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早期的青年工人运动重要干部和无产阶级革命诗人殷夫(白莽)烈士,在一九三一年二月七  相似文献   

2.
在胡也频等五位左翼青年作家被国民党反动派子一九三一年二月八日凌晨屠杀于上海龙华机场后,鲁迅以极其悲愤的心情,写下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一文,称胡也频等左联五烈士的牺牲,是用自己的鲜血写下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第一篇文章”;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历史的第一页”。曾给予极为高度的评价。当胡也频等左联五烈士牺牲两周年时,鲁迅又写下了《为了忘却的纪念》一文,文章开头就说:“我早已想写一点文字,来记念几个青年的作家,这并非为了别的,只因  相似文献   

3.
蒋光慈与"左联"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文学与革命的现象。蒋光慈有一个"革命加恋爱"文学史创作模式的话题,更有中国左翼作家联盟革命团体的主要发起人之一的重要角色,他又是提出退党被"左联"正式开除的作家。相当长的时间里,我们很少谈蒋光慈与"左联"的关系,纪念"左联"时也都回避蒋光慈的特殊贡献。本文试图简略地厘清蒋光慈短暂的人生和革命经历及创作道路,尤其寻踪作家与"左联"同生共存的人与事点滴细节,还原历史既是社会的存在又是一种意识的存在。文学与革命的纠缠中的常态与非常态呈现了蒋光慈与"左联"之关系;无论是文学家的蒋光慈还是革命姿态阶级斗争的"左联",面对一个历史的过程都有着"是我、非我、真我"的身份认同和精神困惑。我如是观。  相似文献   

4.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机关刊物《前哨》(第二期起改名《文学导报》),是一本研究左联时期革命文学运动的重要材料。第一期为纪念左联五烈士专号,包括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为国民党屠杀大批革命作爱宣言》、《为国民党屠杀同志致各国革命文学和文化团体及一切为人类进步而工作的著作家思想家书》、鲁迅的《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以及左联五烈士和宗晖烈士的小传、柔石、胡也频、殷夫烈士的作品,都是最珍贵的现代文艺史料。这本刊物是在白色恐怖极端严重的情况下秘密印刷出  相似文献   

5.
中国左翼文学的产生是一种国际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海珠 《学术研究》2006,(8):125-131
中国“左联”的成立和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发展,是在国际大背景下发生的。1930年,“左联”成为“国际革命作家联盟”的中国支部。这是一个重要的标志。而最直接的原因还在于:中国“左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文艺组织,中国共产党受命于第三国际的领导。由第三国际倡导并成立国际性的作家团体,促使在中国也成立相应的组织,这是非常重要的组织指导系统。而中国本身也具有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星星之火,鲁迅和茅盾在这个组织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934年以后,“左联”和国际革命作家联盟的联系已经中断,交流和指导非常困难,但有文献材料证明,这时“左联”和国际的联系改为由“文总”出面。总之,中国左翼文学的产生是一种国际现象。  相似文献   

6.
戴平万是“左联”时期一位有过一定影响的广东籍作家。“左联”成立之前,他是“太阳社”的主要成员,和蒋光慈、饯杏邨(阿英)、杜国庠、洪灵菲等一起出版《太阳月刊》,创办《我们月刊》,并在党的领导下,参加有关“左联”的筹备工作。“左联”成立以后,他积极投身于左翼文艺运动,是“左联”机关刊物《拓荒者》的撰稿人之一。一九二八年至一九三○年,他先后在《太阳月刊》、《我们月刊》,《新流月报》、《拓荒者》、《海风周报》上发表了二十多篇小说和译作,还撰写介绍外国革命作家的论文,出版了短篇小说集《出路》、《都市之夜》、《陆阿六》,中篇小说《前夜》和《荔清》,被当时的评论界誉为新兴文学的花蕊。他的小说《陆阿六》,还作为“左联”时期的优秀作品译成日文介绍到日本去。一九三○年以后,他主要从事其他革命活动,创作较少,但也  相似文献   

7.
被称为“舶来品”的话剧,其引进、发展和成熟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中国戏剧在外来影响中不断发展、日益深化的过程。本文主要探讨“左联”戏剧在接受外来影响方面的特点及其历史经验。 从“五四”戏剧革命到30年代初“左联”领导下的革命戏剧时期,中国戏剧在接受外来影响中发生了一个质的转变,即戏剧由欧化、西洋化步入了大众化、民族化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8.
共同的爱好和目标,使鲁迅和白莽(殷夫)结成了知己,尽管他们相识的时间不长,见面的机会不多。据鲁迅在《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中说,他们相见了三次。《鲁迅日记》也记有他们三次见面的时间。但是把文章和《日记》、书信一对照,就发现他们的相见共有四次,只是第一次会见,《日记》失记;第三次见面,文章又忽略了,把第四次见面说成了第三次。  相似文献   

9.
<正> 我们把旗擎登, 号儿吹震天穹,……荒芜的阵地, 开着战斗的血花吧! ——殷夫:《拓荒者》鲁迅在《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中曾指出:“中国的无产阶级文学在今天和明天之交发生,在诬蔑和压迫之中滋长,终于在最黑暗里,用我们的同志的鲜血写了第一篇文章。”这沥血的篇幅里,其中就包括有年青的革命诗人殷夫以青春和生命谱写的诗章。在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一翼的左翼诗歌发展史上,殷夫以自己回荡着雷霆、迸溅着火花的  相似文献   

10.
今天,讨论“感受”的发掘与提升之于中国文学思想建设的价值,我以为重新回到中国现代文学理论的发生发展过程之中,重新梳理和总结我们曾经有过的经验与教训,应当是一条切实可行的思路。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以为胡风文学理论的独特性值得我们认真研究。从“左联”时期到抗战年代对国内文坛的密切关注,特别是对青年作家创作的持续的充满热忱的关注,从“两个口号”的著名论争到介入“民族形式”的热烈讨论,从“主观战斗精神”的阐发到“三十万言书”,胡风一生的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活动,可以说已经构成了现代中国文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一…  相似文献   

11.
我在去年一月号《学术月刊》上《殷夫烈士的一些新史料》一文中,曾根据象山县人民委员会民政科提供的材料,记述殷夫烈士少年时在象山城内始达小学读书。不久之前,接到象山县文教局一位读者的来信,谈及他也是殷夫烈士的景仰者和烈士红色鼓动诗的热烈爱好者。为了探究烈士在象山的有关事迹,他曾访问过象山县立高等小学校校长仇老先生和另一位老教师,他们都说明徐祖华(殷夫烈士学名)是在象山县立高等小学校读  相似文献   

12.
略谈一个诗歌流派——中国诗歌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诗歌会成立的历史背景 中国诗歌会是作为“左联”的外围组织、外围团体而成立的。时间是在1932年9月间。据穆木天在他回忆的遗稿中说:该会当年是由本人倡议,经“左联”批准成立的〔柳倩:《左联与中国诗歌会》,见《左联回忆录》(上)〕。由于时间过去得太久,  相似文献   

13.
我不是共产党员,也不是左联的会员,“上海‘孤岛’时期文学调查计划”里提的好多书我都没有看到,我只能提一点我所知道的。 “八·一三”以后,就有《救亡日报》一类的刊物出现。田汉、曹聚仁、冰莹等常在上面写文章,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五十周年纪念。“左联”在党的领导下,向帝国主义、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它配合工农红军粉碎了国民党反革命军事“围剿”,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反革命文化“围剿”。以鲁迅为首的一大批革命和进步的文艺工作者,在反帝反封建反国民党的斗争中,为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上海是最早成立“左联”的基地。中国左翼作家联盟自一九三○年三月二日在上海成立后,同年九月十八日在北平也成立了北方“左联”,以后天津、保定、唐山、太原、济南、武汉、安徽以及日本的东京,也都建立了“左联”的组织,有的称分盟,有的称支部或小组。  相似文献   

15.
叶紫是我国“左联”时期著名的革命作家,是鲁迅热心培植和器重的贫苦的青年作家。鲁迅曾以奴隶社的名义自费出版了他的短篇集《丰收》(《奴隶丛书》之一),并写了《叶紫作〈丰收〉序》,予以亲切的肯定和热情的推荐。但是,关于叶紫逝世的日期,迄今还没有一个公开的正确说法。《叶紫创作集》(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五八年版) 内《作者小传》说叶紫于“一九三九年八月二十三日逝世”;一九六二年八月出版的《丰收》中的《前言》,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对左联的领导到怎样一个程度,这是一个问题.本文认为党对左联在政治活动上的领导是有一定实效的,但对左联是在党的直接领导下成立的这一通行说法表示怀疑.由于当时党并没有建立起领导和管理左联的强有力机制,党组织对左联作家的约束相对较弱,所以对左联的文学活动和作家的写作的领导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直接和严密,左联作家的写作在一个相对开放的场域中展开.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提出文艺大众化的,恐怕就要算左联了。左联成立之后,就将文艺大众化作为其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左联执委会认为:“只有通过大众化的路线,即实现了运动和组织的大众化,作品、批评以及其他一切的大众化,才能完成我们当前的反帝反国民党的苏维埃革命的任务,才能创造出真正的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①因此.几乎与左联成立同时,左翼作家就在《大众文艺》上发表了一组文章,讨论文艺大众化问题,此后,又曾展开过第二次讨论。这是因为“大众化”与左联成立的目的,左联认为的艺术方向、服务对象等是紧密联系在一…  相似文献   

18.
罗振亚  卢桢 《江汉论坛》2007,(12):136-137
1930年代是中国新诗的黄金时代,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两条诗歌流脉,分别由以殷夫、蒲风为代表的"左联"作家和以戴望舒、卞之琳领衔的"现代诗派"承载,各自取得了空前的发展.对这一时期诗歌的研究近些年已成为诗评界的热点话题.只是由于"诗歌回到本体"研究思路的被推崇,使现代主义诗歌备受宠爱,而对意识形态色彩浓郁的左翼诗歌研究则相对冷清.  相似文献   

19.
左联五烈士与戏剧彭耀春由于现代文学研究者们辛勤不懈的努力,新时期“左联五烈士”史料的整理与研究取得很大进展。 ̄[1]在这些众多而珍贵的历史与文学的记载面前,我们见到了一个由“中国新文学界的精华”所组成的中国现代革命作家群,和这一革命作家群体较为完整的...  相似文献   

20.
胡风生平简要。胡风对两种文学倾向不满。一种是对周作人和林语堂的脱离现实的“兴趣主义”和“性灵主义”不满,认为这是与时代精神向背离的;一种是对“左联”内部的从前苏联引进的所谓“辩证唯物主义创作方法”以及其后在“左联”作家队伍中所产生的“主观公式主义”、“客观主义”不满,认为这是违背“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他在这既反右又反“左”的斗争中,从自己和同行的创作中,领悟并创构了一个理论,这就是后来给他带来无穷灾难的“主观战斗精神”论。从文学创作的认识论的层面看,胡风的“主观精神”论是一种独特的有价值的创作美学。从作家人格论的层面看,胡风在他的文学理论生涯中,所追求的是现实主义文学理论与人格塑造有关。其价值取向是为了追求高度的艺术真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