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临水夫人是福建省第二大民间信仰女神,她堪称与妈祖齐名的闽地内陆女神,其信仰产生具有鲜明的闽地历史背景,造神与传播过程也独有特色。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结构——功能主义的分析方法,详细描述了土家族民间信仰中的女神崇拜现象,分析了土家族民间信仰中女神所发挥的功能,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土家族传统社会中女性地位的变迁。  相似文献   

3.
圣母崇拜在中国近代天主教民中的兴起与扩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从在华天主教会的宣教与中国民间的女神信仰传统两个方面,探讨中国近代乡土社会天主教民圣母崇拜的形成过程。教会的着力宣扬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和引导了教民崇拜圣母的热情,这种热情又自发地与中国民间的女神信仰传统相接洽。中西宗教文化的交融由此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4.
骊山老母是由女神崇拜而塑造出来的一位女神形象,历史上有关骊山女神的信仰形态源远流长,文学形象也丰富多样,及至唐代在文学作品中正式以"骊山老母"这一名称流传于世。此后,她以教化人的圣母和能掐会算的师傅等形象频繁出现于小说、戏剧及民间传说中。研究这些文学作品中的骊山女神形象对我们深化理解及研究民间信仰颇有裨益。  相似文献   

5.
东岳泰山有一位民间信仰的女神泰山老母,又称泰山娘娘、泰山老奶奶,当地民众亲切地称她为“老奶奶”。女神的信仰,以泰山为中心向四周辐射,遍布于长江以北、华岳以东的北中国广大地区,并随人口外流而传播到东北和江南,甚至在海外也有这位女神的踪迹。  相似文献   

6.
一个颇具创意的民间仪式使乡土领袖与湫神娘娘保持着一种眷属般的亲密关系,但污染禁忌和洁净仪式又使这种关系处于亲密与敬畏之间,两者的平衡既提升了女神的权威又强化了乡土领袖的社会地位。在祭献女神仪式中,两位联村领袖代表他们的村落联合体交换羊头、相互叩拜之举,实际上完成了从信仰一体化到组织一体化的过程。研究表明地方信仰仪式是传统乡土组织的孵化器。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当代女神运动是在基督教传统之外发现妇女灵性传统并加以当代诠释的精神运动。它不仅表达了女性主义对妇女赋权的关怀,而且也传达了她们在现代性困境中探寻出路的思考和行动。在此过程中,她们的文化寻根有着深厚的生态寻根意蕴。这一点从女神运动的思想来源、荣耀女神的新异教实践和女神学宇宙论等方面都有充分体现。文章通过析取当代女神运动的生态内涵,以表达这场运动所反映的生态女性主义的核心观点,这就是,在西方近代以来的文化传统中,贬低女性和贬低自然是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妇女的解放与自然的解放也相互依赖。  相似文献   

8.
如果对史前女神现象按地域进行比较研究,可有东方女神和西方女神之说;从时间序列上看,东方女神的问世又晚于西方女神。这一从人类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贯穿整个新石器时代的“女神”崇拜现象,与当时人类婚姻、生育、生产、文化等现实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无论东西方女神,都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自发形成的崇拜方式,不存在相互影响乃至传承关系。它展现的是对苍天的乞求,反映的是当时作为弱势群体的人类面临生存挑战的无奈。这种相对独立存在的、具体的、单一的原始宗教崇拜和信仰,曾经占据史前社会原始先民的文化精神世界长达二三万年。到了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女神崇拜又与巫术活动相掺杂,构成了文明起源的主要因素,对推动人类社会由野蛮向文明过渡起到了其他文明因素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虹信仰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虹信仰是一个世界性的民俗文化事象,在中国也有悠久的历史传承。虹不仅屡屡以龙蛇、美人及女神衣饰、天弓、神桥等形象出现,而且形成了诸多有关虹的预兆与禁忌。本文依据大量文献资料和民族志材料,参照域外虹信仰研究成果,运用民俗学、宗教学理论,较详尽地梳理和分析中国虹信仰中的虹形象、虹预兆和虹禁忌。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日本与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女姓始祖神话进行比较,同时探讨了以女性为主的偶生始祖神话的相似之点以及对日本、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女神信仰文化节日祭祀文化的影响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北方满族阿布卡赫赫,南方壮族女米洛甲,苗族蝴蝶妈妈都是创世女神,本民族伟大的始母神,这是三位女神之共性。有五方面差异:女神出世的差异,神力、神格、在民间信仰中的差异,以及萨满教、麽教、巫教之差异。差异源于:满族先民乃猎牧民族,水泡泡图腾;壮族先民乃水田农耕稻作民族,花图腾;苗族先民乃水田农耕和山地农耕稻作民族与造林民族,蝴蝶图腾。  相似文献   

12.
社会记忆的空间--以清代山东碧霞元君信仰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何以记忆?仪式与习惯是社会记忆的重要方式,社会记忆的空间就是仪式或者习惯所发生效力的范围.信仰是社会记忆的重要渠道,泰山信仰是民间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信仰的神圣空间我们可以看作是社会记忆空间的延伸.碧霞元君信仰是华北地区最重要的民间信仰之一,碧霞元君信仰产生于女神兴起的宋代,大约明初开始经历一个民间化、世俗化的过程,明中期以后碧霞元君信仰在山东地区逐渐普及.泰山可以说是整个华北碧霞元君信仰的神圣中心,在碧霞元君的神圣空间内,形成一种强势信仰文化,社会对历史与文化的记忆得以延续.  相似文献   

13.
新发现的清初南无教《泰山圣母苦海宝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泰山圣母苦海宝卷>是清初南无教女教首尹喜编的一部宝卷,存未完成的手稿本(由他人代书).泰山圣母是民间普遍信仰的一位女神,本卷中女神既是观音老母的化身,又被暗示为无生老母的分身.本卷的发现,有助于了解清初南无教的活动和泰山女神在民间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涉县是冀南太行山区女娲信仰的核心区域,女娲庙宇分布广泛,常建于山顶或山村最高处,称之为“顶”或“奶奶顶”。涉县女娲庙宇以中皇山娲皇宫为中心区域,由西向东呈条状分布,距离娲皇宫越近,分布越密集,越远则相对稀疏。冀南太行山区女娲奉祀起源较早,至迟在唐末宋初之时,女娲信仰已有一定规模,及至明清时期,在地域文化传统、女娲护佑事项与信众所求高度吻合、国家政策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女娲信仰达到兴盛。就碑志来看,这一时期女娲信仰的内容也有一定变化,原有补天“文化英雄”的神格逐渐失落,其“始祖母”神格成为主导,在这一转变中,女娲作为生育、护佑子嗣的独立女神的身份越来越清晰。  相似文献   

15.
彭箐羚 《国际公关》2024,(4):157-159
话语作为一种实践要素,其生成与接受背后包含复杂的社会建构因素。2023年3月,“妇女节不是女神节”的宣言引发热议。本文以“女神”与“妇女”话语的流变观之。文本层面,“女神”和“妇女”隐喻分别从时间和空间角度指涉不同意义,前者象征永恒与信仰,后者则暗含年龄歧视与平凡个体的寓意。话语建构层面,父权凝视与消费主义的理论接合粉碎了“女神”幻境,将之置于女性解放的对立面;媒介表征和受众身份协商赋予“妇女”话语正统性和合法性。由此,完成了二者的交替。当下,“妇女”话语强势回归,在反对隐喻歧视、再造话语秩序的同时,也可能导致女性解放落入新的规训陷阱与话语霸权结构之中。  相似文献   

16.
小型女性雕像广泛发现于旧石器、新石器和青铜时代的欧洲和西亚各地。自19世纪末以来,许多西方学者倾向于将这些以圆腹和丰胸为特征的女像解释为孕妇形象,并进一步推断在许多区域、在不同的考古学文化中以及在不同的时期,史前人类普遍信仰一位女神,也叫大母神,司掌生殖与丰产。这一理论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于欧洲、美国等地兴起的“女性运动”中达到顶峰。然而,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越来越多的考古学者对这种理论提出置疑。文章拟对“女神论”的产生、发展以及有关的考古学批评作一回顾,并奢望该文能够为国内同人在作相关研究时提供基本的理论素材和背景资料。  相似文献   

17.
壮族的女神信仰文化以生育为轴心,民族特色鲜明。其从壮人独特的生育观而来,又以神话传说、节日庆典、祭祀、风俗等表达壮人别具一格的生育信仰,并以此根埋于壮族民间,延续至今,成为壮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金云翘传》作为越南民族的文学经典,是诗人阮攸对中国青心才人所著同名章回小说的移植和改创。在《金云翘传》中,凝结了作家主体精神对越南民族的文化传统与历史命运的思考与探求,整个叙事是民族叙事与女性话语的有机融合。翠翘形象是越南民族母道信仰和女神原型的再现,蕴藉着牺牲与救赎的深度模式。《金云翘传》的经典化及其在民间社会广为传播,使得这一作品已经内化为越南民族的审美意识,彰显出越南文学民族化的独特轨迹。  相似文献   

19.
泰山碧霞元君信仰产生于女神勃兴的宋代,大约明初开始经历一个民间化、世俗化的过程,明中期以后碧霞元君信仰在山东地区逐渐普及,并且取代东岳大帝成为泰山正神。明清士绅对于碧霞元君信仰的态度主要有三种,一种持反对态度,把碧霞元君信仰定格为"淫祀",不符合儒家的礼治秩序;一种持赞成态度,认为碧霞元君信仰属于国家祀典,是国家神道设教的重要构成部分;还有一种中间态度,他们超越碧霞元君信仰"淫祀"、"正祀"之争,直指信仰的现实。明清士绅关于泰山碧霞元君信仰的不同态度,反映了他们对于地方社会道德秩序的关注,同时希望用官方正统文化去改造民间文化,泰山碧霞元君信仰的历史演进正反映着正统文化与民间文化的矛盾、冲突与调和。  相似文献   

20.
从先秦到唐代,西王母信仰已随着人们崇奉她的方式而经历了多次转变,特别是六朝时期,在道教神学体系中,西王母从神话女神到道教女仙的重要转变,不仅是西王母信仰的重要发展,也是道教构建其女仙谱系的基础。唐末杜光庭《墉城集仙录》总结了六朝以来的西王母道教形象演变,对西王母信仰和道教神学体系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