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中国乡村社会的基本性质和基本问题是什么?这个问题可以说是农村社会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无论是对乡村的"微型社会学"研究,还是宏观实证调查研究,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更深入、更准确地把握中国乡村社会的基本性质和基本问题。这个问题之所以如此重要,一者是认识论规律使然,我们认识事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透过各种各样的现象去把握事物的本质。二者是学科传统使然。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曾在《乡土中国》和《江村经济》的研究实践中提出这个问题,实  相似文献   

2.
刘锋 《秘书之友》2023,(7):22-24
<正>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多次就调查研究作出重要论述,反复强调要用好这一“传家宝”,做好这一“基本功”。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指出,当前“各种风险挑战、困难问题比以往更加严峻复杂,迫切需要通过调查研究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可见,党政机关开展调查研究既是对传统的继承发扬,也是当前了解实际情况、解决现实问题、推动工作开展的需要。从这个角度看,党政机关开展调查研究应包含应然、实然、使然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3.
《世界上变化最快的地方》和《乡村里的中国》两部纪律片,以中英两国不同的文化背景,就中国乡村社会转型问题做了不同的诠释。前者强调农民对自身主体权利的自觉争取,认为中国乡村社会的转型,是农民自身要求并不断争取的最终结果;而后者则强调以国家政权的力量保障农民权利的获得,实现中国农村社会的平稳有序转型。结合两者的观点可知,为实现这一目的,需要农民和国家共同努力方能实现。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我国改革向纵深发展,社会治理的重要性更为凸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这个总目标?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党中央在创新社会体制的改  相似文献   

5.
村庄治理中三重权力互动的政治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一.问题的提出与立论 村庄政治是理解乡村社会政治性质的重要领域,而对村庄权力结构的分析则是理解村庄社会政治的基础。所谓村庄权力结构,是指村庄各主要权力主体之间模式化的互动关系。对中国农村村庄权力结构的研究曾有两次高潮,第一次是在20世纪中叶前后,费孝通在研究传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集中研究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问题,通过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学习这个《决定》,必须认真学习其主要内容,但是更重要的是把握其精神实质。做到这一点,关键要从总体上把握《决定》的内在逻辑。为此,需要领会好以下十个要点。  相似文献   

7.
窦霜 《管理科学文摘》2009,(22):192-193
分层是社会学研究者永恒关注的问题。从“消费”的视角观察我们当代的中国社会,发现另有一种社会层次结构。这种分层虽不及韦伯三位一体的分层理论全面,但却非常明确地将人们的消费水平与其生活水平相联系。本文的研究目的最终是探究消费分层和养老层次的相关关系,此处选用养老层次中的在我国相对新兴的企业年金的养老层次与其受用人群的消费层次进行比对分析,以期对这方面的相关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传统文化深远的国家,历史与文化不仅停留在过去时,也影响到今天,乡村社会的血缘家族与乡镇企业管理层的构建就属于融传统文化与社会现实为一体的现象。本文从乡村社会的血缘家族与乡镇企业管理层构建的基础上,就乡镇企业家族化管理问题从农村社会学的角度对此进行了探讨,揭示了乡镇企业家族化管理这一基本事实的同时,也针对这一现象的利弊进行了讨论,为乡镇企业家族化管理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古晓鸽  罗潇 《经营管理者》2009,(19):151-151
在我国的行政管理系统和村民自治系统中,乡村精英从来都是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由他们构成的精英群体活跃在农村的各个领域,成为了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中坚力量。随着我国农村权力结构的变迁,乡村精英的结构性质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尤其是社会转型期不断的精英流动成为其突出现象,由此影响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和进程。  相似文献   

10.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乡土中国"仍然是我们这个国家所具有的鲜明印记,即使在全球化程度日益加剧的今天,国家层面的制度变迁仍然有赖于乡土社会的支撑。因此,乡村社会历来是考察中国社会变迁的窗口。乡村  相似文献   

11.
国有企业党风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已成为社会焦点问题之一,。国有企业的地位决定了其有经济性更有政治性,加强国企党风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是其地位和性质使然。  相似文献   

12.
乡村医生继续教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医生是怎样的人?承担着怎样的任务?如何做好他们的继续教育工作,是提高农村医疗水平的‘大事’"乡村医生是我国特殊国情的产物。按照《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2条规定,乡村医生是指获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且在村卫生室从事预防、保健和一般医疗服务的人员。他们处在农村医疗卫生战线的最前沿,是为农村  相似文献   

13.
新视野     
正确看待处于转型期的当代中国当代中国的转型期,指的是从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时期。正确看待处于转型期的当代中国,需要坚持用全面的、联系的特别是发展的眼光来观察和分析问题,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层面来把握中国  相似文献   

14.
季栋梁 《决策》2013,(4):95
《蝴蝶效应》是我正在写作的系列小说中的一篇。这个系列我先后写了《例假案例》《钢轨》《白衣苍狗》《对一场雪的寄托》等几个中篇,发表后反响不错。事实上,这部小说最初的构思是想写一部反映农村孩子随打工父母进城读书的艰辛历程。这些年随着数以亿计的农民工进城打工,农村孩子的读书出现了大问题。一部分孩子留守乡村,依旧在日渐衰败的乡村小学读书。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的"三农"问题,历来是仁人志士关注的焦点问题,三农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便指日可待,而农村面临的核心问题归根到底是农村发展的问题。究竟向何处发展,这是问题的关键,解决农村问题说到底是如何探索一条正确的适合农村发展的道路,也就是探索一条科学的农村发展道路,绝不能把眼光只限于农村,而是需要从整个社会系统的整体去把握,要把这个系统中农村和城镇两大部分结合起来去考虑。农村发展与城镇发展实际上是统一的,相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政治变革面临着一系列问题:目前的中国社会是处在一个怎样的经济阶段和基本的时代背景之下?在这样的一个基本背景之下,中国各种社会力量的组合发生了一些什么样的变化,哪些力量在崛起,哪些力量在衰落?在过去十几年的时间里,中国经济社会的运行机制发生了一些什么样的变化,这些变化对中国社会的基本走势会有什么样的影响?一些重要的社会问题具有什么样的趋势,特别是影响这些趋势的变数有哪些?在这个重要的历史时刻,如何在结构、制度和组织的层面实现中国政治的现代化建设? 民主政治无疑是中国政治变革的基本方向,在这方面具体的变化首先来自中国的广大农村——“村民自治”。中国乡村民主自治是史无前例的事件。我们几乎没有现代国家的直接经验作为参照系来对这一事件进行评估,因为没有一个国家的民主政治制度是从农村开始的,更没有在与中国相似的历史条件下从农村开始进行政治改革的经验。但是,我们显然可以感受到一个一以贯之的气脉,即正在尝试和推展开来的中国民主政治或村民自治,是某种能够赠予我们以道路之可能性的东西。因为乡村民主政治一开始就是全社会民主政治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可能独立存在于乡村社区内部。  相似文献   

17.
要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要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就必须深入了解社会,不仅要深入了解中国社会,还要全面了解世界这个大社会;不仅要了解社会发展的历史,而且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当今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加强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加强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国际政治和经济、法学、历史学、民族学、新闻学、人口学、社会学、文学、语言学、考古学等各学科的研究。要大力加强对各门传统学科的研究,大力加强对各门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研究,大力加强各门学科的理论和体系的建设,大  相似文献   

18.
张清先生近期专著《宪政的法理言说》紧密围绕宪政的经典基本理论问题展开论述,对社会阶层等热点问题进行宪政分析,是一部渗透多维学科思想和理论的学术佳作。笔者以作者颇为关注的村民自治问题为背景,对村民自治性质、乡村社会三角关系和产权制度等宪政视角下的农民问题做一番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哲学界关于社会矛盾的研究与国内、国际社会经济的发展,都提出了这样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要重视中介在社会矛盾中地位与作用的研究。 一、一切社会矛盾的形成都离不开一定量中介的沟通 “中介”是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其基本含义是指在不同事物的联系中有一种或多种居间联系的环节,表征着不同事物之间的间接联系或联系的间接性。列宁指出“一切事物都是经过中介连成一体,通过转化而联系的。”(《哲学笔记》第103页,1956  相似文献   

20.
刘群薇 《经营管理者》2011,(3X):299-299
社会学介入法学中是社会发展和法学研究的需要,本文从介绍法社会学发展和基本观念入手,进而讨论了法社会学的三大理论起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法社会学的一些争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