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团风县是共和国最年轻的县,经过五年的艰苦创业,经济建设突飞猛进,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全县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00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6.65亿元,对比建县前的1995年增长57.77%;工农业总产值7.71亿元,增长48.68%;财政收入6986万元,增长140.65%;农民人均纯收入1896元,增长69.89%。  相似文献   

2.
2005年,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埋头苦干,经济社会保持了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是“十五”期间发展最快最好的一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三个快速提升”、“一个显著优化”、“两个重大突破”。一是经济总量快速提升、财政收入快速提升、城乡人民收入水平快速提升。全年完成生产总值286.9亿元,增长19.3%,为6年来最高增幅;完成地方财政收入9.7亿元,可比增长50.2%;农民人均收入5545元,增长13.6%,为1998年以来最高增幅,城镇居民收入突破1万元,达到10266元、增长13.8%。  相似文献   

3.
农民增收缘何难 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趋缓。1997年,农民收入增长了4.6%,增速比上年下降4.4个百分点1998年农民收入增长了4.3%,增速又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农民现金收入增幅回升,但增收形势依然严峻。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农产品价格普遍回落价格变动是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过去的20年,农民收入增长较快有两个时期,即1978—1984年和1992—1996年,这两个时期农产品价格大幅度提升,农民收入增长较快。目前,我国农产品价格水平与国际市场价格已基本持平,加之受宏观经济运行环境的影响,部分农产品价格一跌再跌,致使农民从农业增产中获得的收益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们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立足文峰实际,明确思路,强化措施,真抓实干,开拓进取,推动了全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发展。2004年.全区实现三产增加值12289.58万元.同比增长17.04%:工业增加值24371万元,同比增长115.98%;农业增加值9755万元.同比增长7.6%;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9253万元,同比增长16.7%: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058万元.同比增长70.2%。  相似文献   

5.
段兵  钱莹  金言 《决策探索》2005,(3):22-23
去年,在久违了18年之后,中央1号文件重新回到农村,条条好政策都是为着农民增收。年终盘点:我国农业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好成绩,全年粮食总产量4695亿公斤,比上年增产388亿公斤,增长9.0%,扭转了1999年以来连续5年下降的局面: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36元.实际增长6.8%.是1997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虽说是“政策好,粮价高,人努力,天帮忙”,但是,天气好坏非人力可以掌控,巨大的政策效应,  相似文献   

6.
《决策探索》2011,(3):6-6
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日前公布的数据表明:2010年,浙江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11303元,比2009年人均增收1295元,增长12.9%,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8.6%。至此,浙江农民人均收入已连续26年位居全国省区第一。  相似文献   

7.
2007年以来,临邑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围绕“在鲁西北率先崛起,尽快进入全省第一方阵”的奋斗目标,大力实施工业强县、科教兴县、服务业活县、产业化富民“四大战略”,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2007年1—11月份,全县完成GDP107.5亿元,同比增长18.1%;地方财政收入5,3亿元,增长2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4.5亿元,增长26.9%;出口创汇7375万美元,增长104%;农民人均现金收入5160元,增长11.6%。  相似文献   

8.
青州市有21个镇(街道),1085个村(社区),2.2万名农村党员。近年来,我们积极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形势,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让党员先进性体现到农村经济发展的最前沿,初步探索出一条“产业党建”工作新路子,呈现出“党旗红、产业兴、农民富”的喜人景象。目前,全市建立产业党总支19个、党支部196个,管理党员6500多名。2004年,全市农业增加值17.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281元,比上年分别增长6%和15.1%。  相似文献   

9.
目前的“三农”问题 1、农业人13多,农民增收困难。据统计,从1998年到2001年的12年问,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由1375.7元增至6859.6元,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增长7.1,而同期农民人均收入由602元增至2366元,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增长仅4.3%。尤其从1997年到2002年农民收入持续下滑,这种现象的长期存在,导致了农村的消费需求明显不足,成为我国目前社会、经济发展不可回避的深层次矛盾和主要壁垒。  相似文献   

10.
黄陂区白2012年纳入大别山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以来,我们紧紧围绕“红色大别山、绿色大别山、发展大别山、富裕大别山”的总要求,整合政策资源,彰显特色优势,汇聚多方力量,加快转型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全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2013年,全区实现财政收入106.7亿元,同比增长23%;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930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444元,分别增长12.4%和14.2%。  相似文献   

11.
申雄 《决策导刊》2005,(4):19-20
2004年,长寿区农村经济在政策好、人努力、市场旺、天帮忙等各种有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出现了多年少有的好形势。农村经济总收入实现64.86亿元,增长18.92%,农业增加值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3034元,增长14.1%,粮食产量38.65万吨,增长5.9%,乡镇企业增加值147231万元,实现利税26842万元,增长16%,  相似文献   

12.
卢建华  苑勇 《决策导刊》2010,(10):35-36
近年来.万盛区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314”总体部署,立足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积极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全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整区推进新农村建设,农村民生得到显著改善,农村经济快速增长,2009年,全区农村经济总收入完成23.71亿元,同比增长11.9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79元,同比增长9.7%,比全市平均水平高458元。  相似文献   

13.
2001年,十堰市积有实施大市场战略,抢抓机遇,开拓进取,经济运行出现新的转机,精神文明建设迈出新的步伐,实现了“十五”计划的良好开局。预计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01.77万元,增长13.5%,增幅居全省第一;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计划的119.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指标的101.4%;财政收入完成计划的100.5%;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计划99.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以内;人均自然增长率2.3‰,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002年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全面融入国际经济体系的第一年,也是加速发展的一年。为此,十堰市长赵斌提出全市全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社会收入按可以口径增长8%;农民人平纯收入增长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全覆盖;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省定目标以内。  相似文献   

14.
心中有数     
《领导决策信息》2011,(17):26-26
去年。广东省以占全国1.5%的耕地创造出全国6.8%的农业总产值。耕地产出率全国第一.农业增加值达228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890元。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重庆农民生活消费因收入水平较低以及农村消费环境、消费习惯等因素影响,一直处于低速增长局面。2003年,农民货币性收入增长较快,全年人均现金收入增加178元,增长9.7%,加上农村物价的稳定,从而促进了农民生活消费的较快增长。据对1800户农民家庭抽样调查,2003年,全市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达到1583.3元,比  相似文献   

16.
发展经济要抓环境。环境不优,无异于自断前程。基于这种认识,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我们把软环境建设作为全市发展的生命线来抓,以“让外商满意、让企业满意、让基层满意、让群众满意”为目标,坚持纠建并举、标本兼治,进一步优化发展软环境,经济发展后劲明显增强。1—6月份,全市完成生产总值93.2亿元,同比增长25.8%;实现地方财政收入3.49亿元,增长31.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销售收入151亿元,增长4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7.4亿元,增长34.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7亿元,增长16.8%;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41.6亿元,增长16.3%;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12014元,增长13.6%。  相似文献   

17.
綦江北倚重庆,南接滇黔,境内山岭连绵,沟壑纵横,南高北低,平均海拨920米,山地和丘陵占70%,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近年来,綦江县结合山区特点,以市场为导向,以发展特色农业为着力点,调整产业结构,培育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农业有了长足发展,农村出现可喜变化,农民收入显著提高。2005年全县农村经济总量达到110亿元,比2000年增长7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181元,比2000年增长63%。  相似文献   

18.
《决策导刊》2007,(5):F0002-F0002,I0001
綦江县位于重庆南部,东连万盛,南接贵州,西临江津,北靠巴南,素有农民版画之乡、西部齿轮城的美誉。改革开放以来,綦江经济社会有了较大发展。2006年,全县生产总值(GDP)87.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19元。2007年1季度,全县生产总值23.1亿元,同比增长15.7%,地方财政收入8504万元,同比增长37.1%。  相似文献   

19.
2010年,在省委、省政府和襄阳市的正确领导下,老河口市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锁定三年翻番目标不动摇,大力实施“2311”工程,突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开创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1亿元,同比增长16.6%;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085亿元,增长42.9%,税收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比重比上年提高了7.2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61.5亿元,增长5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8.6亿元,增长28.6%;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22万元,增长10.6%;农民人均纯收入7044元,增长16.3%。各项指标任务的完成,标志着“十一五”规划目标的全面完成。  相似文献   

20.
每周一数     
《领导决策信息》2012,(36):27-27
8月21日,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在京发布了《中国农民经济状况报告》。《报告》显示,农民家庭现金收入连年增长。2011年家庭户均现金收入攀升至38894.38元,同比增长14.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