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南阳地处伏牛山,大别山和桐柏山之间,大自然的天成之力使南阳形成了一个不大的盆地结构,这也使南阳人生来就有一种“封闭思想”和“盆地意识”(据人们都这么说),乡土观念较浓,这也算是“恋母情结”的另一种解释吧.近几年来,“走出盆地”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命题时常挂在南阳人的口头上,否定盆地人的“盆地意识”也成为衡量一个南阳人是否具有现代意识和现代思维的尺度和标准.然而,对于旧观念  相似文献   

2.
<正> 统编中学语文课本《出师表》中“南阳”一词的注释为:“郡名,在现在湖北省襄阳县一带。”似是而非,令人费解。因为作为“郡名”的南阳,历代境域迭有沿革,“注释”究就何代而言?明明南阳在现在的河南省境内,何以反而“在现在湖北省襄阳县一带”呢?本来,自从诸葛亮的《隆中对》和《出师表》鸣世以后,由于后者中有“躬耕于南阳”的说法,以致千百年来的不少人,尤其是明、清时期豫、鄂两省的文人学士,对诸  相似文献   

3.
南阳方言概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南阳方言的沿革、特点及其划分所谓方言,虽是指局部地区人们使用的语言。但它的内部发展规律仍然是服从于全民族共同语言的。作为一种民族语言地域分支的方言,它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属于一种古老语言(毋语)发展的结果,二是分布在不同地域。南阳方言民族语言在南阳地区的一种地域分支。它不仅具有不同于其他亲属方言的特点,就其内部发展规律来看也是服从于整个汉民族语言的。周朝以前,我国没有信史可考。南阳据传属于《禹贡》“豫州之域”,本夏禹之  相似文献   

4.
<正>正当我国处在深刻变革、飞速发展的崭新历史时期,南阳地委行署批准:“南阳县辟出小特区——南阳漯河经济开发区”。这是一项具有冲破盆地意识,面向国内外两大市场,参与国内外两个大循环,实行双向推进,迅速发展南阳经济的战略决策。这项决策提得好,提得及时,符合形势的需要,符合盆地实际。可以预料,南阳盆地通过“小特区”这个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窗口”,必将带动南阳的经济起飞。本文就盆地的自然条件、矿产资源、农业资源、历史基础、盆地的需要等方面加以论证,以便开发者参考。  相似文献   

5.
指物关系被称为中国古代逻辑的指称理论,指物之间既存在本质的区别,又具有密切的联系。伍非百先生在《公孙龙子发微》中将“指”阐释为“能指”、“所指”、“指所能指之指”三种涵义,“指”、“非指”正反两个层面;而将“物”阐释为具体存在的个体,具有其独到的见解。研究伍非百先生的指物思想对于挖掘民族优秀逻辑文化遗产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河南曲剧”(下称“曲剧”),即以往的“高台曲”。它是植根于辽阔中原大地上的一株艺苑香花,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由于它较早地而又较集中地在南阳、洛阳等地区流传、发展,故而有“南阳曲子”与“洛阳曲子”的称号。又因南阳一带盛行“大调曲子”(下称“大调”。即“古子曲”),所以又有着“南阳大调”与“洛阳小调”(下称“小调”)之  相似文献   

7.
<正> 刘太祥,男,1959年2月3日生,河南方城县人,编审。1983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先后在许昌师专、南阳师专历史系任教,1988年到南阳师专学报《南都学坛》编辑部工作。现任南阳师范学院《南都学坛》与《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副主任, 《南部学坛》主编。兼任河南省高校学报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秦汉史学会会员,南阳市社科联委员、特邀理论研究员,南阳师范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汉文化研究所副所长。曾获“全国高校社科学报优秀主编”、 “优秀编辑”, “河南省优秀中青年(期刊)编辑”, “南阳市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 “南阳市第一届优秀青年社科工作者”,南阳师范学院“先进教育工作者”、 “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8.
南阳方言属华北次方言,而北方方言是普通话的基础,因此在古老的南阳方言中看古语词的演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古代汉语、普通话、南阳方言三方面对比,通过查史料、词典及现代方言研究资料来对南阳方言中的古语词在南阳方言中的遗留进行考察研究。无论是对方言本身来说,还是对普通话而言,在普通话推广的今天,既具有语言文化传承的意义,还具有进一步认识研究和保护方言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佚名 《阅读与作文》2007,(10):14-18
诸葛亮躬耕何处:后人将《出师表》中“躬耕于南阳”一语,坐实为诸葛亮躬耕于今天的南阳市,使原本清楚的诸葛亮的躬耕地被弄得混淆不清。长期以来,关于诸葛亮的躬耕地一直有“襄阳说”和“南阳说”两种说法。”襄阳说”认为是在襄阳西南的隆中,也就是今天湖北省襄樊市城西的古隆中:“南阳说”认为是在南阳的卧龙冈,也就是今天河南省南阳市西郊的卧龙冈。  相似文献   

10.
南阳方言副词“情”的语义功能有两种:“情1”表“劝勉”,“情2”表“劝诫”;后者是前者在主观化过程中句义规约化的结果,在此过程中“情”在表意上实现了从“消极祈使”到“消极禁止”的转变.“情1”是南阳方言副词“情管1”的缩略形式;“情管1”主要用于“劝勉”,由于语音条件的限制尚未发展出表“劝诫”的用法.南阳方言副词“情管1”与冀鲁官话“保证”义动词“情管2”形同意不同;从来源上看,“情管1”也并非南阳话的特有方言词,它实为汉语共同语“尽管”一词的方音形式.  相似文献   

11.
南阳香菇代料春栽技术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南阳西部山区及周边地区菇农在香菇代料栽培生产实践中 ,探索出了“双棚、中 (小 )袋、立体层架、春季栽培”法 ,管理上首创“不脱袋转色”、“带袋全光育花”技术。这种生产管理模式称之谓香菇代料栽培生产的“南阳模式”。  相似文献   

12.
秦汉时期南阳经济繁荣的地理因素分析李瑞,谷保俊据考古,远在四、五十万年前,南阳就有原始人类的活动,奴隶社会阶段,南阳为“夏人之居”,周分封天下,南阳有申、吕两国,春秋时南阳为楚国所有.公元前401年,楚制“宛郡”,南阳巳成为楚国北方重镇.战国时,许多...  相似文献   

13.
突出数形结合思想搞好微积分教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突出数形结合思想搞好微积分教学王保全(南阳师专数学系)众所周知,在思考数学问题时,把数学式子与其几何图形结合起来考虑,以“形”助“数”或者以“数”助“形”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种思考问题的方法叫做数形结合法。微积分的全部内容几乎都具有明确的几何意义,...  相似文献   

14.
“哩”在南阳方言中使用频率极高,作为句末语气词,在疑问句、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中分别有不同的语义特点,某些情况下可以和普通话中的一些语气词互换。在用时间提问的特殊疑问句中,“哩”容易产生时态的“双重性”。“哩”在表义上还存在“模糊性”。“哩”在南阳方言中也有一些结构,发挥着特殊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5.
南阳方言韵母说略丁全南阳在河南省的西南部,西与陕西交界,南与湖北交界,地处中原,历史悠久,有“南都”之称。汉代的二十八宿即光武帝刘秀及其主要将领大都是南阳人。著名的军事家诸葛亮也曾“躬耕于南阳”,还有著名的科学家张衡、“医圣”张仲景、《后汉书》的作者...  相似文献   

16.
试刊词     
<正> 南阳位于河南省西南部,是我国自先秦设置“南阳郡”以来已有两千三百余年历史的名地,为中原之咽喉。这里平畴沃野,气候温和,物产丰富。战国时期,南阳的冶铁技术已相当闻名,西汉时期,南阳已“商遍天下,富冠海内”,是全国六大都市之一。毛泽东同志曾在《中原我军占领南阳》一文中赞誉道:“南阳为古宛县,……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民间所传二十八宿,即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因此,“于显乐部,既丽且康”的南阳,更享有  相似文献   

17.
南阳方言的“给”字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南阳方言中,“给”单用时读为[kei33],与其他成分共现时读为[k(□)13].总体看来,“给”有动词和介词两种用法,介词“给”在不同的语义条件下起到不同的标引、标记功能.“给”的多功能性导致部分“给”字句在缺乏语境制约的情况下出现歧义.功能不同的“给”在语句中大量共现,使得南阳话的“给”字句呈现出一定的复杂性,极具代表性的是以“给我”为标记的命令句和以“给你”为标记的“强处置式”.后者在功能上与一般处置式和复标处置式类聚成群,共同承担起南阳话中处置义的多样化表达.  相似文献   

18.
夏敏  张广铎等 《南都学坛》2001,21(6):62-63,80
南阳西部山区及周边地区茹农在香茹代料栽培生产实践中,探索出了“双棚、中(小)袋、立体层架、春季栽培”法,管理上首创“不脱袋转色”、“带袋全光育花”技术。这种生产管理模式称之谓香茹代料栽培生产的“南阳模式”。  相似文献   

19.
王峰  曾艳 《南都学坛》2005,25(5):18-20
南阳汉画像石在题材内容上呈现出鲜明的地域性特征,而以“驱鬼娱神”为主题的画像随处可见,是其重要特征之一。“鼓舞”、“熊(方相氏)”、“方士升仙”、“犀兕”、“蹶张(宗布神)”、“拥彗”、“斗牛”及“旱魃”等画像中蕴含着丰富的巫文化。南阳汉画巫文化浓郁的特征当与楚文化“好巫信鬼”之俗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正>苏东坡《后杞菊赋》云:“春食苗、夏食叶、秋食花实而冬食根,庶几西河南阳之寿。”此言枸杞、菊花入药之效。岂料吴伯萧作为吃菜乐趣而引入《菜园小记》,可谓一误。而历来的教学参考书,在为该句作注时,更将“南阳郦县”书为“南阳鄜县”,可谓误中之误。 查“南阳之寿”原出葛洪《抱朴子·仙药》: 南阳郦县山中有甘谷水,谷水所以甘者,谷上左右皆生菊花。菊花堕水中,历 时弥久,故水味为变。其临此谷中居民,皆不穿井,悉食甘谷水,食者无不老寿: 高者百四五十,下者亦不下八九十,无夭年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