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中山思想活动的新史料──孙中山民国元年巡视大江南北的八篇佚文周兴梁1912年4月1日,孙中山正式解除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务,随即以普通国民身份,从南京出发,开始了他巡视上海、江苏、湖北、福建、广东、山东、河北、北京、山西、江西、浙江等地的革命宣传...  相似文献   

2.
谢本书 《学术探索》2004,1(5):105-108
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孙中山从改良到革命的转变,带来了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由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的转变,带来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大革命高潮。这是孙中山顺乎潮流,与时俱进的历史步伐,体现了他两次飞跃的历史进程,这就确立了他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的革命思想与《上李鸿章书》(日)山口一郎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在他的早期论著《上李鸿章书》中已经表明了思想原型的基本内容。而且,孙中山不断将其基本思想予以深化。到了晚年,明确地展开了三民主义革命论的全貌。(1)建立近代国民国家的构想孙中山在1894...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与云南谢本书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家孙中山,在其一生的革命生涯中,虽然没有到过云南,然而除了他*的学说,他的精神,他的革命行动对云南产生深刻的影响以外,他对云南革命青年的关怀,对云南地区民*主革命运动的支持,对云南地区铁路建设的设想,对驻粤...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1866.11.12—1925.3.12)诞辰130周年,本刊特发一组有关其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学术论文,以志纪念。 本文从学术上论述孙中山革命思想和理论的时代意义,认为孙中山强烈的民族意识是他走上革命道路的思想基础,他为中国近代的独立、统一、民主和富强,在意识形态方面进行了不倦的开拓性探索、吸收和融合,其思想和理论都是中西文化精华的结晶。孙中山由爱国而革命,以革命来救国的精神永远鼓舞着全中国人民为实现其理想而奋斗。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其一生为祖国的革命事业顽强奋斗,矢志不渝,而晚年北上之行,可以说是孙中山革命征程的最后阶段。此时刚刚成立不久的中国共产党,为了推动大革命高潮的来临而积极谋求与国民党合作,见证并亲身参与了这一历程。中共对于孙中山北上的态度,由最初的质疑到很快转变为全力支持,这与孙中山北上目标和原则由模糊到清晰密切相关。虽然孙中山先生最终壮志难酬,未能达到预期目标就病逝他乡,但他的北上之行促进了革命思想在北方的传播,对于"唤醒民众"的意义非凡,最终推动了大革命高潮的来临。  相似文献   

7.
海外活动是孙中山先生革命生涯的主要内容,他在东南亚地区的革命活动具有范围的广泛性、时间的持久性、内容的多层次性等特点。孙中山在东南亚的革命活动,具有三个层面的地域区位优势,即地理相连的便利、共同历史使命的地区革命高潮、关注中国革命的东南亚华侨的支持。孙中山等人在东南亚的活动,给当代中国与东南亚的关系发展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  相似文献   

8.
青年孙中山有着在青年时代特有的想像气质,不能完全以成年孙中山大义凛然、目标明确、志向坚决的革命家形象来投影.本文即欲通过对1895年广州起义之再探,发覆钩沉.1895年前后,革命的社会条件尚不具备,但孙中山捕捉到了一些隐约可见的新动向,并欲将其提前引爆.此时他只有革命的理想,还未形成成熟的革命思想.他为广州起义设计的方案亦不无粗疏、大意和主观臆断.这次举事只是一次纸上谈兵的"头脑革命",但却促成了孙中山个人身份的根本变化,使他从醉心于革命的想像者,逐渐转变为真实的革命者.  相似文献   

9.
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被迫把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让于北洋军阀头子、辛亥革命的凶恶敌人袁世凯,成为辛亥革命失败的标志之一。那么,是什么原因促成孙中山这一不可挽回的历史悲剧呢?孙中山本人在他以后的革命历程中经常回顾、总结,并对自己应负的责任恳切检讨。然因历史的局限,孙中山对民元让位的总结,经过了一个由错误到简单再到科学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既往有关孙中山与新文化运动关系的研究,多已注意到他既有支持又有反对的矛盾态度。然而,透过态度这一表象,可以看到他对新文化运动更多是造势与借势。五四学生运动后,孙中山以自己的方式将部分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形式纳入其革命方略中。他在1920年所使用的"新文化运动"一词也有其特定含义,强调民众动员,倾向借宣传以取得革命成功,相对并不看重反传统、欧化或白话文等,与胡适所谓的"新文化运动"侧重不同,实各有抱怀,处于错位的"战场"。在后续的历史记忆中,胡适等五四当事人和国民党人多从新的历史现实出发,重新叙述孙中山与新文化运动的关系,直接或间接建构了孙中山的历史形象。  相似文献   

11.
论孙中山早年的洋务观苑书义孙中山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先行者。然而,他并非一踏上人生旅途就成为革命者,而是有一个从改良到革命的转变过程。他曾经在改良思想支配下,对名噪一时的洋务运动产生过兴趣,表达过自己的看法。从登上历史舞台到1894年11月创立檀香山兴中...  相似文献   

12.
孙中山早年在构建他的"革命学"时期,就自觉地从儒家思想中汲取养分。晚年的孙中山,在总结革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顺应国际国内的社会思潮,大张旗鼓地改造和利用儒家思想,试图在学习西方与继承传统之间寻求其契合点。  相似文献   

13.
论孙中山“以党治国”思想的演变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孙中山先生自建立同盟会始,就规定该会的宗旨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孙中山称这个宗旨为“今日革命之经纶暨将来治国之大本”.不久,他又将这个“大本”阐发为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以党建国、以党治国思想的概括.为了实现以党建国、以党治国,他设计了著名的“三序方略”,规定了以党建国和治国的时间和方法.从同盟会时代的革命方略,到中华革命党的章程和中国国民党的《建国方略》,孙中山都把从军法之治开始到约法之治结束这段时间称为革命时期.他又将革命时期,视为建国时期.建国结束后,即进入治国时期.也就是说,他主张军政、训政时期是以党建国,宪政时期是以党治国.方略规定在建国时期,党的责任是:  相似文献   

14.
内容丰富刻意求新———评《孙中山与中国国民革命》魏宏运历史创造了孙中山,孙中山也创造了历史。他是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其思想曾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其遗产迄今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孙中山逝世70多年来,中国和世界众多学者都在研究他的思想和事业,发表了...  相似文献   

15.
日本一桥大学副教授横山宏章最近在上海的一次学术报告会上,提出他与国内外孙中山研究者的不同观点。 横山说:他研究孙中山的特点之一,就是着重对孙中山在日本的活动,以及与支援他的宫崎滔天等人的关系进行研究。另一特点是以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演变为中心,从政治领导方面进行研  相似文献   

16.
出生于新加坡的杰出海外华人林文庆博士曾为中国的教育和革命事业作出了很大贡献,但由于各种原因,他几乎已经被中国历史所遗忘.虽然林文庆一向提倡和注重教育救国,并不认为革命是当时中国的首选,但由于他与孙中山之间深厚的个人情谊,使他在不自觉之中亦逐渐参与到了革命活动中.在很多时候,与其说林文庆是在参与辛亥革命,倒毋宁说他是在帮孙中山的忙.  相似文献   

17.
<正>1924年10月23日,冯玉祥在北京发动政变。11月13日,孙中山离粤北上。孙中山北上无疑是应冯玉祥国民军和段祺瑞、张作霖皖奉军阀等反直派的邀请,共商国是。除此之外,他的北上更有其深刻的主观动因,即孙中山国民党人联合冯玉祥拟实行“中央革命”的设想。  相似文献   

18.
宣誓是一种庄严的承诺。孙中山自从投入反清革命之日始,便与宣誓的举措联系在一起。在他能行使话语权的阶段,他要求参加革命团体者必须宣誓。他不但要求他人,自己也一体实行。他对宣誓这种中华传统文化模式发挥到极致,并将其意义理论化。  相似文献   

19.
张楠 《学术探索》2012,(7):126-129
能够看清历史潮流,对祖国和人民无限热爱的孙中山,对革命事业坚定不移。他的革命坚定性,主要表现为能够高瞻远瞩,确定并勇于实践革命理想,在困难面前百折不挠,在成功面前淡泊名利。孙中山的革命坚定性是他事业的强大推动力。  相似文献   

20.
晚年孙中山高度重视宣传在革命和建国中的作用,对宣传的概念和内涵、宣传与革命的关系做了深刻的论述.报刊宣传与党员宣传是孙中山最为关注的两种宣传方式,他对两种宣传方式的作用都做出了积极的评价,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重视报刊宣传向重视党员宣传转变是晚年孙中山宣传思想的显著特征.孙中山还注意探讨宣传技巧,提出了不少精辟见解.孙中山的宣传思想不仅应被视为其革命建国思想的组成部分,而且在中国近代政治传播史中也应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