除系统及复杂环境引起的各通道随机相位差异与慢性变化影响,具有了更大视角范围的成像能力;系统具有对高速运动的多目标成像测量的能力;通过外场试验获得了飞行中的民航客机高质量的二维雷达图像,有效实现了复杂目标…  相似文献   

16.
随着数字技术在激励领域运用的不断深化,企业突破激励困境、提高激励效果的需求愈加强烈,精准激励概念应运而生。基于海尔链群合约实践,探索了企业实现精准激励的过程,以及数字技术对精准激励形成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实现精准激励需要具备激励目标一致化、激励机制立体化、激励过程可视化与激励结果精准化四个关键因素,并注重以激励结果推进未来激励目标设定,形成激励循环;(2)数字技术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达成共识、规划路径、激发动力、形成良性循环四个方面;(3)数字情境下的精准激励机制能够为突破棘轮效应、团队“搭便车”等经典激励困境提供新思路。因此,企业应强化数字技术在激励实践中的应用,实现精准激励,提升激励效果,助力企业价值创造。  相似文献   

17.
主研人员:龚耀寰 曾 涛 朱派友 顾 杰 汪利辉 肖 莉 李会勇 张 靖 张 华 王维学 孙延霖 自适应射频数字波束形成技术在系统研究各种自适应DBF干扰置零算法基础上,选定并深入研究了对角加载QR分解SMI(QRD-SMI)算法,提出了该算法的Systolic结构及线性拓扑映射的实现方案,开发了相应的并行处理软件;完成了拟牛顿法、小相位法等唯相位(Phase-Only)算法的分析和计算机模拟研究,开发了相应的软件,其实验工作为国内首次进行;研制了高速并行自适应干扰置零处理机样机,完成了接收、发射自适应干扰置零实验,取得了很…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 DBF 的基本特点与实现方案。在具有严格约束的最小功率自适应算法与采样矩阵梯度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能同时形成一组自适应扫描多波束的 DBF 算法。文中以一个12元线阵为例,对该算法进行了计算机模拟,给出了大量的模拟结果。结果表明,每个自适应波束在干扰源方向都形成了较深的“零点”,而在约束方向则保持不变的功率。  相似文献   

19.
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较高,其高质量发展不仅可以促进国内大循环的构建,也可实现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数字经济一方面可促进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的形成和内需潜力的释放,另一方面也可使我国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重构,实现“双循环”相互促进。因此,数字经济和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将引领我国新发展格局的形成。基于粤港澳大湾区在数字经济方面的优势和数字经济特点,数字经济将助力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第一,数字经济将弱化地理因素影响,使大湾区内价值链布局区域化和碎片化,优化产业空间布局;通过大数据平台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减少大湾区内部产业同质化现象。第二,数字经济可以破除地区壁垒,降低三地生产要素流通成本,弱化行政界线,提高创新要素流动效率;利用数字技术实现三地科技人才“云流动”,并通过重构全球价值链形成“虹吸全球资源+汇聚全球智慧+协同创新”的创新格局。第三,数字经济通过整合资源推动形成三地统一大市场,促进经济发展;利用数字技术实现大湾区产业分散化和收入分配合理化,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缩小区域收入差距并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实现大湾区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20.
从观看到沉浸,从影像的真实感知到在场交流,当代的媒介艺术正在实现一条知觉实现的多样化道路,这就是从记录真实到感知真实,虚拟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更为这种实现创造了技术和社会条件,本文就知觉的真实性突破为媒介艺术形成成因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