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厚示 《阴山学刊》2003,16(1):35-38
据现有材料考察 ,严羽的卒年大致在 12 5 5年左右 ,严羽的《沧浪诗话》在宋代诗话中为最有理论价值的著作 ,其“别材”、“别趣”说 ,“妙悟”说等 ,都表达了他卓越的理论建树和艺术创见。  相似文献   

2.
严羽的辨体批评理论主要在《诗辨》和《答吴景仙书》两章中构建和运用,而辨体理念则贯穿于他的整个理论体系之中,从而使辨体批评成为理解诸如"熟参、妙悟、兴趣、以盛唐为法、以禅喻诗"等范畴命题的关键。在论述其辨体批评的过程中,我们对"以禅喻诗"、"诗之宗旨"以及严羽的"自负、自矜"等论题的界定与传统主流学术观点出现了歧异,其目的在于从一种新的视角阐释古老的文学命题。  相似文献   

3.
南宋严羽<沧浪诗话>对柳宗元诗歌接受的开创性贡献在于:其一,第一次将柳宗元作为"元和诗坛"的代表作家,提升了他的诗学地位;其二,首次从纯诗学角度探讨了柳诗与屈骚之关系,强调了两者共有的情感基调;其三,以人论诗,首提"柳子厚体"和"韦柳体",突出了柳诗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4.
选本作为一种颇为特殊的文学批评形式,在诗歌传播接受过程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历代部分宋诗选本的定量分析,并结合文艺学和审美学的定性研讨,这是考量江湖诗派传播接受情况和文学特质的有效路径。江湖诗派在宋诗选本中的入选量,可以见出他们在中国诗歌接受史上的起伏变化,江湖诗派独特的文学质素使其在宋诗选本接受中具有了一定的诗学地位。中国诗学观念的发展演变,多样化的编选宗旨等众多因素影响着江湖诗派地位的沉浮升降,同时对江湖诗派的传播接受亦起到了平衡作用。  相似文献   

5.
支运波 《船山学刊》2011,(3):129-133
《沧浪诗话.诗辨》"以禅喻诗",用禅道之悟类喻诗之优劣,此论受到明清及近代诗学之士质疑。以冯班为代表提出的"小乘禅之外,又有声闻辟支"和"临济、曹洞有何高下"两个疑问。版本之误和严羽受宗杲禅学思想影响是当代学界所贡献的解决策略。以"妙悟"说为根基和核心,则是开启临济、曹洞高下论疑团的钥匙。  相似文献   

6.
虽然南宋严羽的《沧浪诗话》是王渔洋神韵说的理论渊源之一,但严羽在《沧浪诗话》里却并没有正式提及神韵一词。钱锺书在《谈艺录》和《管锥编》两书中多处征引的严羽所谓诗之有神韵者,从文献上考证,是一个子虚乌有的命题。但令人遗憾的是,学界已经出现了以讹传讹的现象:由于钱锺书在学界的权威地位,有些研究者未加辨别就直接引述了钱锺书的错误观点。事实上,神韵这一概念范畴在严羽所处的南宋尚未出现,但严羽的诗论主张与神韵说确有着密切联系,而钱锺书在《谈艺录》和《管锥编》两书中论述神韵的相关内容,则是混淆了神韵的提法和它的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7.
尼采论及日神式、酒神式和悲剧式三种审美境界.庄子论及齐物武、坐忘武和逍遥游式三种审美境界.尼采与庄子的审美境界论存在着文化意义上的深刻相通性和内容实质上的明显差异性.比较其相通性和差异性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严羽<沧浪诗话>是集宋代诗学辨体理论大成的理论著作,它对明清诗学批评理论影响最大的是对盛唐诗歌的经典化.<沧浪诗话>对盛唐诗歌的经典化,是宋代诗学批评辨唐宋诗风差异的理论总结,也是对江西诗派的全面清算,同时显示了严羽试图在儒家理学体系之外建构诗学话语的努力,指引着明清诗学批评的基本路径,具有极其重要的诗学批评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严羽的诗歌语言观与他诗论的整体思想是协调合拍的。他重视诗歌的音节,强调一唱三叹之音,推崇诗歌音韵的抑扬顿挫的特点,反对押韵必有出处,反对和韵和俗韵,反对因韵害意,同时也批判了江西诗派以文为诗的倾向。在用字方面,他强调字眼,要求除俗句,用字不必拘来历,体现了他复古创新的诗艺追求。在句法方面,严羽继承前人的思想,要求参活句,重视诗的起结,要力避俗句和语病、语忌。在言意关系上,严羽要求言能达意,言意为一,在此基础上透彻脱洒,从而使诗歌获得空灵剔透、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苕溪渔隐丛话》是宋代三大诗话总集之一,《沧浪诗话》是宋代三大诗话别集之一。胡、严二人都对宋代诗学进行了全面总结和深刻反思。他们的诗学观既有相合处:如推崇诗骚、汉魏、晋、盛唐,追求诗歌的整体美与含蓄美,注重创新等;也有差异处:对宋诗的批评态度不同,二人提出的师法对象有别,以体派论诗的精深度有别等。他们促进了宋代诗学批评理论体系自身的建构。  相似文献   

11.
北美汉学界对严羽及其《沧浪诗话》的阐释以加拿大和美国为中心,形成了华裔族群和本土学者群体。前者的代表人物是刘若愚、叶维廉、叶嘉莹等人,后者的代表人物是林理彰、宇文所安及费维廉等人。整体上看,他们的阐释主要针对:一是以禅喻诗、兴趣、妙悟、入神、气象等严羽诗论本身的构成要素;二是严羽诗论与道家、儒家及佛教禅宗的联系;三是严羽诗论所受前代文论影响及其对后代文论的巨大影响;四是严羽诗论与西方文论的相通之处。他们的阐释不足之处有二:一是对以禅喻诗太过于纠结;二是将严羽诗论与西方文论进行跨文化比较,未能深入。  相似文献   

12.
关四平 《东岳论丛》2007,28(3):57-64
诸葛亮和吴用的同中之异是认识《三国志演义》与《水浒传》这两部经典小说创作本旨的重要窗口之一。在人生目标与社会理想层面,诸葛亮是救民为国,一以贯之;吴用是由“图个一世快活”到“扶国安民”,又回归到追求“快活”。在智慧才能层面,诸葛亮是具有大智慧的杰出战略家,吴用则是战术家而缺乏战略眼光。在人生悲剧结局层面,诸葛亮是命运悲剧,吴用则是性格悲剧。由两个典型形象的比较拓展至二书士林人生道路与人生理想的差异,《三国志演义》体现了道统与政统的统一,而《水浒传》表现的则是道统与政统的背离。  相似文献   

13.
"道德性上帝"是<实践理性批判>一书的本体概念,将此概念与儒家本原概念<易传>之"太极"与<中庸>之"中"相比较,可以看出,康德之"上帝"与儒家之"太极"、"中"都是其所谓生发万物的本体. "上帝"的"自由"与"太极"、"中"之"性"有相通之处;"敬"于"上帝"与"诚"于"中"有相通处."上帝"与"太极"、"中"又有不同之处:"上帝"在理论上不可知,而"太极"、"中"内在于人性,且能最终达到"大人合一".另一方面,儒家"太极"、"中"在人性返归本体上有较"道德性上帝"和"灵魂不朽"更清楚的运动步骤和实践性.  相似文献   

14.
郭竞芳 《殷都学刊》2008,29(4):71-74
从文体论的角度看,“诗”作为一体从“文章”中独立出来而与其它文体明确相区别,最早当属曹丕的《典论·论文》;明确地区分诗歌体制的是南朝·梁钟嵘;诗的体派的出现要晚于体制,明确而系统地提出体有时代之体和作家之体的是南宋的严羽。从这个意义上讲,在诗体理论的演进过程中,《沦浪诗话》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对严羽《沧浪诗话》中所涉及初唐诸诗体的风格内涵进行辨析,一方面可以加深我们对诗体内涵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为读者准确地理解和把握这些特定的诗体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5.
16.
林家骊《谢铎与茶陵诗派》以明代茶陵诗派二号人物谢铎为研究对象,考证了其籍贯故里、家世、生平事迹、交游、著述编纂与流传、诗文系年等问题;把谢铎的研究和茶陵诗派的研究紧密相联,深入论述谢铎理学、史学、教育思想和文学成就;重点论述谢铎的文学理论和创造实践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考证严谨,论述透彻;点面结合,浑融清晰;重点突出,内容丰赡。《谢铎与茶陵诗派》填补了中国文学史中的空白,也是地域文化研究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7.
等次排序是《诗辨》文本中存在的一个重要而有趣的现象,对它进行深入和详细的分析,并顺着以“识”为主、“识”的内容、“识”的途径、“识”的境界这样一条线索,可以看出严羽充满意识形态倾向的“诗性”自治观。  相似文献   

18.
传统中国的生产方式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历来以农民最多,占了总人口的90%以上。游民大多也是脱离了宗法网络控制的农民,因之堕入江湖中的也以农民为最多。很长时间内,人们把《水浒传糙部反映游民生活和思想意识的小说认作是描写和歌颂农民武装起义的作品,也不是没有原因的。梁山泊数以万计的小喽罗中大约以破产农民为最多,然而一百零八将中真正出身农民的却很少,因之出身农民的江湖人决定不了梁山的走向。  相似文献   

19.
江湖上更多的还是混饭吃的芸芸众生。江湖人都靠什么职业混饭吃呢?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合法的,一类是非法的。一般说来,古代的非法面要比现代窄,除了杀人越货,或用坑蒙拐骗、盗窃等手段占有他人财物外,大多是政府不管的;而合法的则多属于服.务业,例如演艺、交通、饮食、中介等。然而即使是合法职业中也有许多非法的元素。如开店的把店开成了黑店,渡船的搞成了黑船,中介的强买强卖、一手赚两家等。生活在主流社会的人们对于走江湖的人和接近江湖的职业的从业者都要防着一手的,怕给自己带来危害。过去有句俗谚说“车船店脚牙,无罪也该杀”,就是因为赶车的、划船的、开店的、脚夫、牙行这五个行当,虽然都是正当的职业,或在江湖上游走,或平时与江湖人打交道比较多,沾染了他们的习性,或者从业者中以游民为主,特别容易堕入江湖,因此主流社会对于这些人特别警惕。元代徐元瑞的《吏学指南》中说:  相似文献   

20.
一、所谓的“赤子之心” 自《水浒传》产生以来,人们对李逵评价大多是正面的,几乎是一致赞扬的。第一位点评《水浒传》的“李卓吾”就说他是“情真意实,生死可托”,甚至视为“忠义”的代表人物,并感慨地说:“此李大哥之所以不可及也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