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海南岛黎族妇女文身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丽娟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
黎族妇女的文身是黎族母系氏族社会遗留下来的一种古老的习俗,它反映了黎族女性原始的一种审美观念和宗教意识,曾在黎族社会里广泛流行。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文明的发达,这种风俗逐渐消失。然而,文身图案作为一种原始艺术,一种民族文化,是记载人类历史和民族历史的宝贵资料,应当认真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2.
论台湾原住民和海南黎族文身习俗的异同及其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春寒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3,(1):72-75
文章结合有关的文献史料及近代学者调查资料对台湾原住民和海南黎族的文身习俗进行比较研究认为 ,因为同处在原始社会形态社会背景之下 ,两地文身习俗在方法、图案、部位、年龄以及禁忌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文化特征必然是大同小异 ,但由于台湾原住民和海南黎族内部不同族群、不同支系之间社会经济发展存在不平衡性 ,决定了两地的文身习俗所体现出来的社会功能绝非单一 ,而是多元的。 相似文献
3.
文身现象在诸多民族中普遍存在,而黎族古老的女性文身传统的缘起解释众说纷纭,综观各类不同的梳理评论,析得文身的原初意义主要是女性生殖崇拜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4.
赵全鹏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6(5):481-485
黎族文身传说之所以如此众多,是因为文身发生的场景融进了时代内容,加上汉人记载过程经历了传闻、观察和调查等阶段。今天学术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从诸多传说中探究黎族文身产生的真正根源上,其他传说被作为不真实的内容排除掉了。但事实上,这些传说都是黎族不同时代的产物,融进了黎族不同时代的内容,具有历史价值。论题主要探讨黎族诸多文身传说的史学价值。 相似文献
5.
刘军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7(2):41-45
黎族是文身习俗传承时间最为长久,也最具代表性的民族之一。本文首先对黎族文身的传承历史和遗存现状进行总结与分析,然后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与文化隔离、原始宗教信仰、传统习惯和思想观念等视角出发,深刻剖析了黎族文身长期留存传承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王献军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2):1-7
黎族文身源远流长,从远古一直延续到当代,对黎族文身的记载亦不绝于史。论题梳理了从先秦到清代各个重要时期的汉文古籍中记载黎族文身的相关史料,并加以分析探讨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7.
何孝辉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17-21
文身是黎族的一种传统文化。美孚方言黎族文身,是各方言黎族中文身图案和文身部位最多的一支,目前,美孚方言黎族60多岁以上的大部分老人都还保存有文身图案。西方村是东方市最大的一个美孚方言黎族自然村寨,通过西方村老年人的文身情况调查,可以探讨美孚方言黎族文身起因、文身文化和文身发展趋势等问题。调查研究认为,文身是黎族传统文化中目前消失速度最快的一种文化。 相似文献
8.
史海娜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0(1):13-16,20
近年来 ,中国古代婚姻史研究者依然遵循着摩尔根假定的婚姻家庭关系的进化模式 ,认为中国婚姻形态也必定经历了“乱婚”及“血缘婚”阶段 ,硬造中国古代的婚姻史体系。事实上 ,婚姻形态是具体的多样的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早期两性结合方式 ,“乱婚”和“血缘婚”并不是人类婚姻史上一个普遍存在的阶段。因而 ,中国婚姻史有必要重新构建自己的体系 相似文献
9.
刘卫国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4)
本文通过对现存的海南岛五指山区黎族“刻木记事”实物和有关民族学文献资料的分析 ,比较全面地探讨了黎族社会中现在业已消失了的“刻木记事”习俗及其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人类 学界对马来族 的 族源, 向来 有 来自 中国 云 南说 和来 自中 国 东南 沿海 说。 其实,马来族和中 国古越族之间文 化的相似性说 明了彼 此间 的相互 环流 和血 缘互 融。中 国和 马国的出土文物 ,也提供了大量的 证据。因此,从海 岸民 族的地 理环 境、生 活环 境以 及观 念的 特征中可知,以当 今海南岛黎族为 代表的中国古 百越族 和马来 半岛民 族之 间的 环流 与血 缘的 双向互融。 相似文献
11.
独龙族文面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军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
文面曾是独龙族的传统文化和生活习俗。为了全面调查和记录独龙族文面的历史、特点和遗存现状,2006年盛夏和初秋,笔者率考察组先后两次走进神秘的独龙江峡谷。本文就是关于这两次考察的简要总结和思考。主要内容包括:独龙族文面的地理与人群范围;文面的类型、特点与分布;文面的工具与程序;文面图案的象征意义;文面习俗的初始原因;文面的价值和记录保存等。 相似文献
12.
陈文祥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7,(2):44-50
文章回顾了近年来东乡族族源研究状况,对各种观点进行述评,重点分析、探讨了近年较为盛行的撒尔塔人为主说,从三方面指出此说立论不足;同时从东乡族形成的社会历史背景和形成过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指出东乡族早期的形成过程和临夏部分回族是一致的,她们是同源异流群体。 相似文献
13.
向敏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3,(4):24-27
在人类学视野中,族群认同日益成为一个倍受关注的话题.本篇论文利用田野调查的第一手材料,从历史与现实的不同侧面着手,阐述了教门岗人族群认同的基础,总结其认同的表现形式,并分析了影响其族群认同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4.
高路加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3):11-15
本文在总结诸家论述的基础上 ,从传说、语言、信仰、风俗、文献五个方面对水族族源试作探索 ,赞同今天的水族是由古代百越族群中骆越的一支发展而来的单一民族 ,原始居地应为今广东、广西相连的沿海地区 相似文献
15.
蓝达居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7,21(5):5-10
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了畲族与汉族在历史上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并非和谐的心态秩序,此种心态秩序与畲族社会经济的发展密切关联,对于畲族社会发展有消极影响。由此而提出了建构畲汉心态秩序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羊措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2(1):96-98
本文利用田野调查的第一手资料,以卓仓藏族内婚制为个案,从族群边缘的角度探寻卓仓藏族是如何维系族群情感和加强族群认同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余达忠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6(6):101-108
三撬人是居住在黔东南黎平县、锦屏县交界区域的一个独特族群,是一个在地理区域上、文化上、经济上都处于边缘状态的边缘族群。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三撬人的婚姻主要在族群内部选择,其婚姻生态是平衡的,当三撬人突然被置身于一个完全开放的全球化、市场化社会中的时候,则导致了其婚姻生态的严重失衡。三撬人婚姻生态的失衡既是一种客观现实,也是全球化和市场化时代表现出来的一种新的不平等现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