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从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视角探析非主流意识形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西方国家的各种社会思潮、价值观念和思想文化乘机而入,同时市场经济改革和社会转型也诱发了良莠不齐的价值诉求和思想观念,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对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非主流意识形态对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具有消解和促进的双重作用,因此,应正确区分和科学对待非主流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2.
主流意识与非主流意识的矛盾是当前人民内部矛盾在思想意识领域的突出反映。新时期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依托,正确处理主流意识与非主流意识的矛盾关系,达成广泛的社会认同。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各个领域,解放思想,加强和改进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3.
论和谐社会建构与主流意识形态样式的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多元文化冲突和多元精神图景给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带来了诸多挑战和机遇.我们必须在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的前提下,根据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新要求,围绕和谐社会建构打造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坚实平台,并注重主流意识形态的样式转型,进一步强化主流意识形态工作的有效性,以和谐社会建设为目标,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推动我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整个社会的利益格局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人们利益关注的重心也从精神利益向物质利益转移,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发生了从"价值认同"向"利益认同"的转变。我们要建设的和谐社会决不是一个没有利益冲突的社会,而是一个能整合不同利益冲突并把冲突控制在有序范围内的社会。一切社会冲突的根源,归根到底都与利益有关。能否发挥意识形态的利益整合功能,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的成败。具体来说,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发展,在发展中实现意识形态的利益整合功能;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价值导向的同时开展主流与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对话,在沟通中实现对多样利益的整合。  相似文献   

5.
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主流意识形态的导向性功能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和谐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过程中,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包容性和开放性是其必然选择;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其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6.
群体意识形态指群体内部的成员所共同享有的思想观念、价值体系、理论学说、心理认知等的总称。与统治阶级所倡导的居于主导地位的主流意识形态相比,群体意识形态通常是一种非主流的或民间性的社会思潮。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群体意识形态往往处于从属地位,也经常不被重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进步,群体意识形态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它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具有多方面的影响:群体意识形态既能够充当社会万能胶的作用来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也能发挥其社会离心力的作用与主流意识形态发生冲突,还可以通过反映各种社会矛盾为主流意识形态提供自我认识与反思的工具。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实现了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历史性嬗变与创造性重构,并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必须牢牢把握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坚决抵制非主流意识形态的消极影响,不断夯实意识形态建设的物质基础,切实增强与不同意识形态的对话能力.  相似文献   

8.
主流文化建设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于瑮  李医平 《学术论坛》2002,(2):126-127
主流文化是一个社会、一个时代的精神文化主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文化是当代中国的主流文化 ,代表着人类文化前进的方向 ,但同时也面临着文化多元化激荡中各种非主流文化的严峻挑战。主流文化如何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如何在文化建设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就具有重要而迫切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正面临着各种社会思潮和经济全球化冲击带来的意识形态多元化的严峻挑战。在多元思想文化的相互交织和碰撞中,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一元化的指导地位面临着被动摇、被弱化的挑战。因此,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切实捍卫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思想阵地的占领地位对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主流意识形态的日常生活化有助于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从而实现社会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此同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也为主流意识形态的日常生活化提供了机遇和条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应当从打牢利益基础、提升引领能力、拓展方法途径、强化主体建设等方面,加强日常生活领域的意识形态建设,促进主流意识形态的日常生活化.  相似文献   

11.
刘少杰 《江海学刊》2007,(1):111-117
当代中国各种社会思潮十分活跃,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制度深刻变迁引起意识形态分化的突出表现。意识形态的基本功能是文化整合与社会整合,作为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各种社会思潮,其不同价值取向不仅会引起相互间的整合矛盾,而且也会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整合功能提出挑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主流意识形态既要创新理论观念,又要调整表现形式、拓宽传播途径,进而有效地实现文化整合与社会整合。  相似文献   

12.
经济全球化带来了意识形态的多元化,同时带来了各种意识形态之间的碰撞。当代中国各种社会思潮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马克思主义必须在与各种社会思潮的交流碰撞中,吸纳其他意识形态中有益、合理的成分,从而发展壮大自己。同时,面对各种错误思潮对当代中国社会思想动态的冲击,我们要继续发挥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教育在国家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实践指导作用,敢于迎击。只有将马克思主义视为当代中国社会思想动态之根本所在,社会思想动态才能不断获得正能量,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前进,才能在社会思潮的批判与自我批判中彰显自身理论的科学性、真理性,在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领域赢得最广大人民根本上的认同。  相似文献   

13.
一、全球化已不可避免,主流意识形态角力加剧 任何社会都有它的主流意识形态.主流意识形态构成了一个社会精神文化的中枢与灵魂.在我国封建社会,儒家文化就是它的主流意识形态.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人文主义思想就是它的主流意识形态.在当代中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无疑占有主导地位.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决定着中国话语体系的性质和方向,是中国话语体系的核心和灵魂.打造中国的话语体系,最重要的是大力推进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面对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的日趋多样化,我们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权、主动权和话语权。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有利于发展社会经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当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面临着国际和国内多方面的挑战,我们要正确把握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意识形态建设的内在规律,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国、与时俱进,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的方式方法和途径,以便进一步扩大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阵地,推动和谐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的舆论,和谐舆论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哲学原理为指导,正确处理舆论监督权利与义务的辩证关系、新闻言论自由与新闻纪律的辩证关系、舆论引导与舆论监督的辩证关系、主流舆论与非主流舆论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对社会各阶层的影响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威调查显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对社会各阶层影响力的现状.要正确看待非主流意识形态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力的严重冲击.巩固和加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对社会各阶层的影响力,必须在泛化和淡化之间把握好度.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对社会各阶层影响力的逻辑进路是: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关注民生,进一步增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感染力;坚持开放性,进一步增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包容力凝聚力;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大力增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解释力说服力;加强战略思维,树立世界眼光,不断提高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渗透力战斗力.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与非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学生进行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把大学生培养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当前对思想政治教育这门学科的解构和重构,其目的是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形势下的整合,即达到对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与非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统一。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但不能忽视非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两者应该是有机地统一在一起并不断发展的。  相似文献   

18.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念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科学理论,任何偏离主流意识形态科学性的主张都只会导致人们的“信仰迷失”和“精神缺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当代中国社会的基础性共识,它对其他意识形态具有引领与规范作用,它既包容非主流意识形态,也旗帜鲜明地批驳敌对意识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它服务于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局,并为经济建设指明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9.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核心内容的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与非主流的多样化社会思潮共同构成了当代中国的社会意识,其中前者集中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在我国社会文化和社会意识领域中处于主导地位;而后者则是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国际环境变化在我国社会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它在我国社会意识领域处于从属地位。正确辨析二者关系对于推进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社会转型与主流意识形态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快速转变转型期,经济增长速度加快,社会分化程度加大,利益格局差距加深,引起社会成员的思想活动和价值观念发生变化,使中国社会的意识形态呈现空前复杂的状态.面对这一客观现实,加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增强其影响力、凝聚力以及同非主流意识形态的竟争力,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