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杨昀 《决策探索》2009,(20):28-28
古都洛阳,十三朝更迭,六次进入世界大都市之列,汉魏晋时,洛阳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城市,文化昌盛、人才荟萃、经济繁荣。目前,面对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洛阳无法躲避其“危”,但却可尽用其“机”,抓住机遇,变“危”为“机”,超常规加速超越,再造洛阳辉煌,笔者结合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对洛阳区域经济发展提出几点新思考:  相似文献   

2.
赵普(922—992年),字则平,洛阳人。后周时为赵匡胤幕僚,归德军掌书记,参与谋划陈桥兵变,拥立太祖有功。宋初任枢密使,乾德二年(964年)起任宰相,助太祖“杯酒释兵权”,制定先南后北,  相似文献   

3.
“字音”即:字的读音,是“字”在语言学中的一个特征(“字”还有“字意”、“字象”、“字情”其它三个特征),“字音”不但在语言学中有自己的规范,在歌唱中更有自己的审美标准,是否符合“字音”在歌唱中的审美标准,是有效解决和处理好“字正”与“腔圆”关系的核心。本文从语言学的视角对“字音”的语言学特征以及在歌唱中的审美进行了解释和对比,提出了“字音”在歌唱中的审美标准,以期为同行们在歌唱表演与教学时,如何解决“字正腔圆”中的“字正”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王运宝 《决策》2009,(1):I0006-I0007
广德的加速发展,要讲一个字就是“人”;要讲两个字就是“干部”;讲三个字就是“一把手”;讲四个字就是“领导班子”。  相似文献   

5.
《决策探索》2009,(17):95-95
郭亚修,字建亚,号翰耘居士。1968年生于中国书画之乡——平乐。现任: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画学会理事,山东泰山画院兼职高级画师,洛阳平乐牡丹画院副院长,洛阳市洛龙区政协委员。  相似文献   

6.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找一条生存和发展的出路,是所有企业共同关心的问题。然而,市场竞争的出路颇有点像迷宫里的盘旋路,左转右拐看不出个头绪。其实企业的出路并不是看出来的,而是靠思路引领出来的。新乡美乐电视和洛阳牡丹手表曾是河南人的骄傲。但由于诸多的因素,“美乐”和“牡丹”早已风光不再,陷入困境甚至绝境。可就在这关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美乐”积极与广东TCL“联姻”,走“强强联合、共创双赢”之路,使企业迅速摆脱困境,重现生机。洛阳手表厂新的领导班子在企业发工资都困难的关头,大胆转型,走别人没走过的路…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巩义市位于中原腹地,南依嵩岳,北濒黄河,东瞻河南省会郑州,西望九朝古都洛阳,“山河四塞,巩固不拔”,属典型的豫西浅山丘陵区。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典诗词素以语句精练者为妙品。亦奉表述精当为圭臬。因此古人在吟诗填词时十分注重“炼字”,亦即遣词造句、锤炼语言的功夫。所谓“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诗赋以一字见工拙”等等,都道出了诗人对“炼字”的重视。事实上,能在诗词的关键处炼得好字。  相似文献   

9.
编者按: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4月10日,第33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隆重开幕,中国乃至世界的目光再次投向洛阳。
  历经三十二载的磨炼与积淀,“中国四大节会”之一--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已经成为洛阳人民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已经成为外界打量洛阳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10.
有一幅漫画,描述的是在一个地方摆放了三个冲水壶。第一壶水热气腾腾,壶的侧面标有“真才”二字;第二壶水也是热气腾腾,壶的侧面标有“实干”二字;第三壶水没有开,壶的侧面标有“跑官”二字。一位头戴官帽,身穿官服的领导干部,左腋夹着标有“选才”二字公文包,面对三个水壶,不加思索。眉笑颜开地将标有“跑官”一壶提了起来,带走了。作者给这幅漫画一个标题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相似文献   

11.
深圳威特电子公司总裁胡玉荣办公室的墙上有一条幅,上写“时刻记住,把人字拿掉,企字就只剩止字了”。此话精辟,光“止”字了企业还怎么进步? 中国字多象形字,但仓颉造字时是绝想不到今人又可以为企字找到如此深奥且精确的解释,毕竟仓颉造字的年代,天地间还没有企业这一事物,不过今人能“古为今用”,又何尝不是一大进步! 员工的积极性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石,或许从胡玉荣总裁的话中就能有切身的体会。只有想方设法发挥企业员工的积极性,留住人,“企”字才会不因失去“人”而止步不前难以发展。留住人的方法多种多样,而千方百…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古典诗词素以语句精练为妙品,亦奉表述精当为圭臬。因此古人在吟诗填词时就十分注重“炼字”亦或遣词造句、锤炼语言的功夫,所谓“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吟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诗赋以一字见工拙”等等,都道出了他们对“炼字”的重视。事实上,凡能在一首诗词的关键处炼得好字。便能起到画龙点睛的功效。并使通篇词句意境高远、游龙飞动、异彩纷呈。其所谓“诗眼”、“词眼”是也。现撷趣几例他们的“炼字”故事。  相似文献   

13.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4月5日至5月5日,由国家文化部与河南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30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在九朝古都洛阳“倾情绽放”。  相似文献   

14.
举措     
《领导文萃》2007,(6):10-11
天津:着力解决“庸、懒、散”等问题,北流:派出556名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云南:建立重大决策公开制度,瑞金:提倡“快”字当头、“实”字为本的干事作风  相似文献   

15.
春节前夕,我去拜访中学语文老师翁先生,他正在写春联,有一幅上联是“和”,下联是“顺”。这个教育世家的几个子女认为上下联各一字,贴在大门上少了点浓浓的节日氛围。他的小女儿对我说:“我老爸过去常讲,汉语四字句最有力,从《诗经》开始就多为四字句,如今白话文往往还沿用四字句,  相似文献   

16.
吴晓波 《领导文萃》2007,(11):61-62
1978年底,“全国科学大会”召开。在大会上,邓小平出人意料地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等论述。大会报告的起草人之一胡平回忆说,报告在党内高层传阅时,有人建议,把这种表述改成“我们已经有了一支又红又专的工人阶级队伍”,邓小平听了汇报后,只说了10个字:“这处意见一个字不能改。”  相似文献   

17.
河之洲     
“国”字的演变商周时期,人们聚居的地方称作邑。“邑,国也”。邑就是国。“国”字的出现,大约在周灭商之后,因为甲骨文中找不到“国”字。西周时期,人们要表示“国家”的意思,一般用“邦”字。后来,人们有了“国”的观念,但仍然没有我们所写的“国”字,铜鼎铭文中的“国”字写成“或”字,后来这个表示国家重地的“或”字加了“土”旁,变成了“域”字。“或”字的“口”指的是一个有栅栏围着的重要地方,从早期的“或”字来看,“口”的四方都有一横,这一横很可能是“止”字的简化,表示这重地是有人在四边把守着的。后来这四笔简化成一笔。而…  相似文献   

18.
向音 《办公室业务》2011,(10):19-20
真理与谬误之间,有时往往只是一字一点之差。今年5月13日,故宫博物院向北京市公安局赠送感谢破获展品被盗案的锦旗,却因锦旗内容“捍祖国强盛,卫京都泰安”的“捍”错写成“撼”字,弄巧成拙让故宫这个金字招牌顿时成为天下笑柄。  相似文献   

19.
党管人才关键在管,这个“管”字,既是党管干部的深化和延伸,又是实现人才强国战略的方式和途径。只有真正抓住了这个“管”字,才能更好更实际地做好党管人才工作。  相似文献   

20.
伊明 《决策》2009,(11):33-33
有一个秀才去买柴,他对卖柴的人说:“荷薪者过来!”卖柴的人听不懂“荷薪者”(担柴的人)三个字,但是听得懂“过来”两个字,于是把柴担到秀才前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