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末著名小说家吴趼人亦能诗,多为早年所作,但诗作不多。据1925年5月5日《申报》刊载的清癯《我佛山人轶事》(1930年北新书局出版的衣萍《枕上随笔》曾转录,《吴趼人研究资料》收了《轶事》,但失记了《枕上随笔》),说吴趼人“自为诗草……曰《茧訚诗草》。”恐无传本。今惟《吴趼人研究资料》录诗四十七题,虽不上一百首,但也算较为完备的了。  相似文献   

2.
<正>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全书以清末小说结尾,他将我国外患内乱已处于极端严重危机时期所盛行的小说,深刻地分析其优缺点,并抓住其时代特徵,“别谓之谴责小说”。又说“谴责小说其作者则南亭亭长与我佛山人名最著。”这是文学史家公认的具有权威性的科学论断。书内所写南亭亭长李伯元和我佛山人吴趼人的两篇小传,每篇只用了三百多字,就概括扼要地叙明了他们的生平及其著作。文中提到的李伯元“芋香印谱”和吴趼人《还我灵魂  相似文献   

3.
老树经霜志不摧———读《卢叔度集》吴国钦岭南古典文学学者、周易名家、全国屈指可数的几位研究“我佛山人”吴趼人作品的专家之一、中山大学中文系卢叔度教授因病于1996年10月21日逝世,终年81岁。令人不解的是卢先生竟然选择了10月21日———这也是吴趼...  相似文献   

4.
<正>吴趼人是小说创作的多面手。他在《新小说》杂志上发表的作品,除《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外,还有以南来历史为题材的《痛史》二十七回(第8—24期),以雍正年间的冤案为题材的《九命奇冤》三十六回(第12—24期),行义国外题材的《电术奇谈》二十四回(第8—18期),充分显示了他将古今中外各种题材以及丰富多样的思想观念熔于一炉的才能。光绪三十一年八月二十一日(1905年9月19日),吴趼人开始在上海《南方报》附张“小说栏”连载他的《新石头记》,这既是晚清时期大量出现的以古典名著为由头的“翻新小说”(阿英称之为“拟旧小说”)的滥觞,更是学贯中西的吴研人对于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关系的深沉思考的集中体现。 一 晚清最早出现的纠缠旧作的小说作品,当推甲辰(1904)《中国白话报》第十七期所载白话道人(林獬)的《新儒林外史》,一回,未完。此篇虽题“新”《儒林外史》,其中所写无锡城外乡下的冬烘先生李志万之窒碍不通,与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情节上既不相照应,精神风格上也毫不相通。又有甲辰(1904)《二十世纪大舞台》第一、二期载寰镜庐主人(孙寰镜)的《新水浒》二回,亦未完。此篇叙一亡国之君落难逃走,被九龙山白鹤禅师首徒赤发魔王擒住,正要加以杀害,为广东翠环师姑首徒夜?  相似文献   

5.
《九命奇冤》是中国近代的一部优秀小说。如果真正用“形象的图画”和“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统一”的标准和要求来衡量,那末它在吴趼人一生写过的十八部长篇小说(有的没有完成)中可以说是最好的一部,至少也不应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之下。《九命奇冤》最初发表于《新小说》杂志第十二至二十四号(光绪三十年十月至次年十二月)。它写的是清朝雍正年间,广东番禺县梁、凌两家因“风水”起祸,造成九命冤案,大  相似文献   

6.
《聊斋》“短篇”,是与《聊斋》“大篇”对举的一个概念,与我们通常称谓的“短篇小说”不是一码事。特为先作说明。《聊斋志异》号称“短篇小说集”,有人还把它的作者蒲松龄,与现代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契诃夫相提并论。其实,“三会本”《聊斋》所收504篇(包括附录九篇)作品中,堪称现代严格意义上的短篇小说的,大约只有一百七八十篇。这一部分作品,大多篇幅  相似文献   

7.
《新石头记》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图分类号〕I207.4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353(1999)01—0090—03上海改良出版小说社1908年印行的《新石头记》,可以说是吴趼人最奇特的小说。作者曾经自称此书是“兼理想、科学、政治而有之者,则为《新石头记》”①...  相似文献   

8.
唐甄(1630——1704年),字铸万,四川省达县人,顺治丁酉举于乡,会试不第,谒选山西长子知县。未一岁,以逃人诖误去职。僦居吴市,振笔著书三十年,累而存之,分为上下篇,号曰《潜书》。《潜书》中有“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之名句(见《潜书·室语》,下引本书,只注篇名),此乃封建社会中抨击君主最大胆之激烈言辞,正如清人潘耒所说:  相似文献   

9.
曾朴与吴趼人是我们熟悉的晚清作家,前者因《孽海花》闻名,后者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著称。十九、二十世纪之交,他们都在上海从事文学活动。1906年9月《月月小说》创刊,吴趼人任主编;1907年1月《小说林月刊》发行,曾朴参与创办了发行该刊的小说林社。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晚清四大小说杂志,有一半是与曾朴和吴趼人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由于生活在欧风东渐的年代,他们都曾受到过西方文学的影响,然而他们的小说又都还未能走出章回的形态。除了上述相似之点,二人在接受西方文学影响的途径上,在对待西方文学的态度上,在思想与艺术…  相似文献   

10.
叶绍钧是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他的文学活动开始得早、持续时间长、并始终坚持了现实主义创作道路。早在“五四”运动以前,他对充塞于小说界的风花雪月、言情游戏之作就十分不满,曾作《正小说》一文加以批评。他自己那时的文言小说,如《穷愁》等篇,是本着“要有其本事,庶合于街谈巷议之论”的宗旨写出来的,内容“多写平凡的人生故事,同后来的相仿佛。”“五四”新文学运动兴起以后,《新潮》杂志一卷三号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一生》(写于1919年2月14日),此后每年五、六篇,十余篇不等,到1928年,已有《隔膜》《火灾》《线下》《城中》《未厌》五个短篇小说集问世。  相似文献   

11.
我佛山人的短篇小说十二种,都是一九○六年以后写的,全部刊登在《月月小说》上。我佛山人的短篇小说,除了宣扬封建道德的《义盗记》外,其余十一种,还有其一定的针对性,大都尽了暴露黑暗现实的文学职能。如:《庆祝立宪》、《预备立宪》、《大改革》、《立宪万岁》和《光绪万年》等,对清廷的假立宪揭露得淋漓尽致。又如:反映当时反美华工禁约运动的《人镜学社鬼哭传》,斥责清廷出卖祖国河山的《无理取闹之西游记》,暴露官僚丑恶面目的《平步青云》和《快升官》,反映清政府迫害学生的《查功课》,反对吸食鸦片的《黑籍冤魂》等,从文学的客观效果看,也有一定的社会意义。我们对这些作品的剖析,不能过于求全责备,应实事求是地作出比较确切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一、《文物》1976年5期,载吴大焱、罗英杰二同志《陕西武功县出土驹父盨盖》一文。盨盖铭释文中有:“堇夷,俗不敢不敬畏王命”语,断句似不确。 我认为此句当读为:“堇(谨)夷俗,不敢不敬畏王命”。《礼记·曲礼》说:“若夫,坐如尸,立如齐,礼从宜,使从俗。”“使从俗”者,谓臣为君出使他国,须尊从他国之习俗。盨盖铭“谨夷俗”,言驹父谦从南淮夷之风俗,其义与  相似文献   

13.
<正> 《新石头记》是近代著名谴责小说家吴趼人的一部重要作品.无论是放在清末大量涌现的《红楼梦》续书中,或是置于十九世纪前后世界文学发展之中,它都有其十分值得重视的价值.从这部小说入手,也可以更为清楚地了解吴趼人社会思想的构成.  相似文献   

14.
读胡寄窗先生的《中国经济思想史》,发现该书上册第486页及487页上所引用的《墨子·鲁问篇》中的吴虑“冬耕夏陶”一语,其所引与原文不符。《墨子·鲁问篇》的原文为“冬陶夏耕;自此于舜”,是说吴虑这个人主张亲自参加生产劳动,他把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为社会服务作为“行义” 的标准(“劳天下以力为义”),把将自己辛勤劳动所生  相似文献   

15.
一九四五年十二月,老舍在回忆录《八方风雨》中曾记述道:“这时候(1938年——笔者按),我还为《抗到底》写长篇小说——《蜕》。这篇东西没能写完。《抗到底》后来停刊了,我就没往下写。”关于老舍的这部未完成的长篇小说《蜕》,据我们目前所接触到的有关老舍的研究资料和文章中,均未见有人提及过。  相似文献   

16.
1981年,我在《南京师院学报》(第四期)发表了一篇《屈原赋辨伪》,指出《楚辞·九章》内的≤涉江》、《悲回风》和《惜往日》三篇乃屈赋中的赝品。抛砖引玉,今天读到了刘青松同志的商榷文章《<涉江>不是屈原的作品吗?》(《学术论坛》1982年第6期),实在非常高兴。刘文未提及《悲回风》和《惜往日》,笔力专注于《涉江》,不知是否也同意拙见,即如宋·魏了翁所云:“《回风》《惜往日》,音韵何凄其!追吊属后来,文类玉与差。”(《鹤山渠  相似文献   

17.
吴獬(1841——1918年),字凤笙,亦作凤孙。湖南临湘人。清光绪丙子科(1876年)亚元,即乡试第二名。己丑科(1889年)第十一名进士。著有《不易心堂集》。是清代著名学者、联家和诗人,载誉文坛,人称“奇才子”。至今湘北及鄂南民间,尚流传吴獬先生联话。借吴獬诞生一百五十周年之机,我重读了《不易心堂集》中联语,愿以所得,以飨同好。并作为纪念。  相似文献   

18.
王士性《广志绎》说:南京“大报恩寺塔以藏唐僧所取舍利”(中华书局本第23页)。郑鹤声,郑一钧《郑和下西洋资料汇编》上册引用《广志绎》这条材料,亦作“唐僧”(齐鲁书社本第58页)。为了减少引用上的错误,在此略作辨正。大报恩寺的前身是建初寺,建初寺是江南有佛寺之始,建于三国吴赤乌间。取舍利者是三国时僧人康僧会,而不是唐僧,两者时间相距甚远。道宣《释迦方志》卷下《通志篇第六》:“《吴书》曰:赤乌四年(241年),有康居国沙门康僧会者,行妖道也。初达吴地,营立茅茨,设像行道。……(孙)权曰:‘若得舍利,当为起塔。’经三七日,遂获舍利,五色曜天,剖之逾坚,烧之不然,光明出火,作大莲花,照曜宫殿。吴主叹异,信心乃发,为造建初寺,度  相似文献   

19.
论七等生的小说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家都知道我叫七等生,其实我的本名是刘武雄。”(《七等生小传》) 七等生,台湾通霄人,一九三九年生。一九六二年开始创作。他以写小说为主,也不乏诗歌、散文创作。他先后出版的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僵局》、《来到小镇的亚玆别》、《我爱黑眼珠》、《隐遁者》,中篇小说集《放生鼠》、《沙河悲歌》、《离城记》,长篇小说《削瘦的灵魂》、《城之迷》、《耶苏的艺术》,综合集《白马》、《情与思》等。一九七七年远行出版社出版七等生小全集,共十册。七等生的两篇小说  相似文献   

20.
与过去几年相比,去年我省作家经过艰苦地努力,奉献出一批比较优秀的中、短篇小说。如(按发表顺序排列):乔典运的《满票》(《奔流》1985年第3期),张一弓的《流星在寻找失去的轨迹》(《莽原》1985年第3期),田中禾的《五月》(《山西文学》1985年第5期),齐岸青的《执火者》(《上海文学》1985年第7期),张宇的《活鬼》(《莽原》1985年第4期)等等。确是喧闹的一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