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地区差距说到底是经济增长的问题,加快经济增长,缩小不同地区间劳动生产率的差距是缩小地区差距的根本。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全球价值链的价值环节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空间重组,提供了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配置以提高配置效率的可能。但由于资本、技术,尤其是劳动力的自由流动难以完全实现,这导致了不同地区间资源配置效率存在差异,进而导致地区间劳动生产率存在差异,最终使得地区差距存在黏性。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地区间经济力差距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按照Kuznets倒U字假说,我国实现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由于区域经济增长的不平衡性,导致了地区间经济力差距的扩大。吉林省为了尽可能地缩小地区间经济力的差距,以便促进地区的均衡发展,应该在省内形成以信息和高速公路网络为基础的共同市场。  相似文献   

3.
包容性增长是强调机会平等并能让经济增长成果广泛惠及到所有民众,从而能够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的一种发展理念。基于这一理念,对安徽省2000~2011年相关数据进行研究,发现安徽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遏制,地区间收入差距相对稳定,但仍然存在劳动者报酬和居民收入占GDP比重较低,再分配存在逆向调节,行业间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等问题。从包容性增长视角出发,通过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尤其是教育的均等化水平、提高劳动者报酬收入和扭转二次分配逆向调节等政策措施,保证收入分配的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从而达到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和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南方地区经济发展形势向好,北方地区经济增长乏力,呈现出一种“南快北慢”的发展趋势,南北方地区经济差距成为新的地区经济问题。基于此,使用1978—2019年南北方地区各省份数据,运用Theil指数测度我国南北方地区经济差距并进行分析,采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实证对比分析不同考察时段南北方地区经济增长的成因。研究表明,(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总体地区经济差距以1990年、2003年和2014年为拐点,呈现出先缩小后扩大再缩小最后缓慢扩大的变动趋势,其中,南北方地区间经济差距以2014年为拐点,经历了基本保持不变到迅速扩大的变化过程。(2)北方地区经济增长的循环累积效应在缩小地区经济差距方面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北方地区经济增长面临着较多困难,第三产业发展缓慢、资本投入不足等问题进一步加剧了南北方地区经济差距。基于上述结论,为缩小我国南北方地区经济差距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中部地区地级市层面,构建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影响的非线性模型;在实证分析中,针对三种不同情形开展整体分析与不同类型区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但随着这一差距的持续扩大并跨越门限值后,将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性的阻碍作用;不同类型区的两种划分情形下的结果同样表明,随着城乡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收入差距扩大地区相对于收入差距缩小地区将可能更快地由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存在正效应的阶段跨入对经济增长存在负效应的阶段。  相似文献   

6.
持续的经济增长伴随着中国日益扩大的地方间财政差距和经济差距,文章在此背景下讨论中国财政资源分配不均等和地区差距日益扩大的制度根源,利用1994—2008年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财政分权、经济增长、财政资源分配不均等和地区差距之间的相互影响,计量结果发现:财政分权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且有利于缩小地区差距,但它对于财政资源分配均等化产生了副作用,增长与均等之间存在取舍关系。此外,中国现行转移支付制度对调整区域经济起到"双面作用",一方面促进了财政资源分配均等化,另一方面加剧了地区差距的扩大。  相似文献   

7.
一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问题主要是经济问题,即如何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缩小同发达地区的差距。因此,发展经济,消灭贫困和落后,是少数民族地区紧迫的任务。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族区域的经济有很大的发展。但是,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在竞争和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下,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的速度仍然不能赶上发达地区经济增长的速度,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扩大。1953~1986年,工农业每年增长速度,全国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虽然多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率,但居民的收入差距也日益扩大。通过实证分析表明,由于中国居民的收入差距已经突破了国际警戒线,且城乡收入差距、地区间收入差距也突破世界上最高值。这不公影响有效需求,而且影响了生产要素的投入效应,更影响了经济效率的提高。这对我国长期稳定的经济增长是极为不利的。因此,中国要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必须兼顾公平,缩小收入差距,才能实现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态势。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目前我国东西部经济增长出现的非均衡发展与地区间的经济差距呈现扩大趋势。从经济增长中制度因素的角度出发展开分析,比较东西部地区非国有化水平、开放度和市场化程度等关键指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方面的差异。本文的结论:制度的差异是东西部地区间经济增长差异的主要因素之一。文章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上述的观点,认为通过制度创新缩小东西部制度安排上的差异是弥合东西部发展不均衡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无论是东部沿海地区,还是西部民族地区,过去18年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是以往30年中任何一个时期所不可比拟的。但是,进入80年代后,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有所扩大,本世纪末乃至下世纪初仍有进一步扩大的可能。这一地区间发展差距的问题,已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中指出:“国家要采取有力措施,支持中西部不发达地区的开发,支持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和经济发展。”江泽民同志也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中指出:“解决地区发展差距,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今后改革和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从‘九五’开始,要更加重视支持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逐步加大解决地区差距继续扩大趋势的力度,积极朝着缩小差距的方向努力。”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明确确定了缩小我国东西部发展差距的方针和政策,这对于广大中西部地区的民族经济是一个发展、提高、加速的好机遇。  相似文献   

11.
我国西部地区的大开发 ,正处于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 ,实现跨越式发展是必要的 ,也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东西部协调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东西差距悬殊 ,如果任其发展下去 ,将会引起社会的不稳定 ,将使西部地区缺乏自我发展的能力 ,也将使东部地区的发展受到制约。威廉姆逊的倒U型理论指出 ,地区间经济发展由不平衡到平衡具有客观必然性。开发落后地区 ,是世界性的趋势 ,我们必须顺应这种历史趋势 ,尽快缩小东西差距 ,使东西部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发展理论的伟大创新,为新时期促进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野。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应把人的发展看作一切发展的核心,使人的发展成为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发展"的观念,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经济发展,到关注社会综合指标的社会发展,以及经济、社会和生态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日益突出了发展的人文特征和价值属性,前者表明人是一切发展的中心,后者意味着发展必须付出代价,因此诉诸公平的发展就格外重要了;而这些内容,我们均可以在马克思主义有关论述中得到启发.  相似文献   

15.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是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透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科学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理性认识,是面对新时代、新要求深刻思考推动新发展的思想结晶,不仅高度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深入认知发展的重要新思维,而且集中体现了全面促进发展的重要新方略,赋予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更加深刻、更具特色、更显活力的内涵,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新飞跃.五大发展新理念为积极引领发展新走向、深层破解发展新难题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方法和有效的实践进路.  相似文献   

16.
坚持发展,历来是我们党全力关注和努力实践的核心问题。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再到科学发展观,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发展理论,三个不同时期的发展理论都有着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深刻內涵。  相似文献   

17.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标志,是在全球化条件下国家进步的合理要求。十六大首次提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命题意义重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念,是可持续发展的本质之所在,更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进程中的科学选择。  相似文献   

18.
西部大开发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它包括资源、环境、文化、观念、人才等方面的开发.因此,以转变观念推动开发;以深化改革促进开发;以全面开放扩大开发;以优化人才环境支撑开发;以可持续发展保障开发;以东部发展经验为借鉴加快开发;以东西互动推进开发;以发展特色产业为突破口带动开发等思路为西部大开发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发展是人类追求的主题,关于"人"和"物"的片面理解使现代发展观呈现出有增长却无发展质量及大多数人享受不到发展成果的局限性。人们应寻求科学的发展观,使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继承既有科学理论和实践经验,在明确时代大势和发展阶段、确定自身历史方位的基础上,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强调以先进性建设为平台,重点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努力实现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