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述了《孽海花》在晚清谴责小说中的独特性,恰在它超越了"谴责小说"的概念所包含的一般主题和叙事方式.并指出曾朴的《孽海花》,在历史小说的意识和叙事方式上打破了中国传统"小说"的规范,代表着中国现代历史小说的雏形.  相似文献   

2.
“东亚病夫”曾朴的《孽海花》是以清代苏州状元金沟和傅彩云(即后来的赛金花)为主线写的一部反映清末三十年重大历史事件的章回小说。曾朴是根据“爱自由者”金松岑已经写成的前六回加以修改,而后续写下去的。他“想借用主人公做全书的线索,尽量容纳近三十年来的历史,避去正面,专把些有趣的琐闻逸事,来烘托出大事的背景”,而“所写人物皆有事实可指”。当时计划用六十回写完全书,并和金松岑合拟了六十回的回目;但是后来由于曾朴体弱多病和事务繁多,只能断断续续地撰写和修改,而且也并没有完全按照原拟定的回目写。以后在读者的殷切盼望和敦促下,隔了很长一段时间,到了1930年才发表到第三十五回。当曾朴觉着自己疾病不断,心境不佳,无意续写的时候,遂嘱讬他的老友“燕谷老人”张鸿代他写下去。  相似文献   

3.
武汉虽是历史文化名城,流传下来的历史文献却很少。以明清史料而言,除了地方志书外,仅有的几部武汉文献掌故都出自客籍学者之手,武汉本籍学人记述乡邦历史风物的著作却寥若晨星。当代武汉耆宿徐明庭先生,继杨铎先生之后,醉心乡邦文献的搜集整理,取得丰硕成果,近又将多年发表的学术随笔汇集为一书,取名《老武汉丛谈》出版。该书文史兼长、包罗宏富,不仅拓展了武汉文史掌故研究的内容,也有助于改变武汉学者不研究武汉历史的成见。  相似文献   

4.
《孽海花》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和进步的政治倾向。它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晚清社会生活的历史画卷,昭示了晚清社会的必然崩溃,同时也传达了革命必然成功的信号,在晚清小说当中,“实不愧为一部杰作”(阿英《晚清小说史》)。好的内容离不开好的语言形式来表达,高尔基说:“文学的第一个要素是语言。”《孽海花》的语言,既典雅又通俗,既生动又形象,既有对前人的继承又有自己的创新,行文运笔讲求辞藻、明征暗引、多经推敲,是继《红楼梦》语言革命之后的又一典范之作,下面,就让我们对《孽海花》的语言特色作些具体分析。一、语言形式的…  相似文献   

5.
《客座赘语》的文献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座赘语>是明代笔记的上乘之作,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其典章制度类的记载,可补正史及官私史乘之阙;社会风俗类的记载,可为治国理民提供历史借鉴;文坛掌故类的记载,可为考察明代文人生活提供丰富的史料;文物古迹类的记载,可为后学集古稽往释惑解疑.  相似文献   

6.
《孽海花》:在历史与小说之间陈子平A《孽海花》最初创作时,作者和他人都视之为“政治小说”。1903年,金松岑完成了《孽海花》第一、二回,刊载于同年11月在日本东京出版的《江苏》杂志第8期上。次年,金松岑翻译出版了叙述俄国虚无党历史的《自由血》一书。在...  相似文献   

7.
《雪桥诗话》的价值意义除学界已有论述,尚在以下方面有待重估:完备而又集中,且拾遗补缺的文献学价值;丰富诗话编撰体例及清诗批评样态,利于诗学歧说辨正的批评学价值;以诗话之体负载"一朝掌故之学"重任,在叙述各阶层人物中"见出人物学行功业""情状风貌"和民族交融稀见史料的史学、心史价值.挖掘阐释这些特点和意义,对于完善或发现清代诗学史、批评史,建构多民族文学史观等学术和时代命题,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我国传统历史小说大体有两种叙事模式,一种为史传文学叙事模式,另一种为通俗演义的叙事模式。清末民初,以《孽海花》为代表的别一种历史叙事在悄然地崛起。本文主要从人物的非英雄化与非道德性、多重叙事话语的交响以及在历史与小说之间等三个角度来对《孽海花》的历史叙事作了初步分析,并且提出了一些自己对《孽海花》在叙事方面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昝玉林同志世居乌鲁木齐,关心地方史乘,在目前尚无新编地方志问世的情况下,以其所著《乌鲁木齐史话》纵论古今,的确是很有意义的事。作者熟知掌故沿革,一些段落写得富有诗意,足见对乌鲁木齐感情之深切,笔者读之颇受教益。特撰一文,为《乌鲁木齐史话》(以下简称《史话》)略作订正、补充,效野人献曝之诚,并就正于昝玉林及关心新疆史志的同志们。  相似文献   

10.
罗庸从1932年至1950年在北京大学、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教授中国文学史,有20年的历史。他与胡适、傅斯年一起把当时陆侃如、冯沅君研究中国文学思潮变迁的阶段推进到文体发生、演化的研究阶段。进而罗庸又在《中国文学史导论》中,提出从中国文化史研究中国文学史,从文学发展的历史来预见文学发展的未来,并论述了中国文学史的"宗趣论"、"方法论"、"史料论"等,使之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系统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