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何一种类型的经济体制,都是与一定的经济形态相适应的。即使在同一经济形态下,由于其发展阶段不同,与此相适应的经济体制也有所不同。商品经济从简单商品经济阶段发展到市场经济阶段,其经济体制也相应地从自由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到有调控的市场经济体制。因此,在我国开放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体制必须尽快地从计划经济体制过渡到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经济体制的转换。从商品经济发展的历史阶段来看,有商品,就有商品交换;有交换,就有市场,因此,市场与商品同时产生,同步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市场经济就是商品经济。但是,从商品经…  相似文献   

2.
1989年东欧发生的剧变,使西方学者和政治家欣喜若狂,同时也给他们提出了新问题。从历史上看,有从资本主义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实例,多数社会主义国家都属于此列。也有从统制经济转向自由市场经济的历史经验,例如战后的日本与西德。但还没有过从公有制基础上的计划经济转向私有制为主导的市场经济的成功例证。西方现有的经济理论难以为实现这种转变提供有效的政策指导。在这种背景下,很多西方学者把精力集中于研究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转换问题,提出了所谓“转型理论” (theory of trans formation)。“转型理论”的提出,其别有用心是路人皆知的。然而,我们可以从中或多或少地找出某些可资借鉴的东西,至少可为我们提供一些批判、思考的材料。为此,这里仅就现在掌握的资料,对这一理论作一简单介绍,并就我国经济体制转换问题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3.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辩护的意义付秀华从历史上看,任何一种新的经济体制都要求有伦理上的、价值观上的辩护,只有从伦理上得到辩护的经济体制.才能建立起一条道德的纽带,把从事经济活动的人联结起来,使他们赞同这种经济体制的合理性,从而自愿地遵循其运行规则.如...  相似文献   

4.
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经济体制向以竞争机制为动力的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已成为社会主义国家不可逆转的潮流。就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几种模式作了回顾与分析。认为:不受政府任何干预的自由竞争市场经济並不存在,所不同的仅是干预形式与干预程度上存在差异;经济发展历史表明,“园丁型”国家干预经济的形式,是宏观控制同市场机制有效结合的较好途径。  相似文献   

5.
九十年代的中国,为什么选择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为什么要用市场经济取代传统的计划经济呢?这不是信念问题或感情好恶的问题,而是实证性问题。要解答这个问题,必须不再纠缠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姓“社”或姓“资”的抽象概念上,而要切实考察这两种经济运行机制在世界经济竞技场上进行的历史较量,说明它们各自在什么条件下是资源配置的有效方式,从整体上看何者更为有效。如果从这样的角度提出问题,就可以说,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经济繁荣的必由之路。一、中国选择市场…  相似文献   

6.
日本政府导向型的经济体制曾经创造了日本经济发展的亚洲奇迹,但是随着历史条件的改变,日本的政府导向型市场经济体制的“疲劳”正在显现,严重阻碍了日本经济的发展和复苏,这一现象对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7.
<正> 随着我国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和经济体制改革的纵深发展,经济管理上的一个重大转变就是“逐步由直接控制为主转向间接控制为主”,在国家计划指导下,主要依靠经济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来控制和调节经济正常运行。本文试就“转变”中的几个问题谈些看法。由直接控制为主转向间接控制为主是整个经济体制模式的系统转换人们知道,宏观管理是国家管理经济的基本功能,宏观经济管理又有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两种基本方式。我国原有经济体制是一种高度集中型的,与其相适应的宏观经济管理是以直接控制为主的一套管理体系和办法。经济运行主要靠指令性计划、行政手段、直接干予等  相似文献   

8.
1.不同经济体制决定了不同形式的货币运行机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货币的供给与需求,其主体是由中央银行和工商信贷部门来具体执行职能,并由国家银行及政府附属物之企业具体构成,货币运行政策通过一系列计划指标对经济活动发挥作用。作用的渠道是在单一指令性垂直指导下执行,其货币政策在运行机制中表现得简单而直接。货币供应中的数量及规模也由国家政府部门按计划及宏观经济目标进行直接规定。银行按指令性计划向经济部门提供货币,经济部门则将供应的货币直接转化为投资与消费,以此来影响总收入的变化。 市场经济体制下,货币运行机制基本上全依托市场经济规律以及供求变化来调节其供求。货币供求的主体是由超脱的中央银行、  相似文献   

9.
日本政府干预经济的运行,实施宏观控制的手段和渠道,是由日本经济体制所决定的。日本经济制度的核心是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但日本的自由市场经济与欧美的略有不同,它是依据市场竞争原理,也吸取了计划原理,并伴有契约经济的混合特征。战后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产生“经济奇迹”。是与这种独特的经济体制分不开的。它有既能适应市场竞争,又能贯彻政府计划干预的功能,使日本经济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因此,观察家都认为,引起日本经济“奇迹般”增长的有力保证是政府对经济实行有效的管理、引导和指导。下面我准备从日本政府所采用的政策手段、经济手段、行政指导和法律手段这四种手段相互配合、共同作用于经济的一些具体作法作一简单分析,得出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0.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贯穿到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过程,如何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可接受性、有效性,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关键在于发挥思想政治工作服务经济的功能。这是当前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紧迫任务。思想政治工作服务经济的功能,主要体现为“四性”。一、主体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通过人的积极作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当前我们要实现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关键也是…  相似文献   

11.
经济体制不仅有市场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两种,还有博彩经济体制、论资排辈经济体制和武力经济体制。在社会运行有序时更多地采用市场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博彩经济体制和论资排辈经济体制;当社会处于无序时,武力经济体制则会升格为主要的经济体制。两种社会运行状态下经济体制在实际应用中又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即当社会总体处于无序状态时,武力经济体制就会升格,同时另外四种社会有序状态下的经济体制还会在部分有序的社会状态中发挥部分作用;当社会总体处于有序状态时,四种社会有序状态下的经济体制就会登场、启动,武力经济体制淡出、隐退,但又会时不时竹笋般冒出来部分作用。社会资源的配置,总是处于五种经济体制的混合作用之下,只是各经济体制所起作用的社会状态、程度或大小不同而已。博彩经济体制、论资排辈经济体制和武力经济体制为何没有同市场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般成为人类社会基本的经济体制,主要是由于比较经济体制研究领域的空白、这三种经济体制自身的缺陷以及其激励机制所蕴含的理念与人类社会主流的价值观念存在冲突、传统认识的欠缺等。  相似文献   

12.
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中国就已进入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转型期.根据十五大的设计.这一时期将要持续到2010年,到那时.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将比较完全地建立起来.在转型期已经过去的20年中,中国的改革开放针对不同地区采取了不同的发展政策,这是求得国家整体发展的积极选择,其积极效果显而易见.但同时也造成了经济发展的地区差距,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既有经济上的,也有政治上的.现实使我们不得不面对效率与公平的世纪大抉择:是继续以牺牲公平为代价.求得效率;还是为了维护公平而放弃已取得…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政府职能部门要下决心对现行管理体制进行改革,要健全科学的宏观管理体制与方法。本文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如何转换职能谈点粗浅的认识。 一、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有本质上的区别。我国自建国以来,就学习苏联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直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才在改革开放搞活经济政策指导下,试图探索社会主义新的经济体制。在这期间,先后推行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和“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经济体制。总的看,上述经济体制的推行,都没有离开计划经济这一指导思想。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也是围绕计划经济的体制进行监督管理的。党的十四大果断地确定了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我国经济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突  相似文献   

14.
德国“社会市场经济”基本原理早在本世纪三十年代初就由瓦尔特·欧根和弗朗茨·贝姆提出。而使“社会市场经济”的构想从理论模式变成现实政策的,则是被后人称之为“社会市场经济之父”的路德维希·艾哈德教授。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既不同于国家完全不加干预的自由经济,也不同于中央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而被认为是介于二者之间的“经济人道主义的第三条道路”,其实质是一种以自由竞争为基础、以社会安全为保障、国家进行适当调节的市场经济。用通俗的公式表示即为:“市场经济(机制)十社会保障干总体调节。”我们将它简单喻为:…  相似文献   

15.
目前,中国经济正处在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时期.一方面,旧的经济体制已在多方面被突破,中央计划机关不能够再令行禁止;另一方面,新的经济体制却没有作为一个系统建立起来,这样在我国经济运行中就存在着双重经济体制.双重体制下必然存在漏洞和管理的“真空”,进而造成政策与体制上的偏差.1  相似文献   

16.
经济因素是民主政治体系的重要外部环境,在相当程度上制约着民主发达的程度。其中,经济体制因素极大地影响着民主政治体系的各层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必将大大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一、市场经济培育了民主政治意识 中国是一个有着极长封建历史的国家。在古代中国,由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居于  相似文献   

17.
从历史的角度看,社会发展中存在着两种比较典型的经济体制,即市场经济体制和计划经济体制。在这两种经济体制中,政府行为和社会经济活动的关系,是经济学从18世纪70年代形成体系至今的中心议题。①不同体系、不同学派的经济理论关于政府行为作出一些富有说服力的假...  相似文献   

18.
论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党的十四大明确我国的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市场经济是否与集体主义相容的问题就引起理论界的关注。本文拟从市场经济自身的道德基础出发,来分析研究这一问题。美国伦理学家R·T·诺兰指出:“每一种经济体制都有自己的道德基础,或至少有自己的道德含义。”①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体制,它必然有自己相对独立的道德准则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道德基础。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1)依靠市场来分配资源和收入;(2)经济利润作为生产和投资决策中的指导力量居支配地位。这就要求社会的产品、劳动、知识、产权均实现…  相似文献   

19.
中俄社会经济体制改革政策的共性与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俄作为从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大国,两国都面临着调整中央与地方利益关系和国内区域发展差距问题,制定国家层面的宏观调控政策是中央政府的重要任务。中国诸多长期战略政策,如“西部大开发战略”、“东北振兴战略”和“中部崛起战略”等更多关注的是经济目标,而俄联邦改革政策的首要任务是维护国家完整性这一政治目标。中国经济的管理模式倾向于发挥地方积极性的分权模式,而俄罗斯在经济发展模式上倾向于中央权威下的集权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0.
非公有制经济法律地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公有制经济在不同历史阶段国家确认其不同的法律地位,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证案明确规定: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法律地位的确认有三方面的重要意义:一是对改革成果的肯定;二是有利于创造公平竞争的法律环境;三是从法律上宣告了姓“社”姓“资”争论的终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