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一名卓越的小说大师和著名的文艺理论家,茅盾在现代文坛一度普遍轻视报告文学的背景下,热情而及时地扶持了这一文学家族中的新品种。他在《不要误解了报告文学》的短论中指出:“伟大作品也可以是报告文学的杰作,正如伟大的作品中可以有小说、诗歌、戏剧一样,也将有报告文学。”不仅如此,茅盾还以自己创作的实绩表示他对报告文学的支持和热心。检视茅盾创作,可知他发表的散文、报告文学作品有数百篇之多。出版的散文报告文学集有《速写与随笔》、《炮火的洗礼》、《见闻杂记》、《苏联见闻录》等十来部。约略计算《茅盾全集》散文卷中半数当属报告文学。茅盾是现代文学史上一个有实绩的重要的报告文学家。诚然,茅盾并不是第一流的报告文学家,他并没有创作出夏衍《包身工》那种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名品。然而.他的创作自有特征.因而也自有价值了。  相似文献   

2.
<正> 我国的报告文学究竟于何时兴起?以前出版的现代文学史都引用以群同志《抗战以来的报告文学》中的提法:“在一九三一年底‘九一八’以前,中国还没有报告文学。那时,即或有少数类似报告文学的作品也未被称为报告文学,因为当时‘报告文学’这一名辞还未被确立起来”。田仲济先生于1963年《文史哲》三期上发表的《特写报告发展的一个轮廓》里,提出不同意见:“……而正式以报告命名的作品,则不能不推一九三二年出版的反映一·二八上海战争的《上海事变与报告文学》。但因此而说在这以前中国还没有报告或类似报告的作品出现,也是不确实的。”在1980年四期《时代的报告》上,刊登了田先生《我国报告文学历史发展中的几个重要问题》,又提出:“中国的‘报告’或‘报告文学’的产生应该说开始于五四时期,一九一九年五月十一日《每周评论》上亿万的《一周中北京公民的  相似文献   

3.
报告文学——新闻报道的有力的武器和文学战线的“轻骑兵”,随着我国人民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的历史性的转折而得到巨大的发展。报告文学的创作空前繁荣(无论是作品的数量还是作品的多样性,以及作者队伍的壮大),有关报告文学创作理论的讨论也异常的热烈,近几年来就有几次全国性的讨论:1979年6月全国三十一所大专院校和新闻出版单位的代表在武汉举行报告文学座谈会,1982年《文汇月刊》、《时代的报告》先后开展报告文学专题的讨论。这二次讨论都涉及到报告文学的性质、创作方法、时代精神、真实性等原则问题,比较1963年首都新闻界和文艺界召开的报告文学座谈会,对上述几个方面的问题的讨论都大大深化了。但就报告文学的真实性这个核心问题上,仍然存在严重的分歧。关于报告  相似文献   

4.
长篇报告文学《西路军女战士蒙难记》发表后,《人民日报》(包括海外版)、《解放军报》、《文汇报》、《文艺报》、《文学报》等几十家报刊载文评介,认为作品真实感人,有很强的震憾力,是近年来报告文学的重要之作,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不少人称赞作者的真诚和锲而不舍的努力,亦同时为作品文学审美方面略嫌粗糙而婉惜,但却一直无人把这篇长篇报告文学的产生与作者的西路军研究联系起来.作者董汉河是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这部作品只是他西路军研究方面的一个副产品.他进院十年,除编杂志、兼稿点文学评论和创作之外,主要从事历史研究,其中又主要从事西路军和陕甘宁根据地的研究.西路军是党史研究的五大难题之一.它不仅是一段失败的历史,长期被钦令为“错误路线”的产物,且极少现成资料可查.为调查搜集资料,作者曾四下河西走廊,并到北京、石家  相似文献   

5.
一陈祖芬,这位崛起在新时期报告文学领域,不断以自己的创造性劳动为当代报告文学作出贡献的女作家,现今,又以巨大的政治热情和饱含着激情的笔触,写出了报告文学新作《解放》。作品从奔涌着的生活洪流中选取富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翔实地反映  相似文献   

6.
<正> 新时期的报告文学流派纷呈、五彩缤纷,大致可分四类:颂歌式报告文学、干预生活式报告文学、全景式报告文学、集合式报告文学。始于《歌德巴赫猜想》的颂歌式报告文学讴歌先进人物,弘扬时代精神主潮,至《船长》而式微;始于《人妖之间》的干预生活式报告文学揭露了生活的阴暗面,引来了不少官司,至《第二种忠诚》而破败;1986年之后,全景  相似文献   

7.
《中国棉》是一部长篇报告文学,作者从"虚实铺陈,成就了整部作品的筋骨;群英荟萃,丰满了这部作品的血肉;典型事件的捕捉,成就了这部作品的可读性与故事性;娴熟的文字,增强了整部作品的可读性"四方面评价了《中国棉》创作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8.
周恩来与报告文学──读《旅欧通信》朱子南一留存在现代报告文学史上最初的旅行考察报告是周恩来《旅欧通信》中的部分作品。周恩来是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留载史册的。研究他一生的贡献,就不能不研究他早期生涯中在报告文学创作方面的成就及其在创作实践基础上形成...  相似文献   

9.
<正> 报告文学一词,据胡仲持说“是我国大革命期间,随同一些列宁主义作品从日本传到中国,这是德语Reportague的译名”。报告文学在中国见之于文献,可推1930年8月4日左联执委会通过的《无产阶级文学运动新的情势及我们的任务》为最早:“从猛烈的阶级斗争当中,自兵战的罢工当中,如火如荼的乡村斗争当中,经过平民夜校,经过工厂小报、壁报,经过种种煽动宣传的工作创造我们的报告文学(Reportage)吧!”中国虽然在二、二十年代出现了周恩来的《旅欧通信》、瞿秋白的《饿乡纪程》《赤都心史》、沈雁冰的  相似文献   

10.
理由同志反映剑坛勇将栾菊杰事迹的《扬眉剑出鞘》是一篇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它最先发表在《体育报》,迅速被《人民日报》所转载,在一九七七———一九八○年报告文学评奖中又名列前茅,引起了广大读者注意,和嘉许。这篇作品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它立意高远,语言绚丽,塑造人物,丰满有神,它表达方式富于变化。……尤为突出的是它具有精巧的结构形式,帮助作者完美地表达了主题,这不能不说是《扬眉剑出鞘》获的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1920年末,瞿秋白同志曾以北京《晨报》记者身份赴苏考察,此间写了三部作品,其中著名的报告文学《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分别于1922年和1924年出版。二文均收在《中国报告文学丛书》第一辑第二分册中。在这套丛书中,秋白二文不但是最早的,而且也是水平较高的。黄钢同志在丛书的《总序》里指出:“瞿秋白同志,以他的《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提供出中国无产阶级报告文  相似文献   

12.
1980年初,《文艺研究》上发表了一篇《报告文学的时代特征及其必须严守真实的党性原则》(以下简称《原则》)的理论文章,该文批评:主张报告文学在事实的基础上允许“略有虚构”、是把报告文学引进一条死胡同,歪曲历史事实,败坏党  相似文献   

13.
真实性是报告文学极其重要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①。对这一问题的理解把握程度,直接影响报告文学的理论探索和创作实践。直到今天,对真实性问题的理解和看法仍然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统一结论,原因是人们只注意探讨报告文学真实性所能达到的绝对程度,而很少注意探讨报告文学真实性的相对程度。报告文学真实性的理论迷们首先来自对“真实性”内涵的理解。颇具权威性的《辞海》对真实性的阐释是:“文学艺术作品通过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所达到的正确程度”,只有当“作家、艺术家的立场、观点与社会发展的趋势相一致并具有相当的认…  相似文献   

14.
张弘 《社会科学论坛》2014,(12):125-134
四川作协主席阿来的作品《瞻对——两百年康巴传奇》,曾经荣获2013年度人民文学奖非虚构作品大奖,但在2014年8月举办的第六届鲁迅文学奖报告文学评审中以零票落选。阿来发表了3500字的声明,对票选结果称:“我抗议!”因《南渡北归》受到广泛关注的作家岳南在此次鲁奖评选中,也得了零票。岳南称对这一结果也感到困惑,但不会公开回应。面对这种结果,引发了文学界乃至社会的关注和热议。个中原因,除了评选规则和评奖机制的原因之外,近年来一直备受争议的“报告文学”这一文体,或许也是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之一。上世纪70年代末到整个80年代,报告文学曾经声势巨大、风行一时。自90年代后,这一题材的影响逐渐下降。进入新世纪以来,报告文学在声势和影响上不敌非虚构,既有本身选题方向变化导致读者的疏远,也有文体本身规范所导致的争议。非虚构杜绝任何形式的虚构,也拒绝想象;而报告文学则允许想象,有人认为,这就为虚构留下了空间,并导致了读者对报告文学这种文体的怀疑。  相似文献   

15.
陌生的名字“修瑞娟”和陌生的名词“修氏理论”,同时被人们传颂着一犹如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发表之后,陈景润和“陈氏定理”之被传颂。 一口气读完了胡思升的报告文学《“修氏理论”和它的女主人》 (刊《报告文学》1984年第2期,《光明日报》2月11—12日),深受激励,深受  相似文献   

16.
《文史哲》1981,(6)
<正> 《柳泉》是一个综合性的文艺季刊。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贯彻“双百”方针,提倡题材、体裁、风格的多样化。它立足本省,面向全国,突出山东地方特色。《柳泉》以发表中、短篇小说为主,还发表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电影文学剧本、童话、寓言、民间故事和美术、摄影等作品;每  相似文献   

17.
《新华文摘》是全国唯一大型综合性,学术性、资料性的文摘月刊。它从全国数百种报刊撷英集萃,汇政法、哲学,经济、史学、文学等方面理论学术研究成果于一体。它选载最新的文学艺术作品,向读者提供优质的精神食粮;全国历年评选出来的得奖作品,从中、短篇小说到报告文学,有的全部、有的则大部在该刊登载过。《新华文摘》还设有从多角度观察社会学术文化全景的栏目:如“人物篇”,除介绍革命英烈、  相似文献   

18.
一特写报告无論就我們中国文学或世界文学来說,都是一种年轻的文学。1930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工农兵通訊运动委員会,1931年在左联的执行委員会决議《中国无产阶級革命文学的新任务》中提出了在形式方面,“批判地采用中国本有的大众文学,西欧的报告文学,宣传艺术……等等”。这是中国文学史上有意識地提出和組織报告创作的开始。而正式以报告命名的作品,则不能不推1932年出版的反映一二八上海战争的《上海事变与报告文学》。但因此而說在这以前中国还沒有报告或类似报告的作品出現,也是不确实的。既然高尔基可以举烏斯彭斯基和莫泊  相似文献   

19.
丁玲《意外集》散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一在丁玲三十年代的作品中,《意外集》是比较不为人知的。她说这个集子里的作品是“在极不安和极焦燥的里面”写的。集子中除了附录的《莎菲日记第二部》、《不算情书》和《杨妈的日记》写于她被捕以前外,其他几篇,包括《松子》、《一月二十三日》、《陈伯祥》、《八月生活》、《团聚》,都写于一九三三年四月她被国民党反动派绑架幽禁的三年间。这些作品有小说、速写和报告文学,也有属于抒写个人生活与感情的日记和书信体的散文。她在序中还说到自己很不满意它:“我实在不希望读者花钱来买我这本书,我汇集起来不过作为我自己的一个纪念。我以后大半还要写文章,也许写得更坏,但将不写这一类型的东西了。”  相似文献   

20.
王文军 《社会科学》2003,(11):113-118
在早期中国报告文学发展中 ,外来影响最大的是基希 :中国最早的报告文学理论源自于基希 ;基希带来了具有影响力的报告文学范本 ;1936年中国报告文学的丰收和成熟 ,与基希《秘密的中国》的被译介有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