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丽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到明朝初年,城镇渐成规模。丽江古称“大研镇”,它的形状象一方碧砚,“砚”“研”谐音,乃取名“大研”。 纳西语叫它“金古堆”。由于它地处云南、四川和西藏的交通要道,自清代以来,这里就是云南西北部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在历史上,丽江曾一 度是印度经中国西藏、云南通往内地的古代马帮商路,是著名的茶马古道上的一座重镇。  相似文献   

2.
议事日程。澜沧江——湄公河,发源於青海省玉树治多县的吉富山,海拔5552米,主流扎曲至昌都与昂曲河汇合後称澜沧江,从云南西双版纳州流出国境後,称湄公河。它流经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越南,在胡志明市以南注入南中国海,是亚洲唯一的一条一江跨六国的河流,称为“东方多瑙河”。云南经过国际合作,已形成一条从云南出境到东南亚国家的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道,通航里程近2000公里,国内段建成年吞吐能力10万吨以上的港口、码头3座,年吞吐能力50万吨。2000年4月,中国、老挝、缅甸、泰国四国政府签署了澜沧江——湄公河商船通航协定。根据…  相似文献   

3.
纪岚 《北京纪事》2013,(7):75-77
北京城是一天天扩大的,我每天都看着从前周围的荒陌土地被开拓战一条条宽阔的大道。低矮破旧的平房变成了一座座工厂或高楼大厦。北京的地名中有许多都带着“村”“庄”或“店”。那些地名带着乡野空旷的气息。北京有两个八里庄,一个在城东,一个在城西。我上中学时.我们家搬到城东一带,离东八里庄很近。后来我的工作单位也在那附近,我的许多同事和同学都生活在那里,许多的故事也就留在了我的记忆中。  相似文献   

4.
云南,彩云之南。一百年前,“瘴疠之区”、“蛮荒之地”是它的无奈;一百年後,“香料王国”、“烟以滇为天”是它的骄傲。这一百年对浩瀚宇宙来说不过沧海一粟;这一百年对这座边陲古城来说却波澜壮阔、可歌可泣。一百年的惨烈与壮丽犹如凤凰浴火般惊心动魄,那战火中新生的云南犹如烈焰中重生的凤凰,腾空而起,长鸣冲天,伴随而来的是解脱的欢愉,是重生的欣喜,是未来的召唤。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凤凰在烈火中永生,滇城在硝烟中新生。1910年,带有半殖民性质的滇越铁路通车,云南这座深处内陆的边陲古城走到了海边,宁静不再,随之而来的是历史赋予的一次…  相似文献   

5.
马曜是集战士、诗人、学者、教育家于一身的世纪学人,是白族文化名人的一面旗帜,也是云南以至中国社会科学界的一座丰碑。他在民族学方面,首倡云南边疆某些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直接过渡”,并成为党的方针、政策;在历史学方面,首创“三重证评价”法,为解决我国古代史分期找到一把钥匙;在教育学方面,提出“枳过江亦可为橘”的民族教育思想。马曜是一位“道德文章并重”的世纪学人。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新昌县境内的天姥山之名,不在其高、其险,而在其神、其圣。因为李白、杜甫、白居易等400多位唐代诗人的一次次真情膜拜,天姥山,不但成就了一条“浙东唐诗之路”,更让自己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座“圣山”、一座“圣殿”!  相似文献   

7.
顾海娟  蔡轶 《金陵瞭望》2010,(10):83-87
2005年,南京人拥有了自己城市的第一条地铁,同时也见证了奥体新城的崛起。时隔6年,“一次体育盛会改变一座城市面貌”的铁律将再一次在南京得到印证。目前,南京市多条轨道交通正在施工或准备开工,正如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朱善璐所说的,“到2014年,一个新南京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相似文献   

8.
彩云之南,四季如春,而滇池之畔的昆明更是一座阳光和煦、市貌如花的春之城,安居於此城更以此城命名的云南春城卷烟厂就座落於昆明市北郊莲花池畔。在市场经济的大潮里,始建於1956年的国家定点卷烟生产中一型企业云南春城卷烟厂,也在市场波涛中频频闪现出两个文明建设的点点浪花。现在的云南春城卷烟厂历经40馀年风雨,工厂已发展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制丝、卷接、包装等技术设备整体自动化的现代化企业,进口线生产能力35万箱。主要产品“国色天香”、“昆湖”、“喜力”、“兄弟”等牌号卷烟,以云南优质烟叶为原料,配方精良,工艺先进,深受…  相似文献   

9.
李愚 《社区》2010,(23):30-30
东村与西村隔着条小河,由于没有桥。两村的人往来必须绕很远的道。有位热心的年轻人用家里的横梁在河上架起一座独木桥,东西两村的人都高兴了好一阵子,也称赞了好一阵子。但不久。赞扬声就变成了埋怨声。“一根木头也能算是桥?”“平时走过还要摇三摇,碰上雨天可叫人怎么过啊?”“要是孩子、老人……”“再譬如说扛一袋米或拎一包什么的……”“骑自行车的就更没办法了。”  相似文献   

10.
云南省经济研究所李珪著、云南大学著名历史学家李埏教授作序的《云南地方官僚资本简史》一书,最近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了。 1840年的鸦片战争,殖民主义者用枪炮打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中国的大门。从此,国际资本逐步把封建的中国卷入了世界资本主义的旋涡,“于是生产出一个混血儿——中国官僚资本主义。”“云南这个地方,曾是官僚资本的重要一隅,而且具有典型性,很值得作一番深入细致的研讨。”(李埏序语)。遗憾的是官僚资本主义这座大山被推翻几十年了,云南一直没有一本这样的专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李珪同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致力于这一领域的研究,在省内外多方查阅资料,于1984年写出初稿。接着广泛征求意见,并继续收集补充资料,反复修改,终于出版问世,正如李埏教授序言中说的:“填补了云南近代经济史的一大空白”。  相似文献   

11.
《新天地》2007,(1)
“非常保姆”乃“同床保姆”,它作为一种地下状态的“事实”深藏于某些人,特别是中老年人的生活中,没有人愿意把它放到台面上来讨论。最近陕西的一条新闻,让这座隐藏着的冰山露出了一角……一条新闻把“陪床保姆”炸出水面2006年11月初,陕西省《三秦都市报》的一篇  相似文献   

12.
《社区》2009,(23):30-31
如果从西周.眼下北京的这块地界上出现的最早的城市“燕”和“蓟”算起.北京这座古城已经差不多3000岁了。因为历史久远,所以北京有着太多的历史文化流传和典故。北京的一个镇、一个村、一条街、一条胡同甚至一口井、一块砖石都有故事。  相似文献   

13.
云南属欠发达地区 ,能否与全国同步进入高层次的小康社会 ,必须探索出一条“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模式。为此 ,要面对云南现实 ,抓住战略机遇 ,不断创新 ,加大投入力度 ,做大做强特色产业 ,并开发新的经济发展领域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4.
历史上的“古苗疆走廊”,不仅是连接西南边陲云南与内地之间一条交通大动脉,并且也是由国家权力强力主导开辟的一条“国家走廊”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空间,对曾系“苗疆腹地”的贵州省的政治、经济及文化等方面都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本文主要通过对历史上“古苗疆走廊”的形成过程的回顾.探讨了其“国家化”特征、汉族“移民文化”与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间的“整体性”与“多样性”之关系;并对贵州文化的“主体性”缺失和建构、文化的“族界化”现象、文化的“地域整体性”等问题也进行了若干反思,并就今后展开“古苗疆走廊”研究提出一些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从我们伟大祖国西北的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南部,包括陕西西南部、青海东部、向南经过四川西部、西藏东部到云南西部以及缅甸、印度北部有一条狭长的地带,国内外学者称为民族的“南北通道”,“藏彝走廊”.我国的民族学家、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说:“这条走廊沉积着许多现在还活着的历史遗留,应当是历史与语言的一个宝贵园地”.已故的考古、民族  相似文献   

16.
大围山真美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一股“绿色行动”的风潮正在席卷整个世界,建筑师们顺应风潮,一座座富有想象力的“绿色建筑”出现在或即将出现在我们眼前。  相似文献   

17.
位於周村北郊,人口不足900人的东塘材,十几年前还是“一湾百年污水塘,一条穿街泥水路,几棵无果弯弯树,几排东倒西歪屋”的贫困村落,而今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已是一座座居民楼错落有致,一排排标准厂房整齐林立,中心花园点缀其间的经济发达、百业兴旺的现代化“乡村都市”。  相似文献   

18.
提起王新春这个名字,在青岛市民中总是被众口称道,在全省乃至全国交通系统里知名度也很高,这位在青岛市交通局局长岗位上一干就是11年的“总管”,和他的同事们仅用短短的10年时间,一举改变了青岛交通的落後面貌,并且创造了我国公路建设史上3个“全国之最”:建成了全国最大的公路立交桥——流亭立交桥;全国最长的公路跨海大桥——女姑山跨海大桥;全国最长的公路高架桥——西元庄至流亭高架桥。一条条崭新的公路,宛如一条条纵横飘逸的彩带,镶嵌在黄海之滨。胶州湾畔。一座座丰碑矗立起来了。然而,在耀眼的成绩背後,不知凝聚著岛…  相似文献   

19.
关于云南省专业户专业村建设的思考杨鸿玺最近,云南省委和省政府经过深入调查,分析研究了各地州、市、县的具体情况,找到了一条适合云南经济发展的“三结合一体化”的路子,即“城乡结合、科技与经济结合、开发与开放结合、农、工、商、技、贸五位一体”的综合经营的经...  相似文献   

20.
集天地之灵气,撷自然之精华,素有“武陵仙境”美称的统景,位于重庆市渝北区东部御临河畔。柔山幽谷、苍松秀竹、奇洞暖泉吸引著大批中外游客。 统景的魅力并不仅仅在於她迷人的自然风光。当我们走近统景,聚焦统景的工农业、旅游业、市镇建设的发展,我们不能不为统景镇人民气势恢宏的建设 歌而倾倒,也不能不为统景近几年来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惊叹。这些变化是一座座丰碑,记载著统景镇从美丽走向富足的历程。 “团结一班人,抓住一条线,打好一张牌,建好一条街,美化两条河,开发两座山”,以书记彭光远,镇长徐鸿为核心的年轻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