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方系官话方言的提出及其在宋元时期的语音特点黎新第本文集中讨论两个问题:一、南方系官话方言的提出与相关问题;二、宋、元时期的南方系官话方言及其语音特点。一1.吕叔湘先生(1985,页58—59)说:“现代的官话区方言,大体可以分成北方(黄河流域及东北...  相似文献   

2.
明清以来,戏曲官话"正字"在粤东的流行持续而广泛。其中,正字戏、西秦戏"正字"的语音具有普遍的官话特点,也与闽南方言融合而产生了"在地化"。  相似文献   

3.
朝峰片是《中国语言地图集》中的一个方言地域名,是官话大区中北京官话区的一个方言片。其行政辖区包括内蒙古赤峰市、通辽市的部分旗县和辽宁省朝阳市的部分县市。远古华夏系、东夷系、东胡系等多民族语言在这里长期发展,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并与四周方言相交融,为朝峰片汉语方言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朝峰片汉语方言,实际上是晋、冀、鲁、豫、京以及东北等多种方言与早期的"朝峰话"经过长期的相互渗透、逐渐融合而形成的一种弱化了上述方言特点的,比较接近于普通话的汉语方言的变种。从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综合分析,朝峰片汉语方言更接近于东北官话。因此,朝峰片汉语方言,应归属于汉语官话区的东北官话。  相似文献   

4.
四川官话方言入声区与无入声区对峙,这是由历史文化原因造成的。四川官话入声区方言由中原汉语直接发展而来,无入声方言由明清时迁入四川的移民带来的明清官话发展而来。从入声区的一个代表点——合江方言的形成与发展,可以探讨保留了古入声调的四川官话的历史来源,以论证以上观点。  相似文献   

5.
东安县位于湘桂交界处。对东安方言的归属,目前仍有值得讨论的地方。文章在全面比较东安话与西南官话、湘语的代表点的基础上,就东安话的语音特点和西南官话的划分标准作了一些讨论,说明了东安方言应是湘语的一支。  相似文献   

6.
尉氏方言是典型的中原官话,处于郑曹片、洛徐片和蔡鲁片的交界地带,语音特点明显,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记录尉氏方言的音系,归纳其音韵特点,可以为官话研究提供一份可靠的材料。  相似文献   

7.
山东沂水方言属于汉语官话方言大区胶辽官话中的东潍小片,它既具有胶辽官话的普遍特点,又有自己的鲜明特色。本文对沂水方言的语音特点作了一个概略介绍,包括声韵调、儿化韵以及中古声韵调在今沂水话中的一些演变特点。  相似文献   

8.
试论近代南方官话的形成及其地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代汉语史上有没有通行全国的官话?如果说有,是北方官话还是南方官话?是以什么方言为基础、以什么话为标准?这是近代汉语史的核心问题,迄未廓清,又甚少讨论。本文依据一些新材料提出如下观点:有明一代至清末的汉语官话分南北两支,南方官话以江淮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南京官话为标准,且长期处于主导地位,通行全国;而认识南方官话如何形成及其在汉语史上的地位,是准确认识近代汉语史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江淮官话又称“下江官话”是北方方言的一支,语法、词汇不像南方方言那么复杂,和民族共同语比较相似,因此历来研究文章不多。本文拟以沭阳话(属于江淮官话的洪巢片)为例,介绍江淮官话的某些构语特征。  相似文献   

10.
怀远方言处于中原官话和江淮官话的过渡地带,属江淮官话洪巢片,具有一定的过渡性特点.怀远方言中存在一批由"不表义入声音节"担当前字的分音词,其特点与晋语分音词极其相似.在描写怀远方言语音系统的基础上,列举常用分音词,以对深入讨论提供素材.  相似文献   

11.
“脖子语义场”主导词在近代汉语阶段发生了演变,唐末至明前期脖子语义场的主导词是“颈”和“项”,明末开始发生分化,明清以后北方官话区中“脖”是主导词,而南方官话区主导词则是“颈”,这种两分的局面一直延续到了现代汉语方言中。  相似文献   

12.
辽西地区位于东北官话、北京官话、冀鲁官话的交界地带,也是历史上关外移民进入东北地区的门户.通过考察辽西地区方言的几个语音特点,并结合历时语音材料,我们认为辽西地区方言以明末清初为界,经历了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且在形成之初就主要受冀鲁官话影响,胶辽官话则居于次位.  相似文献   

13.
宋、金时期的汉语通语方言中,无论南方系或北方系,词尾"们"都读阳声韵,在北方系中并已读作次轻音.比及金代中叶以后,在北方系通语方言中,"演进为真正的轻音.由于受到此时期汉语西北方言中由"们"脱尾音变而成的词尾"弭(弥)"或"伟"的影响,读真正轻音的"们"因类化而变异为"每".而南方系通语方言由于与西北方言隔绝,"们"的读音没有受到影响.到明初以后,南方系中的"们"仍旧保持阳声韵的读法,北方系中的"每"则由于西北方音影响的消退和南方系官话方音影响的迅速增长而逐渐回复到"们".于是,在南、北两系官话方言中,"们"又重新一统天下.  相似文献   

14.
江津方言属于西南官话方言的一种 ,其基本词汇和语法结构与北方官话大同小异 ,但其语音、一般词汇与普通话相差较大 ,与重庆市其他县区相比 ,独具特点。尤其是保持了入声 ,在重庆较为少见 ,具有一定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分别从声、韵、调三个方面介绍湖南省凤凰县沱江镇方言音系的特点,同时阐明凤凰方言虽属西南官话,但与湘西州其他各县市西南官话的语音存在着一定差异的语言事实。  相似文献   

16.
朝峰片汉语方言是东北官话和北京官话的过渡方言。作为"过渡地带",东北官话、北京官话的一些语音特点兼容并存其中,加之本地区语言的发展与演变,与普通话比,朝峰片汉语方言韵母的发音呈现出了自身鲜明的个性特点,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普通话中的单韵母ɑ,在朝峰片汉语方言中读为[調];二是普通话中的单韵母o,在朝峰片汉语方...  相似文献   

17.
贵阳方言的助词“”涂光禄(贵州大学中文系)贵阳方言助词□tau42①,无恰当的汉字表示,本文根据西南官话区一些地方曾使用过的方言字“”字记录。与汉语其他大方言区的内部差别比较,西南官话内部的一致性很高,各次方言区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都有许多共同...  相似文献   

18.
汉语西北方言,指陕、甘、宁、新、青5省的官话方言。西北方言以一致性强著称,它是如何形成的,至今没有一个系统的结论。如何建立以《切韵》为代表的中古音和现代西北各地方言的联系,一直是没有完全解决的课题。我们从西北方言历史音韵学研究的材料和方法入手,按照时间顺序检讨了唐以后西北汉语方言语音的研究概况和主要成果,对今天西北汉语方言的来源和形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明清时期的西北汉语方言已经属于官话。  相似文献   

19.
学界普遍认为《等韵精要》反映北方官话的语音特点,但就其音系构成上存在分歧,本文认为《等韵精要》大体反映中原官话的语音特点,但也受贾氏存古意识、贾氏方言的影响。割裂贾氏存古意识、清代官话的实际面貌和贾氏方言影响来判断《精要》性质的作法是不全面的。  相似文献   

20.
晚唐五代时期能性述补结构“V得(不得)”和“V得C(不C)”都是当时共同语中的能性表达结构,宋、金、元时期“V得C(不C)”在燕北地区更常用,“V得(不得)”在河洛一带的中原地区更常用。从宋、金、元时期开始,“V得C(不C)”逐渐向南方地区扩散,至明中期已为南方地区广泛使用,形成现在为共同语、北方方言、南方方言广泛使用的格局,“V得(不得)”则向更南方地区退却。“V得(不得)”在向南方地区退却的过程中,明中期至明末清初,它曾一度从吴语地区向北方地区延伸,但没有形成规模。“V得C(不C)”从燕北一带向南方地区扩散,与元、明、清三代定都北京,从金元系白话发展而来的北方官话伴随南北政治、经济、文化往来向南方地区覆盖有关;“V得(不得)”从吴语地区向北方地区延伸,与明中期至明末清初时期话本小说的广泛传播有关。两种能性述补结构的地域变化表明,元至清代初年,从金元系白话发展而来的北方官话还不是全国共同语,它与从平话系白话发展而来的南方官话在明末清初相互竞争,大约清中期北方官话才成为全国共同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