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论中国古代土地私有制形成的三个阶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代的土地所有制形式和世界上的许多国家或民族一样,曾经历了国有制和私有制两个阶段。关于我国古代土地国有制的瓦解和土地私有制的形成问题,“四人帮”的御用工具梁效、罗思鼎之流发表过许多谬论。他们从反革命的影射史学出发,极力夸大所谓“法家”帝王将相的历史作用。他们说:“商鞅颁布‘开阡陌封疆’的法令,废除了井田制,承认地主、自由民土地私有制,这是生产关系方面的一次根本性的大变革,它摧毁了奴隶制度的经济基础,奠定了地主经济在秦国的支配地位。”这就是说,我国古代土地国有制瓦解和土地私有制形成的决定因素,不是别的,是商鞅的一纸“法令”。这是唯心主义英雄史观的典型表现。林  相似文献   

2.
“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是商鞅变法的重要内容之一。为田开阡陌一事,历来是人们毁誉商鞅的主要依据,有着不同的记载和评论。之所以如此,我们认为主要是对井田制和开阡陌的性质有着不同的理解所致。现在就“井田制”与“开阡陌”谈点粗浅看法,就教于同志们。 《战国策·秦策三》载蔡泽语云:商鞅“决裂阡陌,教民耕战。” 《史记·秦本纪》云:“(孝公)十二年,……为田开阡陌。” 《汉书·食货志》载董仲舒语云:“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  相似文献   

3.
商鞅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是新兴地主阶级的改革家。秦孝公六年,商鞅被任命为左庶长,初步实行了变法。秦孝公七年,商鞅被任命为大良造。秦孝公十二年,商鞅又进行了第二次变法。商鞅变法的基本内容是:废井田,“开阡陌封疆”,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重农抑商,奖励垦荒发展地主经济;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奖励耕战,废除奴隶制的分封制;普遍推行县制,推广“连坐法”,统一度量衡。商鞅之法“行  相似文献   

4.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之一,即“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关于为田开阡陌的记载和解释历来均不一致。《战国策·秦策三》载蔡泽语云;商鞅“决裂阡陌,教民耕战”。《史记·秦本纪》云:“(孝公)十二年,……为田开阡陌。”《汉书·食货志》云:“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仟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  相似文献   

5.
商鞅本人的结局是悲惨的,但他在秦国的变法却是成功的。 当时和后世对商鞅及其变法有过许多公允的评价。战国时秦国蔡泽论述商鞅的政绩说:“夫商鞅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应侯范睢对商鞅也有适当的估量,他  相似文献   

6.
“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①,在我国封建制的形成中是一次划时代的变革.史籍记载:商鞅“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②,说明赋税制度的改革是紧跟着田制改革的一项重大措施,两者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弄清税制的基本原则、内容及其意义,不但对于秦孝公时期的政治、经济状况的研究有裨益,对于封建制度的形成、封建  相似文献   

7.
战国是封建制确立的时代。土地制度的变革是当时社会的根本问题。《汉书·地理志》对秦国的土地制度曾有明确而简单地记载:“孝公用商君制辕田,开阡陌,东雄诸侯”。笔者认为,“制辕田”和“开阡陌”,是在两类土地上推行的两种不同的土地制度。前者大体在国有土地包括大量未开垦的荒田草地上推行的,实属封建国家扩大生产范围,把广大农业奴隶和游民固着在土地上使之转化为农民,确立封建国家统一经济体系的一种土地制度。后者大体是在旧封君、贵族地主所占有的原已开垦耕种的土地上推行的,实属改造旧农田,铲除奴隶制基础,建立封建生产方式的一种土地制度。  相似文献   

8.
"驳而霸"探微--荀子眼中的秦国政治评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驳而霸”是荀子对商鞅变法以来秦国政治特点的概括,指秦自孝公以来为了求霸对诸子百家及其传人不拘门派只要有益于霸业都“杂”而用之,其本质内涵是“重法而爱民”和“取信与民”,这是秦立国以来政治传统的发展,“天命”观念则是其最深层的动因。所谓自商鞅变法以来秦专用法家而排斥其余、决定了秦国政治的苛暴的见解并没有完全抓住秦国政治的本质。  相似文献   

9.
商鞅变法是历史上著名的变法运动之一,它通过种种措施使秦国走向了富强并最终完成了统一大业。但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商鞅变法的一些理念在秦国统一六国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异化,最终超过了限度,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速了秦国的灭亡。而商鞅思想中对于在战争中不断“杀力”的需求又从根本上不适应统一后秦朝对外战争急剧减少的现状,因此,从商鞅治道就不难理解秦国二世既亡这一问题了。  相似文献   

10.
前言《商君书》是战国后期商鞅学派辑录而成,成书约在秦昭王时代。它基本上忠实地记述了商鞅辅佐秦孝公进行封建主义变法改革的情况和思想理论。《画策》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篇。“画策”的意思同“战略部署”相类。全篇的中心思想是:以秦国为根据地,厉行法治,富国强兵,通过统一战争,建立地主阶级专政的全中国统一国家。商鞅认为:“自恃者,得天下。得天下者,先自得者也;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这一战略方针是有远见的,也符合当时历史发展趋势。孝公以后的秦国五代君主,基本上奉行这一方针。秦王嬴政亲政以后,“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他的“长策”,也还  相似文献   

11.
从云梦睡虎地十一号墓竹简研究战国晚期会计史(上)李孝林1975年末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11号秦墓出土一千多支竹简,有一多半是从商鞅变法(公元前359年)到秦始皇期间的法律。当时该地属秦国南郡。律文涉及秦国的中央集权制、土地所有制、军事制度、刑罚制度、...  相似文献   

12.
秦汉的土地制度是历来争论较多的问题,在近年来发表的文章中,又有新的论述: 一是认为,商鞅变法以后至秦始皇初年,秦存在着多种形式的土地所有制,还没有对土地的“完整的私有权”。秦统一后,“令黔首自实田”就是私有土地确立的标志。(《中国史研究》1983年第二期载张金光的《试论秦自商鞅变法后的土地制度》)  相似文献   

13.
商鞅“开阡陌”的具体内涵究竟为何?其社会意义究竟何在?云梦秦简和青川秦牍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史料,但由于资料尚不充分,研究仍有待继续。魏天安《“阡陌”与“顷畔”释义辨析》一文从研究秦律“盗徙封,赎耐”及其释文入手,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笔者读后得到启发,但对文中一些观点不敢苟同,愿就此提出不同意见,并改正笔者七年前所解释  相似文献   

14.
韩非在论及商鞅变法时说:“及孝公、商君死,惠王即位,秦法未败也。”(《韩非子·定法》)此话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众所周知,公元前338年秦孝公死,商鞅即被秦惠文王驷所杀,但商鞅在秦国变法时所制定的法令政策,并没有因此而改变。经惠文王、武王、昭王等,封建制在秦国继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故能“四世有胜”(《荀子·强  相似文献   

15.
封建社会可以分为领主经济和地主经济两个阶段.中国封建社会历时比西欧长得多,因为中国的地主经济阶段比西欧长得多.这就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迟缓问题的实质.西欧进入地主经济阶段和在农村中产生资本主义是同时的.中国进入地主经济封建社会,是由于要突破农村公社--井田制--对生产力发展的束缚,因而以秦国的商鞅变法和秦统一天下为契机,在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土地民得以买卖,变领主经济为地主经济,在政治上废封建、置郡县,变贵族政治为官僚政治.地主经济这一经济基础及由其产生的三位一体公式、官僚政治及其支柱科举制度这一政治上层建筑、儒家学说这一思想上层建筑、被科举制度打乱的阶级关系,即四位一体公式等,使中国地主经济封建制度得以延长,资本主义产生困难.  相似文献   

16.
“重农抑商”政策,在我国历史上推行了很长时期,而且在不同历史时期还多次加强。春秋时政治家管仲曾说:“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主张以农为本。战国时,改革家李悝在魏文侯的支持下,在魏国推行“尽地力”和“平籴”法以发展农业,把农民吸附在土地上,对强国富民起了重要作用。重农抑商、奖励耕织,还是商鞅变法的一项重要内容。变法规定:“多耕织可免本人劳役、赋税,不安心务农而从商或游手好闲而贫穷者,全家罚做官奴。同时还制订“优惠政策”招外国无地农民到秦国垦荒,并给予田宅,商鞅变法使秦国迅速强大,  相似文献   

17.
秦汉国家经济思想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从秦国商鞅以来到西汉中期国家经济思想的演变轨迹。作者认为商鞅极力推行农战政策,严厉限制和打击工商业,这实质上是一种国民经济军事化思想;而作为西汉初期国家经济思想的集中表现的司马迁的“善因”论,则是对商鞅经济思想的否定。在作者看来,司马迁宣扬的“善者因之”类似于西方资产阶级宏观经济学的自由主义思潮。由于实行这一经济主张所引发的社会矛盾,直接导致了《管子》轻重理论的形成,并且使汉武帝和桑弘羊将其大规模付诸实践  相似文献   

18.
《商君书》是公元前二六○年前后,由商鞅变法路线的继承者编撰的一部书。这部书生动的记述了战国时期杰出的法家代表——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的斗争事迹,阐述了商鞅所代表的新兴地主阶级“法治”路线的基本内容,是我们研究这一时期阶级斗争、路线斗争的重要资料,是我国历代法家著作中主要作品之一。这部书在汉时有二十九篇,现实存二十四篇。从现存这些篇章的内容来看,它对于  相似文献   

19.
云梦秦简中“隶臣妾”的身分和战国时秦国的社会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5年底在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大批竹简,内容是反映商鞅变法后到秦统一前的秦国社会状况,它为研究这一时期秦国的社会提供了十分珍贵的材料,因而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极大注意,由此促进了秦国社会诸问题的深入探讨,而秦国社会性质讨论,又再次在学者中掀起。在用秦简研究秦国社会性质的论著中,“隶臣妾”的身分问题最为学者所关注。从这批  相似文献   

20.
为什么弱小落后的秦国能在战国时期脱颖而出,最终灭六国而“一四海”呢?一般认为,根本原因在于商鞅在秦所进行的彻底变法,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所至。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于商鞅变法究竟是如何成功的,换言之,商鞅变法所追求的目标是凭借什么手段,措施来保证实现的,似乎尚未引起深入的注意。我们认为,商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