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问题     
《领导文萃》2011,(5):134-135
荫官制度已发展为“照顾”官员子女的“显规则” 眼下,彼此照顾是很多官员之间已然达成的默契。甚至成为一些地方的“显规则”。而且,这样的“照顾”心态也是渊源有自。历代都有荫官制度,官只要做到足够大,子孙后代无须考试,便可直接为官,官阶越高,“荫”得越多。  相似文献   

2.
好官的标准     
徐怀谦 《领导文萃》2007,(10):165-167
从历史上看,对于官员,大致有两套评价体系:一套来自官场,另一套则来自民众。有那么一部分官员,老百姓亦称道,这是真正的好官:还有一种在官场上被认为是好官,在老百姓眼中却是十足的贪官、昏官、庸官。评价体系的不同,造成了对好官认定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易中天 《领导文萃》2008,(12):89-94
低级官员权大无钱 在帝国的所有代理人中,县官是最低一级官员(正七品)。县级以下,就没有官了,只有僚或吏。  相似文献   

4.
舒泰峰 《领导文萃》2009,(23):132-137
很多官场中人心中都有这么一条约定俗成的定律:官做得越大就越成功。从这个逻辑上讲,天底下的官员全部是失意之人,官做到哪一级才算大?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在某一些地方,部分党政领导干部与黑社会绞在一起,有的竟借助黑社会的势力,来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极个别党政官员雇迎面杀官保官谋官的血腥事件,就是其极端表现。  相似文献   

6.
观点速读     
汪洋:只有当“人官”,才不会被骂“狗官” 近日,在中共广东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畅谈“做人为宫”之道。他警醒在场官员,只有做好了人,做官才能成为“人官”,而不会被老百姓骂为“狗宫”。汪洋要求官员做造福民众的“开拓者”。为了引导  相似文献   

7.
夏炎 《决策探索》2011,(8):70-71
古人把官员退休称作“致仕”,一般来讲,官员退下来后,其身份与在职时发生了巨大变化。通俗地讲,就是退休后的官员是一个无职无权的自由人。但是,古代官员退休后的身份却不可与没做过官的老百姓同目而语。因为他曾经是官,便有了官的履历、地位和社会影响力。因此,退下来的官回到地方,表面上看,他无职无权,却是一个可以对中央及地方社会产生影响的人物。在古代,大部分官员退休后,一般都过着悠闲的生活。但是,还有一些官员虽然身退,却依然心系国家和百姓,凭借着个人能力继续发挥着自己的余热。  相似文献   

8.
戴传利 《决策》2015,(Z1):90-91
提高官员在行政诉讼中的出庭率可以有效地缓解百姓"告官不见官"的不满情绪,为民、官对簿公堂提供前提条件,也为官员了解本级政府或者部门行政执法过程存在的问题提供第一手信息,是对官员进行法治宣传教育的最生动课堂。随着百姓维权意识的增强,行政诉讼案件越来越多。如广东高院通报称,2013年新收案件9079件,较上一年增长18.17%;2014年新收案件12677件,较上一年增长了39.60%。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统计2014年全市法院收案46万余件,结案近45万  相似文献   

9.
正官邸制是国家为一定级别的官员提供在任期间居住的场所,官员本人对此没有产权。官邸制的正向效应是多重的。对国家财政而言,由于官邸制的要义是"铁打的官邸流水的官",官邸可以长期且持续地使用,无疑可以减少对官员住宅的财政支出;对官员而言,由于任期只能居住在官邸内,这种看得见的保障也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官员进行房产腐败的空间。  相似文献   

10.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仇官"的情绪笼罩了社会的各个角落,骂官、打官现象时有发生.这种社会心态和情绪的形成,其根源还是在官员自身. 老百姓"仇官",实质上是仇视腐败,仇的是某些官员的官老爷作风.有些官员不但贪财、贪色、贪吃,还高高在上、称王称霸,官僚作风十足;有些官员热衷作秀,贪大求全、弄虚作假、沽名钓誉;有些官员虚伪狡诈、趋炎附势、溜须拍马;有些官员大手大脚、挥霍浪费、挥金如土;有些官员精神懈怠、作风粗暴、脱离群众、欺压百姓,无视民众利益,漠视民间疾苦等.  相似文献   

11.
官饭难吃     
汪朗 《领导文萃》2011,(15):123-125
世上什么饭最难吃?官饭——官场之饭。说官饭难吃,并非指其滋味不佳,尽管这是事实。清代负责为官员聚餐提供饮食的光禄寺之厨艺,曾有幸进入京城“十可笑”之列。有一文人陈耕石探望主管光禄寺的朋友时,考察过此处饭菜,并写下了一首《黄莺儿》:“蹄子小多毛。秤梗鳗,着腻烧。海参倔强蹄筋跳,鱼虾寿天,鸡鹅寿高。冬春米饭黄而糙。  相似文献   

12.
看官     
彭劲秀 《领导文萃》2014,(24):65-67
正如何看待一个官员?民间往往侧重于对官员的直观观感,从官员的言谈举止推断一个官员的贤与不肖,虽难凭一得之愚去盖棺论定某一官员,但直觉其是否一个好官,则往往八九不离十。看他的用人。先贤有言:"不知其君视其所使。"正如《吕氏春秋·求人》中所说:"得贤人,国无不安,名无不荣;失贤人,国无不危,名无不辱。"所以,看一个官员用什么样的人,基本上可以断定其是个什么样的官。  相似文献   

13.
"官托"是在官员选拔中,在看不见的权力阴影下,将公权力领导和职位渴求者紧密相连的"牵头人",他们身在公务体系之外,不具有公权职位,却在官员晋升过程中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和运作力。在现实中,这些"官托"不仅影响了官员选拔的进程和最终结果,也形成了腐败的新体系流程,加剧了民众对政务部门的负面评价,削弱了民众对新晋官员的认同感。  相似文献   

14.
腐败不反,社风难正;官赌不刹,赌风难禁。禁赌理当先刹官赌!官赌为腐败的典型表现之一:官赌祸害无穷。百姓对赌官深恶痛绝。从媒体披露的大量官员赌案看,其情节和数额触目惊心,影响极为恶劣。有的官员嫌国内赌博不过瘾,还要互相攀比.出境豪赌。他们一掷何止千金?十万、百万、千万地挥霍,大把押注,毫不心痛。成克杰等一批高官都曾出境豪赌过。原重庆市委宣传部长张宗海等人.在澳门葡京赌场就输掉1亿多元,  相似文献   

15.
问题     
《领导文萃》2008,(21):7-8
“中国制造”的吸引力在降低;任期短使官员卖力求官要官;看国产大片就像看中国足球;专家对未来经济走势信心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16.
频密现身公众视野的九位高官,呈现出鲜明的“以书治政”的特色,在我党提介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背景下,阅读已不仅是官员个人的兴趣和修养,更成为他们灌输理念、整饬官风的特殊工具。这并非一个基于权威调查之上的官员阅读排行榜,而主要是从公众视野中的人物和事件中选取的。  相似文献   

17.
一周声音     
官风影响民风.官风正则民风清 ——香港大公报8月10日刊文说.一些官员“三俗”表现很多,因此.要抵制“三俗”,匡正民风.首先要从正官风做起。  相似文献   

18.
官袍     
近在《敝竹斋丛谈》里读得一则故事,说的是明朝嘉庆年间,有个官员命仆人让裁缝为他做一件官袍。这位裁缝问仆人,你家老爷当了多长时间官了?仆人奇怪,叫你做官袍就做你的官袍得了,问人家当了几年官干啥?裁缝答曰,这里面可是大有讲究的,初为官者趾高气扬,陵砰前辈,必然挺胸凸肚,官袍须前长后  相似文献   

19.
张英 《领导文萃》2021,(10):74-76
"官威",又叫官架子,或者派头,用现在流行的说法叫作"气场". 在古代,官者必须建立"官威"官仪,所以官员出行,有四人抬轿、六人抬轿、八人抬轿之别;出行之前,需要"净街",鸣锣开道,差役举牌,"肃静回避",以显示威仪;民众见到官员,先要磕头称呼一声"官老爷".到了现代,虽说没有大轿出行、差役举牌了,但有时候我们还是能看...  相似文献   

20.
曹林 《领导文萃》2014,(11):29-30
<正>到苏南一座城市讲课,与当地官员交流,虽然这些官员在当地应该都算是"不小的官",可从他们身上看不出什么"官样儿",没有官腔官威,没有前呼后拥。他们自己也说,整天各种忙各种累,自己也没啥"当官的感觉"。一个朋友谈到,好像越是欠发达的地区,官本位意识似乎越浓,当官也越有感觉。屁大的官都威风得不得了,细微的眼色脸色都有人揣摩迎合。一个从苏北调到苏南任职的官员开玩笑说:现在一点感觉都没有了,以前抖一下就有人接大衣,现在抖多少下都没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