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二十一世纪日语语法研究的一个新动向是主张把以动词为代表的用言问题放在句子结构中以及句子与句子的关系中来加以研究,也就是说更加重视用言本身的结合能力,本论文顺应这一语法研究发展的新趋势,从中国人学习日语的角度出发,结合「 N+に+A 」这一结构来探讨形容词(A)的语义特征、「A」与「に」和「 N 」相互关系,同时,更好地揭示「 N+に+A 」结构的本质特征,以此来指导日语教学的实践.  相似文献   

2.
日语「N+を+V」结构中的自动词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语法研究的一个新动向是主张把以动词为代表的用言问题放在句子结构中以及句子与句子的关系中来加以研究,也就是说更加重视用言本身的结合能力。这一语法研究发展的新趋势是从中国人学习日语的角度出发,结合词语结构在语言中的实际应用,来探讨「V(自动词)」的语义特征、「V(自动词)」与「を」和「N」的相互关系,揭示词语结构的本质特征,以此来指导日语教学的实践。  相似文献   

3.
"去+V+N"式与"来+V+N"式结构,在语法、语用、语义三个平面中,更多的具备了状中结构的语法特征;从去、来本身来看,二者处于虚化的过程中,并且虚化的方向是副词类,也就是说,去、来具有了充当状语的能力;同英语的"begoingtodo"与"becomingtodo"相比较,"去式"与"来式"结构,在三个平面上,也表现出状中结构的交际特征。  相似文献   

4.
“V+N+的+O”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V+N+的+O结构有甲、乙、丙三种格式,其句法来源是V+(N+的+O)、N+(V+O)和(V+O)+N.甲式为V+O的自然扩展式,N是领属定语;乙式和丙式为N强制性地裂割V+O并插入其中而造成的离散式,N是准定语.为了满足语用需要,N从主语位移至定语位,N+(V+O)变换成乙式; N从宾语位移入定语位,丙式成为被抑制格式(V+O)+N的一种自由的补偿形式.对同一语义结构的不同句法形式进行选择,是语用平面的核心内容;同义句式维持着语义平面动核与题元关系的大同,体现着语用平面不同交际需求的小异.  相似文献   

5.
从日语教育的角度出发,着重对日语形容词的界定、搭配结合能力、语用特征、词序、使用中的误用例分析和习惯用法等几个方面,可见日语形容词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对近年来较为流行的"新形容词"的构成方式和语用特点进行的简单归纳和分析,旨在更好地揭示日语中形容词的本质。  相似文献   

6.
从日语教育的角度出发,着重对日语形容词的界定、搭配结合能力、语用特征、词序、使用中的误用例分析和习惯用法等几个方面,可见日语形容词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对近年来较为流行的“新形容词”的构成方式和语用特点进行的简单归纳和分析,旨在更好地揭示日语中形容词的本质。  相似文献   

7.
论述"有"与谓词的组合,如"有增加、有区别、有调查、有担心、有来往、有纠缠、有吃"等.考察了进入"有+VP"组合的"VP"的语义类,阐述了"有+VP"的句法语义特点,分析了"有"的语义特征及语法化,并且指出<现代汉语词典>对"有"的释义需要补充.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汉语中,数词一般要与量词组合再修饰名词,而"两+N"结构则是由数词"两"直接修饰名词或名词性语素的一种结构。能进入"两+N"结构的名词主要有个体名词、集合名词、方位名词三类,这种结构有着特定的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9.
部分同时是俄语简单句中动词谓语与时间状语之间的一种时间关系.这种时间关系主要通过由静词性组合与动词构成的结构来体现.本文介绍了表示部分同时时间意义关系的结构"3A+N5+V"、"BO BPEMЯ+N2+V",对结构的组成要素从语义和语法上做了分析,并对两个结构处于同义时的情况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0.
本从实际语言片段中抽象出了“NP1+VP+VP3+给+NP2”格式,运用变换分析法和语义特征分析法等语法理论对这种格式的语义特征和结构特点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从语义特征看,有三类动词可以进入该格式,由此,本认为该格式包含了三种小类。三种小类的变换方式也有差异,其中S(Va)可以转换为一种双宾语形式,S(Vb)可以利用插入式扩展法把隐含的第一失显现出来,S(Vc)可以利用扩展法把制作的原料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11.
"N+V着+A"内部结构关系很复杂,存在几种不同的句法结构关系。已有的研究对这一问题有不同程度的关注,但以往对"N+V着+A"的研究都集中在对其中组成部分"V着+A"的研究。文章对前人研究进行了梳理,总结已经取得的成果,并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讨论了汉语中的"N的V"结构成立的情况,并列举了N与V的语义关系以及"N的V"结构产生歧义的原因和消歧的办法,指出该结构从整体上看是名词性的,其中V脱落了一些动词的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13.
N+的+V结构属于什么词性的问题一直争议不断,相关结构中V的词性确定影响词类标注分歧处理。参考相关研究,认为应该区分N+的+V中V的动态与静态,区分语义化、语用化与语法化的三个不同阶段。尝试从实际语料考查角度提供一些实证参考。  相似文献   

14.
"很+NP"是现代汉语中特殊而常见的结构。在现代汉语的实际使用中,"很+NP"结构已经由一种特殊的评议现象逐渐成为汉语中的一个常用结构,其适用域及使用频率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网络、报纸、杂志、甚至新闻报道中不断出现了大量的“被+X”结构,其结构因其语义丰富,颇受人们的青睐。这种“被+X”结构不同于常规的“被”结构的用法。文章通过对“被+X”结构的语法、语义进行分析,进而分析其“被+X”结构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在借鉴先行研究的基础上,对《逆引きデジタル大辞泉》中的39个VV型复合动词“~かかる”进行了重新分类,并分析了各类“~かかる”的前项动词之间存在的共同的语义特征。具体表现为:(1)修饰成分+被修饰成分,“かかる”表示覆盖、接触之义,前项动词或为含有事物整体向下坠落之义的动词或为表示事物的上半部分向下意义的动词。(2)被修饰成分+修饰成分,根据修饰成分“かかる”的不同语义又分为动作的方向相向、强调和始动三种。前项动词分别为含有攻击或危害语义的动词,表示主体向对象靠近语义的动词,瞬间动词。(3)前后项动词的关系对等,无修饰与被修饰。前项动词为表示经过、通过等义的动词,复合动词整体表现的是新局面产生的偶然性。  相似文献   

17.
亳州方言中的"得"字语义丰富,用法灵活。从其语法特征和语义特征两个维度分析了"得"字单独使用与组合成词的方言语法特色,对亳州方言中"得"的意义和用法进行较为详细的探讨。单独成词时可充当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组合成词时和名词、动词组成合成词,"得"便成为半虚语素。  相似文献   

18.
文章在分析“常常”与“往往”这两个时频副词共同点的基础上 ,重点讨论了它们在语义及语法分布上的不同 ,指出词义间的细小差异常常会影响到词的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19.
《金瓶梅》中的数A数B四字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金瓶梅》中的数1A数2B这种四字结构的语法构成、语义类型及特征、语法功能及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探究“杯具”的起源,深入研究分析“杯具”的语义及语法功能特点,力求全方位的考察研究新兴词语“杯具”的用法,发现新词构词及流行的特征规律,为网络新兴语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