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地形起伏,道路崎岖,使用马车的时代比内地晚(直至近代,除少数坝区居民使用小型马车外,山区或半山区仍以“马帮”和“牛帮”为主)。但云南许多民族都有悠久的骑马史,他们的骑术极精,马具及马饰也较完备,不仅不落后于中原地区,甚至可以和北方游牧民族媲美。如能对云南古代骑马民族及其相关问题作全面探讨,对云南民族史研究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人类的生存,与大自然息息相关,某一地区自然条件如何,对所在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影响极大。云南地处云贵高原西部,江河众多,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气候立体交叉,数千年来雨量适时者固不在少数,而水旱灾荒、地震、虫雹等自然灾害亦时有发生。考察历史上云南境内自然灾害的有关情况,对我们今天研究该地区灾害的发生、发展的趋势及其运行规律,提高预防和战胜灾害能力,振兴云南,发展经济,具有特殊的意义。 一  相似文献   

3.
曲子词简称叫词,和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是配合音乐演唱的,即所谓“词即曲之词,曲即词之曲”。宋人王灼在《碧鸡漫志》里说:“盖隋以来,今之所谓曲子者渐兴,至唐稍盛。今则繁声淫奏,殆不可数。”词这种新兴文学样式,产生于隋唐,两宋鼎盛,蔚然大观,在中国文学史上,和诗双峰并峙,因而有唐诗宋词之称。 可是,当曲子词兴起鼎盛的时候,云南由于交通阻隔和人为的障碍,这种新兴文体没有传入云南。到了元代,云南才有曲子词的产生和词人的出现。据《滇词丛录》的统计,云南有词人百人左右,词作近千首(这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相关文献史料,对秦汉至清代云南西双版纳地区与外地之间的交通情况进行较细致的考述,重点研究了上述地区交通线以及驿站设置的历史沿革.  相似文献   

5.
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古来交通不便,与中原阻隔、被称为“蛮烟瘴雨”之地,虽然它曾是远古元谋猿人之乡,亦是近代反袁护国运动的发源地,可是它的文化远远落后于中原,特别是文化领域内的古典诗歌,落后了好几个世纪;在汉代以前,可以说几乎是个空白,到了公元八世纪,云南古典诗歌才兴盛起来,迄至明清时期,云南文风大开,“声名文物之美,几埒中州矣。”据《滇诗丛灵》的统计,诗人有一千六百人之多。这数字恐怕有些夸大,但是这时期大批诗人涌现出来是事实。有些诗人曾得到当时文坛领袖和名家如陈眉公、钱谦益、吴梅村、王渔洋、袁子才的赞许,把他们和中原的诗人并列。有的诗人还充当了人文荟萃的江南诗坛盟主,这现象就足以引起人们的注视。云南古典诗歌何以从落后走向兴盛繁荣?或者说云南古典诗歌是怎样发展起来的?这是一个饶有兴趣的问题。本文拟对云南古典诗歌的发展作一概述,不妥之处,尚望大方之家予以指正。  相似文献   

6.
我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曾创造了本民族的文字,并保存了大量用这些文字书写的历史文献。这些文字和文献是中华民族一宗珍贵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赤峰市是多民族分布地区的典型代表。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出现了对当时和后世产生较大影响的民族,如商族、山戎族、东胡族、匈奴族、乌桓族、鲜卑族、契丹族、库莫奚族、霫族、女真族、蒙古族、回族、满族、朝鲜族和汉族等,以上诸族对赤峰地区的文明形成和历史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赤峰地区古代民族的发展历史,充分证实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8.
建国三十五年来,我省的少数民族文学事业,尽管经历了曲折,但在党的领导下,仍然在不断地发展壮大。特别是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省少数民族文学的队伍和创作,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其规模之大,数量之多,是建国以来所未有过的。共同探索我省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过程,总结经验教训,也许将有助于我省少数民族文学事业更好地向前迈进。现在,就这一问题,发表管窥之见,作为引玉之砖,以求得方家的教正。  相似文献   

9.
云南古代的青铜制作技术李晓岑云南的青铜文化始于滇东北地区,兴盛于滇西地区,完成于滇中地区。剑川海门口青铜文化遗址是目前发现的云南最早的青铜文化遗址,距今约3千年。稍晚的青铜文化遗址则在楚雄万家坝、祥云大波那、剑川鳌凤山、江川李家山、安宁太极山、晋宁石...  相似文献   

10.
从“三春杨柳”到“九夏芙蓉”,从《五朵金花》到《阿诗玛》。云南,一个美丽多情的地方。在这块总人口4287.9万的红土高原上,少数民族人口就达1415.3万,占全省总人口的33.41%,全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在全省16个地州市、128个县市区、1602个乡镇中,有8个自治州、29个自治县、197个民族乡,是全国民族自治地方最多的省份。民族自治地方共78个县,占60.94%,民族自治地方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70.2%。“一山不同族,十里不同天”。云南的美,是大自然的造化之美,是历史人文的恢宏之美,是多民族的风情之美……求发展民族之花绽光芒唐玄宗兼收并蓄…  相似文献   

11.
云南民族学院历史系成立于1978年,现设有历史学、民族学专业和方志编纂学专门化学科,以培养从事历史学、民族学、科研、教学、文博、民族调查、史志编纂和党政、宣传的人才为主要任务。该系的“民族学”与“民族史”是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重点学科,“民族学概论”是云南省首批重点课程;现有资料室两个、民族学实验室一个、藏书23万册和摄像器材、绘图、测量仪器等一定数量的先进教学、科研设备。  相似文献   

12.
云南民族工作具有普遍的、全国性的意义。新中国建立以来云南民族工作的重要经验就是:正确认识民族与阶级的关系是做好民族工作、处理好民族关系的重要前提;民族与阶级是两个系列的范畴,民族的实质并不在阶级,民族就是民族。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大量文献中发掘出古代云南民族文学中存在的家族文学现象,介绍了几个较为典型的文学家族,分析了家族文学产生的原因及特点。论文为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并有所开拓  相似文献   

14.
云南是我国著名的金属产地,蕴藏着十分丰富的矿产资源。早在三千多年前,云南少数民族就已掌握了青铜冶铸技术。剑川县海门口遗址出土的商代青铜斧,是目前云南发现最早的青铜器,与此铜斧共存的还有石制的铸范,说明这些青铜斧是当地铸造的。战国至西汉中期,云南各种金...  相似文献   

15.
作者认为中国古代有巫史结合,史俗并载的传统.并提出云南民俗由远古至明嘉靖年间,杂揉于巫术宗教活动之内,且载于史事记述中;明嘉靖年间的杨慎开始了云南民俗的采录研究;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云南的民俗研究有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为发扬各民族优秀历史文化传统,增强各族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信心,加强民族团结,激励各族儿女共同振兴中华的热情,配合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需要,云南民族学院于1981年创建了从多角度反映云南各族历史文化传统的民族文物陈列室,自同年十月庆祝建校三十周年期间开放以来,文物陈列室共接待来自全国的各族观众万余人和来自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九千多名外宾,得到中央、省、市负责同志的好评、各族群众的欢迎和国内外学者专家的赞赏。成为本院和兄弟院校进行有关民族学直观教学的生动课堂,起到对外宣传我省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各民族新的社会主义风貌和党的民族政策的窗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青海地方,古代是多部族聚居,现在是多民族聚居。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各部族、各民族的劳动人民,在与自然界的斗争中,在从事牧业和农业的生产劳动中,逐渐认识到自然界的一些动物、植物和矿物都有解除身体伤病疼痛的作用,这样就产生了原始的医药。正如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所说:“科学的发生和发展一开始就是由生产决定的。”各部族、各民族的医药,随着生产和社会的发展逐步发展起来。但是,由于生产和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各民族的医药发展也不平衡,有的发展快,形成有实践有理论的医药科学体系;有的发展慢,还没有形成有实践有理论的医药科学体系。无论其发展水平如何,它们在长期交往中,必然会有医药学的交流和融合,互相促进,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古代苏美尔人的原始思维特征 ,以及这种特征对审美思维的影响 ;论述了处于审美观念发生早期的苏美尔人的重要的审美观念 ,揭示了苏美尔人以生命力旺盛为美、以有益于生命生活的事物为美的审美思想的基本特点 ;论证了苏美尔人因渴求生命永恒而产生出来的、同死亡必然性抗争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19.
在欧亚大草原上,由于骑马游牧民没有过定居生活,因而没有建造物遗迹保存下来.但是,从古墓的建造形式及其出土文物中,我们却能够了解斯基泰、萨迦、匈奴等骑马民族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及邻近地区或民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西周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疆域空前广大的一个奴隶制国家。由于中国的奴隶制度在西周发展到了顶峰,其后便进入了奴隶制度崩溃和瓦解的春秋时期,所以自古以来,人们都认为西周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学术界对此有不少论述。但是对于创造西周历史的周民族,却很少有人加以专门研究,本文想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从部落发展成了民族”的理论作指导,对周民族的形成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