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9 毫秒
1.
在追求人居环境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国际背景下,阐释了中国古代生态思想和自然审美观及其影响下的城市建设的基本传统,并以古都北京为典型实例,分析了北京水系对金、元、明、清各代城市结构的影响及北京的园林化建设,说明了兼具景观与生态的山水园林城市设计理念是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优秀传统.  相似文献   

2.
广州城地处东、西、北三江交汇之处,滨江临海,城内河网密集,形成具有陆向和海向腹地相结合的扇形地理格局。在这种背景下,数千年的广州城市水文化是在人与水环境、水事实践的基础上衍生、发展起来的,反映在当地的沿岸建筑、地方方言、图腾崇拜、疍民独特族群的生活方式等多种文化之中。论文从文化层面来梳理人、水、城市三者在长期的水事实践中衍生出来的特色区域文化,并从广州水文化可持续传承与发展的视角提出一些可行性意见。  相似文献   

3.
走向"天人合一"的城市文化生态观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观念与西方城市文化生态学派对城市研究的内在默契,反映了东西文化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正在走向融汇与统一.建构这样一种新的文化体系,为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以及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方法论.本文应用这种新的理论与方法,分析现代城市的结构、功能及其特点,认为城市文化研究的基本着眼点是"以人为本",未来的城市将充分体现天然自然与人工自然的协调,以及人与环境和谐相处、同步发展,21世纪的城市将会真正走向"天人合一"的境界.  相似文献   

4.
浅谈长沙市城市森林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森林文化建设要注重突出城市特色、风格和品位.依托自然和人文景观,挖掘文化内涵,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长沙市城市森林文化建设具备优越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具备先进的生态建设理念和科学的城市森林规划.根据长沙市城市特点,依托自身特有的自然资源优势,融历史文化与人文景观于一体,基本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山、水、洲、城"城市森林文化.  相似文献   

5.
城市水文化随着人类城市的出现而出现,并随着人类从 事水务活动的增加而发展,因 而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城市水文化是指观念形态的概念,是人们在城市中从事水务活动过程中形成的社会意识。杭州拥有丰富的水文化资源,采用混合水文化模式来发展杭州城市水文化,继承与创新并重,城市与水体融合,可把杭州建设成为东南沿海特色水文化城市。  相似文献   

6.
古城太原在漫长的历史文化熏陶中形成了独特的水文化内容。工业文明的发展进步和城市规模的扩大使城市水系不断萎缩,相伴随的水文化持续衰落。通过研究和追溯太原城市水文化的历史发展、构成方式和历史分布,发现水文化衰败的原因存在自然和人文两大影响因素。为了促进太原水文化再生,传承发扬古城传统历史文化,太原市应该以水为核心进行城市规划,并对河道水质和水源问题加强管理和改进。  相似文献   

7.
本文借鉴宏观经济学的内生增长理论和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思想,立足新时代历史方位中文化供给的丰富内涵,以北京城市副中心整体转型升级规划方案的实施为基础,分析指出加大文化设施(园区)建设是北京城市副中心构建文化供给体系的初始选择,生态资本、文化资本、人力资本和技术资本构成了文化供给的内生动力要素,进而从挖掘文化资本潜力、形成特色文化品牌;强化城市文化认同,激活人力资本创造力;以技术资本推动供给结构优化等维度,提出北京城市副中心文化供给内生动力机制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8.
城市水文化是当前水文化研究中一个新的领域,城市水文化体系的构建对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和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城市水文化的特点进行分析,阐述了构建城市水文化体系的重要意义,并从理念、制度和物质3个层面构建了城市水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9.
文化生态保护与改善,关系到人的全面发展、文化多样性状态与格局.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高速发展,大规模城市开发建设导致历史文化名城文化遗产的破坏、城市特色的丧失与城市文化的趋同.在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的时代背景下,中国需要总结与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审视与探索适宜的城市文化生态保护措施.文化多样性保护涉及空间、时间和文化等多种因素,注重文化生态的异质化选择、可持续发展以及保育机制的形成.当前,我们尤其要防止借保护文化多样性之口行毁坏人文生态之实,降低人类精神文化的品质.城市发展能否为寻求文化认同的社群留下生长空间,如何让传统文化实质地进入城市公共生活,是当代城市发展与文脉接续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生态城市:城市发展新范式的目标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的历史演变经历了"自然本体论"、"人文本体论"、"生态本体论"三个阶段。生态城市的建设顺应了城市发展的历史潮流,但又遭遇了现实的冲击。要实现城市发展新范式的目标选择——生态城市,我们需要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形成保障机制,最后在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经济发展和生态文化培育三个方面做出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企业家成长的文化生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家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人类群体,企业家成长本身是一种文化现象。企业家成长与文化环境之间,不是一种单向的、被动的关系,而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的关系。为此,应该更新文化环境观念,即从传统的"文化环境"过渡为全新的"文化生态"概念。由于不同的社会背景及其发展阶段所孕育的文化生态是迥异的,所以,对企业家成长的影响也很复杂。对于中国企业家而言,文化生态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而逐步改善的,制度转型成为中国企业家成长的一个重要契机。  相似文献   

12.
公共艺术建构和生产城市的公共文化和美学空间,塑造城市的文化形象,传达城市的文化精神。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作为全国的文化中心城市,城市雕塑或公共艺术随着北京城市文化发展定位的转变,实现了从单一性向多样化的文化和美学转变,构建了不同的城市文化和城市公共艺术空间,但在数量尤其是质量上,北京的公共艺术与全国文化中心城市的地位和具有世界影响力文化中心城市相比尚有较大差距,未来的公共艺术在国家文化中心城市和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中应有更大作为。  相似文献   

13.
"全国文化中心"的核心是"文化",而这一"文化"不可能专属儒学、国学,或者新儒学意义上的文化,而只能是三者之上的文化。当代的"文化"概念已经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物质与精神的分裂、精英与通俗的对抗范畴,已经广泛渗透到物质—日常生活深处,导致其存在较之传统意义上的文化有重大差别,形成了物质文化、日常生活文化等范畴;"当代中国文化"是一种大文化,体现为广泛包容和汇集,文化内部分类替代分层,文化关系的和解代替对抗,文化价值分享代替对立。北京作为中国当代文化成就的最集中体现者,建设有世界影响力的全国文化中心,具有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国城市建设中的社会文化生态学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建设过程包含着城市社会文化生态过程。将城市文化生态学引入城市建设 ,一方面揭示我国城市建设中各种现象的社会生态学本质 ,更将指导城市建设避免社会文化物种多样性的破坏 ,帮助城市规划建设在文化内涵上的延续、积累与更加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5.
面对新世纪,北京和上海都将"世界城市"作为自己的发展目标。对于如何成为世界城市的讨论也逐渐从硬件设施和量化指标,转向对城市文明和软实力的关注。发源于西方的城市学主要以经济学作为其理论基础,如果按照这条路线,作为中国政治文化中心城市的北京,很难在众多经济发达城市中脱颖而出。因此,北京需要围绕首都的文明价值独辟蹊径,借鉴全球近200个首都城市的发展经验,回溯中国历史270余个都城的兴衰成败,用思想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的综合卓越,开创中国气派的"世界城市水准"。  相似文献   

16.
一个成功的城市必须拥有一个极其鲜明的城市文化主题作为坐标和轴心,上海应打出“江南都市文化”的旗帜。北京应该走欧洲模式,而上海要多靠近一下美国模式。上海要建“国际文化大都市”,在具体路径和战略上都要有具体的跟进保障措施。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至少要对2020年的目标有所打算,这与上海的“国际大都市”应该是同步的。以长远发展目标计,上海的文化目标应当提“国际文化都市圈”。把会展中心城市发展目标和“四个中心”相结合,通过市场引领、品牌培育恢复上海国际大都市的地位。制约中国电影“走出去”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发行,上海目前非常缺乏有这方面意识的发行方。在文化大发展中如果只是讲赚钱不讲普世价值,那么危机的因素是非常大的。  相似文献   

17.
休闲视角下健身气功在我国城市中的推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休闲是现代城市生活的标志,健身气功是集中体现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民族体育。面对当今的城市社会环境,健身气功在我国城市社会中推广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健身气功在城市中推广,适合人们的休闲文化需求,可调节城市人的身心健康,一定程度上可促进城市社会的稳定,还可维护和培育民族文化生态。但是,健身气功在城市中推广要讲究一定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8.
2005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将北京城市发展目标确定为“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和宜居城市”。世界城市是高度一体化的世界经济环境下国际大都市的高端形态。世界城市的主要特点是对全球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有重要的影响力,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低碳经济作为新的发展模式,成为后危机时期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力。因此发展低碳经济是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必由之路。目前北京已经初步具备了打造“低碳城市”的经济基础,但仍需要政府、企业与居民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指导我国当前和今后文化发展的纲领性文献。这个文献所提出的文化建设上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体现了我们党一种崇高的思想境界、崇高的文化追求;而"文化自觉",则要求我们进一步认识文化的特点、属性、本质和发展规律,按照这样的科学认识去实践、去部署和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则要在全社会形成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否自觉认识中国国情,能否自觉统筹中国城乡文化发展,已经是衡量"文化自觉"的重要尺度。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没有其他捷径,只能靠我们一步一个脚印,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20.
新农村文化建设是一个需要综合考量文化背景、文化传承、文化载体和文化内涵的系统性工程。将城市文化植入农村的现实举措在一定层面上为农村带来了新的文化元素,却并未从根本上触动农村文化建设和引发其根本性的变革,农村文化发展保持了其自身的传统生活空间和姿态。对于该现象的理解需要重新认识农村文化景观,在文化生态体系中分析文化植入手段,以期高度自信的城市文化与相对自觉的农村文化实现有效融合和共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