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决策导刊》2001,(5):21-21
“九五”时期,重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全市出生人口197.7万人,年均出生率为12.54‰,年均自然增长率5.96‰,年年圆满完成人口计划。“九五”期间,全市实际出生人数比国家下达计划少43万多人。  相似文献   

2.
蔡畸,农业经济学家、就业问题研究专家,有“穷人经济学家”之称。1982年毕业干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室主任;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博士生导师,《中国人口科学》杂志主编。系中华全国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联谊会副会长、全球变化的人文因素国际项目中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劳动学会常务理事、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委员、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十一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3.
7月3日,以“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为主题的中国人口学会年会(2010)在南京召开。与会专家普遍认为,继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后,应提出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使原本就紧密联系的人口、资源、环境形成一个统一的“三型社会建设”目标。这是人口学界第一次正式提出建设“三型”社会目标。  相似文献   

4.
趋势     
《领导文萃》2010,(17):8-9
中国人口老龄化提速 中国内地人口老龄化提速.老年人口出现首次增长高峰,60岁以上人口将从“十一五”年均净增480万提高到“十二五”的800万左右,2015年总量将突破2亿,占总人口的14.8%;人口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的现实面临困境。  相似文献   

5.
一、基本情况神农架林区计划生育工作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初,在没有任何先例照搬、照套,也没有任何成功经验借鉴的情况下,按照国家人口计生委提出的坚持“三不变”、落实“三为主”、推行“三结合”、实现“两个转变”,达到一个根本目标的工作思路,有效遏制了全区人口增长过快的势头,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跨越。  相似文献   

6.
王治通 《决策探索》2005,(11):32-34,42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通过今后20年的奋斗,逐步实现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转化。其目标就是要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而这十几亿人口中的大多数,约有8亿是农业人口,低收入者中的绝大部分也集中在农村。没有农村的小康,就不会有全国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不会有全国的现代化。中国国情的特殊性,决定了“三农”问题是中国未来现代化必需完全解决而不能回避的最大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三农”问题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中国是一个地道的农业和农民大国,近13亿人口中有9亿多居住在农村。研究和思考中国现实一切重大社会问题,必须从这一基本国情出发。制约中国现代化事业的最大障碍,不在城市,而在农村。只有善待农民,中国才会有一个稳定和繁荣的未来。1.“民以食为天”,解决众多人口的吃饭问题,是中国政府的第一要务。中国共产党从执政伊始,就对发展农业、增加农业产品供给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先后发动了土地改革、合作化、人民公社运动,后来又搞了“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推行农业机械化”等活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一信念…  相似文献   

8.
余玮 《决策探索》2006,(2):26-28
蔡昉档案盘点: 蔡昉,著名农业经济学家、就业问题研究专家,有"穷人经济学家"之称.1956年9月出生于北京,198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室主任;曾兼任过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人口学系主任;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博士生导师,《中国人口科学》杂志主编.系北京市人口学会副会长、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中国西部开放促进会理事、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委员、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十一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9.
中国2005年以前面临的改革难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作为一个“正宗”的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应该是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因为农民一直是中国社会的主体。但是近年来在城市改革取得较快发展的同时,“三农”问题日益严重。历史的经验和现实的困难提醒我们:如果再不以务实创新的态度解决“三农”问题,执政党和政府最大的“问题”最终会来自农民,而且极有可能发生一场无法应对的政治洪涝。其实,现在谈论“三农”问题,已远远不是解决温饱问题那么简单。“三农”问题已经突破经济层面,成为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可以说,在中国农村生活的七、八亿人口,大约有一半…  相似文献   

10.
范忠宏 《决策与信息》2013,(11):294-294
一般来说,当一个国家劳动年龄人口增长停止后,劳动力数量不足的问题会很快到来。我国的人口红利是否结束,会有哪些问题?从“人口红利”对消费和储蓄婚影响来看,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会改变社会抚养比,社会抚养比越高社会整体负担越重。如何顺利渡过这一艰难时期?本文试作分析。  相似文献   

11.
《决策探索》2011,(19):4-4
国务院目前印发《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规划指出,未来2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到2030年全国老年人口规模将会翻一番,老龄事业发展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2.
关于80后的管理话题,很长时间以来一直热辣着。 说到80后,就不得不提“Y一代”。美国社会学家将二战后,每二十年作为一个区间来划分人群,“X一代”是指1960年~1979年出生的人,“Y一代”指1980年-1999年出生的人,“Z一代”是指2000年至今出生的人。  相似文献   

13.
网络化中国     
“网络化中国!”英特尔亚洲分区总裁肖恩说,“五年内中国肯定会换一副面孔。而变化会通过互联网络和电脑来实现!”想象着中国有几亿人口闹“电脑饥荒”,他显然是激动了。他郑重地强调:“改头换面!”  相似文献   

14.
袁学伦 《经理人》2013,(1):40-43
贝因美只是一个群体的典型缩影有着深厚"属相"情结的中国人,对婴儿出生时机异常看重,对龙宝宝和马宝宝的偏爱,使得已经过去的2012年和不远的2014年将先后掀起一小波婴儿出生潮。有关数据则显示,从2005年开始到2020年,中国迎来第4次人口出生高峰,每年新增婴儿数量在1600万左右。正是这样的数据,使得许多人相信,到2015年中国婴童消费市场可能达到2万亿元的规模。于是,众多企业唯恐失去这一机遇,不仅先  相似文献   

15.
河之洲     
李瑞环扔回“皮球”1999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62周年纪念日。正在日本访问的李瑞环在接受日本电视台记者的现场采访时,对“中国威胁论”进行了有力的驳斥。他说“:中国不发展倒会带来麻烦。中国有12亿多人口,如果经济不发展,不仅国内得不到安宁,而且还会因为饥饿、贫困而使人们往国外跑,那将是一个什么局面呢?这倒可能是一种威胁。正像一位有远见的东南亚国家领导人所指出的‘:我们担心的不是一个富裕的中国,而是一个贫穷的中国。’中国的发展不可阻挡,极少数敌视中国的人不断鼓噪‘中国威胁论’,其用心就是束缚中国的手脚,不许中国发展…  相似文献   

16.
潍坊地处山东半岛中部,总面积1.58万平方公里,人口850万。作为一个人口大市,我市人口增长的压力一直很大,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任务十分艰巨。近年来,我们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提高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不断探索依靠制度机制推进人口计生工作的新路子,逐步构建起以法制化、民主化管理为基础,以优质服务为宗旨,以激励政策、信息技术,齐抓共管推动为保障的“两化一优三推动”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7.
《领导文萃》2009,(14):7-8
对于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禁用薄塑料袋的做法被认为是杯水车薪。但如果乘上中国这样一个基数,那效果就非同一般了。有报道指出,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实施“禁塑令”一年,已节省了相当于160万吨石油的资源。“禁塑令”一周年之际,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估计,全国共节省400亿塑料袋。  相似文献   

18.
《经理人》2014,(12):79-79
根据网络解决方案供应商思科公司的统计,到2015年,全球将有60亿个物体连接到互联网,而到2020年,全世界将会有500亿台机器和传感器在互联网上生成并交换数据。由此,全世界将要迎来一个“物联网”的时代。正如互联网技术重新定义信息时代,“物联网”的飞速发展亦将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全新的变革。  相似文献   

19.
江濡山: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背景下的信用社会,无论是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企业,还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要善于策划、善于包装,就可以赢得来自各方面的信任和“喝彩”。中国目前的情况就是如此,内部问题和矛盾重重,但表面看上去是一派生机繁荣、歌舞升平的景象,所以,会有大量的外资进入,会有较大的国际空间,会把各种问题和矛盾暂时“包扎”起来。但是,如果不抓紧时机,强力消化内部积存的问题,那么,国际社会的预期就会大打折扣。今后5-10年,中国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有三方面:一是现行政治体制及社会制度若不加快改…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代人口变迁及城乡人口结构的现代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近代人口变迁及城乡人口结构的现代启示姜涛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的繁衍,似乎太急促了。人们刚刚送走“世界五十亿人口日”(1987年),便迎来“亚洲三十亿人口日”(1988年)。而作为全球第一人口大国的中国,早在1981年就已步入10亿人口的大关。当代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