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8 毫秒
1.
城墙蕴含着一座城市深厚的历史文化信息,是旅游目的地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城墙旅游的合理开发与利用能够推动城市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以大同古城墙旅游景区为案例,通过测量大同古城墙游客旅游感知情况,检验游客旅游感知维度与满意度、重游意向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社会人口结构特征的游客感知差异,旨在从游客感知视角评估大同古城墙旅游发展效力及其对大同城市转型及文旅产业发展的关键作用。进而从旅游业态融合、整体性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延续城市文脉等方面提出景区优化路径及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
旅游犯罪被害不但影响游客的到访意愿,而且殃及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因此找出形成游客被害风险知觉之情境或条件,了解不同旅游地区游客的犯罪被害风险知觉是十分必要的。鉴于此,在2010年1月至11月选择台湾、韩国及印度国际机场作为调查场所,询问离境游客在旅行期间的被害经验及安全感受。问卷调查采取受试者自行填写的方式获取数据,总共回收台湾160名、韩国192名及印度156名游客的有效问卷共508份。调查发现,不论是到台湾、韩国或印度的国际游客,一致觉得在旅游当地被骚扰、诈骗及盗窃的机会最为普遍,也反映出游客在当地遭受骚扰、诈欺、盗窃的被害经历最多。到印度的游客在被害经验及被害风险知觉的程度最高,其次是韩国,到台湾的游客不论是真实的被害经验,或是风险感知程度上皆显著低于韩国及印度。游客对旅游当地的安全感知与旅游决策间具有负向关系。  相似文献   

3.
张家界游客、居民及旅游从业人员旅游发展感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游客、居民和旅游从业人员是旅游发展的主要参与者,其对旅游发展的感知,直接反映旅游发展的品质与趋势。对张家界游客、居民及从业人员旅游发展感知调研显示:国内游客的满意度高于国外游客,居民对旅游发展的认可程度和旅游影响的感知总体持肯定意见,旅游从业人员对旅游发展环境和前景基本满意。三方主体共同认为张家界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还需以生态思维制定长远规划,在资源保护、市场规范、营销创新、服务水准、人文环境等方面系统努力,加快环境友好型景区和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4.
厦门是我国东南沿海的重要中心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处于领先地位,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厦门邮轮港口的邮轮接待量位居全国前列。在分析厦门邮轮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基于游客体验的角度,对如何优化厦门邮轮港口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旅游目的地形象是指旅游者对于一个目的地的知识、情感和全球化印象形成的主观表达。通过问卷调查和现场走访来调查分析桂林旅游目的地感知情况,根据游客对27个因子的期望值和感知值得分,并绘制形象直观的IPA图,发现桂林在多数因子上的实际感知得到了游客的肯定,这些主要涉及自然风光、社会安全、生态保护等方面。但是在交通便利、住宿软硬件条件、景区卫生、饮食管理方面的监管力度上降低了游客的满意度和期望值。这就为桂林旅游目的地形象未来的工作重心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6.
游客是旅游质量的评价主体,增强游客积极感知是旅游质量不断提升的动力来源。文章通过对游客感知理论和已有文献的研究,构建民族地区乡村旅游质量六维概念模型,并以广西龙胜大寨村、贵州雷山西江村、云南西双版纳曼听村为研究案例,通过问卷调查获取有效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民族地区乡村旅游质量二阶因子模型合理、假设成立,证实了旅游质量的“多维性”,维度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对于游客感知旅游质量的重要性存在相对差异;旅游体验和旅游公共服务是旅游质量的重要内容,留下美好记忆对旅游体验的影响最显著,旅游信息方便获取对旅游公共服务的影响最显著。文章从游客感知角度探讨旅游质量的贡献因素,为提升民族地区乡村旅游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产业的不断推进,乡村旅游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面对乡村旅游地日益激烈的竞争的发展环境,研究游客感知价值与其重游意愿之间的关系,能提高乡村旅游地的核心竞争力。文章以成都三圣乡为例,通过主成分分析,建立了由管理与服务价值、设施价值、景观价值、项目价值、社会价值、精神价值和成本价值7个维度26个题项构成的乡村旅游地游客感知价值体系,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游客重游意愿和感知价值的关系。结果表明,成都三圣乡游客重游意愿与感知价值的精神价值关系密切,但对成本价值表现不敏感;重游意愿对景区的设施和项目表现为负面感知价值,且对娱乐设施的负面感知强烈。因此乡村旅游景区今后发展的重点应放在提高游客精神方面的享受并增加娱乐性强、游客参与度高的旅游设施和项目方面。  相似文献   

8.
在美国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基础上构建智慧旅游满意度结构方程模型,利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来洛游客智慧旅游满意度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游客对洛阳市智慧旅游满意度的实际值高于模型评价理论值。在影响游客满意度的三个潜变量中,游客感知价值对智慧旅游满意度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感知质量和游客预期。在影响游客感知价值的观测变量中,服务质量和成本节约对其影响最为显著。洛阳应从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强电子导游建设和智慧交通管理入手促进洛阳市智慧旅游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解说作为旅游的重要环节,对游客的旅游体验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往的研究强调解说内容,忽视了解说方式对于游客旅游体验的影响。文章选取香港海洋公园的海洋奇观水族馆为案例,探究旅游解说中不同感官引导方式对游客教育感知的影响过程。结果表明:感官引导对游客教育感知有影响,不同感官引导方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知识、态度和行为维度上的差异;无感官引导方式对游客教育感知的影响体现在知识维度的提升,并无态度和行为维度的显著变化;感官引导对游客教育感知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维度均有显著影响,视听引导比视觉引导的影响更加显著。文章在旅游情境下探讨游客如何调用感官实现与情境的互动,从生理层面补充了旅游教育感知研究中仅关注主观心理认知的不足,为具身视角下的旅游体验研究作出新的尝试和探索,对于现实旅游景区的解说系统结合感官体验特征进行规划与设计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动机-体验-收获"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黑色旅游体验和收获的结构模型,并且选择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作为研究案例,通过问卷调查,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研究模型和研究假设进行检验,揭示黑色旅游体验和旅游收获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感知原真性和旅游体验共同影响黑色旅游收获,游客的黑色旅游动机能显著影响其感知原真性,拉力因子既是黑色旅游体验又是感知原真性的有效影响因子,游客对黑色旅游景点的感知原真性能显著影响游客的旅游体验;而游客的黑色旅游动机不能显著影响其旅游体验,旅游动机和旅游拉力因子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为黑色旅游产品的开发和设计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是旅游市场营销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用户生成内容的发展为旅游领域研究提供了重要数据来源。以国内5个旅游社交网站的游记文本为数据源,借助ROST CM、Gephi和ArcGIS等软件,探究北京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的时空演变规律和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空间特征:游客感知北京景区空间结构发展不均衡,中心聚集效应明显;(2)时间特征:游客对目的地的感知重点呈现动态变化的特征;(3)演化特征:游客感知景区聚类程度整体有所增加,游客感知景区呈由中心向郊区扩展趋势,文化旅游成为新趋势;(4)大事件后的积极效应会对目的地形象产生影响,但存在一定的时效性;(5)游客对北京目的地形象的情感感知呈现积极情感为主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旅游产品具有无形性,产品质量只有游客亲自体验后才能感知优劣.为减少旅游风险,游客十分注重与旅行社签订旅游合同来保证获得预期服务质量.可靠性被认为是服务质量五大维度中最为重要的维度,旅行社服务质量的可靠性维度主要表现在双方约定的合同条款中.旅游合同违约一直都是旅游投诉的热点,游客是否满意与合同履行直接相关.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探讨了旅游合同的履行对游客满意形成的影响,并提出了旅行社营销建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肇庆市5个热点乡村旅游地游客进行问卷调查。借助形象修正理论对游客游前感知和游后感知差异的形象修正过程进行研究,发现游客在实际旅游后对乡村旅游地发生了从“形象一般”到“形象很好”的正面非一致性修正过程。  相似文献   

14.
游客旅游感知是旅游者通过感觉器官获得对旅游对象、旅游环境条件等信息的心理过程.国内学者更侧重对境内游客旅游地感知研究,特别是不同类型旅游者感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以官方微博、微信宣传内容和携程网等平台的网络游记文本为数据来源,运用内容分析法,对比分析后申遗时代官方宣传与游客感知的盐城形象。结果表明:(1)政府宣传与游客感知的盐城旅游形象存在一定差异:政府宣传中的城市旅游形象更加立体和丰富,而游客感知形象则相对较为单一和集中;(2)两类文本的语义网络图均以“盐城”为最重要的节点和核心,但次级节点差异明显;(3)两类文本的情感评价皆以积极情感为主;(4)游客感知与政府宣传的盐城旅游形象可归为五个主类目和八个次类目,官方宣传时重视旅游宣传和保护以及社会环境的营造,而游客感知的形象则较多停留在具体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上。  相似文献   

16.
良好的旅游城市形象不仅是吸引游客前往的拉动力,也是旅游城市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安顺作为全国甲类旅游开放城市,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富集,因多方原因致使其作为一个旅游中心城市形象特色优势不突出,代表性不强,内涵狭窄,游客感知度差。针对该现状提出提升旅游城市形象的思路与途径,以推动安顺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基于促进数字旅游经济发展和加快推动旅游业在后疫情时代恢复的现实目的,文章以“刺激-机体-反应”理论为依据,选择莫高窟虚拟旅游景区为案例地,引入享受感知与旅游疲劳这两个中介变量以及旅游恢复信心这一边界条件,探究了虚拟旅游体验对游客实地旅游意愿的具体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一方面,虚拟旅游体验能够激发游客享受感知,进而增强游客实地旅游意愿。另一方面,虚拟旅游体验能够导致游客产生旅游疲劳,进而减弱游客实地旅游意愿。(2)旅游恢复信心不仅能够正向调节享受感知与实地旅游意愿之间的关系以及享受感知的中介作用,还能够负向调节旅游疲劳与实地旅游意愿之间的关系以及旅游疲劳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明晰了虚拟旅游体验的双刃剑效应,拓展了虚拟旅游的研究视角,为旅游企业开展虚拟旅游实践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8.
旅游是践行“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的重要产业,适度旅游商业化有利于旅游可持续发展。但目前学界还缺乏旅游商业化测量的科学方法。本研究采用扎根理论编码识别旅游商业化游客感知维度,借助混合研究方法编制游客视角的历史村镇旅游商业化评价量表,对陕西省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华阳古镇和浙江省乌镇东栅、西栅景区781位游客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商业气息、生活气息、核心吸引物感知和旅游情感都直接影响历史村镇旅游商业化程度判定;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实证检验并确认了游客商业化感知的四维结构,发现历史村镇商业化感知可进一步提炼为文化交织、服务水平、本地生活等三个认知形象因子以及心理感受情感形象因子。以往研究大多强调商业状态影响商业化程度,本研究实证检验文化交织、本地生活等感知内容也是游客旅游商业化感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能够在实践上为政府或主管部门的旅游商业化管理以及企业经营提供指导工具,在理论上丰富旅游商业化、旅游感知与形象理论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19.
采用内容分析法,利用ROST CM6软件对栾川森林生态旅游的游客游记网络文本信息进行了词频分析、情感分析和语义网络分析,构建了高频词词表和语义网络结构图。在词频分析和语义网络分析中,游客对栾川森林生态旅游产品感知满意度较高。在情感分析中,游客对栾川森林生态旅游产品感知总体倾向于积极。通过负面文本分析可知,游客对栾川森林生态旅游的负面感知主要来自旅游体验、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等方面。进而分析影响感知的负面因素,对栾川森林生态旅游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旅游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各类网络平台的游客评论受到广泛关注,网络情境下旅游地形象感知研究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为了促进甪直古镇和南浔古镇的长远发展,文章采用内容分析法,基于游客生成的网络文本分析游客的形象感知。结果发现,尽管游客对甪直古镇和南浔古镇的形象感知受限于古色古香的人文景区型江南水乡小镇,但是从游客形象感知中也能较好地识别出两个古镇的资源特色和优势;游客对两个古镇有关旅游资源、旅游设施和管理服务的感知存在一定的差异;两个古镇的游客文本语义网络呈现出“核心感知—期望感知—潜在感知”三个圈层旅游地吸引体系结构;游客对两个古镇的整体情感体验以积极情绪为主,在情感程度上以一般情绪为主,游客对南浔古镇的情感体验优于甪直古镇。最后,为甪直古镇和南浔古镇旅游地形象管理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