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马克思基于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批判,指出市民社会中存在异化的交往机制;哈贝马斯尽管弱化甚至放弃市民社会的经济学因素,却在探讨生活世界的理想交往机制中,推动市民社会在晚期资本主义危机中进行突围。当代市民社会理论的文化效应经葛兰西开启之后,又在哈贝马斯这里得到深入拓展。  相似文献   

2.
德国学者克劳斯·奥菲是法兰克福学派第三代代表人物,他承继了该学派批判理论传统,结合马克思主义批判精神同社会学的功能理论、系统论,对后期资本主义国家矛盾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著名的福利国家危机理论。他的国家理论具有深厚的社会背景和理论渊源,哈贝马斯所提出的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矛盾、交往理论和生活世界理论、合法性危机理论对奥菲产生了深刻影响,而马克斯·韦伯的官僚化理论、福柯权利理论等在奥菲国家理论的形成过程中也未曾缺席。  相似文献   

3.
哈贝马斯晚期资本主义危机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借用系统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哈贝马斯提出其晚期资本主义危机理论。本文在解释哈贝马斯晚期资本主义危机理论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概述了晚期资本主义结构变化,阐释哈贝马斯晚期资本主义危机理论的内涵,解析了其产生背景,辨析了哈贝马斯晚期资本主义危机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危机理论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4.
过去的十年在资本主义史上是动荡的十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资本主义还没有经历过如此多样的危机:民族危机和世界危机,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对内的和对外的政治危机。所有这些危机过程和动荡的持续程度和深刻程度证明:在资本主义世界中,资本统治的基础和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日益深刻的资本主义总危机的两个很重要趋向(内部不稳定和失去世界经济发展中原有的地位)充分说明资本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5.
哈贝马斯对晚期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干预职能的形式、性质、作用及其所引发的新危机的分析,比较深刻地揭示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新矛盾、新特点,但当他最终把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危机归结为思想文化危机时,又回到了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批判的立场。  相似文献   

6.
王伟光 《中华魂》2012,(15):26-27
2008年爆发的世界金融危机已经进入第五个年头了。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刮起了欧债危机狂潮……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由此造就了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持久的“占领华尔街”运动乃至“占领伦敦”运动,促进了此起彼伏的罢工、示威、游行活动。经济危机转化为社会危机,继而转化为意识形态危机.激起了意识形态的争执。生活在西方的许多人,上至一些政治家和理论家.下至不少平民百姓.站在不同的立场上.从不同的角度.开始反思西方资本主义制度.质疑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7.
新保守主义是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中一种重要的社会政治思潮。它的兴起有重要的社会背景,是当时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生滞胀危机,各种社会问题日益严重,人心思变的产物。新保守主义的内容繁多,其宗旨是为医治资本主义弊端提供良方。新保守主义否认资本主义制度存在危机,通过肯定资本主义固有价值来焕发其生命力,它对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哈贝马斯的危机分析模式对把握当代资本主义有重要价值。他指出国家在晚期资本主义对经济的介入并不能根除经济危机,而是使得经济危机向政治系统和文化系统转移,产生了合理性危机、合法化危机和动机危机。这一模式后经弗雷泽改造被用于分析金融资本主义。弗雷泽认为,金融资本主义时期所推行的新自由主义尽管促进了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但也损害了资本长期积累所依赖的公共权力,从而导致了合理性危机。然而,在新自由主义政治常识的过滤下,合理性危机所引发的合法化危机并没有围绕分配模式的改革,而是集中于社会认同理念之争。尽管哈贝马斯和弗雷泽的理论丰富了对资本主义的理解,但是他们弱化了经济在社会中的地位,从而偏离了将经济判定为社会基础的马克思主义。由此,如果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用该模式把握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则需要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并以此为基础构建政治和文化理论。  相似文献   

9.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对资本主义各国影响不同,战后各国物质基础不同,以及国家广泛干予经济生活和资本主义总危机加深,因而使再生产进程在各国出现了差别,经济周期的外貌和危机的情景发生了变化.一、社会资本周期运动的规律在资本主义生产发展中,从一次危机的开始到另一次危机的开始,有规律地经历着危机、萧条、复苏、高涨这几个阶段.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是社会资本周期性运动的一个组  相似文献   

10.
哈贝马斯的理性观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性问题是哈贝马斯关注的重要问题,为了探讨哈贝马斯的理性观思想,通过对韦伯理性观的分析,指出了传统合理性的局限之所在,并在以“生活世界——体制”的双重构架论述晚期资本主义社会弊病的基础上,阐述了哈贝马斯以语言和生活世界的互动去构建其交往合理性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1.
马克斯·韦伯对资本主义有着全面而深入的剖析。他认为资本主义是人类历史无法避免的命运,是一经发动就无法停止的社会各个方面理性化的进程,这种理性资本主义既带来了社会各个方面的条理性和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给社会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性产品,同时也产生了非理性的后果,它使人类丧失自由和价值的统一,人类在自我丰富的同时又陷入危机。但韦伯提出的解决这种困境的方法不是通过否认理性资本主义,而是企图以责任伦理和魅力型人格来消解理性资本主义的后果。  相似文献   

12.
当代资本主义危机的突出表现有科技危机、分配危机、生态危机、文化危机等多种,其理性根源主要是过于崇尚工具理性。这以客观事实证明了社会主义价值理性对于资本主义工具理性危机有着不可或缺的解毒作用,同时也证明了社会主义在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有着不可取代的合理性,怀疑甚至攻击社会主义前途的种种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13.
西方理性官僚制与我国公共行政的发展取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官僚工具理性与官僚主义是具有本质区别的两个概念。现代官僚制是近代西方工业化发展的产物,体现了资本主义的理性精神,在现代社会具有普适性价值。当今世界公共行政面临的困境不仅仅是官僚制的困境,新公共管理的原则应用到中国应当慎重。现实的中国正在经历着向工业化社会的转型,我国公共行政发展可以借鉴西方现代行政管理理念的某些合理内容。  相似文献   

14.
东方国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国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分别主要继承了恩格斯的和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前者突出科学理性,后者突出人道主义,它们的区别是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的反映。前者适应理性启蒙的需要,促进工业文明兴起,能够纳入资本主义框架;后者产生于工业文明走向反面的时期,适应批判资本主义的需要,是埋葬资本主义的哲学。东西方国家社会发展程度的差别是东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得以产生的基础。这是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历史的钥匙。  相似文献   

15.
技术理性是现代工业文明的主导性文化精神之一,作为人类理性与近代科技相结合的产物,它不仅延伸和拓展了人的身体,而且超越了人在自然上的维度。但是技术理性一方面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新的问题,如现代人的异化、世界的祛魅、生态危机等等。技术理性的泛化和它与价值理性的分离,使现代社会陷入了深深的危机之中。如何摆脱技术理性的控制及其危机,不仅关乎技术理性未来的命运,而且关乎整个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的繁荣阶段不能更改资本主义发展的根本趋势,资本主义仍然面临着生存危机,它表现在:资本主义将难以控制和反映新的生产力;资本主义世界性扩张积累了其自身生存发展的危机;难以克服的收入分配不平等危及资本主义生存等。  相似文献   

17.
世界革命理论作为前苏联共产党领导人的指导思想和理想追求,左右了苏联共产党在前苏联的实践。从布尔什维克党在俄国取得胜利起,列宁等布尔什维克领导人便把消灭资本主义当成自己的历史使命,真诚地想推进世界革命,其集中体现为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根据"资本主义总危机理论",斯大林始终坚定的输出革命,世界革命理论是斯大林体制建立的理论基础。世界革命理论引发了前苏联社会严重的政治危机,是导致苏联国民经济军事化并最终发生危机的根源,而对世界革命理想的追求是苏联共产党最终形成一元化个人独裁体制的首要原因,这最终导致苏联共产党败亡、苏联解体。  相似文献   

18.
冷战结束后,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和左翼思想家对全球化背景下资本主义现状和社会主义前途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指出资本主义社会并不是人类生存的理想状态,在经济上的不平等、政治上的不民主,以及文化和道德危机等方面都暴露出资本主义的本质缺陷。根据新的历史条件,他们勾勒出各种关于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如施韦卡特的“经济民主”的市场社会主义、彼得·德鲁克的“后资本主义社会”说,以及德因兹·迪德里齐的取代资本主义的“新的历史蓝图”。他们的观点和看法定能给人以启迪。  相似文献   

19.
法兰克福学派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包括文化心理批判、技术理性批判和大众文化批判三个维度。文化心理批判维度主要是在坚持唯物史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原理的基础上,援引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对极权人格、法西斯主义兴起的文化心理根源展开分析,探索了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中介机制;技术理性批判维度主要揭示了启蒙理性和工具理性的本质与缺陷,探讨了科学技术在当代西方社会异化使用的哲学世界观基础与现实根源,强调科学技术已经沦为一种控制和支配人的意识形态工具;大众文化批判维度主要揭示了以科学技术进步为基础的“文化工业”和大众文化的意识形态功能。法兰克福学派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不仅揭示了当代西方社会统治方式的变化,而且反驳了资产阶级学者所宣称的西方社会是一个物质丰裕、无矛盾的理想社会的观点,认为当代西方社会基本矛盾依然存在,不过其危机的表现形式已经从古典资本主义时期的经济危机或者转化为社会发展日益总体化和个人自由发展要求之间的矛盾,或者转化为合法性危机,因而西方社会仍然存在着革命的可能性。革命的前提就是通过对当代西方社会采取“大拒绝”的革命方略,并通过文化意识形态批判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的政治意识和革命意识。法兰克福学派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价值在于把唯物史观的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有机结合起来,揭示了当代西方社会统治方式的新变化和革命的可能途径。其理论的弱点在于不能把经济批判、政治批判、文化意识形态批判有机结合起来,体现为在寻求西方人自由和解放的现实途径上的浪漫主义和乌托邦色彩。  相似文献   

20.
英国著名作家哈代的小说有深刻的社会内涵,其作品往往对传统观念,对不公正的社会进行抨击或控诉。他以社会为己任,在小说《苔丝》中表达了强烈的忧患意识,再现了那个时期人们在经济生活的困境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困惑。本文主要从生存危机、宗教信仰危机、身份危机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这是从危机意识角度探讨《苔丝》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